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殘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6章 大明國都之議(三),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紫金殘魂,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這一日清晨,陽光灑落在宏偉壯麗的明王府,府中的氣氛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張無忌身著華服,端坐在王座之上,他的目光掃過殿下兩列整齊站立的群臣,然後緩緩開口道:“諸位愛卿,今日照常於明王府舉行朝會,所議之事至關重要——關於確立北平作為我大明未來國都一事。”

張無忌的話音剛落,眾人便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他。

隻見其下方左側依次站立著殷天正、殷野王、楊逍、周顛、冷謙、彭瑩玉以及吳勁草等一眾當年名震江湖的明教英雄豪傑。

這些人個個英姿颯爽,氣勢非凡,身上散發著一種久經沙場的豪邁之氣。

右側則是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呂本等張無忌脫離明教之後廣納賢才招募而來的智謀之士。

他們或羽扇綸巾,或峨冠博帶,舉手投足間儘顯儒雅風度與過人智慧。

此時,朝堂之上雖然缺少了那些領兵在外征戰四方的大將,但在座之人亦是人才濟濟,濟濟一堂。

張無忌接著說道:“諸位,今日之議程僅有此一項。

本王希望大家能夠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共同商討出一個最為妥善的決策來。”

聽到這話,李善長與劉伯溫對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

他們二人早已洞悉張無忌心中所想,深知這位年輕有為的君主對於定都北平有著堅定的決心。

於是兩人默契地決定暫且保持沉默,先傾聽一下其他同僚們的看法。

待到關鍵之時,再挺身而出,全力支持張無忌的主張。

張無忌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陷入短暫的沉寂,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片刻之後,殷天正,這位明教昔日的白眉鷹王,跨前一步,聲如洪鐘:“無忌,老臣以為,北平地處中原與北方草原之交界,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

若定都於此,既可威懾北元殘餘勢力,又可便於調度全國兵力,實乃上上之選。”

殷天正之言,擲地有聲,立時贏得了幾位明教舊部的讚同之聲。

楊逍輕搖折扇,補充道:“且北平四周山川環繞,易守難攻,加之物產豐饒,足以支撐都城所需。

此外,其地理位置便於聯通南北,促進商貿往來,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繁榮。”

話音未落,右側智謀之士中的胡惟庸輕咳一聲,站了出來,語帶機鋒:“殷老英雄言之有理,然則北平氣候偏寒,冬日嚴寒,對於南方官員及百姓而言,恐難以適應。

再者,北平遠離江南富庶之地,糧草運輸成本高昂,於國計民生或有不便。”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部分文臣的共鳴,他們紛紛點頭,麵露思索之色。

呂本更是補充道:“胡大人所言極是,且北平曆史上多次遭受外族侵襲,雖有天險可依,但亦需考慮其潛在的防禦難度。”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雙方各執一詞,爭鋒相對,氣氛逐漸升溫。

張無忌端坐王座,目光如炬,靜靜聆聽每一位臣子的發言,心中暗自權衡。

這時,劉伯溫緩緩起身,他的聲音平和卻充滿力量:“諸位大人所言皆有其理,然則定都之事,關乎國家千秋大業,不可不慎重。

北平雖有諸多挑戰,但其戰略價值無可替代。

至於氣候與糧草問題,可通過興修水利、改善交通等措施逐步解決。

至於防禦,更需倚仗我等君臣齊心協力,共築堅不可摧的屏障。”

劉伯溫一番話,既客觀分析了北平的優劣,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贏得了在場不少人的認同。

李善長見狀,亦開口附和:“劉大人所言極是中肯,臣以為,定都北平,非但可彰顯我大明不畏艱難、勇於開拓之精神,更能激勵天下臣民,共赴國難,開創盛世。”

李善長與劉伯溫的表態,朝堂上的爭論漸漸平息,更多的臣子開始傾向於支持定都北平。

張無忌見狀,心中已有了計較,他站起身來,威嚴而堅定地說道:“諸位愛卿,今日之議,雖各有見解,但皆出於公心,本王深感欣慰。”

張無忌目光如炬,掃視著滿堂的臣子,他的聲音在空曠的朝堂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本王深知,定都北平之路,必將布滿荊棘,挑戰重重。

大明立國之初,正值百廢待興之際,本王在此立下誓言——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此乃我大明之國魂,亦是我等君臣之共誌。”

話語如同驚雷,瞬間震撼了整個朝堂。

臣子們麵麵相覷,眼中閃爍著震撼與敬佩的光芒。

張無忌繼續說道:“北平雖地處偏遠,氣候嚴寒,但正因如此,方能鍛煉我大明臣民之堅韌意誌,鑄就鐵血軍魂。

本王決心已定,不僅要將北平定為都城,更要將其打造成為堅不可摧的堡壘,讓天下萬民見證我大明之崛起,讓四方蠻夷知曉我大明之威嚴!”

殷天正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激動之色,他大聲附和道:“無忌所言極是!我大明臣民,何懼艱難困苦?隻要君臣一心,定能共創輝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