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不要讓本宮當了寡婦
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不要讓本宮當了寡婦,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平心而論,楊易是不想去的,但是武皇後都這麼開口了,他也實在不好拒絕,否則武皇後如何下得來台。 當下,楊易隻有拱了拱手,對武皇後道:“微臣謹遵天後娘娘旨意。” 武皇後滿意地點了點頭,事情交給楊易,她還是放心的。 此次本該是李旦作為主角的宴會,卻因遭遇這場叛亂而草草收場。 遭遇了這種大亂的事情,無論是誰也沒有心思繼續吃喝下去。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眾人便全部退了下去。 一個身著宮裝的婦人抱著繈褓裡的嬰孩,來到李旦麵前,看了一眼空空如也的大殿,頗有些無奈。 “這世道真是不太平。剛剛曆經兵變,現在大唐又起了叛亂。好在有天後娘娘坐鎮大唐,麾下又有無數精兵猛將,區區叛亂,陛下也不用擔心了。” 李旦聞言,不由得有些苦笑。 他看了一眼德妃懷中的兒子,意味深長道:“這的確是不用擔心,因為朕的皇位早就被無數人覬覦,這也是因緣際會才登基上的,隻怕這皇位也是坐不久的,隻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平平安安吧。” 這話說得旁邊的竇德妃臉色微變。 倒是懷中的三皇子李隆基麵帶微笑,向自己的父親伸出手來,咿咿啊啊地叫著。 楊易被任命為平叛元帥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長安。 這個消息當然也被占據揚州的李敬業得知。 李敬業知道是楊易親自率軍前來,心裡也頗有壓力。 揚州衙門此時已經被李敬業占據,李敬業一人站在衙門內的彆院內,屋子內空無一人,隻有麵前的桌子上放著一麵牌位,正是其子李嗣的靈位。 他沉默了許久,自言自語道。 “楊易雖不可小覷,但是此人的人頭,我必然將其取下送到你的案前。” 他拳頭握緊,語氣平靜,卻是帶著肅然的殺氣。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不容許他再後退或者後悔了。 既然朝廷不給他活路,那他就先發製人,推翻朝廷。 他那位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爺爺也想不到,自己的子嗣有朝一日會淪落到這般地步吧? 李敬業嘴角泛起一絲自嘲。 兩日之後,公主府外,天還未亮,絲絲涼意順著微風鑽入脖頸與衣服立領之間。 楊易頗有些無奈地看著麵前的太平公主,正在幫他整理衣領和鎧甲。 當然,這些東西其實早在出門之前,紅袖等丫鬟就已經幫他處理過了。 公主殿下此時也無非是拍拍衣服上和鎧甲上的灰塵罷了。 但是公主殿下顯然樂在其中。 太平滿意地拍了拍楊易胸口的護心鏡,微笑道:“此次平叛,應當是手到擒來。這叛賊占據一城,雖說有十萬人餘,但對你來說不成問題。” “你可要注意好自己的安全,不要冒風險,不要逞英雄,也不要將自己陷於危險之地。” 楊易嘴角一抽,瞥了一眼遠處等候的將士們。 他低聲道:“我乃是主將,自然要身先士卒。如果當個縮頭烏龜,如何能夠帶領手下的將士?” 太平眉頭皺起,頗為不滿道:“你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智將,可不是什麼衝鋒陷陣的莽夫。難道除了你之外,大唐就沒有其他可以衝鋒的人了嗎?本宮可不信。” 楊易有些無奈地辯解道:“雖然說有其他的人,但是我作為主將,如果能夠衝鋒的話,顯然也是能夠鼓舞士氣。總不好叫彆人上去衝鋒,自己躲在後麵吧。” 太平撇了撇嘴,鼓著腮幫子,烏溜溜的眸子瞪著他道:“怎麼就不能躲在後麵了?你早已經證明了你的勇武,不必再在戰場上麵身先士卒了。” 