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行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有什麼想法,大家挨個說吧,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龍行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廷驚變,蘇潤等人自是不知。

他們自從投入縣衙賑災之後,就沒有空閒的時候了。

一連三、四日,所有人都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來。

城外流民也正如小羅說的那樣,來了一波又一波。

如今,就著城牆根隨地大躺小坐的流民,圍起來能繞玉泉縣城兩圈了!

蘇潤粗粗一估計,有兩千左右的流民聚集到此。

而且這個人數隻有增加沒有減少。

這麼多的流民,也給玉泉縣帶來了極大的生活和治安問題。

人沒吃的,就會窮凶極惡,人沒事做,就會胡思亂想;

兩者一加起來,流民中便出現了謠言。

張世從守在城外不敢亮刀,到帶著衛士巡視城周,將造謠生事,誘導他人作亂的惡民斬殺在幾步之外,依舊不動如山。

而徐鼎從每日巡查底下村鎮安全,變成了每日帶著衙役在各個村鎮外平亂。

很多饑民不知道玉泉城外在施粥。

為了活下去,便動了歪心,偷也好、騙也好,甚至不惜劫掠傷人,隻為了一口吃的。

但他們也隻是想活下去。

徐鼎不能全殺了。

當然也有不少奸民,趁機煽動流民作惡,想仗著人多勢眾,洗劫村子。

這些日子下來。

徐鼎已經鍛煉出不用詢問,光憑看,就知道哪些是饑民,哪些是愚民,哪些是奸民了。

前者見到他們,多麵容驚慌。

雖欲退,但卻顧忌著家中即將餓死的親人,又不能退。

這些人往往指出在何處施粥,讓他們去城牆下待著,便可平定流血事件。

中者與後者則是常常混淆在一起。

愚民為奸民之刀,奸民為愚民之腦。

但愚民往往剛勇,見到他們,會抱著‘拚得魚死網破、你死我活’的想法,一往無前。

而奸民卻會在這時候叫著喊著,但卻躲到最後頭。

對此,徐鼎隻能先將帶人將他們震懾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然後趁著愚民猶豫,奸民挑唆之時,將頭頭抓出來。

形勢危急的,當場格殺;

形勢稍緩的,帶回去交給衛先處置。

然後再派衙役將愚民趕往城外,交給司彥和蘇潤安置。

可徐鼎這麼做,是因為後方有支援。

但司彥和蘇潤身後,卻沒有可以接手的人了。

流民到了他們手中,必須安置下來。

玉泉縣沒有山脈,司彥想搭草棚,這麼多木材從哪兒來就是個難題。

但不搭也不行。

炎炎夏日。

本來水災後就容易生瘟。

加上這些流民都是跑了百裡,甚至幾百裡流浪過來的,多少都有些小問題。

兩名大夫根本不夠用,藥材也跟不上供應。

大熱天的,一眾臟兮兮的流民湊在一起,若是再曬出個好歹,傳出疫病,就這麼個密集度,整個玉泉縣都得完蛋!

司彥無法,最後隻能按照蘇潤的提醒,將生病的和健康的流民先分開,做好各種衛生把關。

至於草棚?

司彥最後隻能找了粗麻繩來,編成大網。

又把僅有的木材,大部分排成鬆散的兩列,一頭深深紮入地下,另一頭係著網狀麻繩。

然後再從城牆垛口上的凸起,吊下來與木材高度差不多長度的繩子,將麻繩隔一段吊起來些。

最後將剩下的木材均勻排在中間的空地上,同樣一頭深紮,一頭吊起。

如此,才搭建好大草棚的框架,

再發動流民去找各種樹葉鋪在麻繩編出的網上,這才勉強穩住局勢。

但對於典妻賣女的行為,依舊沒有辦法。

司彥尚可找代替品、施巧計。

但蘇潤這邊就不行了。

常平倉和義倉的糧食有限,即便是稀粥吊著百姓的命不死,也扛不住隻出不進。

若不是梁父聯合社倉齊至城外賑災。

又鼓動玉泉縣內外大、小富戶甚至平民百姓捐錢捐物。

李氏自掏腰包,虧本將磨坊產出全部送到城外,連豆渣都被蘇潤要來,做成合渣喂給流民。

隻憑常平倉和義倉那點糧食,想要供給這麼多百姓,怎麼可能?

但這麼耗下去也不是辦法,隻能坐吃山空。

六月廿五。

酉時。

施完今日最後一頓粥,蘇潤照舊去跟流民交談,打聽具體受災情況:

“大爺,你是從哪兒來的?”

“你們村子全被淹了嗎?”

“來的路上,你遇到的流民都往哪兒去了?”

“在沒受災之前你過得怎麼樣?”

“你覺得官府怎麼樣才能真的幫到你……”

蘇潤密密麻麻問了一堆問題。

他也不止問一類,隨機挑選,男女老弱都問,包括正在賣妻賣子的都不放過。

然後刷刷刷在紙上記著東西。

了解百姓需求,明確百姓心願,知曉百姓想法。

隻有這樣,才能提出最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案。

蘇潤問完後,跟蘇豐彙報了今日賑災糧進出數量,做好賬目。

核對無誤後,這才拿著自己的‘筆記’,回了學堂。

不多時。

張世、司彥、梁玉、葉卓然和徐鼎陸陸續續回來。

跟蘇潤一樣,他們手裡同樣拿著一堆記滿了東西的紙張。

像徐鼎、張世和司彥三人,甚至會涉及每日作亂多少起,死亡多少人,鬨事種類。

不管衛先是有心還是無意。

總歸蘇潤他們六人的工作湊在一起,完全可以將玉泉縣此次應對流民的方方麵麵全都掌握住。

因此,程介布置給他們六人的時務策。

在蘇潤等人親眼見證到流民慘狀後,就變成了他們打算呈給官府的治災救民書。

所以六人早就約定好:

不管當日做什麼,當夜一定要抽時間回一趟學堂,相互交流。

為此,學堂的雜物間在第一天,就被梁父派人打掃出來,放進了幾張小榻。

帶上司彥的臥房,六人齊齊住在了學堂。

戌時末,所有人都整理好了自己分內的工作。

昏黃的燭火將瘦削的蘇潤麵龐照耀的格外堅韌:

“我們調查的差不多了,今夜就商量商量,把時務策做出來,明日呈給衛大人!”

“有什麼想法,大家挨個說吧!”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