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7章 福禍自擔,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曆史上,魏氏之主魏絳提出“和戎之策”並且得到通過和執行,成功的執行與取得的效果讓魏氏賺足了政治聲望。

什麼叫成功?

晉國與各個異邦的貿易獲得了很大的利潤,同時采用購買的方式獲得麵積不小的疆土,更是吸引了不少狄人或戎人的部落主動並入晉國。

最為主要的事情是,晉國對周邊異邦采取類似於綏靖的政策,使之互相之間的衝突得到最大緩解,總算讓疲憊不堪的晉國能夠喘口氣了。

晉國對異邦執行綏靖政策竟然成功了?

那是那些異邦與晉國的實力差距太大,大到晉國願意對他們有好臉色就紛紛歡呼雀躍。

換成彼此的實力差距不是天差地彆?綏靖政策曆來會變成是在養虎為患。

因為“和戎之策”得到了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麵,所以魏氏的聲望一下子暴漲。

恰好晉悼公極度需要打破晉國內部的現有權力格局,順勢讓獲得巨大聲望的魏氏獲得了卿位,魏絳成了魏氏首個成為卿大夫的家主。

那個“和戎之策”絕不是魏氏靈機一動才製定出來,家族內部不知道花費了多長的時間,又是多少人耗費精力研究了多久,拿出了認為最好的策略。

由於魏氏並不是卿位家族的關係,不止很難查閱詳細的資料,身份有彆之下也不好詢問卿大夫,製定的計劃難免會出現不合時宜的情況。

那是一定的事情。

身份地位不夠,難以獲得信息的同時,所獲得的信息很難保證無誤。

也是因為身份和地位不夠,不止對外信息很容易出錯,對內的掌握度也會很玄乎,非常容易出現“閉門造車出門不合轍”的情況。

無論是原曆史或在樓令的這個版本,魏氏的“和戎之策”都出現了不合時宜的部分。

原曆史上的晉國比之樓令這個版本要更慘,好不容易打贏“鄢陵之戰”卻是弄得個傷筋動骨,晉厲公滅了郤氏讓晉國失去內部戰力最強的家族,隨後各個家族與郤氏的殘餘也打了好幾年。即便是晉國在“鄢陵之戰”打贏了楚國,一樣沒有讓晉國扭轉對外不利的局麵。

那種很困頓的背景之下,那些卿位家族肯定會接受魏氏提出的“和戎之策”,參與進去進行修改,才有了最後的執行版本。

在樓令的這個版本,僅是郤氏健在就讓晉國的實力得到最大保存,哪怕一樣對外連年征戰,出現很大的資源消耗和付出不小死傷,狀況一樣不能說多好。

然而,實際上慘是對比出來的。

隻要晉國的敵人更慘,肯定讓晉國顯得不那麼窘迫了。

所以,魏氏提出“和戎之策”隻有晉君周表現出絕對的感興趣,卿大夫階層暫時隻是冷眼旁觀的姿態。

“我們有取代周王室的計劃,魏氏提議緩和與異邦的關係,大體上是符合時局需要的。”樓令看得出邯鄲旃很慌,沒有要安慰的意思,有的隻是指明現實:“邯鄲氏沉寂太久,自我封閉到長久實力沒有得到增長。新軍將可知道荀氏為什麼參與範氏的北征?因為他們需要獲得人口和資源啊!”

晉國為什麼會轉為一個軍果主義的國家?不正是清楚光靠自己種田富裕不起來嘛。

而晉國的強大確實是建立在一直對外掠奪上麵,致使每一個家族都在武力上投入巨大。在晉國仍然有得搶且真的能夠搶到東西的時候,國家狀況再差並不會差到哪去。這是因為晉國從外國吸血的速度遠超過自身流血的速度。

邯鄲氏當小透明當了十八年,沒有在外獲取到利益,憑自己種田不說越種越弱,其他一直有在外獲取利益的家族則是變得比邯鄲勝更強了。

那能怪誰?怪邯鄲氏自己選錯了路。

當然了,邯鄲氏有自己的苦衷。那個時候的格局不允許邯鄲氏活躍,很容易遭到其他家族的針對,尤其是害怕郤氏將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

默默種了十八年田的邯鄲氏,他們有所積累嗎?以邯鄲氏的封地情況,極可能是保持一個收入與支出平衡的狀態。

邯鄲旃聽完樓令的話,一臉苦澀地說道:“我們能夠怎麼辦呢?”

問樓令啊?

樓令跟邯鄲氏的關係非常一般,哪怕是有辦法來幫邯鄲氏,憑什麼給邯鄲氏出謀劃策?

在積累階段的樓令極度需要獲得有權之人的賞識,無論是用才學還是展現武力,隻有得到賞識才有發揮的空間。

所以了,那個時候的樓令需要刻意巴結郤至,以期望獲得賞識來獲得實戰才能的空間,換取得到地位的提升。

現階段的樓令已經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賞識,該是他人來博取樓令的賞識才對。

以實力而論,邯鄲氏在晉國顯得有那麼點不上不下,他們是卿位家族中的最弱,不是卿位家族又有魏氏在實力上勝過邯鄲氏,另有張氏、解氏等四五個家族的實力與邯鄲氏十分接近。

張氏是一個散裝家族沒有錯,可是紙麵數據真的跟邯鄲氏相差不是太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