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行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章 治災救民書,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龍行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災當前,什麼客氣禮節也顧不上了。

蘇潤聲音一落,向來圓滑的張世最先開口:

“我覺得必須得讓這些流民找點事兒乾。”

“人一多,擠在一起,就容易造謠鬨事。”

“什麼都不知道,就敢以訛傳訛,妄論天家!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經過這幾日,張世身上的市儈氣息少了很多,反倒多了幾分樸實與正直:

“有很多明事理的流民,每次動亂鬨事,都會出來主持正義。”

“雖然沒什麼用,但是至少人品是過關的,讓他們參與布防,利用流民來治理流民,未嘗不可!”

“如此,還能省下一筆城防銀錢。”

“且城外草棚,如今都是流民自己在忙活,有了事情做,就不在胡思亂想。”

“隻是人多卻沒有名冊,終究還是難以控製。”

“若能編製名冊,然後根據其能力,先將工匠之流分出來,確實可以往城裡放。”

“或者給筆銀錢,開份文書,讓他們在周邊縣城找工做,憑著手藝,也餓不死!”

這就是要編製名冊,用流民來治理流民,然後再根據職業來做分類賑濟。

司彥是最先實踐用流民治理流民的人,他最先讚成張世的想法。

然後又道:

“流民也得分類,而後針對性救治。”

“快餓死的給粥、病的給藥,死掉的埋葬。”

“還有些自己身上有銀錢的,隻需要田地便可重獲新生。”

說起田地,這些日子跟著張縣丞東奔西走,統計田地的葉卓然緊隨其後:

“此次張縣丞查出了不少田地跟冊子不符。”

“問了之後,才知道有些人家家裡沒人之後,無主田地沒有按規定上報,而是村子裡直接分了。”

“對這部分,張縣丞已經命他們將這些年田地的總收成,上交一半給官府,還罰沒了今年的收成。”

“這些總計有個三、四十畝,再過一月就能收獲,到時候多少會有一筆進項。”

“至於荒地並不多,整個玉泉縣,能支持開墾的荒地,也隻有一百九十多畝下等田地。”

“最多能安置兩三百流民,這收成隻夠他們餓不死,想要交稅都困難。”

“至於糧種、農具和住所也是問題。”

“不過縣丞說如果成為本縣居民,這個可以由縣衙借貸。”

土地不等於田地。

玉泉縣但凡能種的土地,全都開墾過了。

剩下的,不是蘇家磨坊那種容易被淹沒、土地濕潤蓬鬆;

就是距水很遠,根本沒辦法澆灌;

再不然土質很差,不符合種糧條件的。

這所謂的一百九十畝下等田地,隻怕也是湊合能種而已,收成估計不樂觀。

葉卓然最後下了定論:

“指望我們縣吸納農人,估計不行,要不遷回原地,要不遣散在各縣,再不然另謀出路!”

蘇潤點點頭,將情況記錄下來,然後看向了梁玉。

梁玉這幾日也瘦了一圈。

見眾人看來,還有些萬眾矚目的小驕傲,但很快就想起了正事,難得嚴肅道:

“玉這些日子跟著爹爹見了不少商戶,其實這些商戶手中是有錢有糧的,但就沒賣。”

“爹爹說,指望他們捐錢比要他們的命都難。”

“還說他們會留著糧食,等官府施粥徹底支撐不住的時候再高價賣出。”

“玉這些日子冒充和尚到處化緣,也隻能在一些善心富戶中拿到些東西,給子淵送來!”

說著,還忍不住感慨:

“要錢可真難啊!”

“商人逐利,本也是正常。”蘇潤接了一句。

梁玉連連點頭,附和道:

“爹爹也是這麼說的!”

“不過爹爹跟玉說,我們南邊的瀾江省每年可以收兩次稻穀,他們那裡的米要便宜很多。”

“若是這些人去南方買糧食,等他們運回來,還按照我們這邊的米價賣,其實也有的賺。”

但緊跟著惋惜道:

“唉……隻可惜朝廷禁止跨省販賣。”不然他就可以去求爹爹買米了!

梁玉無心之言,倒是讓眾人沉思了一瞬。

司彥主動道:

“其實這樣也可以互惠互利,他們以常價賣米,我們這邊以常價買米。”

“至於運貨的商戶也能賺到差價!”

“璨之的主意不錯,若是商戶多了,我們這邊米價下跌,大家都能過得好一些。”

“子淵,不如我們把這條留用。”

蘇潤也覺得很不錯,當下就寫在了一旁。

相比於其他人,徐鼎見過的血最多,身上的殺氣也最明顯:

“我整日都是打打殺殺,勸完這個勸那個,治災我沒什麼想法,但治安有些頭緒。”

“首先就是要寬刑,比如讓那些小偷小摸過來的,知道不會追究,案就不會越犯越大。”

“在此基礎上,給流民分類。”

“惡民斬殺以震懾為非作歹之心。”

“愚民遷入城外由人安撫教化。”

“至於最後的饑民,則帶回來安置。”

蘇潤點點頭,將自己的筆記拿出來,挨個說明:

“潤發現,不同流民希望得到的援助不同。”

“有想另投親人,但沒有路費;有想回家鄉,但不知道做什麼;有想留在這裡,進城找工;甚至有想出家的;更多則是不知道去哪兒,不知道做什麼的。”

“我們賑災,歸根到底是要滿足他們的需求,如此才不生動亂。”

“如此可將流民分類,需要錢便能緩過來的,就直接給錢。”

“想進城找工的,核查沒有問題,可以放進來,多餘的可給錢遣散到周圍縣城。”

“然後能開墾荒地的,便如卓然所言,地方縣衙借給糧種、耕牛等物。”

“至於這批多出來的,一來可以如昌永所言,讓他們參與賑災;”

“二來,青雲府堤壩毀損,肯定需要人修築,以工代賑就可以。”

“三來,我們青陽府正好要服徭役,不如把他們雇去修路、建醋坊,以工代役。”

“果醋坊需要大量工人做工或者送貨,而且也可以官府牽頭種果樹,讓他們去乾活,這就可以吸納很多流民。”

……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商議出了救災書。

天亮時,新鮮出爐的治災救民書,被幾人送往縣衙。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