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汁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九章 公主提靴,天後磨墨!,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橙汁兒羊,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易微微一笑,卻是沒有回答太平公主的問題。
政治上的舉措沒有誰對誰錯,無非是立場不同。
至於公主殿下,恐怕是還沒有反應過來,自從皇帝去世、太子李顯被貶之後,她的敵人和朋友就已經換了一茬。
殿內眾人各懷心思,整座大殿之中頗為安靜。
空曠的大殿內隻有不斷燃燒的蠟燭發出微弱的聲音,紅色的蠟燭緩緩融化,化作溫暖的光線。
金碧輝煌的大殿內,無數盞燈火將大殿照得亮如白晝。
武皇後瞥了一眼眾人,微微頷首,淡淡道:“好了,此事不必再討論。今日乃是元日大朝會,理當放鬆一些,何必討論這些繁瑣的事情?”
“狄卿,你回去坐下吧,武郎中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狄仁傑聞言,沉默著往後退回了自己的座位。
他此次進諫也並非是要跟武皇後魚死網破,更多的是借機試探一下這位武皇後。
武皇後的行為確實讓他心裡一沉。
將乾元殿改為萬象神宮,絕非表麵上改換門庭那麼簡單。
作為皇太後,若是有更大的野心,對於大唐並不是一件好事。
武承嗣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他跟武三思也早已經做好了自己的定位,在整個朝堂之上,他們隻能夠巴結武皇後,緊跟天後娘娘的腳步才能夠在大唐如魚得水。
至於其他的官員得不得罪已經是無關緊要了。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抓住這個機會,直接進入工部之中,建造萬象神宮歌功頌德,以此做出顯著的成績,以此來討好武皇後。
如今看來,他們的策略十分正確。
武皇後瞥了一眼心思各異的眾人,眼眸深邃,嘴角含笑:“讓那些樂手伶人繼續奏樂,繼續舞蹈。”
武皇後的命令下達,其餘的官員也是紛紛微笑起來,仿佛剛剛的事情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門外的絲竹之聲漸漸響起,宮廷的樂師、伶人開始表演,氣氛又重新熱鬨起來。
又過了半個時辰。
宴會的氣氛隨著一曲舞畢,再度達到了高潮。
此刻眾臣仿佛已經忘記了之前的嚴肅氣氛,武皇後和李旦也是麵帶笑容。
宴會到了這個地步,眾臣也往往都是放浪形骸,不拘小節起來。
很少有人坐在自己座位上,大部分人都拿著酒杯,觥籌交錯。
這種情形之下,便是皇帝、皇後也會參與到其中,與臣同樂,而不會去斥責某人儀態。
楊易沒有興趣跟那些大臣虛與委蛇,不過那些大臣對他卻是很有興趣,一個個跑過來向他敬酒。
他也不好給人臉色,隻得微笑以對。
好在他的酒量尚可,這些酒的度數並不高,哪怕是飲了數杯,對他而言也是沒有絲毫影響。
又過了片刻,武承嗣和武三思忽然站了起來,一起走過來微笑道:“久聞魏國公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人中龍鳳,與太平公主殿下可謂是珠聯璧合。我等前來提前恭賀魏國公與公主殿下新婚之喜。”
太平公主自然懶得理會這兩個武氏子弟,俏臉冷漠,她的笑臉向來隻留給楊易。
楊易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隻是舉杯,算是打發。
武承嗣、武三思雖然察覺到楊易的冷淡,但是自問自己也沒有得罪過這位天後娘娘麵前的紅人,當下也沒有在意,隻當這位魏國公性情如此。
待到他們回到了座位,太平嘀咕道:“這兩人的父親曾經在小時候欺負過我娘,也不知道我娘為什麼要把他們招到宮裡,還給他們委以重任?”
