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2章 留給曆史評價吧,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講真話,樓令能夠拿出成體係的理論,完全複刻文明瑰寶中典籍卻是做不到。

拿《道德經》來說,全篇有五千六百一十二個字,算是字數不那麼多的一部典籍。

問題來了,現代有多少人能夠一字不差的將《道德經》背誦或默寫出來呢?不能說絕對沒有,隻是恐怕沒有幾個。

另外,老子寫的是《德經》和《道經》這兩部著作,現代的《道德經》其實是經過好幾次修改的產物。

以為老子隻是思想家嗎?不是的。他的著作中涉及到的領域多到嚇人,從怎麼治理國家,到怎麼經營軍事變得強大,以及升鬥小民怎麼樣可以過得更舒服,幾乎是應有儘有。

老子也就是李耳,他並非是什麼大貴族,怎麼可以牛逼到這份上呢?因為他不需要有廣袤的封地和臣民,作為周王室典藏室館長的他,有著同一時代其他人所沒有的便利,能夠翻閱周王室典藏室裡麵的所有典籍。

而周王室可不止是珍藏了文學性質的藏書,不要忘記還包括容納來自各國的史書,

史書對於其他王朝來講,可能也就是史書而已。

在西周和東周,史書的作用是什麼?

姬姓子孫散出去建立自己的邦國,周天子委派史官到各諸侯麾下,史官記錄發生的大小事情,便於周天子了解各國具體都發生過什麼事情。

看出是什麼性質了嗎?可以將史官理解為是周天子派出去的監察紀委,對各諸侯國進行監督,同時也擔負隨時彙報的職責。

周王室利用這一套體係控製了一眾諸侯兩百餘年,各個諸侯國也利用這一套體係取得較大的互信,直至周王室東遷變得沒有實力,無力去扭正諸侯的錯誤,才讓這一套體係失去建立之初的作用,變成隻是記錄發生過什麼事情。

既然在列國的史官負責記錄發生的大小事,能夠想象到裡麵的內容會有多麼豐富了吧?

在想要獲取知識和信息無比困難的時代,成了圖書館的館長,有權去閱讀所有典籍,隻要不是太過蠢笨,一定會變成文學領域的大拿。要是個人能力再強一些,下到天文地理,上到製國治軍,恐怕會是無一不精。

所以了,封建時代的圖書館館長經常出現大能級彆的人物,古時候比較廣為人知的人便是老子、孔子、荀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偉人也在北大圖書館當過管理員吧?

“或許……,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將簡體字普及出去?”樓令剛才細想自己記得多少知識,想了好久越想越腦子一團漿糊。

理論的核心和框架都存在,更細節的內容需要梳理,想要完成任何一部著作,所需要耗費的時間都難以想象。

那就注定樓令很難獨立完成哪一部著作了。

在當代,存在的字體多到難以想象,哪怕是在同一個國家,各個家族的字體都能夠不一樣。

而大多數的字體不止筆畫多,形狀也是比較抽象。關於字體抽象,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出現的基礎,主要是根據實物進行描繪。

樓令不知道提早普及簡體字對不對,隻知道簡體字起碼更便於書寫。

“拚音肯定也要跟上。這樣就不止是書同文,讀音也一樣了。”樓令這是從士魴想要派人到樓氏學習,找到了輸出的方向。

至於著作?樓令會學習眾多的導師,隻拿出核心和具體框架,再群策群力去最終完成。

事實是什麼?後人所看到的很多著作,其實也是經過不少代人修改或是優化的最終作品。

比如說《論語》就是由眾多人合力完成,《尚書》乾脆就不知道有多少人進行過修改或是優化,每一個時代的《易經》也是不同的版本,《詩經》則是被刪除了大部分篇章;現代,出現在教科書上的一些文章或是詩詞,其實很多不是原作者的原文。

樓氏內部的教育比起當前任何一個家族都要普及,由於缺乏足夠多著作的關係,沒有教育出多少大能,一下子卻讓樓氏成為識字率最高的家族。

識字的人變多,整體的素質也就上去。這些識字的人,他們不止充斥在各個崗位,想來等有條件會動腦子寫些什麼作品吧。

百家爭鳴是怎麼來的呢?完全是列國兼並太厲害,兼並過程中讓一些貴族失去封地與治下人口,他們想要恢複祖宗榮光需要競爭上崗,可不得展示自己的才能了嗎?

因為崗位競爭太厲害的關係,他們必須優化自己的能力,自己這一代人無法成功競爭上崗,可不得寫點什麼來教育後代?結果就是一套套思想並發,一部部作品問世。

後人所能夠看到的著作,無一不是經過殘酷的篩選而被流傳下去,更多層麵較低的著作則是壓根沒有機會流傳。

所以吧,如果樓令有能力讓晉國達成疆域大一統,大概率對文學領域的破壞不會那麼強,一切隻因為一樣會有大批貴族麵臨競爭上崗的壓力,逼迫他們去互相競爭。

存在的區彆是,一套套思想被構思出來,沒有進行實踐的空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