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5章 攻城進行時,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樓令並沒有設置主攻方向,也就是攻城初期沒有佯攻,哪一麵的攻擊都是主攻,又會因為兵力數量一樣搞得都像是在佯攻。

當然,不可能是四麵的四萬大軍全部一擁而上,該有的攻擊梯隊總要規劃出來。

發起衝鋒的攻城部隊,跑在最前麵的是合力扛著梯子奔跑的隊伍。

因為“湛板”的城牆高約六米,打造梯子自然是要略長一些,梯子分為全木、全竹或木竹混合,需要由六個人來合力扛著跑。

有一個軍事常識,冷兵器時代的攻城部隊,一定是按照城牆的高低來打造攻城器械。原因是每一座城牆的高度都不一樣。

要是打造隻能搭在七米或五米城牆高度的梯子,結果要攻打的城池是有六米高的城牆,可不就尷尬了嗎?

所以了,事先不知道要攻打的城池,它的城牆高度,肯定到了地方進行目測,再臨時打造一應的攻城器械。

“沒有護城河。”樓小白自然也是隨行南下了。

樓令頷首說道:“當前的城牆主要是用來防止野獸亂竄,以及對內進行管控,沒有太注重防禦設施。”

事實正是那樣。

人類在聚居點外圍設置圍牆,一開始就是為了防止野獸在聚居點自由出入,真不是建造起來抵擋同為人類的入侵者。

從各種籬笆牆演變到欄柵,再從欄柵進化到土牆,土牆又增強為厚厚的夯土城牆,到後麵有條件就會挖一條護城河,實施建造甕城之類,城牆上也會部署各種防禦器械了。

在當下,城牆就是加厚的夯土牆,說明已經進入到依托城牆實施防禦的階段,隻是城池攻防戰發生的次數不多,沒有人絞儘腦汁設計更多的城防設施或攻城器械。

“曆史上是因為墨翟和公輸班展開意氣之爭,各種攻城器械和城防設備才湧現,後人也開始動腦子進行各種設計創新了。”樓令心想。

知道哪個朝代的城防設施湧現最多嗎?沒有錯,正是在兩慫。

趙慫絕大多數時候在野戰上幾乎打不過各種敵軍,打贏了殲敵數量也是極其有限,自然是要挖空心思構思城防設施,連火藥武器這種更適合用來攻擊的武器都被拿來用作防禦。

那麼,趙慫為什麼野戰實力那麼差勁?不是單純因為缺乏戰馬,也不是軍隊的素質差勁到離譜的程度,跟中樞喜歡玩遠程微操的關係最大。

事先安排陣圖,派人實施監督,加上中樞在沒有即時通訊條件下喜歡玩遠程微操,什麼將領可以在這種條件下打贏野戰啊?

這也就造成一種現象,兩慫期間隻有敢於違逆中樞的將領,他們才有可能在野戰獲勝。

慫軍在攻城和守城上有充足的經驗。

春秋時期各國的軍隊則是相反,有著絕對充足的野戰經驗,怎麼攻城或守城則是要臨時摸索了。

展開攻城的聯軍,他們抵近到距離城牆約八十米,開始有弓箭手朝城頭的守軍射箭。

一直到聯軍衝到距離城牆不到七十米,城牆上的楚軍弓箭手才開始放箭。

明明站在城牆上占據高度優勢,怎麼是楚軍弓箭手處在後手呢?

“還是竹弓。”樓小白比較納罕地說道:“爭霸戰爭打了數十年,楚軍一再在遠程武器上吃虧,他們為什麼就是不改。”

楚國並不是無法製作出木弓。

正如樓小白所說,楚軍麵對多數使用木弓的晉軍一再吃虧,可是楚國仍舊死抱著竹弓不放。

樓令起初也在困惑那一點,身居高位之後明白怎麼回事了。

“達官貴人用的不是竹弓。”樓令說出答案。

楚國已經演變成為有自己特色的文明,各個家族擁有部曲,隻是部曲又區分出家養和散養。

家養的部曲,吃喝用度包括武裝是由家族進行。

散養的部曲,他們倒是自行武裝,隻不過戰時的後勤仍是家族來提供,包括弓損壞之後更換和箭矢的補充。

看製度的話,楚國走在了列國前麵,也就是提前實現後勤一體化。

非常要命的地方在於,一旦家族舍不得投入,軍隊的裝備不免要往省錢的道路狂奔。

現在知道楚軍為什麼屢次吃虧,還一直在使用竹弓了吧?

竹弓張力比木弓低是一定的事情,射程遠了會讓箭矢變得比較飄,殺傷力上麵更弱也是一定的事情,需要足夠近的距離才能發揮出致命的殺傷力。

這就是為什麼楚軍弓箭手占據高度優勢,結果是聯軍的弓箭手率先射箭。正是因為竹弓遠距離隻能起到乾擾作用,沒有多少實際的殺傷效果。

隻不過,樓令從楚軍沒有展開遠距離射箭,起碼判斷出守將不是無能之輩。

為什麼樓令會得出那種判斷?簡單就是楚軍守將控製了己方弓箭手的射箭距離。

“每一麵城牆上的守軍都不一樣,西邊的守軍數量最少,再來是北邊的守軍。守將在南麵和東麵安排的守軍數量最多。你看出了什麼?”樓令問道。

樓小白事先有親自去探勘過各邊的地形,說道:“西邊和北邊有山地,南麵和東麵則是地形開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