武元爽、武元慶與武皇後之間的恩怨並不是什麼秘密,太平公主當然是知曉的。
楊易挑了挑眉,意味深長道:“可能是因為他們也姓武吧。”
太平聞言,柳眉蹙起,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楊易,抿了抿嘴,沒有說話。
便在這時,薛元超上前朝著武皇後拱了拱手:“天後娘娘,今年弘文館又招收了兩位學識淵博士,不如請他們上前作詩文,以讚頌天後娘娘和先帝的功績以及我大唐之強盛輝煌。”
作為宴會上的保留節目,應製詩人、文館學士這些人是少不了的。
不過這犯不著由薛元超這位尚書仆射親自出麵,此舉大概是想要為天後引薦人才。
武皇後不動聲色,隻是淡淡點了點頭。
薛元超微微一笑,看向身後人群,隨即便見兩個身著儒袍的學士走了進來。
兩人紛紛向著皇後行禮:“微臣宋之問楊炯見過陛下,天後娘娘。”
楊易眉毛微微一挑,有些驚訝地瞥了一眼兩人。
這兩人他還是認識的。
楊炯可是初唐四傑之一,沒想到這個時候在弘文館裡打醬油。
至於宋之間,這位極有才華,但是人品敗壞的詩人,他也是有所耳聞的。
武皇後饒有興致地看向兩人,鳳眸審視片刻,充滿威嚴的聲音響起。
“薛元超說你們頗有才能,正好讓本宮見識見識”
楊炯和宋之問聞言,心裡一凜,同時又有些興奮起來。
這可是在天後娘娘和皇帝麵前展示自己才能的最好機會。
但凡是稍微有一些夢想的人都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兩人雖然心裡頗為緊張,但是畢竟是胸有才華,倒也沒有太過慌亂。
宋之問隨即上前拱手道:“回稟天後娘娘,微臣已偶得妙句。”
武皇後揮了揮手,讓旁邊的人呈上筆墨紙硯。
宋之問急於證明自己,立刻拿起毛筆,沾了沾墨水,一蹴而就。
短短片刻,一首完整的詩詞躍然紙上。
旁邊的薛元超將這幅詩詞拿起來看了幾眼,捋了捋胡須。
他雖然入朝為官多年,但是依然是文壇的領袖之一。
數年之前的詩文革新,是他一手推動。
彼時還沒有去世的王勃乃是主將,此詩文革新頗為重大。
即便是站在曆史的高度來看,也非常有意義,因此推動了初唐文學從應製詠物向個人情誌抒寫的轉變。
哪怕如今貴為尚書仆射,但是薛元超依然時常舉薦諸多文壇才子,諸如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等人均是受過他的舉薦。
正因如此,宋之問和楊炯才能夠被他在如此重要的宴會上舉薦給武皇後。
薛元超看完宋之問的詩文,頗覺滿意。
他自己的文學水平也是非常之高,所以很欣賞像宋之問、楊炯這樣的後進之才。
他隨即朝著武皇後拱了拱手。
“此詩著實不錯,就由微臣來念誦。”
武皇後微微一笑。
“那就辛苦薛卿家了。”
薛元超隨即將這首詩念了一遍。
“廣樂張前殿,重裘感聖心。
砌莫霜月儘,庭樹雪雲深。
舊渥驂宸禦,慈恩忝弘文。
微臣一何幸,再得聽瑤琴。”
一首詩詞念完,周圍眾人紛紛叫好,哪怕是那些平時不苟言笑的官員,此時也是微微頷首。
這首詩詞的確是寫得不錯,相當有水準。
他們看向宋之問的眼神也頗為讚賞。
狄仁傑微微搖頭,心裡隻覺得有些失望。
大唐看似繁花似錦,烈火烹油,實則百姓的生活還沒有到人人都不缺衣食的地步。
