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離煙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0章 我回來了,二戰那些事兒,鐘離煙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一回咱們說到,萊特灣大海戰。日本聯合艦隊以一種近乎悲壯的、自我毀滅的方式,上演了其最後的、也是最複雜的驚天豪賭“捷一號作戰”。最終,栗田的鐵錘在薩馬島前功虧一簣,西村的鐵砧在蘇裡高海峽被砸得粉碎,小澤的誘餌在恩加尼奧角被悉數殲滅。經此一役,曾經風光無限,戰無不勝的日本帝國海軍,已不複存在。

現在,海上的道路已經掃清,戰爭的重心,將從波濤洶湧的藍色海洋,轉移到菲律賓那片潮濕、悶熱的綠色土地之上。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即將踏上他魂牽夢繞的故土,兌現那個早已響徹世界的承諾。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這場回歸的代價。解放的號角,即將吹響;但同時,地獄的大門,也正為這座“東方明珠”和它的人民,緩緩開啟。

1944年10月下旬,萊特灣的水域,剛剛成為日本帝國海軍所有野心的巨大墳場。在萊特島的海岸上,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一群攝影師的簇擁下,上演了他戲劇性的、被精心拍攝的回歸。他涉水踏上沙灘,鄭重地宣告:

“菲律賓人民,我回來了!”

這一刻,是為宣傳而生的勝利縮影,是正義戰勝邪惡的完美畫麵。然而,在這場精心策劃的舞台劇背後,一場真正的、血腥的悲劇,正徐徐拉開帷幕。當麥克阿瑟沉浸在自己宿命般的回歸榮耀中時,另一位將軍,卻在為一場他明知注定要失敗的戰役,做著最後的準備。

他,就是人稱“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將軍。一位在軍事上才華橫溢、卻因不善鑽營而因政治失寵、被長期邊緣化的指揮官。1944年9月,他被緊急派往菲律賓收拾爛攤子。當他接到這個任命時,他私下裡對自己的副官說,這無異於一張早已寫好名字的死刑判決書。當他抵達馬尼拉後,他發現的是一個指揮係統混亂、補給嚴重不足、部隊訓練匱乏的爛攤子。他哀歎自己“遲來了整整六個月”。

舞台已經搭好,演員已經就位。這不僅是一場軍事戰役,更是菲律賓人民曆史上最血腥、最黑暗篇章的開始。麥克阿瑟的回歸,雖然是一個勝利的時刻,卻也開啟了這場戰爭中最具毀滅性的一幕。

麥克阿瑟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力量。他返回菲律賓的這一象征性行動,必須被塑造成一幅不朽的、能夠載入史冊的畫麵。

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他那張涉水登陸萊特島的著名照片。這張照片,並非完全意義上的“擺拍”,但毫無疑問,它是一場經過精心策劃和導演的媒體事件。

根據麥克阿瑟的私人攝影師加塔諾·費萊斯的記述,當麥克阿瑟乘坐的登陸艇因為水太淺而在距離海灘幾十米的地方擱淺時,他曾通過無線電,要求海灘指揮官派一艘小船過來接他。但海灘上正打得亂作一團,那位忙得焦頭爛額的指揮官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他。

麥克阿瑟對此感到憤怒,但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天賜的、更好的機會。他將這種窘迫的必要性,巧妙地轉化為了一個強有力的象征——他親自跳下登陸艇,在齊膝深的海水中,堅定地、一步步地走向海灘。這個畫麵,完美地展現了他不屈不撓的決心和與士兵同甘共苦的形象。

為了捕捉到最完美的鏡頭,類似的“涉水登陸”,在接下來的幾天內,於不同的海灘,以不同的角度,被多次拍攝,直到攝影師們拍出了那張流芳後世的、標誌性的照片。

看看,這就是那個愛出風頭的麥克阿瑟,說他是個五星上將,我倒覺得他更像是個政治家。

除了視覺宣傳,麥克阿瑟的司令部,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心理戰中心。其麾下的心理戰分部,向菲律賓群島的各個角落,空投了數百萬份的傳單。

這些傳單的內容五花八門。有些是麥克А瑟向菲律賓人民發布的個人公告,用那句著名的“我回來了!”的口號,來鼓舞他們的士氣,並鼓勵他們拿起武器進行抵抗。傳單上通常印著麥克阿瑟英挺的肖像,其效果不亞於精神原子彈。

另一些傳單,則是針對日軍士兵的“紙彈”。上麵印著日本的地圖,告訴他們家鄉正在遭受B-29的轟炸;或者印著美軍優待俘虜的照片,勸說他們投降;又或者用犀利的語言,強調他們的孤立無援和戰鬥的徒勞,以此來瓦解其鬥誌。

這是一場不僅使用子彈和炮彈,更使用文字、圖像和電波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的總指揮,是一位深諳宣傳力量、懂得如何塑造神話的大師。

與麥克阿瑟那套運籌帷幄、軟硬兼施的組合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對手——山下奉文將軍的絕望。

一抵達馬尼拉,這位“馬來之虎”就以他敏銳的軍事嗅覺,準確地判斷出,在美軍壓倒性的海空火力麵前,任何形式的灘頭決戰,都等同於集體自殺。他根據菲律賓的地形,製定了一套後來被證明是極其務實和有效的“捷號作戰”防禦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二戰那些事兒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