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武皇後的胸懷!對楊易的特殊
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章 武皇後的胸懷!對楊易的特殊,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寬敞的大殿內沒有任何的聲音,寂靜的好似落針可聞。 這消息在殿內眾臣心中掀起一陣陣波瀾。 不少人心中頗為驚愕。 李敬業何許人也? 那是開國功臣司空李?之孫。 放眼大唐,也是功臣之後裡較為出色的。 在先帝掌權之時,李敬業還是在宮中禁軍掌權,後來前任太子李顯兵變,其子參與其中,這才被武皇後給貶謫了。 沒想到,這才貶謫沒多久,居然兵變了。 殿內頗為安靜。 眾人沉默。 武皇後眼眸微微抬起,淡淡道。 “李敬業糾集了多少人馬?” 那將士連忙道。 “回?天後娘娘,李敬業擁兵超過十萬眾。” 殿內不少人倒吸一口冷氣。 十萬? 這才多久,叛軍就已經聚集了將近十萬人。 武皇後凝眉沉思。 “怎麼會聚集如此之快?” 那將士一時語塞,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武皇後蹙眉,察覺到此人的神情,知道還有內情,旋即道。 “還有何事,儘管說來。” 那將士臉色凝重。 “敵軍聲勢浩大,引得不少人來投,乃是因為其軍中記室駱賓王為其寫了一封書,分發州縣,名聲大振,這才招致不少人馬。” 眾人麵麵相覷。 檄書? 一邊的楊易眉心跳了跳。 駱賓王? 檄書?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份大名鼎鼎的檄書是罵武皇後的。 武皇後若有所思。 “檄書?” “什麼檄書?” 那將士不敢再言語,隻是從懷中掏出一份卷起來的紙呈於雙手之上。 旁邊的宮女連忙將這份檄書拿過來給武皇後。 武皇後接過將其打開,看了一眼,先是一怔,旋即似笑非笑的繼續看下去。 殿內眾人麵麵相覷,天後娘娘的表情讓他們有些不明所以。 少頃。 武皇後放下手中的檄書,淡淡道。 “寫的不錯。” “薛卿你來念一念這《為徐敬業討武?檄》” 薛元超聞言一愣,麵色頓時有些愕然。 他也是宦海沉浮幾十年了,是個老油條了。 從武皇後口中提到“為徐敬業討武?檄”這幾個字,就大概猜出來裡麵十有八九沒寫武皇後什麼好話。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是真不想讀這一份檄文,但是開口的是武皇後,他實在是拒絕不了。 當下也隻得硬著頭皮接過宮女遞過來的《為徐敬業討武?檄》。 他看了一眼,頓時沉默下來,臉色有些不太好看,惹得周圍眾人頗為好奇。 到底是什麼樣的檄文能夠讓這位以心機深沉的薛仆射如此失態? 薛元超深深吸了口氣,硬著頭皮念道:“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待,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僅僅隻是念了幾句,殿內眾人紛紛勃然變色,便是皇帝李旦也是臉色有些難看起來。 這話簡直是把武皇後罵成了青樓女子還不如,著實殺傷力極大。 武皇後被如此辱罵,他這個當兒子的自然也是臉色掛不住。 至於其他大臣則是麵麵相覷,彆說是武皇後,便是他們聽著都覺得這份檄文字字如刀。 他們也頓時明白過來,為什麼剛剛薛元超臉色這麼難看了。 這種東西讀出來簡直就是在狠狠地罵武皇後,但是偏偏讓讀的人正是武皇後本人,這著實是讓薛元超有些下不來台。 片刻之後,薛元超念完這封檄文,心裡如釋重負,額頭之上已經滲出了不少汗水。 這篇檄文的威力太大,讓他這位老臣也是汗流?背。 武皇後反倒是臉色平靜,隻是淡淡一笑。 “薛卿,你是尚書省的尚書仆射,又是文壇領袖,見過不少才子能人。