在偏遠地區依然有不少百姓,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服。
就是關中,今年遭遇了洪災,那也是收場慘淡,要不是有紅薯作為備糧,估計要餓死不少人。
然而此時宮廷之中卻在歌功頌德,粉飾太平,著實是讓他心裡頗為失望,當下不由得有些鬱悶地喝了一杯酒。
武皇後也是微微頷首。
“不錯。”
一邊的李旦也是微微點頭,他對於詩詞方麵還是頗有研究的。
宋之問的這首詩詞韻律工整,辭藻華麗,又將大唐的繁榮凸顯,的確是一首上乘的詩詞。
一邊的太平隻覺得有些昏昏欲睡,她搖了搖頭,撇撇嘴道:“這叫什麼宋之問的,詩詞聽起來軟綿綿的,一點意思都沒有。”
楊易一愣,有些好笑地看著公主殿下。
“殿下對詩詞方麵難道還有研究嗎?微臣可是記得殿下對詩詞似乎完全不感興趣才對。”
他說的這算是委婉了,在弘文館學習的時候,太平公主的文章一向是弘文館學士的噩夢。
太平當然聽得出來楊易的嘲諷,當下氣鼓鼓道。
“你這是小看本宮,雖然這精妙的詩詞本宮做不出來,但是鑒賞本宮還是會鑒賞的。”
楊易故作驚訝,有些好笑地看著公主殿下。
“那公主殿下是怎麼鑒賞的呢?”
太平輕哼一聲,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淡淡道:“這宋之問的辭藻精不精妙,華不華麗,本宮不知道,反正本宮就是聽起來覺得他這文章軟綿綿的,沒有力量。儘是諂媚之語,聽著本宮隻想睡覺,那肯定不是好詩詞。”
楊易有些哭笑不得。
公主殿下這番言論顯然還就是全憑感覺在鑒賞了,不過他倒也沒有否定公主殿下的話。
這宋之問雖然在後世的評價之中文學成就也是非常高,但是在他看來人品很有問題,寫出的詩詞自然也是極儘諂媚之語,也難怪公主殿下看不上了。
兩人在這嘀嘀咕咕,旁邊的人自然是不知曉的。
殿內氣氛頗為融洽,不少人在議論著宋之問的這首詩詞,當然讚譽占大多數。
宋之問得到了天後娘娘的肯定,心裡極為高興,麵色紅潤,臉色激動起來。
能夠讓天後娘娘留下一個好印象,以後的路也走得通暢!
這會兒,楊炯的詩詞也做好了。
薛元超照例拿出楊炯的詩詞仔細看了一眼,略有些驚詫地瞥了一眼楊炯。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抑揚頓挫地念起來:“甲乙遇災年,周送上弦。妖星六丈出,?氣七重懸。赤縣空無主,蒼生欲問天。龜龍開寶命,雲火昭靈慶。萬物睹真人,千秋逢聖政。祖宗玄澤遠,文武休光盛………………………
全詩極長,一共五十二句。
當他洋洋灑灑將這一篇長詩念完,乾元殿內已經是鴉雀無聲。
比起宋之問的詩句,這首長詩依然是讚頌大唐,但是從立意到情感無不是更勝一籌。
就連武皇後也是微微側目,略有些驚詫地瞥了一眼楊炯,微微頷首。
“很好。”
李旦也是微微一笑。
“大號域中平,皇威天下驚,說得好。’
“不愧是薛尚書舉薦的人才。”
薛元超也是麵露矜持之色,畢竟這楊炯和宋之問都是他發掘出來的人才,能夠得到天後娘娘的稱讚,顯然他也是與有榮焉。
旁邊的武三思連忙站出來拱了拱手道:“恭喜天後娘娘得此二人,我大唐又添棟梁之才。”
武三思如此諂媚,讓不少人眉頭微微蹙起。
