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淮水記憶照鹽倉
十年螢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5章 淮水記憶照鹽倉,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十年螢火照君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色如墨,鹹陽宮的燭火次第亮起,將飛簷鬥拱的影子拉得老長。趙姬坐在妝鏡前,看著銅鏡裡自己鬢邊新添的幾縷銀絲,指尖輕輕拂過案上那枚玄鳥紋令牌——正是當年派小翠三人出城時用的那枚。
“小翠,”她頭也未抬,聲音輕得像窗外的夜風,“去告訴陛下的貼身侍女綠蘿,就說哀家得了件稀罕物,想請陛下過來瞧瞧。”
小翠屈膝應道:“是。隻是陛下白日裡處理政務,夜裡還要批閱奏章,此刻怕是……”
“他會來的。”趙姬拿起一支玉簪,簪頭的鳳凰眼在燭火下閃著微光,“你就說,是關乎天下百姓吃飯的事。”
半個時辰後,嬴政的腳步聲在回廊響起。他剛脫下朝服,換上常穿的玄色錦袍,袖口還沾著些批閱奏章時蹭到的朱砂:“母後深夜相召,可是有要事?”
趙姬起身時,珍珠步搖輕輕碰撞,發出細碎的聲響:“也不算要事,就是想帶你去個地方。”她轉身拿起一盞羊角燈籠,“跟著我走便是。”
嬴政挑眉,卻沒多問。母子二人穿過九曲回廊,繞過守衛森嚴的禁軍營房,一路往鹹陽宮西北角走去。越往前走,空氣裡漸漸彌漫開淡淡的海鹽氣息,混雜著草木灰的味道。
“這是……”嬴政腳步微頓,眼中閃過疑惑,“宮牆之內,怎會有海鹽味?”
趙姬回頭笑了笑,燈籠的光暈在她臉上明明滅滅:“到了就知道了。”
轉過最後一道宮牆,眼前忽然出現兩扇不起眼的青銅門,門環上雕刻著玄鳥銜珠的紋樣。青禾與阿魯早已候在門邊,見他們來,連忙躬身行禮。青禾手裡捧著一件粗布罩衣,阿魯則提著一盞更亮的氣死風燈。
“太後,都準備好了。”青禾低聲道。
趙姬接過罩衣遞給嬴政:“穿上吧,裡麵灰大。”
嬴政接過罩衣時,指尖觸到粗糙的麻布,忽然想起幼時在趙國,母親也是這樣遞給他一件粗布衣裳,說要帶他去看新奇東西。他依言穿上,跟著趙姬穿過青銅門。
門後竟是另一番天地。雙層圍牆之間,每隔十步便立著一盞長明燈,將整個院落照得如同白晝。內層圍牆裡,數十座青竹炭爐灶正熊熊燃燒,爐膛裡的火焰映得工匠們的臉通紅。他們赤著上身,正往巨大的陶罐裡傾倒渾濁的鹵水,蒸騰的白霧中,隱約可見陶罐底部刻著的玄鳥圖騰。
外層圍牆下,整齊地碼放著數千個密封的陶罐,每個罐口都用浸過鬆脂的麻布緊緊封住。阿魯走上前,打開其中一個陶罐,裡麵是雪白的精鹽,在燈光下泛著瑩潤的光澤,竟比他見過的齊國海鹽還要純淨。
“這是……精鹽?”嬴政瞳孔驟縮,猛地轉頭看向趙姬,“鹹陽宮裡,怎會有如此多的精鹽?”
趙姬走到一口正在燒製的爐灶前,用長柄木勺舀起一勺鹵水,白霧立刻裹住了她的指尖:“你還記得幼時在淮水畔,那個缺鹽的老嫗嗎?你當時攥著拳頭說,日後做王,定要讓秦國百姓都能吃上鹽。”
嬴政的呼吸忽然急促起來,罩衣的領口隨著動作微微敞開:“母親……這些年,你一直在……”
“從你說那句話的第三日起,我就托烏氏倮在城郊建了煮鹽工坊。”趙姬的聲音被爐灶的劈啪聲襯得有些飄忽,“起初用青竹炭掩蓋氣味,後來天下一統,便將工坊遷到了宮牆內側,用禁軍守衛,誰也不知道。”
她指向正在往陶罐裡裝鹽的工匠:“這些工匠都是從齊國、燕國招來的煮鹽好手,每人隻負責一道工序,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最終燒出的鹽會送到哪裡。”
嬴政蹲下身,撚起一撮精鹽,指尖傳來冰涼的觸感。這鹽細如粉末,嘗起來隻有純粹的鹹味,沒有絲毫苦澀——比他登基後專供皇室的海鹽還要好。“這樣的鹽,若能讓天下百姓都吃上……”
“早就可以了。”趙姬拿起一個空陶罐,指著底部的玄鳥紋,“這些年攢下的精鹽,足夠鹹陽百姓吃三年。隻是時機未到——六國未定時,若貿然放出低價鹽,定會被列國視為威脅,反而會給你添亂。”
她忽然轉頭,目光在嬴政臉上停留許久:“政兒,你怪我嗎?這麼多年,明明有讓百姓吃上鹽的法子,卻一直瞞著你,瞞著天下人。”
嬴政站起身時,罩衣的帶子滑落肩頭。他望著那些在燈下忙碌的工匠,望著碼放如山的鹽罐,忽然想起幼時老嫗缺牙的苦笑,想起桑林裡婦人蠟黃的臉,想起那些因缺鹽而渾身無力的船工……
“不怪。”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卻異常堅定,“母親是在等一個時機——一個能讓這鹽真正惠及天下的時機。”他看向趙姬,眼中映著爐火的光,“就像當年你說的,治國要因地製宜。六國未定時,鹽是列國命脈;如今天下一統,鹽,該成為大秦的根基。”
青禾適時遞上一本賬冊:“陛下,這是這些年的產鹽記錄。用青竹炭燒製,每石鹵水可出精鹽十二斤,成本比列國的海鹽低三成。烏氏倮已在各郡尋好了鋪麵,隻等陛下一聲令下,就能將精鹽鋪到郡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