這駱賓王寫的文章字字犀利,文采斐然,著實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你怎麼沒有把他推薦給本宮呢?如今卻是在反賊之中見到了這樣一位才子,確實是我大 唐之憾啊” 薛元超腦袋有些宕機,反應不過來武皇後的話是故意嘲諷還是真心實意。 當下隻得拱了拱手,行了一禮:“娘娘恕罪,這是微臣之過。” 武皇後微微一笑,並未多怪罪薛元超,目光淡淡的掃了一眼殿內眾人:“我大唐數千萬人,才子不知凡幾。然而朝廷之中卻時常出現人才缺失的情況,現在倒是反賊之中出現了一位大才。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大唐的科舉還存 在著些許缺漏,舉薦人才的機製不夠完善。這才讓這樣的一個才子遺落,這難道不是本宮與諸位卿家的責任嗎?” 眾人紛紛麵露惶恐,向武皇後請罪。 武皇後卻是淡淡說道:“此駱賓王實乃奇才,本宮甚是欣賞他。你們誰認識他,替本宮傳個口信,若是此人能夠歸順我大唐,本宮定然重賞。” 這時旁邊的武承嗣忽然站出來,拱手道:“曾聽聞大將軍裝行儉曾經招攬過此人,或許與此人頗為熟悉。” 眾人聞言紛紛一愣,有些愕然地看著站出來的武承嗣。 這話顯然是故意將火往裴行儉的身上燒,裴行儉此時已經垂垂老矣,病入膏肓。 此次宴會當然不可能他拖著病體來參加。 不過裴氏在軍隊的威望還是很大,武承嗣此舉莫非是想要將與反賊有勾結的名聲潑到裴氏的頭上嗎? 武皇後聞言卻是不置可否,沒有理會武承嗣,而是淡淡道:“李敬業身為英國公李之後,不僅不思祖父為國儘忠的功勞,縱容子嗣參與兵變,罪大惡極。然,本宮念及其父為大唐兢兢業業,故赦免了其子嗣參與謀反的連坐 之罪,隻是將其貶謫。沒想到此人不僅不心念恩情,還參與到謀反之中,著實是不把朝堂秩序、皇家威嚴放在眼裡。如今更是糾結了將近十萬人,還打著太子的名聲,他是想要自己當皇帝嗎?” 這話落下來,殿內眾人紛紛沉默了下來,沒有人敢說話。 武皇後冰冷的聲音讓氣氛更加壓抑。 “如今叛賊盤踞揚州,誰願意領兵去討伐此賊,為我大唐平定叛亂?” 這話落下,殿內詭異的陷入平靜。 不少人下意識地看了一眼一邊的楊易。 倒不是說朝廷沒有能夠平定叛亂的將領了,諸如程務挺、李文總、王孝傑等人也有一定的領兵能力,但是這幾人跟如今聲名正隆的楊易比起來又差遠了。 自太宗皇帝以來,大唐將星如雲。 到了先帝執掌之時,又有裝行儉支撐大唐軍方。 如今幾十年過去,裴行儉和薛仁貴漸漸老去。 薛仁貴經過與吐著名將論欽陵最後一戰至此,似乎便已經耗儘了全部的精力。 如今雖然還掛著朝中的職務,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都向朝廷請了病假,修養身體。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位將軍已經是不可能再有精力出征,再有幾年或許就要告老還鄉了。 而裝行儉則是身體更為糟糕,在先帝還沒有去世的時候,裴行儉就已經是奄奄一息,能夠支撐到現在,著實算這位老將年輕的時候身強體壯了。 而到如今,裴行儉也就差最後一口氣。 大唐淪落到青黃不接的尷尬階段,僅有的幾個稍有能力的將領完全支撐不起來大唐曾經輝煌無比的軍方戰績。 而就在這時,楊易橫空出世,接過了最後一棒,成為大唐軍方最閃耀的星星。 擊敗名將論欽陵已經讓他足以躋身天下名將之列。 現如今雖然隻是參與了一次戰爭,但是他的名聲已經是讓大唐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軍方的士兵更是以此為偶像。 因此當武皇後問及人選的時候,不少人都看向了楊易。 太平公主在一邊嘀咕道。 “他們沒事看你乾什麼?大唐又不是沒有能打的將領了。這些人這時候倒是想起你了,平日裡怎麼不見他們這麼殷勤?