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3章 心態上的區彆,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733章 心態上的區彆

對於變法,樓令隻會循序漸進的來,不可能搞得轟轟烈烈。

曆史上的變法,越是激烈死得人就越多,變法者不管變法成不成都是難有一個好下場。

當然了,跟樓令魂穿的時代和所在國家有關,用不著他去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換作是樓令穿到小國?心態絕對不會是那樣子,不想被欺負會圖強,打不過就顧不上是使用什麼手段了。

要是穿到漢末、唐末、宋末、明末?那指定是不一樣的。明知道天將傾,也清楚接下來將會是血流漂杵,不可能說做到心態平靜的麵對。

晉國很強,並非到了不變則亡的窘境。

進入戰國階段,列國變法皆有其原因,多數就是屬於不變則亡的情況。

要說戰國階段的哪個國家在良好環境下求變,無疑就是魏國了。

率先展開變法的魏國,他們瞬間挖掘出更大的戰爭潛力,成為戰國階段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而秦國就是被逼到懸崖邊上,不得不實施變法的一個例子,變法成功之後反而掉轉過來胖揍魏國。

韓國緊隨變法,他們的變法卻是由於被敵軍攻到都城,十萬韓國的新軍損失慘重,導致了變法的失敗。

春秋或戰國,變法的成果都需要經過戰爭的考驗。

那也就跟之所以追求或展開變法形成了互相呼應的關係,能夠打贏代表變法成功,戰敗就是變法失敗。

還有先勝後敗的例子,比如戰國階段也進行了變法的齊國。

樓令執政的晉國當然存在很多的隱患,最大的隱患就是卿位家族。

如果樓令是一國之君,首要就是鏟除卿位家族,其它什麼要做的事情再說。

然而,樓令不是一國之君,晉國也沒有麵臨生死存亡的窘境,有所求變必然是一定可以得到良好反饋的方式。

直接就是可以邀名,失敗了也不會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

因為晉國足夠強大的關係,天然會掩蓋很多失措之處,哪怕是存在不少的隱患,願意接受劇烈變法的貴族絕對是少數。

在這種格局之下,修修補補才是應該做的事情,進行激烈的變法反而可能讓局麵崩盤。

因此,一般是到了不變不行的程度,有誌之士才會謀求改變,並且不一定會被該國的主流階層所接受。

明明到了不變必死的階段,為什麼主流階層就是不願意接受呢?因為他們也是既得利益集團。

不改變國家會亡,國家亡了不代表他們也會隨之家破人亡,多得是改旗易幟能夠在新國家繼續作威作福的人。

可是,一旦實施變法必定觸犯到他們的利益。這個也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為什麼寧願亡國,他們也要阻止變法的主要原因了。

能夠在強盛階段仍然願意接受糾錯的國家,必然是強者愈強的格局。晉國就是這麼一個國家,隻是一些改革反而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晉國因為晉文公設立卿位而快速崛起,同時也埋下了一顆大雷,從這一階段晉國就步入了分裂倒計時。

一度失去霸權的晉國接受欒書的改革,使之卿位家族權柄增重,本就極高的武德愈發充沛,加速了晉國分裂的進程。

樓令這次針對律法進行改革,沒有撬動誰的利益,算起來是對黎庶以及奴、隸階層的施恩。

等著鼎築成再刻上銘文被公示,成為晉國日後的執法標準,意味著晉國從“禮治”轉為“法治”的改變。

至於說首倡去除肉刑會在曆史上擁有什麼地位?這個樓令真沒有想過,他就是出於為國家的考慮出發,維護秩序的同時不降低勞動力。

更變律法的事情,一次得到了通過。

不止是因為樓令以中軍將之身,跟拉上範氏一塊背書有關。

隻要範氏沒有意見,反而願意跟樓令站在一起,等於是樓氏、郤氏、範氏沒有問題,其他卿位家族隻剩下順應潮流了。

那是沒有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換作有所觸及的話,不可能說沒有反應。

在議題通過之後,樓令沒有再拋出任何的議題。

並非是樓令在其它方麵沒有改革方案,晉國需要改革的地方還很多。

一旦拋出了多數家族無法接受的方案,前麵通過的方案必然再生波折。

單純就是樓令清楚主持國家大事不能太趕太急,通過的方案先執行才是正經事。

在接下來,樓氏和範氏需要乾築鼎的活,隻是從材料到人工不可能是全由他們包了。

變法是國家性質,國君不該一毛不拔。

另外,其他家族不分實力強弱或大小,一樣需要“隨份子”的。

那不是說讓所有人都有參與感,完全是一種必要的付出。

講道理,乾這種事情就是要一國之君出大頭。

晉君周有了一定的積累,不會在這種事情上麵吝嗇。

如果晉君周出得少,其實就是不如不出。

還有這種說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