太平的話讓楊易頗為愕然,他搖搖頭笑道:“話雖如此,但是公主殿下身為大唐的鎮國太平公主,怎麼能夠忽略其他將士的死活,隻在乎自己丈夫的安危呢?” 這句“丈夫”倒是把公主殿下說了個大紅臉,不過公主殿下仍然是堅定地看著楊易,認真道:“縱然你說的大道理有一百個對,一千個對,但是本宮還是這句話,管好你自己的安全。本宮要看到完完整整的你回來,至於其他人 的死活與本宮何乾?” “縱然如你所說,本宮是鎮國太平公主,理應將大唐的將士安危放在首位,但是本宮做不了這麼虛假的人。要說重要,這些人哪裡比得上你在我心裡的重要。” “本宮可不想假惺惺地說什麼這些人比本宮的未來夫君更加重要一些。如果有朝一日,要讓本宮選擇的話,本宮寧願選擇讓你活著,就算代價是其他人都死了。” 楊易一陣愕然。 公主殿下的話,著實冷漠無情,若是讓那些大唐的將士聽了,恐怕要無比心寒。 fit 楊易無奈地笑了笑,公主殿下向來就是這麼直接。 要說虛偽,他又何嘗不是呢?雖然嘴上說的輕巧,但是實際上要讓自己站在公主殿下的角度去選擇的話,恐怕也會做出跟她一樣的選擇。 隻是比如他這樣的人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去粉飾自己,而公主殿下絕不更改自己的想法,公主殿下向來便是如此坦然,哪怕因此還招來一些非議。 楊易伸出手來輕輕戳了戳太平公主的額頭。 他微微一笑:“公主殿下的話我知道了,不管如何,我定然會安全歸來。畢竟我還沒有娶到公主殿下。” 太平頗有些羞澀,捂著額頭白了一眼楊易,嘀咕起來:“你可不要讓我當了寡婦。” 話還沒說完,她又“呸呸呸”了幾下。 “都怪你說什麼不吉利的話,區區李敬業,難道還能把你怎麼樣不成?拿下他不應該是輕而易舉嗎?” 楊易笑眯眯地點點頭。 “公主殿下說的是,區區李敬業又何足掛齒?公主殿下在家裡等著我吧。” 說罷,他捏了捏公主嬌嫩的臉蛋,便轉身大步離去了,留下一臉愕然的太平公主。 好一會兒,公主殿下才反應過來,自己又被這廝占了便宜。 她輕啐一口,瞪了一眼某人遠去的背影嘀咕起來:“還沒成婚呢,說的好像我都已經是你媳婦兒一樣。” 旁邊的紅袖一臉木然。 這位公主殿下愛情的酸臭味都已經溢滿了,還口是心非呢。 楊易率領的軍隊向揚州進發,他雖然並未將李敬業放在眼裡,但是仍然讓手下人不停的收集著關於此人的消息情報。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哪怕李敬業在曆史上注定是失敗的結局,但是他也不會因此而小看他。 兩日後,李文總大步走進來,朝著楊易拱拱手。 “大帥,這幾日李敬業並非按兵不動,而是調兵遣將去攻占金陵。他妄想將金陵奪取,穩固江南霸業。若是等他將金陵城拿下,穩固了江南半壁江山,憑借江南富饒之地,難免不會給朝廷造成極大的掣肘。” 楊易神色不動,沉吟道:“李敬業此舉不過是將自己往敗亡的境地更推了一步罷了,不必放在心上。金陵城固若金湯,不是他短短時間內就能攻陷下來的。反而是他此舉會讓天下人識破他的狼子野心。” 李文總有些不明所以,微微皺眉,旋即大著膽子問道:“大帥這話,末將有些聽不太懂” 楊易微微一笑道:“李敬業打著匡扶廢太子李賢的名號,占據了揚州,還發了檄文震動天下。讓天下人以為他才是李唐忠臣,所以短短時間內才能讓他聚集如此多的兵馬。” “但是他此舉攻占金陵,而不是直取長安勤王,豈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訴天下人,他此舉是為了穩固江南的半壁江山,以此割據稱霸為王。這跟他打出來的口號可謂是南轅北轍,天下有識之士看出他的狼子野心,必然不會去投 靠。” “而在我大唐軍隊的圍剿之下,在沒有人去投靠他的情況下,縱然他強行征募老弱病殘的百姓,又怎麼可能是我們的對手呢?相較而言,隻要我們穩紮穩打,此戰必勝!” 李文總聞言,心裡恍然大悟,頓時對這位聲名赫赫的楊家令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恭敬道:“大帥高瞻遠矚,那吾等現在應該如何是好?” 