你跟孔崇基論辯的時候,這些人可都是袖手旁觀,有事了倒是準備讓你去上。我看這事兒你彆參與,我就 不信我大唐沒人能夠平定得了李敬業的叛亂了。 楊易有些啞然,太平公主說的輕巧,但是現在這種局麵卻不是他能夠說了算的。 他輕輕拍了拍太平公主的小手,示意這位公主殿下冷靜下來,隨即朝著武皇後拱了拱手:“天後娘娘,微臣倒是有人選,可以推薦。” 武皇後一愣,她本來以為楊易是打算請辭,沒想到卻是站出來舉薦人才。 她有些好奇地笑道:“你有人選可以去平叛?你說說看是誰?” 楊易笑道:“微臣想要舉薦的人是褒聖侯孔崇基。褒聖侯聲稱聖賢之道乃是治國平天下之道,更是聲稱學了聖賢之道便是無所不能。微臣以為褒聖侯必然有辦法去平定李敬業的叛亂。” 這話落下,所有人都突然麵露愕然,他們萬萬沒想到楊易居然會來上這麼一出。 眾人有些不敢置信,下意識將目光落在不遠處的褒聖侯孔崇基身上。 孔崇基笑容僵硬,臉色呆滯。 他怎麼也沒想到楊易會忽然點到他,他頗有些憤怒地瞪著眼睛看向楊易。 楊易隻是微微一笑。 孔崇基臉色漲紅起來,他連忙朝著武皇後拱手道:“天後娘娘,微臣隻是一介文臣,這平定叛亂之事,微臣可是難以擔當此任。” 他不是不可以硬著頭皮將這事兒挑下來,但是李敬玄的例子可是赫然在目。 當初李敬業和劉仁軌之間鬨矛盾,劉仁軌把李敬推舉為姚州道大總管去跟吐著作戰,結果大敗,導致劉審禮與王孝傑被吐蕃人俘虜,之後還是托了楊易的福,讓吐蕃歸還了劉審禮和一眾被關押了將近一年的大唐將士。 如今若是他被楊易給架著去平叛李敬業,要是贏了那還好,要是輸了,李敬的下場便是前車之鑒。 況且那李敬業是英國公李?的孫子,當年那位英國公的統兵能力,可是眾所周知,哪怕是太宗皇帝也是讚不絕口。 如今誰知道他的孫子有多少學到了多少? 他一個儒生去跟這種將門虎子鬥,失敗的幾率實在是太大了。 這楊易故意舉薦自己去平叛,著實是用心險惡,要是自己被李敬業給抓到了,那自己到時候說不定要被李敬業祭旗。 孔崇基心裡閃過諸多念頭,心裡對楊易越發的怨恨起來。 殿內氣氛頗為安靜,眾人表情複雜。 楊易微微一笑,瞥了一眼孔崇基:“勇者不懼,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成仁。褒聖侯身為聖人世家嫡傳,值此大唐需要用人之際,為何不敢站出來挽狂瀾於既倒?將逆賊李敬業抓捕回來,反而是在這裡推脫呢?” 孔崇基被楊易的話噎了半天說不出來,他臉色鐵青,又說道:“我不是退縮,隻是對兵事一無所知,如何能夠去平叛李敬業?若是耽誤了朝廷大事,豈不是萬死不辭?” 楊易略有驚訝,隨即拱手道:“那上次本官要將儒學歸於國學之一,發展其他綜合性人才,褒聖侯可不是這麼說的。褒聖侯當時可是說聖賢之道可以解決萬難,學習聖賢之道才能培養出我大唐真正需要的人才。如今大唐現在 正是需要褒聖侯這樣的人才,褒聖侯卻又說自己無能,那聖賢之道學了又有何用?莫非就是打退堂鼓?” 孔崇基萬萬沒想到楊易會在這個時候把自己跟他的恩怨抬出來,給了他致命一擊,讓他半天說不出話來。 旁邊的眾人麵麵相覷,誰也沒想到這位衛國公睚眥必報,居然會在這個時候把褒聖與孔崇基架在火上烤。 不少人心裡默默告誡自己,以後儘量少招惹他。 而也有一些老成持重的人則是認為楊易這般舉措將國家大事放在私人恩怨之後,著實有些不忠君體國。 武皇後瞥了一眼楊易,心裡有些無奈。 她當然知道楊易這是故意把孔崇基架在火上烤。 這家夥看似和煦,溫柔,但實則對敵人是有仇必報。 不過這也符合他的性格,有才能的人往往比較有個性。 武皇後對楊易的包容極大,也隻是無奈搖搖頭。 既然孔崇基能力不佳,那便不可能用他,她看向楊易,微笑道。 “楊卿俘虜吐蕃論欽陵,擊敗吐蕃大軍,一戰成名,如此軍事才能,放眼大唐也十足罕見。不知道楊卿可願為本宮和陛下分憂,出兵討伐叛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