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躁動就對了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1章 躁動就對了,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741章 躁動就對了
唉.....
.........
荀氏在都城郊外陳列了兩個“師”的兵力,他們本來是用於參加南征。
郤氏在都城之外屯了一個“師”的兵力,一開始就明確是準備來給樓令用的。
那麼,樓氏在都城還有部隊嗎?答案是都城外沒有,不遠的“韓”地集結了兩個“旅”,又在“呂”地集結了三個“旅”。
樓令對於都城郊外有部隊陳列並不感到多麼緊張。
荀氏那是情況特殊,宗主過世讓預定的出征計劃無法施行。
如果荀氏一開始在都城周邊集結了超過兩個“師”的兵力,才需要讓樓令稍微緊張一下。
目前荀氏是有兩個“師”的都城郊外沒有錯,可是也有郤氏一個“師”的兵力在側,都城本來就有兩個“旅”的守軍,另有屬於司寇管理的三個“旅”在附近。
有郤氏和公族的部隊在側,真出了什麼狀況,怎麼都能拖延一時的吧?
可以稍作拖延的話,時間也不用太久,隻要“新田”不是在一兩天之內淪陷,樓氏的部隊在兩天內就能夠抵達,半個月內還能抽調出包括樓氏在內的更多部隊。
再者說了,中行氏是什麼毛病,好些卿大夫並不在“新田”城內,國家在對外進行戰爭,敢在這個時候攻擊都城?
若是卿大夫全在“新田”的話,發動攻擊殺死或控製所有卿大夫,進可以玩篡位,原地踏步能夠一家獨大。
為了消滅一兩人而進行大動作?殺不殺得死另外說,後麵一定要被算賬的。
發出訃告的荀氏,他們後續一直在處理中行偃的喪事。
在“新田”這邊的人,過去進行吊唁,隨後該乾嘛就乾嘛了。
樓令第一次去算是正式的吊唁,後麵再去變成慰問。
那肯定因為樓令是中軍將,才有資格進行慰問,級彆比中行偃低又經常去隻能是在舔了。
樓令前後去了三趟,主要是觀察中行吳有沒有發瘋的跡象。
人在情緒最為激動的時刻,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等人的情緒平緩下來,一定會計較得失,一計較得失顧慮也就多,顧慮一多肯定不敢輕易輕舉妄動。
所以了,中行偃剛剛過世的那一段時間,形勢最為不可控。
等中行偃過世了十天半個月,沒有打起來就是大概率再也打不起來了。
待在“新田”的樓令,他其實沒有太多的公務可以處理。
說白了,當前又不是中央集權的狀態,各個家族有什麼事情能自己搞定不會麻煩廟堂,哪來那麼多的公務給樓令處理呢?
隻有真正的大事才會彙集到中樞,國戰不用多說,其餘就是大型天災,要麼是哪兩個或多個家族打了起來。
時逢國家正在進行國戰,極少不開眼的家族才會在這個時候動刀兵,某地流民作亂的概率更高。
那個“流民”在定義上跟後麵的王朝一樣,特指沒有土地的人。在春秋時代主要是不屬於某個貴族治下。
另外,“流民”是“流民”,“野人”是“野人”。
春秋時期對“野人”的定義是,他們屬於某貴族的治下,可是不居住在城內。
晉國的流民多不多?隻能說遠比其他國家要更少。
那是晉國的貴族很珍惜勞動力,哪一個家族發現一支流民,第一個想法會是抓捕起來,不是驅趕走了事。
知道現如今流民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嗎?沒有錯,正是自號“君子之國”的魯國。
並不是郤氏連續針對魯國,搞得魯國民不聊生才出現那麼多流離失所的群體,純粹就是三桓已經得勢,他們正在玩了命的搞土地兼並。
三桓搞土地兼並不是這一兩年才搞,應該說很久之前就開始在弄,隻是近期魯國連續麵臨威脅,局勢動蕩之下讓土地兼並的情況加劇。
其他國家搞兼並,大家族能肆意兼並小家族不敢頻繁做,做得多了就該惹來更強大的家族進行乾涉。一般是朝實力差不多對等的家族發起挑戰,更強大的家族沒有理由也不好介入。
在魯國那邊,三桓並不是一開始就很強大,他們專門乾欺淩弱小的事,漸漸給壯大起來了。
沒有出現意外的話,三桓在魯國變成巨無霸便是當前階段。
隻不過,郤氏與樓氏出兵對魯國打私戰,很難說會將曆史進程改變成什麼樣。
在都城的樓令真的無所事事嗎?肯定是不至於的。
沒有政務處理,樓令就頻繁喊來郤耀進行教導,時不時再入宮與晉君周麵談。
國戰不是大敗虧輸,用不著樓令去進行乾涉。
樓氏的家事?同樣的道理,隻要一直在按計劃進行,一樣不用讓樓令時不時發出新指令。
到現在,樓令都還對中行偃昏迷期間,去荀氏府宅路上,那一會郤楊在圍牆後麵伸出腦袋的事情記憶猶新。
這是一個成熟的世子該乾的事情?
也就是當時的氣氛不是那麼危急,真要是劍拔弩張的形勢下,剛伸出來腦袋的郤耀被射一箭都算正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