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9章 一群蟲豸,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長達一個半月的時間之內,來自列國的一眾人被晉國公示的律法內容深深驚訝到了。

隻是談律法本身的話,由於根本沒有審判案例,很難挑出什麼錯來。

站在貴族的角度,他們十分排斥與庶人同罪。

具有前瞻性的貴族,他們卻是不得不承認與庶人同罪可以起到有效的震懾,能夠使得社會更加安穩。

任何的群體中都會有害群之馬。

彆奢望一個群體之中的人都不會犯錯。

看上去很美好,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大環境足夠好,所以掩蓋了各種黑點。

以季孫行父為首的一群人,他們基於忠君的思想,再是排斥都不能拿貴族犯罪與庶人同罪這一條,來質疑晉國的這一次變法。

忠君?儒學裡麵的很多內容都強調忠君,那是周公旦的身份,與他當時所處的環境,需要進行強調的事情。

畢竟,周公旦隻是王叔,並不是周王。

後來周公旦乾翻召公和太顛,成了攝政的唯一人。

三監之亂後,無論誰都認定周公旦一定會篡位,偏偏周公旦為了做事死抓著權力,隻能是從其它方麵來試圖讓周成王放心,肯定是要不斷強調和釋放忠君的信號。

在那種背景之下,周公旦所創建的儒學,怎麼可能少了忠君的內容呢?

另一方麵,周公旦所製定的禮儀極其強調上下尊卑,又給儒學的忠君進行背書,屬於儒學的核心就此奠定了。

所以,儒這個學說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基調就已經完成塑造,壓根不是學儒的後人所能改動。

晉國的變法明顯對加強君權有利,最佳的證明就是從律法來確認貴族犯法與庶人同罪,怎麼讓季孫行父等人從這一點做文章?

如果季孫行父這些人質疑,一來是想逃避犯錯之後的審判,再來就是質疑君權神聖。無論是哪一點,他們提出質疑,不是變成偽君子,便是在挑戰君權神聖,基本就是把自己的根刨了。

“我們可以從去掉肉刑來質疑。”劉公季子認為找到了方向。

現在的儒學並不強調“仁”的思想,也就是哪怕有相關的理念,隻是並未成為核心之一。

而儒家中的“仁”要等孔夫子來進行強調,他在提倡的時候,社會背景是紛爭不斷,每一年死在戰亂中的人多不勝數,很多貴族也因為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被誅殺。

劉公季子陰沉著一張臉,說道:“晉國要將我等與庶人同列已經是豈有此理,不以酷刑進行震懾,怎麼維護綱理倫常?”

現在就有綱理倫常了嗎?當然有。隻是像當前的儒學不是後世的儒學那般,春秋時期也有屬於自己的綱理倫常。

刑不上大夫啊,酷刑當然是用在底層,再怎麼慘都慘不到貴族身上。

製定各種殘害人身體酷刑的那些人,他們主要是希望底層要聽話,讓底層按照他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不少人看著劉公季子在皺眉。

由於本身就有立場,他們認為最需要反對晉國這一次變法的地方就是與庶人同罪,礙於君權不好明晃晃提出反對意見,聚到一塊就是在想辦法。

他們正在想辦法阻止晉國推動貴族與庶人同罪,沒有想出辦法之前,劉公季子拋出一個讓他們更加不能接受的話題,搞得好些人的腦子突然間亂了。

鱗鱹很清楚自己在這一群人中的定位,說道:“若是肉刑會用在我們身上,也要質疑去掉肉刑嗎?”

一夥人立刻對鱗鱹這個宋人行注目禮。

鱗鱹是宋國的司馬。

晉國的司馬變成軍法官。

宋國的左師是軍隊第一人,司馬則是副手。

因為宋國模仿了晉國的一些變革,所以宋國的司馬又是相當於(士師)大法官的角色。

鱗鱹自認在“法”的這一個領域要比在場很多人專業,好幾次想發表意見被打斷,多少是心情有些不悅,拋出一個讓眾人不得不麵對的議題。

可以將今天聚會的多數人視作死硬的保守派,他們參加聚會不一定是在反對晉國,反對的是晉國要施行變法。

姬周的保守派有一個核心,那便是排斥和鄙視宋國。他們對鱗鱹參加聚會本身就有意見,不好直接發作而已。

所以了,鱗鱹講那樣的話,很容易讓有些人惱羞成怒。

“我們的目標一致嗎?”季孫行父眼見要出現內訌,趕緊嘗試鎮住場子:“能夠過來聚首,一定是有著共同的目標。大家先忘記對立,力氣往一塊使!”

其實,季孫行父比誰都排斥鱗鱹的存在,問題是現在需要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人,強忍著心裡的不適來鎮場子。

魯國的權貴必須排斥宋國,那是因為周公旦一生都在努力著想要將殷商殘餘清除乾淨,奈何就是能力和壽命有限,未能完成目標就病逝了。

祖師爺的目標就是徒子徒孫的目標,並且魯國的初代之君乃是周公旦,不是晉國這一次太過分,說什麼都不會讓季孫行父選擇與宋國的貴族同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