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螢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6章 徐福,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十年螢火照君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鹹陽宮的晨露還未乾透,玉階已被晨光鍍上一層金邊。

朝會的鐘聲剛過三響,文武百官已按品級分列兩側,玄色朝服的褶皺裡還沾著未散的朝露——誰都看得出,陛下今日神色格外不同,龍椅扶手上的雲紋雕刻,仿佛都比往日更亮了些。

嬴政的目光掃過階下,最終落在李斯捧著的《鹽鐵令》上,指尖在案幾上輕輕敲擊:“諸位愛卿,昨日深夜,太後帶朕看了一處所在——鹹陽宮西北角的煮鹽工坊。”

話音剛落,殿內便起了一陣細微的騷動。馮劫扶著胡須的手微微一頓:“陛下,宮牆之內設煮鹽工坊?莫非是……”

“正是精鹽。”嬴政打斷他,聲音透過大殿的梁柱傳出,“用青竹炭燒製,成本比海鹽低三成,純度更勝一籌。這些年攢下的儲備,足夠鹹陽百姓食用三年。”他示意青禾上前,後者捧著一個白瓷盤,裡麵盛著雪般的精鹽,“諸位可傳閱一看。”

白瓷盤從群臣手中轉過,驚歎聲此起彼伏。荀子撚起一點嘗了嘗,眉頭瞬間舒展:“竟無苦澀味!此等精鹽若能普及,百姓飲食必能改善,連軍中糧草的保存都能更久。”

蒙恬接過盤子時,鎧甲的鱗片輕響:“北地苦寒,士卒常因缺鹽乏力。若能以低價供應精鹽,軍心必能大振!”

嬴政頷首,目光轉向李斯:“《鹽鐵令》擬得如何了?”

李斯展開卷軸,聲音朗朗:“臣已擬定三條:其一,設鹽鐵官,隸屬治粟內史,由田正坤總領;其二,各郡設鹽鋪,精鹽定價每斤三分之一秦半兩,憑戶籍購買,嚴禁囤積;其三,推廣青竹炭煮鹽法,在臨淄、漁陽等產鹽地設官營工坊。”

“田正坤以任治粟內史,再加鹽鐵之責,是否過重?”馮劫麵露憂色,“農家出身,恐難掌如此大權。”

“田正坤當初在青禾村推行新政時,便展現出統籌之才。”趙姬的聲音從屏風後傳來,她今日並未上殿,卻在旁聽,“鹽政關乎民生,正需他這般懂農事、知百姓疾苦之人。況且有韓非從旁監督律法,蒙毅督查工坊,三管齊下,何愁不妥?”

嬴政看向韓非:“左丞相以為呢?”

韓非躬身道:“太後所言極是。臣願與田正坤聯名署令,確保鹽法推行無誤。至於百姓疑慮,可參照推廣新農具之法,先設示範鹽鋪,由官吏親自講解,再輔以文書告示。”

“文書告示?”嬴政忽然想起一事,“昨日公輸般獻上的活字印刷,正好派上用場。讓他即刻趕製‘鹽’‘鐵’二字活字,批量印刷告示,三日內務必送到各郡。”

蒙恬補充道:“臣願派軍中驛卒協助運送,確保告示與精鹽同步抵達。”

正議到關鍵處,殿外忽然傳來內侍的唱喏:“昭襄王駕到——”

滿殿大臣皆是一愣,連嬴政都微微欠身,目光投向殿門。隻見嬴稷拄著龍紋拐杖,在侍從的攙扶下緩步走入,玄色王袍上的日月紋雖有些褪色,卻依舊難掩威儀。他今年已近九旬,須發皆白,眼神卻依舊銳利,掃過眾人時,最終落在嬴政身上。

“曾孫忙於國事,倒是把老祖宗忘了。”嬴稷的聲音帶著老態,卻中氣十足,“聽說今日議的是鹽政?老婆子當年說過,治國先治食,食中先治鹽,果然沒錯。”

嬴政連忙起身相扶:“曾祖父怎會突然駕臨?該讓孫兒親自去請安才是。”

“你這朝會開得熱鬨,老骨頭也來湊湊。”嬴稷在旁坐定,目光轉向屏風,“趙姬,你也彆躲著了,當年答應你的事,該兌現了。”

趙姬從屏風後走出,珠釵輕響:“祖父是為鬼穀子立像之事而來?”

“不然呢?”嬴稷敲了敲拐杖,“六國已平,天下歸一,正該給鬼穀先生立座金像,供奉在稷下學宮,讓後世學子都知曉他的功績。”

馮劫聞言,忙出列道:“昭襄王,立像之事關乎禮法。鬼穀子雖為太後恩師,終究是民間隱士,入稷下學宮供奉,恐不合禮製。”

“禮製?”嬴稷冷笑一聲,拐杖在金磚上敲出悶響,“當年衛鞅入秦,也有人說他是魏人,不合禮製;張儀連橫,照樣有人說他是布衣,不配登朝堂。可到頭來,是誰讓大秦強起來的?”他看向嬴政,“曾孫,你說該不該立?”

嬴政沉吟片刻,目光掃過階下:“鬼穀子雖隱於山林,其學卻惠及天下。衛鞅、張儀皆受其影響,如今太後推行新政,所用之法亦源於此。立像非為個人,是為彰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秦之風。”

韓非補充道:“臣以為,可在稷下學宮設‘鬼穀閣’,供奉金像之外,再將其著作與太後整理的農書、工法合編,供學子研習。既顯尊崇,又合實用。”

嬴稷滿意點頭:“此議甚好。韓非,這事便交你督辦,金像要用鹹陽宮的舊銅器熔鑄,莫要勞民傷財。”

“臣遵旨。”韓非躬身應下。

馮劫還想再勸,卻被王綰拉住。王綰低聲道:“昭襄王此舉,實為支持陛下破除舊製。你看田正坤任治粟內史,公輸般入將作監,皆是破格用人,立鬼穀子像不過是順水推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