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吃什麼都不能吃虧
龍行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1章 吃什麼都不能吃虧,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龍行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聞言,哭笑不得的宋修齊,回道:
“子淵,你可是沒吃虧!”
平西侯大病一場,現在還下不來床。
平西侯長子被聖旨申飭,連帶著幾個平西侯推上去的門生,都貶的貶,外調的外調。
倒是蘇潤,罵了平西侯一通,也隻是回家待了一個月。
而且看樣子,還白胖了些。
可見小日子過得不錯。
“那可不?吃什麼都不能吃虧啊!”
說起這事,蘇潤也不心虛,嘿嘿一笑,給宋修齊倒了杯茶,就告辭了。
“宋尚書,下官等這就去京郊官田勘探場地!”
蘇潤趕時間,從宋修齊那兒出來,跟張世騎著馬出城。
路上,他還對好友感慨:
“今日潤出城、進城又出城,跟這道城門是真的有緣!”
未時末。
顛得腦袋都有些發暈的蘇潤,終於到了官田。
方方正正的田地,一塊接著一塊,褐色的土地中間或冒出些綠色的植物。
一些農人正彎著腰,在田間勞作。
見一小吏路過,蘇潤叫住他,問他蘇豐和葉卓然在哪兒。
蘇潤和張世身上的紅色官袍,直接彰顯了品級。
不用兩人解釋太多,小吏客客氣氣,帶著人往前走:
“葉郎中和蘇員外郎正在前麵的官田,教導農人施肥。”
“聽聞清河用了這化肥,畝產量高出兩成。”
蘇潤高坐馬上,馭馬慢行,順便觀察四周的情況,也問了些耕種之事:
“京郊的官田大概多少畝?都種了些什麼?”
小吏如實回答:
“京城附近,方圓幾十裡,都是官田,京城外的村落,百姓都是靠給官府種田生活的。”
“什麼東西都種,除了春豆秋麥之外,還有棉花、芝麻等物,另有兩畝花田。”
“此外,莊子上還種植菜蔬、豢養牲畜、織布紡絲。”
與其說附近村莊裡的是百姓,不如說是佃農。
隻是,一般的佃農給富戶種地交租子,而他們給皇室種地交租而已。
蘇潤一路邊走邊問,等見到蘇豐和葉卓然的時候,已經把京郊的情況,了解了個七七八八。
蘇豐和葉卓然原本正穿著粗布麻衣,在田間地頭估算來年麥收情況。
卻突聽農人來報,說太子府的蘇少詹事和戶部經營司的張員外郎來了。
兩人驚訝,順著農人指的方向去看,隻見兩個紅彤彤的人遠遠站在田邊。
就這顏色,彆提多顯眼了。
“潤子?昌永?你們兩個今天怎麼一起來了?”蘇豐深一腳淺一腳走近,語帶疑惑地開口。
他搓著手,乾巴的泥土從他身前簌簌落下。
畢竟,來一個就很突兀,這兩人還一塊兒來的,肯定有事!
葉卓然深知這一點。
隻見他將紮在腰間的衣角拿下來,指了指不遠處一個草棚,招呼道:
“去那兒說吧!”
眾人移步,到了草棚下。
這棚子是給下地的農官們休息用的,有桌椅板凳,甚至還有吃喝。
雖說粗糙了些,但四人也不介意。
就著涼水和蘇豐帶的點心,蘇潤和張世將自己的來意說明,又道:
“在玻璃大棚蓋好之前,得把當下的時令蔬菜,收集起來,用碳火保溫。”
不然日後大棚建好了,韭菜什麼的早就凍死,那就成笑話了。
對此,蘇豐思索片刻,開口道:
“那沒問題,我現在就命人挖燒炭的地道。”
“然後這兩日就把當下能找到的蔬菜,全都移栽過去。”
“暫時養幾日,應該不成問題。”
蘇潤樂嗬嗬哄他大哥:
“我大哥一定是大炎最優秀的農官!”
而另一邊,葉卓然早就對蘇潤的溫室大棚感興趣,這幾月也在陸續摸索。
他很快就找準自己的定位,並根據自己多年耕種經驗,給出了專業建議:
“要是專門種菜蔬的話,不見得非得圈農田。”
“農田土地蓬鬆,不適合蓋房子,就算是營繕清吏司的人來了,那也得花費好些日子。”
蘇豐幫著解釋:
“卓然說得不錯。”
“而且,如今田裡都種了麥子,要是改建大棚,這些種子就浪費了。”
雖然蘇豐做了官,但骨子裡對田地和糧食的愛惜,從未改變。
要他把剛種下一個多月的種子從土裡刨出來,那比要他命還難受。
因此,他主動道:
“種菜對田地要求沒那麼高,一般人家都是在院子裡麵辟出個菜圃,連地勢都不用太在意。”
“剛開始,子淵也不需要那麼大的地方,一兩畝就足夠。”葉卓然接話,他天性就趨向保守:
“今年試試水,效果好,明年擴建也成。”
蘇豐點頭,繼續輸出:
“反正是玻璃大棚也就是個房子,不如就在附近的村落外,劃塊好些的地兒蓋出來。”
“至於開墾的事,正巧如今農閒,大哥命人幫你把地開出來便是。”
他小弟又不是要天上的星星?不過一兩畝種菜的地而已,給他好了。
葉卓然隨聲附和:
“這附近有幾塊地還不錯,等會兒就可以去看看。”
兩人一唱一和,都是同一個看法。
要是彆人如此口徑一致的勸他,蘇潤還得擔心是不是有人要坑他。
但蘇豐和葉卓然這麼一說,蘇潤當即拍板:
“事不宜遲,我們等會兒就去!”
張世也催促道:
“趁著太陽沒下山,趕緊把地方圈出來。”
“稍後回去寫公文批地,等明日工部的人來了,就直接乾。”
四人說定後,蘇豐帶著人去移栽菜蔬。
張世跟著蘇豐走了:
他得記賬,畢竟一應花銷,是他經營司出的。
葉卓然騎著張世的馬,帶蘇潤在附近馳騁了一圈,最後,兩人選中了一塊距離護城河不太遠的地。
河水本來就能調節氣候,正好適用。
“一畝半左右,土地平整,離水源不遠,就這兒吧!”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