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你是想本宮,還是想念本宮的
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章 你是想本宮,還是想念本宮的,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少卿,武皇後瞥了一眼沉默無言的眾人,微微頷首,讚許道:“氣勢磅礴,意蘊深刻。這篇《阿房宮賦》結構嚴謹,環環相扣。七年前《滕王閣序》橫空出世,轟動大唐文壇。本宮記得當時薛卿說過,二十年之內無文章能超 過《滕王閣序》,甚至無有可與其比肩者。” 薛元超在一邊恭敬道:“微臣是這樣說過。” 武皇後淡淡一笑道:“如今這篇可以比肩的文章不就來了嗎?相比《滕王閣序》,本宮反倒是更喜歡這篇《阿房宮賦》。” “太宗在世時曾經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秦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六國,短短十年便分崩離析。正如文中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值此新年之際,楊家令這篇《阿房宮賦》,既是讚美我大唐之強悍盛大,亦是告誡我大唐應當戒除驕奢淫逸,才能使國力更加強大、昌盛下去。” “要做到這樣,需君臣一心,在其位謀其政,為百姓謀福祉,而不可為自己私欲,貪圖享受。這是本宮今年收到的最好的禮物,爾等亦不可忘。” 她話音剛落,遠處便傳來數聲鐘鳴之聲。 子時到了。 眾人聞言,紛紛麵色肅然,拱手道:“謹遵天後娘娘旨意,吾等絕不敢忘。” 武三思、武承嗣等人聞言麵麵相覷,誰也沒想到這位楊家令這篇如此明顯的諷諫之意的文章都沒有讓武皇後生氣,反而是大加讚頌。 一時間他們也摸不透武皇後的心思了。 宴會便在這篇《阿房宮賦》的尾聲之下結束了。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楊家令在最後來了個大的,但是武皇後卻也沒有計較,讓不少人心裡暗自揣測這位武皇後對楊易的態度以及重新估算太平公主和楊易在朝堂的影響力。 皇宮之外,上官婉兒朝著太平公主微微一禮,隨即帶著幾個宮女下去。 這位楊家令似乎喝醉了,所以她帶著幾個宮女扶著這位楊家令出來,已經送到了馬車,這後麵自然也就不需要她們了。 太平則是繼續接著楊易上馬車。 不過一個成年男子的重量顯然不是她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丫頭能夠擋得住的,因此便有些搖搖晃晃,顫顫巍巍。 好不容易將楊易扶到了馬車上,她剛想站起來,卻又被楊易的大手一把帶到懷裡。 那大手還不老實,在她胸口、臀上狠狠捏了幾把,弄得公主殿下氣喘籲籲地掙脫出來。再回頭看的時候,這人似乎已經睡著了,躺在靠在馬車上,眼睛緊閉。 一炷香之後。 寂靜的黑夜之中,馬車滴答滴答地行駛在巷道上。 太平端正襟危坐,時不時看一眼楊易。 楊易雙目微闔,似乎在閉目養神。 太平輕哼一聲:“你到底是真醉還是假醉?” 楊易不作回應,仿佛睡著了。 “再不理本宮,本宮可就咬你了!” 馬車內回蕩著公主殿下略帶羞惱的聲音。 少頃,楊易微微睜開眼,笑眯眯地看著公主殿下。 “殿下以為呢?” 太平撅起紅豔豔的嘴唇,憤憤道。 “本宮覺得你是裝的。” 楊易淡淡一笑,打了個哈欠,“是因為今晚微臣做了那篇《阿房宮賦》?” 