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大都淪陷,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常孤雛既納高家奴之領地,隨即便著手改組原高家奴麾下之軍伍,汰去諸多士卒,令其卸甲歸田,複為黎庶。
大半遭汰之卒,於斯決議並無異議。
彼等久曆戰事,已然厭戰,若非生計所迫,孰願將性命懸於一線之間?
對於此等卸甲歸田之士卒,常孤雛除多予一月軍餉外,尚許諾為其分撥田畝,賜予糧種。
亦有少許兵痞之徒,自覺離軍之後,前路茫然,不知何往,遂欲離遼東而去。
常孤雛亦未加阻攔,隻言莫要滋生事端,任其自去,去往何處皆可。
於此同時,常孤雛時刻留意北伐之進展,其欲依北伐進程,適時調整自身進兵之方位。
元順帝聞知大明興師北伐,旋即號召四方北元諸軍閥,速來拱衛大都。
納哈出亦得此詔令,然其心實不欲往。
納哈出心中明了,大元氣數已衰,如日薄西山,名存實亡之態儘顯。
縱其有心往救大都,然常孤雛於遼東緊逼不舍,他豈敢輕動?
若貿然馳援,其勢力必為常孤雛所破。
其間利害,納哈出豈會不明?
元順帝之存亡,於納哈出而言,又有何乾?
他踞於遼東之地,仿若土皇帝一般,逍遙自在。
且不說常孤雛於側眈眈,即便能安然抵達大都,亦要直麵徐達、常遇春這等大明猛將。
納哈出深知自身本事,豈會去做那送死之事?
然納哈出聞知高家奴降於大明,心中難免生憂。
昔日遼東三雄,今去其一,僅餘納哈出與劉益之勢力。
如此一來,二人於抵禦常孤雛之時,恐更為艱難。
北元太尉於營帳之中,雖美酒在側、美姬相擁,然酒難入喉,美姬嬌啼亦充耳不聞。
蓋因心中實懼常孤雛來襲,憂懼不已。
縱今時納哈出所轄之地廣袤,麾下兵力亦頗為可觀,然僅抵禦常孤雛,便已令其心力交瘁。
誠然,若納哈出敢傾聚所有兵馬以攻常孤雛,或有取勝之機。
然如此行徑,不過速其滅亡耳。
劉益之狀,與納哈出幾近相同。
其亦接元順帝詔令,卻無意前往。
今時能於遼東勉強自保,已屬不易。
若非心中尚存幾分念頭,他便欲如高家奴般降於大明。
然降後所得之位,劉益實不知曉,故而猶疑不定。
唯有籌碼充足之時,劉益方有向大明請降之可能。
北伐之勢,如火如荼。
明軍水陸兼程,七月十二日,克長蘆、青州。
北伐軍情,絡繹自前線傳至應天府,朱元璋與諸朝臣,皆為此忙碌不迭。
朱元璋之意,欲憑此一戰,定奪乾坤。
是以朝廷戶部,壓力如山。
然戶部諸臣,亦須咬牙確保北伐之糧草輜重。
朱元璋嚴令,若因糧草輜重之故,致北伐敗績,涉事官員,儘皆處斬。
又逾十餘日,北伐大軍抵至直沽,於河西務大破元軍守卒,旋即兵臨大都城下。
大都城內,元順帝焦急萬分,怒而暴跳。
其已連下數道詔令,命擴廓帖木兒回師拱衛大都,抵禦明軍徐達、常遇春之攻勢。
然擴廓帖木兒先前因朝中黨爭,為元順帝調離大都,遣去鎮守山西。
彼時其兵力分散各處,倉促之間,難以迅速集結大軍。
太子與齊皇後聞明軍兵臨大都,亦驚恐萬分。
元順帝怒視此母子二人,恨得咬牙切齒。
若非此二人從中生事,他何至於將擴廓帖木兒調往山西。
如今事發倉促,擴廓帖木兒欲及時回防大都,幾無可能。
是夜,元順帝宣淮王乃兒不花與右丞相張伯康入宮。
元順帝顧乃兒不花與張伯康,問曰:“二位愛卿,今明軍臨城,當何以處之?”
乃兒不花與張伯康相視一眼,皆心生無奈。
今時之勢,欲擋明軍,幾無可能。
不出數日,明軍必能長驅直入,直攻大都。
元順帝久已懈怠國事,於軍國大事並無理政之能,此刻唯有寄望於眼前之乃兒不花與張伯康,冀其思得良策。
且元朝諸多大將與大臣,於黨爭之際,或死或貶。
如今北元之勢,似一盤散沙,眾人各據一方,擁兵自重。
元順帝雖為元帝,然其所發詔令,效力幾近於無。
其間,擴廓帖木兒倒是忠君愛國,奈何因黨爭之故,遠在山西,遠水難救近火。
元順帝心中悔恨交加,卻也徒呼奈何。
乃兒不花奏於元順帝曰:“陛下,臣以為當撤離大都,奔往上都。日後或有契機,再圖重返中原。”
元順帝聞之,心中暗喜。
其早有遁逃之意,隻因顧及顏麵,方於大都猶豫徘徊。
今乃兒不花所言,正合其意。
然元順帝仍佯裝躊躇道:“逃往上都?朕實愧對列祖列宗。若朕遁走,日後何人還尊朕為帝?”
乃兒不花又奏曰:“陛下,夫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暫忍此一時,以圖來日大業。陛下但赴上都,大都諸事,臣願為陛下斷後。”
張伯康亦趨前,曰:“臣亦願與大都共存亡。”
元順帝佯裝感動至深,以袖拭目,旋即扶起乃兒不花與張伯康,言曰:“朕實有負卿等。”
君臣數番謙辭推讓,終是元順帝從乃兒不花之議。
次日深夜,元順帝攜太子及皇後,自健德門出,奔赴居庸關,徑向上都而去。
八月初,徐達、常遇春所率明軍殺奔大都,旋即克之。
城中乃兒不花與張伯康,皆為明軍所擒。
徐達、常遇春聞元順帝竟攜妻兒遁逃,常遇春怒發衝冠,盛怒之下,欲儘斬大都城中元軍俘虜,幸為徐達所止。
常遇春每有殺俘之習,此番若非徐達在側,大都城中元軍俘虜,恐皆如往昔般,被常遇春送赴黃泉。
初時,徐達欲將乃兒不花與張伯康押解至應天府,交予朝廷發落。
然此二人非但痛罵徐達、常遇春,竟連朱元璋亦一並詬罵。
縱徐達如此沉穩理智之人,亦怒而舉刀,斬乃兒不花與張伯康,懸其首級於大都城門之上。
處置畢元軍俘虜諸事,徐達即令封存大都城之府庫,嚴申軍令,士卒不得侵淩暴虐、搶掠財物,違者必以軍法論處。
常遇春雖素有殺俘之舉,然尚具基本克製之力。
此次,常遇春並未暗自虐殺俘虜。
然藍玉卻當真惹出了事端。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