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竟有如此差彆
座公交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竟有如此差彆,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座公交山人,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隊伍停下。
老營兵和選鋒隊的人正好休息。
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
看著朱仝在家眷老幼之間忙碌著。
不一會兒。
張文遠也趕到朱仝身邊,插著腰指揮。
一個老營兵好奇地問身旁人:“你們說張縣尉這是在乾啥?”
“這時候不著急趕路,若是濟州府的官兵追上來,咱們可都走不了。”
張文遠的威望還是足夠的。
有個土兵說道:“彆瞎說,咱縣尉的本事你還不知道嗎?怎會若讓我等冒險,他定有主意。叫家眷們停下,肯定是有他的打算。”
正說著時。
就見隨行的家眷中開始忙碌起來。
這些出城的百姓裡,有些人是帶著車的。
雖然沒有多少牲口,但人力拖拉的板車也還有幾輛。
隨行家眷們便將自己的行李一樣一樣放上板車。
那些個被選出來的耆老在這時便起了重要作用。
這些人都是年老、細心且有威望者。
張文遠讓他們每人負責幾十戶人家的行李。
把這些行李全都記清楚。
老人最是珍惜物力,自己平時活的就計較,此時有了權力更是熱心無比。
連一個雞毛撣子、一件衣服都看過記下。
見到耆老們如此負責,眾百姓也都放心將行李集中在一起。
不一會兒。
百姓們原本背著的大包小包便都堆到了板車上。
老營兵們見這場麵也是眼前一亮。
“縣尉果然有辦法。”
“原本看起來亂哄哄、扶老攜幼的隊伍居然整齊了這麼多,接下來行路速度便能快起來了。”
剛才大家走路之時,因為帶著的百姓麻煩事太多,行動速度非常緩慢。
就連百姓們自己推著獨輪車去趕集走路的速度,都比這大隊人馬前進要快。
這讓許多老營兵和選鋒隊成員憂心忡忡。
生怕耽誤了時間,和濟州府的官兵撞個正著。
真打起來,家眷們跑得這麼慢,逃都逃不掉。
張文遠又讓這些老者在自己管理的老弱婦孺中選派人手。
古代農村對於勞動力也有成熟的標準。
年齡六十歲以下、十六歲以上的男子叫做大肩膀,可以乾各種體力活。
而此年齡段的女子叫做小肩膀。
沒有辦法承擔需要肩挑手扛的重活,但是可以做一些細心的腿腳活計。
不能夠拖拽重物,但有了扁擔之後挑擔子是沒問題的。
至於小孩,叫做弱肩膀。
小孩力氣不大,但是精力旺盛,可以承擔各種繁瑣的腿腳活計。
比如孩子能夠不厭其煩地去趕鳥。
或者是跑來跑去傳遞消息、放哨等等。
這些人力分配方法在行軍時自然也能用上。
很快。
張文遠便在攜帶的家眷之中組織起了一支人數三百多、由青壯年婦女和少數青壯年男子為主的護衛隊伍。
這些人拿上簡單的長槍短矛。
在行軍時居然看起來挺有戰鬥力。
張文遠並不是要他們去打仗。
而是靠這些持武器的家眷維持隊伍中的紀律。
小孩子則被叫在一起,走在隊伍最中央。
既防止孩子跑來跑去出危險,更重要的則是讓家長們省去了看孩子所耗費的大量精力。
而這些家長被調動出來,分班分組負責拉板車、扛托眾人的行李。
剩下的人既不需管行李也不需要管孩子,被要求力所能及的扛了些輜重。
一番調配之後。
朱仝和武鬆看著眼前的隊伍,滿眼驚喜。
原本這一千多百姓不但走得緩慢。
還是土兵和選鋒隊行軍的負擔。
兵士需要調用駝馬給他們運東西,還要分派一百多人護衛隊伍的安全、維持行動紀律
百姓們走得也是怨聲載道。
畢竟高強度的行軍加上這麼緊張的氛圍。
還要求百姓們不許停留、不許拖延。
對於這群百姓來說也著實是有壓力。
孩子哭、老人罵,大家走得心裡都有火。
而經過張文遠一番分派。
現在這一千多百姓。
不光不需要老營兵和選鋒隊的護衛,甚至還能夠幫老營兵和選鋒隊攜帶輜重補給。
而且大多數人所拿的行李都輕便起來。
行軍隊伍恐怕能快上一倍不止。
更重要的是。
在這些百姓能夠有組織地自己行軍之後。
選鋒隊和老營兵的兩百多人都可以成建製地前進。
在戰場之上。
軍隊的編製維持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百個被什伍、都頭看管著的成建製前進的士兵所發揮的戰鬥力。
和一百個散散亂亂、彼此連消息都要花大量時間去傳遞、行動都不能整齊劃一的士兵。
那戰鬥力可是完全兩個層次的。
張文遠一笑。
朱仝所看出的僅僅是行軍之時,百姓被組織起來的便利。
張文遠自己知道,通過耆老和百姓中互相分派人手。
他已經在這一千多人裡建立了監管者和上傳下達消息的通道,這群人已經算是有組織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