太平搖了搖頭,白皙的俏臉上露出認真之色,“是因為你剛剛扶著你上車的時候,你一直在摸本宮的屁股。” 135:““ 公主的這話說得他老臉一紅,差點沒繃住。 太平隨即輕哼一聲道:“你今晚怎麼無緣無故作那篇《阿房宮賦》?不怕母後生氣?” “天後娘娘胸懷寬廣,想必不會在意這些。”楊易靠著馬車。 太平微微蹙眉。 “母後未必是不在乎,隻是更看重你而已。不過你還沒跟我說說為什麼你要寫這篇《阿房宮賦》,莫非也覺得母後做的不對?” 楊易微微一笑。 公主殿下,似乎並沒有看出來自己母後的野心。 當然,事實上能夠像他一般能夠看到武皇後內心最深刻的野心的,恐怕隻有他這麼一個來自後世的穿越者。 即便是諸如狄仁傑等人,大概也隻能看得出來這位武皇後恐怕是想效仿呂後專權。 誰能想到這麼一位皇太後想要當皇帝呢? 當然,他也不確定武皇後現在的野心有沒有滋生到想要當皇帝的地步,但至少在他看來,當前階段的武皇後比曆史上的同時期要強悍太多,這其中少不了他的推波助瀾。 不過既然李治死了,太平和武皇後這對鐵杆同盟未必還能繼續同盟下去。 太平不可能跟武皇後一直同盟,因為武皇後將要與之為敵的是所有人。 他這位代表公主殿下的楊家令,這個時候站出來也是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不可能跟武皇後一條路走到黑。 讓那些大臣明白,當真正利益發生分歧的時候,太平公主和武皇後很有可能會走到對立的麵上,到時候他們就會明白應該支持誰。 若是太平公主一直緊跟武皇後的步伐,到時候武皇後想要露出稱帝的野心,大臣們即便是想要支持,也隻會去支持其他的皇子,甚至把已經貶謫到巴州的太子李賢找出來也有可能。 但是如果太平公主一直旗幟鮮明,一旦母女倆因為皇位的事情決裂,局勢就有可能像他所希望的那般變化,大臣們會紛紛過來支持太平。 因為在諸多皇子皇女之中,隻有太平公主是最有實力、最有威望的。 而雖然她是女子,但是她畢竟姓李,而且比起武皇後這個武氏女登臨皇位,顯然支持這位太宗血脈的公主殿下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 當然這些盤算楊易自然現在不會說出來。 他麵對公主殿下的疑惑,隻是微微一笑道:“微臣雖然是公主殿下的家令,但是同時也是大唐的官員。身受皇恩,食君之祿,當為君分憂。天後娘娘雖然與公主殿下乃是母女,但是若是因為私人情感而麵對錯誤的事情不去指 責更改,那麼對於大唐而言,絕非好事。” “天後娘娘想要改弦更張,將大明宮的門庭改換成萬象神宮。一座正殿的更迭所涉及錢財不下成千上萬,這筆錢拿出去,無論是撫恤陣亡兵士的家屬,又或是補貼偏遠地區的窮苦百姓,都能夠拯救上百乃至上千個家庭。” “既如此,又如何能視之不見,若是有朝一日公主殿下成為了這個帝國的主人,也因此而驕奢淫逸、大興土木,微臣一樣會勸諫公主殿下。如此才能對得起公主殿下,二條對微臣的培養與垂青。殿下以為然否?” 太平公主被楊易忽然正經起來的臉色弄得一愣一愣。 她眨了眨眸子,有些遲疑道:“本宮是相信你的話的。不過你能不能先把你放到本宮腿上的手拿開?” 楊易默不作聲地將手拿開。 公主殿下的大白腿確實圓潤有力,摸起來很柔軟又很舒服。 太平輕咳一聲。 “這………………這麼說來,你你說的也有些道理,這乾元殿又不是不能用,確實也沒有什麼必要要換一個新的宮殿,那什麼武承嗣、武三思就是個弄臣,半點本事沒有,就知道討好母後,回頭回頭本宮勸誡母後將他們趕 走” 公主殿下的心有些亂了,話都組織得有些不利索了。 