雖然說拍天後娘娘和皇帝的馬屁,是政治正確,但是這位天後的侄子未免也太不顧身份了些,簡直是叫人無法直視。
不過礙於天後娘娘的麵子,他們也不好說些什麼。
至於那些趨炎附勢之人,見到武三思跳出來,生怕自己稱讚得遲了,也是紛紛站出來對武皇後歌功頌德。
武皇後隻是微微露出笑意,似乎頗為愉悅。
宴會到了此時便已經接近了要結束的時候。
眾人心裡也是頗有默契。
武承嗣連忙站出來笑道:“如今距離子時隻剩下一炷香時間,今年就算是翻篇了。薛尚書為天後娘娘獻上兩位棟梁之才,作詩慶賀,這詩詞著實作的漂亮,均為傳世佳作,的確是才子,不過我大唐還有一位大才子
他頓了頓,微笑道。
“在下久聞魏國公頗有才學,不如這宴會最後迎接新年,就由魏國公賀詩一首,以此慶賀今年我大唐不斐功績,三才子賀新年,日後必然傳為佳話。
眾人一愣,目光紛紛落在了楊易身上,眼神有些古怪。
他們誰也沒想到武承嗣最後會提出來讓楊易為宴會收尾。
一般而言,這元日大朝會結束之後,最後由皇帝或者天後說兩句話便算今天就結束了。
不過武承嗣的這句話說出來倒也不算錯,畢竟前麵有兩位弘文館的學士獻詩,而楊易在大唐又素來有麒麟之才的稱呼,這還是先帝對楊易的愛稱呢。
眼下這一年結束,讓楊易來做個收尾,倒也的確是一時佳話。
當然也不乏有一部分人看熱鬨不嫌事大,畢竟這位楊家令今年可謂是春風得意,年紀輕輕就走到如此高位,要是沒有人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他們倒也想看看這位楊家令的才能如何?要是能看看笑話,那也是十分不錯。
武皇後也是一愣,沒想到武承嗣會把話題牽引到楊易身上。
她瞥了一眼武承嗣,眼神平靜深邃,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武承嗣心裡有些發虛。
他感覺到氣氛有些微妙的變化,頓時有些後悔起來。
他敢對天發誓,他請楊易來為宴會以及今年收尾絕對是出自善意,也是一種示好。
畢竟誰都知道這位楊家令才華橫溢,想必作一首詩絕對不是什麼難事。
讓其最後為宴會收尾壓軸,絕對是展現自己才能,表現自己的大好事。
他主動提出來將這個機會送給楊易出風頭,也是有意地去示好,但是現在看來怎麼感覺氣氛有些不對勁?
殿內眾人各有心思,似笑非笑的在武承嗣和楊易身上打轉,其中不乏惡意和嘲諷,狄仁傑也是一怔,若有所思地看向楊易。
唯有楊炯和宋之問兩人頗為驚喜。
他們兩個初露頭角的新人如果能夠跟這位大名鼎鼎的楊家令一起傳位一時佳話,對他們來說可謂是大有裨益。
楊易也是微微一怔,有些莫名其妙地瞥了一眼此時已經汗流浹背的武承嗣。
他其實也有一些納悶,不知道為什麼這位剛剛受到武皇後信任的武家子弟會突然提到自己。
旁邊的太平瞥了一眼楊易。
“怎麼樣?你行不行?不行的話我就替你把它回了。”
公主殿下自然不知道這話對於男人的攻擊性,語氣中還透露著關心之色。
楊易眉心隱隱跳了跳,朝公主殿下微微一笑。
“行,男人怎麼能不行?”
太平一怔,腮幫子微微鼓起,總感覺這廝這話有些意味深長。
她撇撇嘴,嘀咕了幾句登徒子之類。
武皇後看向嘀嘀咕咕的兩人,微微一笑,目光和藹。
“子安,你意下如何呢?”
