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8章 激戰,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樓令搭乘的戰車在小幅度的轉彎下完成調頭。

季孫宿的戰車卻是要戰車組成員下車,由人扛著戰車和牽馬來完成調頭。

僅是從這一點來看,魯國的戰爭器械可比晉國的器械要落後了許多啊!

魯國落後於晉國的器械不止是戰車,其實包括了防具和武器。

隻不過,樓氏內部都未能完全更換鐵質兵器,其他家族使用的鐵質兵器更少。

樓氏的部隊之所以還沒有完整步入鐵器時代,自然是因為參戰人員的武器或防具並非由家族來統一配發,像是“大夫”、“士”、“徒”需要自家花錢買。也是因為這樣,出征狀態的“羨”是由家族來提供軍備和保障後勤,反而在武器和防具上實現了鐵器時代的變革。

位列軍陣前方的樓氏之“羨”們,他們全員身披鐵甲,手裡的武器也儘是鐵刃。

第一排自然是戰車兵,從第二排開始到地第三排的“羨”是一副刀盾兵的款式,從第四排到第十排則是長矛兵。他們組成了軍陣的頭部。在晉軍這裡叫第一“徹”。

第二“徹”也存在刀盾兵和長矛兵,隻是以戰戈兵的數量居多。

第三“徹”則是變成了弓弩手居多了。

軍陣的左右兩翼,各自有一千左右牽著戰馬靜立的部隊。

怎麼不是騎在馬背上?馬是生物,自然有體力一說,肯定不能沒有開打就一直騎在馬背上啊!

在影視作品之中,甭管是行軍亦或是排兵布陣期間,騎兵就是時時刻刻騎在戰馬的背上。

事實是什麼?騎兵趕路騎得是騾馬,並不會騎在戰馬上趕路;排兵布陣的戰前是牽著馬移動,隻有得到要出擊的命令才會騎跨在馬背上。

從兵種分布上來作區彆,出戰的樓氏私軍之中,近戰兵約是七千,剩下則是遠程部隊。

軍陣有著長度和縱深,由於晉軍擺明就是想要衝鋒陷陣的關係,各個方陣之間的間距比較短。

魯軍那一邊,他們隻有戰車兵、長矛兵、戰戈兵和弓箭手,軍官使用劍,沒有成規模手持短兵的兵種。

現在確實是那樣。

各國,包括了晉國在內,隻有樓氏成規模地武裝短兵器,成批地訓練刀盾兵,要不然都是以長兵器為主。

可能是魯軍的高層很清楚己方處在弱勢,他們的軍陣留出了足夠的縱深。

並不是隻有國土才講縱深策略,排兵布陣也講究縱深。

那體現在出戰部隊的各方陣間距上,一般情況下每一個方陣至少間隔二十米以上,不止是防止互相擠壓,也可以在敵軍造成突破後方便調動部隊堵上缺口。在這種情況下,軍陣的縱深是否足夠就很關鍵了。

兩邊的主將回到本陣,不久之後擂鼓聲先後響起。

樓令回到本陣就來到巢車之上,並不是待在第一線親自發起衝鋒參與肉搏。

即便是很莽的郤武子,他也極少親自參與衝鋒。

一軍的主將隻有在需要親自鼓舞士氣的時候,才會適當地親自衝鋒一下。

要不然的話,主將可不是衝鋒破陣的戰將,主將的主要工作是指揮和調度全軍,遠比親自上場去殺敵要重要得多。

這是什麼區彆?就是萬人敵和個人敵或百人敵的區彆。

其實,曆史上也就一名百人敵,他叫項籍,字羽。

真的,排除掉野史、演義和戲說的作品,正史上隻有記載項籍親自在一場交戰中親手殺死百名以上的敵軍,除了他之外沒有任何的其餘人辦到過。

非親非故的確是該稱呼為項籍。

為什麼?簡單就是隻有長輩或摯友才能夠連氏帶字來稱呼,其餘人就是應該稱呼項籍。

而項籍在自我介紹也不是自稱名或字,一般是告知氏再加上官職或號。

所以,真要有東漢末年的長阪坡七進七出,當時也隻會有那聲“吾乃常山趙雲”的呼喝,絕不會是“吾乃常山趙子龍”,真喊自己是“趙子龍”的話,不就變成是認可曹軍全是他的長輩或摯友了嘛。

位處大野西北邊的戰場,戰鼓聲中的晉軍和魯軍前後推進。

一開始的時候,晉軍和魯軍的推進速度都差不多。

不到二十個呼吸的時間,晉軍明顯加快了推進的速度。

兩軍相距約是一百三十米,魯軍的陣中傳出指示,隨後一陣弓弦崩動聲響徹,平地升起了由箭矢組成的烏雲。

“禦!!!”

晉軍的戰車兵繼續向前,刀盾手停止前進並且組成盾牆,跟上來的長矛兵或戰戈兵矮身在刀盾手組成的盾牆後方,並且長矛兵和戰戈兵不斷晃動手裡的長兵器,多少是能夠起到一些擋箭的作用。

怎麼不是四散躲避箭雨?

如果是個人,位處這種地勢平坦且沒有遮蔽物的地方,麵對至少兩千弓箭手的箭雨覆蓋,躲與不躲的結果都一個樣。

組成軍陣的情況下,嚴禁的就是四散亂跑,明知道會中箭都要死死地待在原位。

真有人恐懼之下亂跑會怎麼樣?這樣的人不是被將要遭到衝撞友軍砍死,便是會被軍陣之中巡視的軍法官明正典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