被這廝摸過的地方好似觸了電一樣火辣滾燙,她感覺楊易是越來越放肆了,搞不好自己哪一天等不到成功那一天,便宜都讓他占光了。 公主殿下腦袋裡思緒攪亂,心裡亂糟糟的,也沒有什麼心思再去問母後的事情了。 過了兩日,關於乾元殿改造成萬象神宮的事情便被終止。此事本已經做好了計劃,甚至還請來了前來設計的工匠,但是卻又被否決了。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因這事也直接被武皇後從工部調到了吏部。 這事情雖然頗為隱蔽,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察覺到了。 不少人對這位楊家令的看法漸漸有了新的變化。 能夠讓武皇後為之改變命令的人,放眼整個大唐也不多見。 而這位楊家令似乎所做之事皆利於大唐,又跟隨著公主殿下這位皇室正統,讓不少忠於大唐的老臣們心裡感覺有幾分親近起來。 當然這種變化是悄無聲息,潛移默化的。明麵上長安是沒有什麼動靜。 過了幾日,長安城裡的氣氛漸漸緊張起來。 開春的恩科距離舉行也就不到半個月了。哪怕是臨近元宵節,大部分人也都沒什麼心思了。 商人們紛紛在這個時候開始準備科舉所用到的筆墨紙硯,到時候賣個好價錢。 這時候賣給科舉考試的東西最好賣了,隨隨便便扯個什麼金榜題名、蟾宮折桂的吉祥意思,保準有大把的考生樂意買單。 包括那些流動的小販們也是打算在考場附近賣一些生活所需的必備品,包括被子,毯子之類的東西。 現今開春還是有一些寒冷的,有一些粗心的考生往往會忘了帶上這些東西。 提個幾倍價格,那些清澈愚蠢的考生也隻能咬牙買下來。 長安城內,朱雀大道旁邊斜巷子裡的酒館內。 姚崇、宋景、張說、賀知章等人坐在一起。這些日子他們感情漸深,尤其是經過西市那件事之後,四人更是互為知己。 “聽說此次恩科,乃是太平公主殿下和楊家令親自坐鎮。聽說楊家令給天後提出了一些關於科舉的改革,就是不知道此次恩科與往日又有怎樣的不同了” 賀知章說著自己剛剛打聽來的消息。 四人坐在桌子上吃最後一頓飯,吃完這頓飯他們就要進考場了。 張說年紀最小,還不滿十六歲,臉色通紅,振奮道:“楊家令前幾日那篇《阿房宮賦》你們都看了吧?這篇《阿房宮賦》簡直是鞭辟入裡,集文賦、散文精髓之大成者。我昨晚琢磨這篇文賦,琢磨了半夜都睡不著,隻覺得一 輩子也寫不出這等絕頂文章。 “此次楊家令坐鎮科考,若是能夠給科舉帶來一些新的變化,那是最好不過,吾等能夠參加此屆科舉當真是十分榮幸。” 姚崇、宋景等人聞言紛紛頷首,眸中也閃過敬佩之色。 他們不僅敬佩這位楊家令的文采,更敬佩這位楊家令敢當眾諷諫那位權勢滔天的武皇後,正是文人風骨的最高體現。 宋景微微頷首。 “不管如何,吾等都將全力以赴。希望之後發放的榜單能夠見到諸位兄台的名字。隻有成為大唐的官員,登臨朝堂,咱們才有機會再見到這位楊家令。” 其餘三人心裡紛紛一震。 楊易跟他們年齡相近,卻功勞赫赫,威震天下,正是他們想象中的自己。 說不崇拜那是假的,如果能夠入朝為官,與自己的偶像一起工作,那簡直是人生一大快事,當下幾人紛紛頗有動力。 半日之後,考生紛紛入場。 姚崇、宋景、張說,賀知章等人也不例外,在長安的貢院外排起長長的隊伍。 不少考生已經敏銳察覺到此次的恩科似乎與之前的科舉並不相同。 科舉是隋朝到現在太宗皇帝沿用下來,其實都頗為簡單,隻是將各地考生聚集在一起考試,其考試製度本身是創新的,但是在於規章方麵確實沒有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但是此次恩科已經讓不少多次科舉的老油條察覺到有一些不對勁了。 