楊易拱了拱手,俊俏的臉上浮現一抹酒意的紅暈。
“微臣不勝酒力,有些微醺,若是作的文章普通,還請天後娘娘恕罪。”
武皇後淡淡一笑。
“賀詞本是喜事,你不要有壓力。”
周圍眾人麵麵相覷。
這位楊家令在天後娘娘的麵前,還真是得寵啊。
武承嗣、武三思,心裡頗為嫉妒。
他們若是能有楊易這般在武皇後麵前的地位,那做夢都能笑醒。
眾目睽睽之下,楊易踉踉蹌蹌的起身,剛走一步,腳崴了一下。
楊易眉頭微微一皺,低頭看了一眼,竟是腳底下的長靴因為久坐,略微滑落,他剛剛站起來的時候便是腳後跟後移,踩到靴子後麵了。
他略一思索,剛想要蹲下來,將靴子提好,便見到旁邊坐著的公主殿下忽然伸出雪白的玉手,將他的靴子口邊捏住,微微上提,滑下去的皮靴便一下子繃直,他的腳邊順理成章的踩到底,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楊易一怔,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太平。
這位公主殿下麵無表情,似乎隻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不過耳根的紅潤卻是出賣了她內心的羞赧。
殿內眾人麵麵相覷,目瞪口呆。
一般而言,就算是娶了公主,成為駙馬,也得不到公主這麼細致的對待。
畢竟公主為君,當然不可能伺候駙馬。
但是這位楊家令卻是不一樣,如太平公主這般如此有權勢的公主居然舍得拉下臉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給自己的情郎提鞋子,實在是從未見過。
遠處坐著的薛仁貴等人頗為感慨。
“楊老弟真是吾等男人的榜樣。”
旁邊的李文總,程務挺等人連連點頭,頗為羨慕。
自立國以來,娶大唐公主的功臣不在少數,但是能夠讓公主心甘情願的這麼低聲下氣的,楊易還是第一人。
要知道,大唐的公主那可是一等一的難搞。
君不見之前的高陽公主,那可是駙馬噩夢。
當初的高陽公主跟如今的太平公主殿下比起來,權勢地位上那又差遠了。
但是如此有權勢的太平公主卻能夠為楊易提靴子,足以可見楊易的本事。
男人有沒有本事,看他搞定的女人質量高不高就能看出來了。
眾人均是對這位楊家令生出一絲敬意。
便是狄仁傑心情糟糕之餘,也有些懵。
武皇後挑了挑眉,嘴角扯了扯,似笑非笑。
楊易瞥了一眼公主殿下,微微一笑,旋即徑直走到旁邊的桌子邊。
楊炯,宋之問連忙欠身往後退了幾步,讓給楊易位置。
楊易捏著筆,蘸了蘸墨,輕輕一笑,旋即落筆。
從係統中得來的瘦金體書法真意傳承,讓他對書法的造詣已經達到了一流書法家的地步,絕不遜色於當代的書法大師,隻是隨便勾勒幾筆,纖細剛勁,峻利硬朗的字體便躍然紙上,讓不遠處的楊炯、宋之問看的呆住。
他們雖然是在這殿上頗為卑微,但是內心中也是有著驕傲的,畢竟他們也是從小就是神童,在讚譽中長大,詩詞歌賦均是極為出挑,書法也不例外。
但是他們現在隻是遠遠看上一眼,便被楊易的這一手纖細剛硬,冷峻優雅的字體給震懾住了。
這是自成一派的宗師筆法。
兩人目瞪口呆。
薛元超有些奇怪兩人的反應,但是礙於身份,年紀,當然不可能趴過去看,隻是有些好奇的站在遠處。
少頃。
楊易眉頭微微一凝,在硯上又沾了沾墨水。
不多時。
似乎又乾涸了,他再度沾了沾墨汁。
眾人一愣,旋即反應過來。
剛剛磨好的墨曆經宋之問、楊炯到現在,過了不少時間,在如此寒冷的氣候,墨中的膠會變得更加黏稠。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點粘稠不算什麼。
但是對於頂級的書法大師而言,稍許的遲滯,都會影響最終字體的美感。
薛元超眉頭一緊,猶豫了一會,便準備去給楊易磨墨。
他剛踏出一步,耳畔便傳來武皇後威嚴冷豔的聲音。
“本宮來吧。”
薛元超一愣,旋即反應過來這是誰的聲音。
一道身影從身邊掠過。
他眸子一縮,呆滯的看著身邊走過的武皇後,腦袋一片空白。
這………………………………這楊易有何本事,能夠讓天後娘娘親自磨墨?
