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依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那堪回首,刹那燦爛,亨依爾,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百一十四章那堪回首第12頁 隻聽老人繼續說道:“我們家原本並不指著這務工過活,家裡有些祖輩留下來的產業,年年雖說不會有太多的產出結餘,但也能勉強維持一大家子人口,溫飽不愁。隻自抽丁開始後,我們不願家裡子侄去礦上受苦,所以就出錢代工,隻是漸漸的周圍不少的人家都拋家而去,不說十室九空吧,六七成人家是熬不下去了,都逃難去了。這之後抽丁便愈加的頻繁,家裡的收入也早就入不敷出了,隻好開始變賣家中資財,隻是這日子也見不到出頭之日。再加上礦上人手也漸漸地難以維係,再後來以銀代工也實在是不成了,隻好就派了家中抽中了的子侄去務工,不成想,不濟兩月,人卻沒了。這下家中人都沒了辦法,不說長此以往如何,就眼下的難關都過不去。而大家聚在一起,人多目標太大,又太明顯,所以商議之後,就各個家人四散各自逃生去了。路上也查詢的厲害,尤其是對年輕人,實在不成就隻好整日東躲西藏的,這錢財很快就用光了的。我們兩個老家夥孤苦無依的,索性就出來了,想來查詢之人見我們老而無用,又浪費糧食,所以就不大理會。有富餘的人家見我們可憐,多少會給些吃食,所以我倆才得以一路乞討過活著,四處流浪。後來想到即便是討飯,華城這邊作為王都,情況總歸也會好上一些,所以後來就往這邊來了。隻是日子都過的艱難,華城城裡更是為了維持官家體麵,經常把我們這些以乞討為生之人往城外趕。如此過了段時間,想想也不是辦法,自己還有這一雙手,我們老兩口也都還能活,好在現在還沒病沒災的,就想著是不是能在這邊找個棲身的地方,自己哪怕能動手找些吃食,也總好過這日日無著無落的生活。隻是想找地方哪有那麼簡單,城裡顯然不行,城外的村子都是彆人現成的家,所以也用了不少的時間才得知這村的消息。” 連續說了這麼一大段話,加之天氣也熱,老人似也有些渴了,抱起茶碗來,咕咚咕咚的猛灌了幾口。老人的話自然不儘不實的,對陌生人帶著起碼的提防,這也無可厚非,三人也不以為意。隻是想不到礦山之上竟然會那麼的艱難和凶險,三人也是唏噓。亨亞日年紀尚小,自然不知道其中的關隘,葛謝二人也是曾經到礦上見過些礦工的生活,隻是沒想到,金剛山上竟然會嚴酷如斯。 “剛開始聽說這村子的時候,人們多也不說的詳細,隻說這裡怨氣太大,不宜居如何如何,後來時間長了才慢慢知道些具體的情況。隻是我們這些流浪之人哪裡好有那麼些講究的,一個也是敬佩原來村子裡人們的義行,哀悼他們的不幸;另一個是這村子好就好在在這山邊,取材方便,也能墾些荒,稍微收拾一下,動動手就能活人。所以告罪之後,就在這裡住下了,到現在為止,算算也該三四年了,慢慢的看這氣象,才有點像是人過的日子了。咳,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如果可以,誰又願意背井離鄉的四處乞討呢?現如今能有這樣一個安身之所已經很是感激了,剩下的就是希望四散的家人們安好了,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是不是能夠再見上一見了。咳。” “隻要人都還在,終歸是要見到的。”謝明宇安慰道。 “但願吧,隻這天各一方的,都不好說。有些是到異國投親去了,還有些是像我們這樣留在國內乞食,說不得連音訊都無。我們這在這裡也隻是苟活,哪能向那太平時候,四鄰八鄉的儘可去得,逃難之人還得儘量的避著些人,如此更是渺茫,更何況我們年紀一年一年的更大了,說不得哪天就去了。咳,這世道,這和那國人不把我們當人看便罷了,原本的國人一個個暴烈的樣子也甚是可怖的,偏偏他們對我們這樣人的行止又明白的緊,真是上天入地無門啊。這回到了這村子,反倒沒人上門來擾,不知是因為知道無甚油水可得,還是得這村裡人的庇佑,那些惡人不來,天可憐見的,反倒讓我們找到了樂土,這也算是無意間的收獲吧。” “我們這村子是有田地的,那些田地在誰手裡?” “聽說是裡長說那些是無主之物,硬是把那些田地都收回了,後來不知道是因為怕事還是什麼,又都給出售了的,被人購得後又都分租出去。就這村裡,任他們誰也不肯來,這才便宜了我們得以安家。對了,還另有一家,就住在那另外的那草房裡,他們年輕一些,都也還體健,在山上得些山貨,就下山換些家用去了。今日卻是不在,想來是到山下的集市去了的吧。” 