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樂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營口市《大石橋市》,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學海無涯樂作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石橋市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遼河下遊左岸。其總麵積達1612.11平方公裡,廣闊的土地上承載著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截至目前,大石橋市下轄2個省級開發區,17個鎮區,包含眾多獨具特色的鄉鎮,每個區域都有其獨特的發展脈絡與風情。

曆史沿革與文化脈絡

大石橋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26萬年前,那時已有人類在此勞動生息。戰國時期,這裡屬幽州燕國之地,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曆經朝代更迭,見證了無數的興衰榮辱。

大石橋市得名頗具淵源。據記載,乾隆三年(1738年),在今石橋大街南街藥店北麵建成一座拱式三洞平板石橋,這座石橋規模較大且堅固,逐漸成為當地的標誌性建築,人們便以大石橋來稱呼這個地方。即便後來原橋在1907年改造淤泥河時被拆除,大石橋的稱呼卻一直沿用下來,成為該地區的正式名稱。此外,還有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遠征高麗時路過此地的淤泥河,戰馬陷入泥潭,後來在河上架起石橋,大石橋因此得名,不過此傳說缺乏確鑿曆史證據。

大石橋在古代是連接東北和中原的重要通道,商貿往來頻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諸多重要曆史事件。例如,在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國共兩軍爭奪的重要區域,為紀念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先烈,1954年4月營口縣人民政府建立了營口縣解放戰爭紀念館(現改為大石橋市烈士館) 。

大石橋孕育出了不少傑出的曆史人物。像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軍長王德泰,他出生於大石橋市博洛鋪鎮詹屯村,1931年參加革命並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11月中旬在蒙江與撫鬆邊境的小湯河戰役中壯烈犧牲,年僅29歲,他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卓越貢獻 。還有高福源烈士,出生於大石橋市博洛鋪鎮馬屯村,先後入北京大學、東北講武堂學習,曆任東北軍連長、張學良衛隊營長、團長等職,西安事變前不久曾為國共兩黨聯合抗日搭橋奔走,1937年被國民黨殺害,電影《西安事變》中那位被紅軍俘虜後受感召,為促成抗日統一戰線而努力的東北軍團長,原型就是高福源烈士 。

在文化傳承方麵,大石橋擁有獨特的民俗文化。大石橋高蹺秧歌起源於清康熙年間,從關內傳入,在古代踏蹺的基礎上,融合了當地秧歌、二人轉、戲曲等藝術形式,在明末清初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它熔歌唱、舞蹈、戲劇、雜技為一爐,表演活潑浪漫、舒展豪放、風趣詼諧 。由於大石橋廟會繁多且靠近港口,南北高蹺秧歌藝人彙聚此地,悠久的廟會文化滋養了大石橋高蹺秧歌,2019年,大石橋市高蹺秧歌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外,烙畫、魚皮鏤刻粘貼技藝等也被列入營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彰顯著大石橋獨特的文化魅力 。

鄉鎮特色

旗口鎮

旗口鎮位於大石橋市東北部,地處遼河下遊左岸,地勢平坦開闊,水係縱橫交錯,呈現出天然水鄉風貌,全鎮總麵積111.5平方千米 。這裡曆史悠久,曾是重要的水運碼頭和貨物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商船頻繁穿梭,留下許多古老傳說和故事 。如今,旗口鎮是典型的農業型城鎮,堪稱大石橋市的魚米之鄉。其水稻種植曆史源遠流長,產出的大米顆粒飽滿,蒸煮後香氣四溢,暢銷全國各地 。漁業也十分發達,豐富的河鮮資源,如魚蝦蟹等,肉質鮮美,深受市場歡迎 。旗口鎮的美食令人回味無窮,鐵鍋燉魚是當地招牌菜肴,新鮮河魚搭配豆腐粉條等食材,在大鐵鍋中燉煮,魚肉鮮嫩,湯汁濃鬱,再配上熱氣騰騰的大米飯,堪稱一絕 。本地的鹹鴨蛋也彆具風味,蛋黃流油,蛋白細膩,一口下去滿是鹹香滋味 。

官屯鎮常家溝村

官屯鎮常家溝村因抗日英雄常恩舉而被更多人知曉 。常恩舉出生於1924年3月12日的農民家庭,自幼曆經苦難,曾給地主放牛、在日本開設的金礦當童工、在鐵工廠當徒工,飽受欺淩 。日本投降後,他投身八路軍 。在1945年海城市營城子山戰鬥中,麵對拒不投降的日本關東軍殘部,他英勇拚殺,胳膊受傷仍堅持戰鬥 。1947年德惠戰鬥中,他先是送飯菜時受傷,聽到炮彈不足的消息後,不顧傷痛往返5次運送炮彈,還自告奮勇指揮開炮,僅用10來發炮彈就摧毀敵軍指揮所、兩輛汽車、兩個大碉堡和三個小暗堡,為戰鬥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常恩舉曆經大小戰役20多次,榮立小功10次,大功5次,三等功兩次,二等功一次,先後8次負傷 。1950年10月,他出席全國英模代表大會,被命名為全國戰鬥英雄,受到毛主席接見,還榮獲朝鮮民主共和國頒發的二級國旗勳章 。他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為常家溝村增添了光輝,成為當地人民的驕傲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華夏攬勝:走遍神州總攻略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