楊易淡淡一笑道:“李敬業的軍隊分散在都梁山、淮陰一帶,其分兵駐守,兵力分散。我軍完全可以逐個擊破。你傳我命令,全軍調轉方向直奔淮陰,務必要在短時間之內將淮陰拿下。” “李敬業等人的叛軍需要一場大戰的勝利來鞏固軍心,否則便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我們越快拿下淮陰,就能夠越快地擊潰他們的軍心,從而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李文總聞言,立刻應聲退下。 楊易淡淡一笑,這場戰爭不需要太多的計策謀略,隻需要堂堂正正地碾壓過去,就能夠將這場戰爭打贏。 李敬業此人跟他的爺爺英國公李?差太遠了。 此人胸懷野心,但是又沒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不過是給自己掘了墳墓而已。 他以穿越者的眼光來看待這場叛亂,隻覺得李敬業等人太過兒戲,而駱賓王等投靠的人也是跟錯了人。 雖然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有決斷能力的,但是奈何李敬業心懷叵測,並不如嘴上說的那般要匡扶李唐、驅除霍亂大唐的妖後,而是想要自己稱霸。 大唐還是有不少人對這位武皇後不滿意的,倘若他真的能夠帶兵長安,入朝勤王,至少還能吸引不少有識之士的加入去對抗武皇後,朝中不滿武皇後的大臣未必不會給此助力的機會。 但是此人一心想著據地稱王,便注定已經是死路一條。 此人身在局中尚且不自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一眼便能夠明了。 正如他剛剛所說,真正有本事的人看透了李敬業的狼子野心是不會去投奔的。 三日之後,楊易的兵馬突襲淮陰。 此地作為兵仙韓信的故鄉,背靠淮水,水利交通發達,乃是不可多得的富饒之地。 李敬業占據此處,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要依靠江南半壁江山對抗整個大唐。 淮陰城上,眾多將領看著城下密密麻麻撲麵而來的大唐將士,一個個臉色驚慌。 他們駐守此地的不過兩三萬人,而對方少說也有十萬人以上。 如此龐大的軍隊又是王道之師,他們則是被打成叛軍的標簽,士氣相比之下遠遠不如。 滾滾煙塵席卷而來,像是一張大網,仿佛要將整座城池籠罩。 楊易坐鎮軍中,遠遠地看著城池,神色平靜。 他緩緩拔出手中的長劍,沉聲道:“殺!” 說罷,他立刻拉動韁繩往前衝鋒,身後眾將士跟著他,向著麵前巍峨的城池衝鋒。 短短不到半日,淮陰城便已經被楊易攻下。 淮陰城失陷的消息一經傳開,李敬業軍中士氣頓時大減。 要知道他們這手下的十萬兵馬大部分都是未上戰場的百姓。而楊易手中的軍隊可都是全副武裝的朝廷精兵。 本來占據江南想要抵抗大唐的想法就已經是頗為冒險,現在首戰失利更是引得軍中不少人心惶惶,更有甚者直接逃離。 李敬業當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立刻下令,將逃兵通通抓回來,拖到軍中斬殺以儆效尤。 又過了兩日。 揚州匡複府內。 這座匡複府是李敬業在揚州修建的三座王府之一,他自稱匡複上將,領揚州大都督的職位。 一個下顎留有長髯的中年儒生大步走進來,麵色帶著焦急,他正是李敬業的軍師魏思溫。 李敬業剛叛亂的時候,魏思溫建議他兵發長安,向天下人證明他擁立李唐皇室而反對武皇後的決心,贏得天下有識之士加入他們的軍隊。 但是右司馬薛仲璋卻是認為應當南下直取金陵。 李敬業出於私心,聽取了仲障的計策。 到如今失去了民心,魏思溫心裡是又急又恨,但是他已經加入了李敬業,直到此刻也已經不能夠後悔了,隻得跟著李敬業一條路走到黑。 他朝著李敬業拱拱手,嚴肅道:“大將軍,楊易的軍隊已經攻陷了都梁山和淮陰。如今已經兵臨城下,還請大將軍早早做決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