三人也不以為意,隻是那麼隨口一問,了解一些情況而已,謝明宇自然也沒什麼在此重整家業的意思。再說這個村子能慢慢集些人氣,培育地氣,說不得還是好事。話談到這裡,情況基本上也已經了解清楚,隻是想不到他們這些流浪後安居的人不說對異國來的征服者沒有好感,就是本國的那些在職的統治者,也普遍的沒有好感,甚至更是厭惡,而且看來人們生活也是每況愈下。 謝明宇和老人攀談,又問了老人生活如何維係等等一些家常,一番談來又是一個多小時過去。見話也談的差不多了,許多事情也算明了,去另一家再做打探也無意義,在此多留也是無益,於是三人起身告辭,就離了茅屋,往集市而去。 這回再次回到原來的村子裡,是白日裡大搖大擺的進入,思及原來的模樣,已經十多年的歲月流逝,雖遠到不了滄海桑田的感覺,但山還是那山,田也還是那田,隻是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去了,往事不可追。 回到集鎮之後,由於集鎮還是稍嫌偏僻,又稍等了會兒,才租到了輛回城的馬車。 三人回到旅館後,還是按照習慣,洗浴完後,距離晚餐時間還早,又不值得出門一溜,所以各人都各自做著慣常所做之事。亨亞日想了想,就先把今日的筆記記完,完整記錄下了今次在謝明宇村子裡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思考後,就收束遐思,開始今次的讀史日程。 通過今日那老人的一番談,亨亞日對謝明宇的過往也大致了解了一部分,同時對他理解謝明宇日後所托付的事情也有了一定的猜想,內心深處對他過往的一部分遭遇深表痛心之餘,也對異國侵略者的暴行,對戰爭本身也有了些淺顯的認知,雖然仍然是微不足道的一斑一點,總歸是勝過早先的懵懂無知。那不是你一拳我一腳的鼻青臉腫,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那頃刻之間就天人永隔的慘烈,雖沒見識過那樣慘烈的樣子,但大地上的斷壁殘垣曆久未消,即使十數年風雨過去,依然把它那一塊塊傷疤示於人前。 後麵一連五日,在葛自澹的建議下,謝明宇帶領二人去了離高王城外的學校、衙門、醫館、一些外國政府在當地修舍的使領館等等地方,隻有些地方是不得而入的就在外圍一觀;也逛了市麵上的一些專門的集市和公共交通要地,又到了城外臨近的有代表性的鄉村都走了走。有不少的地方都保留著舊觀,看上去和國內的一些地方也很是相像,自然除了些對外開放的諸如學校、醫館一類的地方,衙門和使領館都戒備森嚴,臉上的閒人莫入氣勢甚是醒目,這也是他們未能進入到的地方。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一百一十四章那堪回首第22頁 謝明宇雖說返鄉祭奠親人的心願已了,但自從他回到離高之後,話語才日多來看,心情當是舒緩了不少,隻不知一旦離開離高,他還能不能或者是願不願同樣的多說些話來,而不去顧忌那麼許多。在餘斛也是有不少離高人的,隻是謝明宇的生活和交際圈子受葛自澹的影響,隻願隱居,日常裡也並不會出去和那些人有任何的交際。不但現在如此,早先葛自澹並沒有那麼多忌諱的時候,他都未曾動意和那些人有所來往,更罔論當今有意避免各種交道了。 日子過得很充實,就如同在江戶和京都一樣,每日的行程都安排的滿滿的,照計劃前往每一個要看的地方,不管是走馬觀花,還是怎樣,總歸是把這些計劃上的地方都走到,看一遍。不是說要有多麼多麼深刻的印象,最起碼能有個基本的認識,不至於日後講起,一問三不知的,自己親眼所見總歸是有益的。 這日晚餐後,三人在街市上散步,葛自澹說道:“這次出來至今為止,算來已經月半有餘,主要的行程目的基本上都也已達成了,最後那些可以日後再做。現在看來還剩下的這些日子,我們最多隻能在青洲再稍做停留,看看是個什麼情形之後,就得趕緊趁海路返回餘斛了。從全洲到餘斛走海路總歸也是要天左右的時間,這樣一來,除了路上的時間,在全洲頂多也就隻能是二三天的時間了。我們這回離開不必走的那麼匆忙,明天再停留一天,溜達溜達,順帶的為出行做些準備。準備充分了後,我們後日就出發去青洲吧。國內未到的那些,我們日後的假期也還是要出來走一走,看一看的,不急這一時也是可以的,隻是日後回德安府的時候可能就會更少了。” 說完,葛自澹先把目光看向謝明宇,謝明宇點了點頭,並沒有說話。該來的一天終歸是要到來的,後悔惆悵也是無用,他又看了看亨亞日,隻亨亞日一直默不作聲的。 “先在陸上往前再多走個一兩天吧,看看離高沿途的情況,到元山港了,再乘船直接到青州。