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預言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預言,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4章預言第12頁 這些話才是道出了白蓮教之亂的根源,百姓要是能吃飽飯,誰會把腦袋彆在褲腰帶上去造反啊。 百姓能圖什麼? 無非就是有地種,有飯吃,不死,僅此而已! 老爺子當然造反的初衷,可不是稱王稱霸,當什麼皇帝,而是活不下去,造反能混口飯吃罷了。 如果當年能吃飽飯,老爺子也許會在鳳陽老家種一輩子地,或者在皇覺寺青燈古佛,了此一生。 “白蓮教之亂被平定後,孫兒也問過陝西的官員,他們說,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陝西共有三十一萬五千兩百多頃田,這幾年的不斷複耕和開墾,到如今的永興五年,應該能達到四十萬頃!” 老爺子回頭問道:“四十萬頃養不活一個陝西的百姓?” 朱雄英頗為無奈的說道:“聽著確實不少,但是這裡麵有一半,十六萬頃是軍屯!” 老爺子聽後瞬間沉默了,軍田是不用納稅,軍戶也不用服徭役。 “而十六萬萬軍屯,也無法養活所有的衛所兵,陝西的百姓不僅要供應軍糧,還要供養三藩!” “不僅是陝西,整個北方五省百姓的情況都差不多,新政推行後這日子才算好過一些!” 朱雄英又補充道:“也不過是比以前好過一些而已!” “其實孫兒剛才說減免賦稅,並不是全國所有的布政使司都要減免!” “北方五大布政使司是必須要減的,尤其是西南之地,孫兒聽那裡的官員說,百姓隻能以稀粥野菜果腹,到了災年,連粥都喝不上,樹皮,草根,觀音土,易子而食……” “凡是聽到這樣的消息,孫兒是成宿成宿的睡不著,哎……沒法說!” 朱雄英長歎一聲,繼續說道:“南方的情況雖說比北方好一些,但其實也沒好上太多,該減的還是得減!” “當然,江南除外,江南百姓就算再苦,也苦不過北方的百姓!” 不知不覺間,朱雄英已經扶著老爺子走出大殿。 “大孫啊,你做的是對的!” 老爺子感慨道:“天下最苦,莫過於農民,開春之後,雞鳴即起,一家人就要扛著犁到地裡耕種,沒有牛的,隻能靠人去拉……” “好不容易有點收成,還要輸官……” “農民靠天吃飯,一旦遇到災害,將是滅頂之災,咱經曆過,所以知曉農民的苦!” 朱雄英堅定的說道:“永興要的不是士大夫筆下的盛世,而是百姓心中的盛世!” 聽到此話,老爺子突然一愣,隨即笑了起來,眼神中滿是高興和欣慰,感慨道:“這個家交給你,咱是越來越放心了!” “該減就減吧,開國三十多年了,到了新朝,也該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了,就是這朝廷的財政……” “皇爺爺,這些您不用擔心……” 朱雄英打斷老爺子的話,認真道:“孫兒之前給您說過,如果為了國庫充盈而向百姓加稅,那是自取滅亡……” “更何況,那點農稅才有幾個錢,正確的富國之路要以工商稅為主,農稅為輔!” 老爺子搖頭道:“你這不正好反過來了,工商稅也沒幾個錢啊!” 明初時期,是有工商稅的,也是三十稅一,看似和農稅沒什麼區彆,但從事工商業的人是少之又少,這和老爺子抵製商人有很大的關係,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當時的環境所致。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14章預言第22頁 經曆元末的動蕩,各地早已是千瘡百孔,可以說大明帝國是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 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恢複生產,生產之首就是農耕。 民以食為天,百姓吃不飽飯,什麼都是扯淡! 所以,這個時候的工商業是十分蕭條的,國家的財政還是以農稅為主,要是以工商稅為主,朝廷早就餓死了。 “所以現在就要開始大力發展工商業,將來大明的主要財政收入,要以工商業為主!” 朱雄英繼續說道:“一旦工商業興起,不僅國家的財政收入多了,也可以減輕農戶的負擔!” “大明要想強盛,這是唯一的路!” 開國已經三十多年了,在人口範圍內,土地的複耕和開墾已經達到了頂峰,再多也多不了多少稅收,也該到了發展工商的時候了。 老爺子眯著雙眼,好似在心中斟酌,隨後問道:“你打算怎麼做?” “該正式開海了!” 朱雄英嚴肅且認真的說道:“孫兒打算明年,永興六年正式開海,捕魚也好,經商也罷,所有船木均可下海!” “大明,揚帆起航,正式開啟大航海時代!” 開海的事,早在洪武朝之時就提過,當時老爺子說不合時宜,海上有倭寇,張士誠,陳友定的餘孽作亂。 後來朱雄英親自率領水師平了這些倭寇,海盜,還把倭國滅了。 洪武末年的時候,老爺子已經打算開海了,但各種事宜和變故又耽擱下來。 直到永興新朝,開海的時候才算開始,派李景隆,梅殷等人修建港口和市舶司衙門,如今全部竣工。 “那啥……” 老爺子突然交代道:“你開海……搞什麼海上絲綢之路,什麼大航海的,咱不管,彆忘了讓那些小國來咱們大明朝貢,要把更多的小國納入到咱們大明的家國宗藩之中,這是大事,你可彆忘了!” 朱雄英認真道:“這是自然,皇爺爺放心吧!” 老爺子點點頭,接著問道:“藍玉出征也快兩個月了吧,怎麼沒聽你說戰事啊,你可是最關心這些的!” “昨天兵部送來戰報,三天前,鄭國公率領先鋒部隊,一舉攻破了高麗的第一道防線,千裡長城,這會恐怕已經開始攻義州了!” 朱雄英坦然道:“涼國公帶隊,又有王弼幾個老將,沒有什麼擔心的,大明軍神是不會讓自己跌下神壇的!” 老爺子冷笑一聲,說道:“常茂這個蠢貨還算有點用,藍玉……不是省油的燈,你彆看他這幾年老實了,其實……他骨子裡就不是個老實的人!” “你也不想想,十二歲就跟著他姐夫出來劫道砍人,能是什麼安分的主!” “這個混賬東西……咱太了解他了,你給他定的那些規矩,沒啥用,順風順水的打完,他就立馬飄起來,要是打急眼了,他什麼都事都能做出來!” “就說當年在喜峰口,不過是城門開的慢了些,他竟然攻打自家城關,你說……你說他腦子是不是長在屁股上了!” 朱雄英抿嘴笑了起來,說道:“這幾年經曆這麼多動蕩,總該長記性了!” “得了吧!” 老爺子擺手說道:“你就看著吧,這次出征高麗,他絕對會惹點事出來,那個梁國公的爵位彆給他定的太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