殿內眾人見到武皇後走下來,也是有些奇怪。
直到這位天後娘娘走到桌邊,拿起墨錠輕輕磨動,眾人紛紛倒吸一口冷氣,麵露愕然,差點驚掉自己的眼球。
天後親自磨墨?
這楊易得多大麵子啊?
武承嗣、武三思心裡嫉妒的眼睛都紅了。
這楊易何德何能!
居然讓這位天後親自磨墨,這可謂是天大的榮幸。
薛仁貴、狄仁傑等人也是愣住,看向楊易的眼中隻有驚愕和敬佩。
太平公主一愣,有些嘀咕。
她本來想要去磨墨的,結果被母後搶先一步。
楊易也是一怔,不過也隻是微微一笑,旋即便將精力全神貫注在自己的文章上,大成的瘦金體讓他融會貫通,寫字簡直是一種享受。
片刻後。
楊易停筆,鬆了口氣,將筆架在一邊。
旁邊眾人心裡一凜,頓時打起精神來。
他們在遠處看楊易寫了這麼久,也知道這位楊家令絕不會是寫詩詞這麼簡單,說不定是駢文,也有可能是文賦、律賦一類的賦文,就是不知道這位楊家令的文采如何,不少人心裡期待起來。
眾目睽睽之下,旁邊的薛元超上前一步,將那文章拿到手中,微微一笑,看了一眼,正準備朗誦。
“六王畢,四海”
忽然。
他聲音戛然而止,臉色一凝,瞠目結舌,眸中隱有震撼,似乎被這篇文章給驚住了。
薛元超眉頭微微蹙起,沉浸進去。
好一會兒。
這位尚書仆射猛的抬頭,有些愕然的看了一眼楊易,麵色說不出的古怪,卻又沒有再朗誦了。
眾人被這位薛尚書的反應弄得一愣一愣,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
武皇後挑了挑眉,走上前將薛元超手中的手稿拿走,仔細看了幾眼,似笑非笑的瞥了一眼打著哈欠,似乎酒意上湧,要睡過去的楊易,威嚴冷豔的聲音回蕩在殿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困困焉,蜂房水渦,矗不知
其幾千萬落………………”
眾人聞言,均是麵色肅然,眸中閃過震撼。
好的文章光是聽一段就能聽出來了,楊易的這篇文賦絕對是絕頂之姿。
沒想到這位楊家令寫文章也是一把好手,難怪元超剛剛那副表情。
楊炯和宋之問的那詩詞在這篇文章麵前,頓時索然無味。
不過隨著武皇後的聲音繼續念誦下去,眾人的臉色也是愈發驚愕。
狄仁傑目光複雜的看著楊易,有些驚訝。
楊老弟這是
楊炯、宋之問麵色複雜,這文章寫的,對他們而言,簡直是個恐怖故事。
還一時佳話?可千萬不要因為這文章把他們也給牽連了。
武承嗣、武三思一臉懵逼。
這人瘋了?
太平捧著臉,直勾勾的盯著楊易,眨了眨烏黑透亮的眸子,抿了抿唇。
這家夥的文采還是那麼好。
片刻後。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
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武皇後的聲音落下,空蕩蕩的大殿內寂靜無聲。
所有人都保持沉默,目光複雜的看著楊易。
而這位站在權力巔峰的天後娘娘隻是嘴角微翹,笑容始終不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