明宇,我們這一彆,日後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希望你也能安心。” 謝明宇又點了點頭。到離開的時候,雖說沒什麼悲傷的情緒,無所思,無所想,但內心深處的茫然一直充斥在心,隻是不足為外人道。哪怕是親如兄弟的葛自澹也是一樣的,或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不容他人踏足的地方吧。 計劃不如變化。不曾想,昨日晚間才做好的計較,第二日一早就被打破了。原本三人用過早餐後是準備出門閒逛的,隻是被一個突如其來的人給擾亂了。旅店的餐廳裡,謝明宇滿臉不可思議的望著突然出現的也正自在用著早餐的突然和他招呼之人,一時竟然有些發怔。來者自稱是金正民,也是為了特意和老友一敘,隻是謝明宇一時之間竟是不識。定睛看了一會兒後,這才從細微處發現這人果然是金正民本人,隻是變化上有些大,乍看之下,幾乎不敢相認。謝明宇上前握住他的手,開口說道:“正民兄,這許久不見,你這模樣竟然大變,讓我幾不敢認,慚愧、慚愧,請兄不要怪我,你這是怎麼了?” 金正民是謝明宇目前除葛亨之外,最感念之人,一直思之不見,這一見之下,卻似有好多話擱在心口一般,意欲傾訴一空而不得。隻是這才十幾年下來,或這謝明宇模樣未曾大變,依稀還能分辨出舊日模樣,可金正民這人變化則實在太大,實在令人唏噓。不但人蒼老了很多,而且頭發也大半花白,皮膚乾燥,臉色蒼白,身體消瘦,顴骨突出。按說在這個季節,食物、溫飽什麼的都是好辦的,當不致欠了那口吃食才是,隻他看起來像是長期營養不良的患者一樣,和早前意氣風發之時,簡直判若兩人。 金正民並沒有急著回答謝明宇的問題,眼睛卻盯著葛自澹和亨亞日再看。謝明宇瞬時醒悟,又開口說道:“這位卻是我在中央帝國認識的義弟姓葛名自澹,這是他的學生,亨亞日,現在也是我的子侄。中元已至,這回是準備回來祭掃的,卻不曾想路上耽擱的些天,使得我們錯過了正日。”接著轉首對葛自澹和亨亞日說道:“自澹君,亞日,這是金正民君,是當初我最信服之人。” 介紹到這裡,葛自澹和亨亞日前進了一步,來到二人身側,紛紛出言和金正民招呼,金正民一一回應,還拉了拉亨亞日的小手。 謝明宇的話自然不儘不實的,主要是心裡還留有些警惕。這裡雖說是生他養他的國度,但生民多艱,從後來移居到村子人的身上略見一斑,想著不節外生枝,免得影響接下來的行程,再說這麼許久未見,原先俠肝義膽之輩也不知道經曆了什麼,會不會有什麼變化,在這性命不值錢的時候,小心一些總是沒錯的。 金正民正待停下用餐,好和三人敘話,隻是謝明宇阻止了他,說道:“正民兄,你先用餐,我們等你一會兒,待會到旅館裡說話。” 金正民點了點頭,未曾再說,謝明宇也沒有問他到底怎麼回事。是偶遇,還是有心製造的這等機會,等餐後在自己的房間裡再談,自然好過在這公共場合裡說這種話,而且一旦到動情處,男人們自然不會哭天抹淚的,但悲悲戚戚的需也不好看,所以在房裡敘話自然更適宜一些。 金正民餐罷,謝明宇在前方引路,於是幾人就一起回了房間。隻回到房間後,謝明宇對亨亞日說道:“亞日,你先回房讀書去吧,我們三個好隨便說說話。” 亨亞日點了點頭,禮貌的和三位長輩辭彆。本來亨亞日也是充滿好奇的,對謝明宇的過往雖說大部分都已了解,但也有很多神秘之處,隻是大人們說話時,自己待在一旁也是無用,離開一下,讓他們能好好說說體己話自然是最好的。 不理三位長輩如何敘話,亨亞日轉入自己的房間後,又開始讀起三國誌來,也正是讀得如火如荼之際。朝代末年,吏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在此之際,有人應運而生,高呼反抗,向舊有勢力開戰,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引起全局上的動蕩。黃巾起義造成王道不昌,政令不通,給了大小各路軍閥莫大的際遇,奮起直追者有之,急流勇退者亦有,一時風雲激蕩,龍虎交彙,群雄逐鹿,各領風騷。一人登高一呼,應者雲集,扯起一支大旗,就能拉起一支隊伍,在這不服王化之時,吾命由我不由天,都是可以出來爭一爭這天下的。孫猴的名言言猶在耳,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任誰都不是自甘平庸之輩。想一想就令人心情激蕩,雖說三國誌不若演義那般的生動形象,血肉飽滿,但說的也是那個時候的事,大差不差的,是二者共同的地方,講述的也是相近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