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4章 日新月異,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734章 日新月異

秋去冬來又一年,

轉眼間來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在太初曆之前,冬至便是新年,也就是十月初一就是新年。

過年?在有曆法的時候就有這個概念,基本上也是平時舍不得的吃或穿,到了過年那一會儘量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隻不過,上古到春秋時期的過年肯定沒有漢之後熱鬨。這個是生產水平在限製,不是說人們非得苦了自己。

經濟好就熱鬨。

經濟不好便舍不得花錢,哪來的熱鬨呢?

因為沒有那種環境,樓令早忘了過年。

拿晉國的環境來說,過年都沒有一家人團團圓圓的習俗。

晉國最熱鬨是在祭拜“晉祠”的時候,也就是祭拜國家主神唐叔虞。

唐叔虞是晉國的開國之君,他有“祠”則不是單純因為乃是開國之君,跟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的關係最大。

生而為人,立下了功業成神,在諸夏文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當然了,所謂的熱鬨是晉國君臣的事情,普通黎庶該咋樣還是咋樣。

另外,其他列國也有自己的主神,有得是真實存在過的人,有得則是從上古傳承至今的虛構神。

在春暖花開來臨的時候,所有的紛紛鬨鬨消失,各個家族開始忙碌準備春耕事宜。

樓令也離開了“新田”回到封地。

其實,作為一國之君的晉周也不會一直待在“新田”的宮城內,一樣會到自己直轄的農耕區巡視。

近些年不說風調雨順,起碼沒有出現太大的天災,各個家族的糧食產量隻跟有沒有充足的勞動力掛鉤。

缺乏勞動力的話,平時不除草以及抓蟲,任由鳥類禍害,糧食產量自然就低了。反之,擁有足夠的勞動力看顧農田,糧食產量也就隨之增高。

“我們現在一畝是產出多少糧食?”樓令蹲在田埂邊上,伸手抓起田裡的一把土揉捏著。

樓魚一臉幸福地說道:“自從用了施肥法,每季產量增加了兩三成。”

收集糞便沃肥是吧?這種事情真不是想做就能做,需要人口集中並服從管理,要不然量起不來。

要是一項行當會產生暴利,基本上也是跟普通人無關。

到了會收“夜香”的朝代,以為普通人能乾得了嗎?不可能的。這活是官府在主導,想乾這活要麼有編製,不然就是官府有人。

其實,動物的糞便也可以拿來沃肥,隻是動物的糞便可能含有病菌和蟲卵,不能用傳統的沃肥法。要是養豬的話,可以堆在豬圈裡麵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發酵,通常需要一年或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安全地施用於土壤中。

至於經過時間沉澱的鳥糞島?沒有比這個更能增加糧食產量的葵寶了!

樓氏有諸多城池,具備收集糞便的條件,一開始就是從各座城池開始,隨後擴展到村莊,慢慢構建起了一套沃肥體係。

肯定跟當前的環境也有關係,例如管理眾生的不是官府,乃是家族的治理機構,家主下令不用像官府那樣各部門或多少人扯皮,下麵隻能執行的關係最大。

這大概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優越的地方之一,少了很多扯皮的步驟,執行起來比較高效。

往往那種高效會在軍事領域上得到最大的發揮,比如一個月內就可以拉起一支裝備配齊的大軍,到了戰場也能執行作戰任務。

從秦帝國滅亡之後,諸夏大地其實就失去了高效的執行力,那是新的架構存在問題,最為明顯就是中樞的手伸不到鄉裡了。

春秋時期一畝的糧食產量是多少呢?麥子一畝的產出在八十到一百二十斤之間。

樓氏因為施肥多了兩三成,便是九十六到一百五十六之間的數值,講實話就是多了很多。

或許有人會問怎麼隻多了兩三成,解釋就是糧食種子以及蟲害的問題。

什麼種子都可以培育得更為優良。

沒有殺蟲化學劑的時代,農耕一直受到蟲害的困擾。

樓令很多時候感慨,怎麼是魂穿不是身穿,身穿帶上土豆或玉米,說不定就直接跟神農在廟裡蹲一塊了。

真的是那樣嗎?答案:並不是。

現代的土豆和玉米,它們在兩三代之後就會降低產量,真不是永遠都那麼高產。

事實是什麼?有穿越這麼一回事,帶土豆或玉米,不如帶改良後的稻米種子以及黃薯、紅薯,起碼它們的退化速度沒有那麼快。

呃,要是土豆或玉米沒有經過處理,肯定是它們優先級比較高。

什麼經過處理?就是沒有被動手腳。幾大糧食集團,他們都有自己的手段,產量到底怎麼樣可不光是耕地麵積的製約。

已經在沃肥的樓氏,有將方法教給其它家族嗎?並沒有。

家族與家族之間,現在的關係好得穿一條褲子,天曉得什麼時候又變得劍拔弩張,沒有家族會傻乎乎將自己的核心技術公布於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