高牆大院的威嚴的圓形拱門外,眾多考生排隊等候。 一個一個的考生,每進一個都有兩個衙役在搜身,還有旁邊的衙役在檢查包裹裡的東西。 姚崇、宋景、張說,賀知章等人麵麵相覷,總感覺這次的科舉比之前的要嚴格了許多。 他們剛剛閃過這個念頭,便聽到一個官員厲聲嗬斥道:“這些字條又是什麼?” 眾人紛紛看過去,隻見那官員從衣服隱蔽的一個口袋裡抓出了幾個字條。 那口袋幾乎是在衣服上臨時開了個口子,頗為隱秘,甚至還縫起來,若是不仔細看的話根本看不見。 那考生臉色發白,麵無血色,支支吾吾起來。 “這這” 那考官掃了一眼麵麵相覷的眾人,當即冷笑道:“押下去吧。此人二十年之內不得參與科舉。” 那考生頓時哭喊起來。 “上官,學生……………學生也是一時糊塗,還望饒命啊。” 那考官冷冷的掃了一眼眾人。 “爾等進入考場,便是再也沒有後悔的機會了。” “魏國公親自定下的規矩如果有檢查到作弊者,二十年之內不得入科考。不要怪本官沒有提醒你們進了這道門,裡麵還有檢查作弊的環節,到那裡如果還能夠檢查到作弊,便是終身不得進考場,爾等為本官言之不預 也。” 周圍眾人也是倒吸一口冷氣,二十年不得參與科考,幾乎已經是將這個人給判死刑了。 一個人經曆的最巔峰,也就是二三十歲的時候,雖然不乏五六十歲也考上科舉的,但到了那把老骨頭,稍一動彈便是氣喘籲籲,哪裡還能當什麼官員,實現抱負呢?考上也跟沒考一樣。 不少正在排隊的考生麵色發白,更是有人悄悄退出去。 這些人大多都是心懷不軌,心懷僥幸之人。 科舉製創立到現在還沒多久,漏洞很多。 作弊的人當然也十分之多,眼下這一殺雞儆猴直接讓排隊的人少了一小半。 當然他們不是放棄,而是將自己作弊的東西通通給掏出去扔掉。 若是因為這幾張小抄就導致自己的努力白費,那未免也太可惜了。 姚崇,宋景,賀知章,張說幾人見狀一愣。 “看來這位楊家令的確是想要肅清考場的弊端,科舉舞弊之風一直都是十分猖獗” “此次檢查居然如此嚴厲。” 姚崇則是興奮的撫掌而笑。 “這樣做才是真正的好呀………………” “這說明,這位楊家令是真的想要為我大唐做事,篩選人才出來的。” “此次科考必然也是龍爭虎鬥。 “我倒是覺得嚴厲一些好。” 賀知章三人讚同的點點頭。 對他們這些有真才實學的人而言,規矩越是嚴厲,將那些渾水摸魚的人篩選出去也是為不錯,不然對那些認真科考的人豈不是不公平。 一炷香後。 賀知章幾人通過檢查,又進了一道院子,這裡依然是要排隊,有大量的衙役看守。 “什麼?要脫衣服?” 賀知章等人一愣。 麵前的衙役麵無表情,指了指裡麵的屋子。 “到裡麵,要將衣服脫了,以免有人將作弊的文章寫在自己的身上。” “爾等若是不願意,現在就可以收拾東西離場了。” “這……………”四人一愣,麵麵相覷。 這位楊家令也真是太精明細致了,連這層都想得到。 另一邊。 “也就是說,他們除了要接受第一道的檢查,還需要接受第二道脫衣服的檢查?” 太平一襲天青色高腰襦裙,白?俏臉上露出一絲愕然。 楊易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這是當然。” “舞弊的辦法太多,最簡單的就是將他們從內到外的檢查乾淨。”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科舉的公平。” “若非如此,天後又怎麼會讓微臣和公主殿下親自來主持這一次的恩科。 “畢竟,有可能有人將文章寫在屁股上,腳底,還有藏在褻褲裡的,不要太多。” 說是恩科,實則為後麵的科舉範例。 這一點,楊易和太平心裡都有數。 太平抿了抿唇,白了楊易一眼。 “那你也太壞了。” “居然能夠想到這一招。” “怎麼看起來好像你很擅長舞弊一樣。” 楊易意味深長的笑了笑。 作為一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穿越者,打小抄的手段實在太多了。 這些古人跟他相比,簡直是相形見絀。 接下來兩人又巡視了一番考場,身後的官員們則是跟著這對準夫妻。 主考官的職責實際上阿並沒有什麼繁忙的地方,象征意義更大一些。 三天後。 科舉結束。 一眾考生才從貢院裡離開,麵色鬱鬱。 “這恩科的考卷也太奇怪了,著實叫人答不上來。” “是啊,莫名奇妙的問什麼數算問題。” “的確如此,這都與聖人之言無關,怎麼能出現在考卷上?” “不錯,吾等都是苦讀聖賢書,修的是治國之道,卻有近半的問題與四書五經無關,著實讓人費解。” 姚崇、宋?等人聚在一起,眉頭微微蹙起。 張說連忙道:“諸位兄台,這最後一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之剩二,問物幾何?‘,你們算出來是什麼了嗎?” 姚崇、賀知章苦笑。 宋?沉吟道:“應該是二十三。” 其餘三人一愣,張說倒吸一口冷氣。 “廣平兄,居然算的出來?” 宋?謙遜道:“平日裡喜愛看些數算,也不知道對不對呢。” 賀知章搖搖頭。 “那也很厲害了,隻是這位楊家令到底是什麼打算,好在這些題目隻占一小半。” “不過今年的恩科,似乎提高了時務策’的比例,減少了帖經、雜文的問題,甚至帖經、雜文隻有寥寥無幾,卻是增加了明算科的題目” “這位楊家令給我的感覺似乎是打算將好幾個科的內容雜糅在一起考,甚至於明算科的題目要重於帖經、雜文。 其餘等人紛紛點頭。 唐初的科舉項目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但是因為秀才科考察國家大政方針,對考生的才能和知識儲備要求極高,所以報考人數越來越少,最終被皇帝李治給廢止了。 而接下來幾科,都是側重點各有不同,一般而言考生隻需要報考一門,但是這次恩科,他們卻是能夠隱隱看出這位楊家令有將幾科內容雜糅在一起的意圖,雖然不多,但是考慮到這有可能隻是一次嘗試,也算是很考驗考生的 能力了。 公主府。 “嘖”太平瞥了一眼一身白色狐狸毛的長孫璃月,“你的手好了?怎麼又跑到本宮的府邸?” 長孫璃月笑吟吟道。 “這不是想念公主殿下了嗎?” 太平嗤笑,冷冷一笑,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高傲道。 “你是想本宮,還是想念本宮的男人了?” 旁邊的紅袖、尉遲秀連忙低下頭。 公主殿下這話太生猛了。 長孫璃月誠實的點點頭。 “都想。” 太平撇撇嘴。 “那你就饞著吧。” “反正也沒你的份兒。” 長孫璃月笑吟吟道。 “公主殿下誤會了,其實璃月隻是來找郎君聊聊天而已。’ “聊什麼?”太平眨了眨眸子。 “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再從人生哲學到風花雪月,無一不聊。” 長孫璃月唇角一勾,笑吟吟道。 她心裡輕哼。 隻有她跟楊郎才是最配的,他們是同一種人。 要不是你近水樓台先得月,現在得意的該是她! 出乎長孫璃月的意料,公主殿下聞言並沒有絲毫不忿,隻是輕蔑一笑。 “現在你求本宮也沒用了,推屁股都沒你的份兒” 尉遲秀一愣,有些茫然。 什麼推屁股? 紅袖捂臉。 糟糕,跟公主殿下普及太多,知識學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