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淡泊名利
高煎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2章 淡泊名利,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高煎果,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孟之祥沉聲喝道:“若一時疏忽,丟失江油關,高軍便可繞過劍門關,長驅直入,攻取成都。”
“怎能大意?”
“微臣舉薦果毅郎將何重貴,率三千兵卒,守禦江油關。”
“可保成都萬無一失。”
崔鴻漸諷刺道:“何重建不通軍事,此前領兵攻取利州,卻死在葭萌關下,全軍覆沒。”
“大王並未罪及家眷,已是寬仁。”
“孟之祥,你舉薦何重貴,是何居心?”
這何重貴,正是何重建親弟。
孟之祥冷聲道:“何郎將頗擅統軍,遠勝兄長,必能鎮守江油關。”
“我一片忠心,皆為蜀國考慮,天地可鑒。”
崔鴻漸嗤笑一聲:“孟、何兩家世代交好,為成都大族,蜀國誰人不知?”
“你所言所行,分明私心作祟,卻還振振有詞,可笑!”
“你……”孟之祥大怒,兩人再度爭吵。
“夠了!”張常遜煩不勝煩,“便以裴行基為將,領兩萬兵卒,助梓州刺史守城。”
“何重貴率三千兵卒,鎮守江油關。”
“休要吵吵鬨鬨,成何體統!”
話音落下,他一甩長袖,直往後宮去了。
孟之祥、崔鴻漸各自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另一頭,張常遜請來承影道人,問道:“道長,高楷領兵來攻,國中紛亂,孤該如何是好?”
承影道人不答反問:“敢問大王,可有誓死抵抗之心?”
張常遜搖頭:“若高楷有容人之量,我願獻城歸降,以免徒增死傷。”
承影道人鄭重道:“貧道受先王之恩,必定護佑大王周全。”
“至於國中其他人,生死有命,禍福自召。”
張常遜擰眉:“道長既有法力神通,何不出手勸阻,叫孟長史、崔司馬化乾戈為玉帛,重修舊好?”
“破鏡難圓,何況於人?”承影道人搖頭失笑,“此二人各有抱負,不願投降他人,大權旁落。”
“大王獨善自身便是,莫要牽涉其中。”
張常遜頷首:“道長之言,孤自當聽從。”
“貧道告退!”承影道人欣慰一笑,一步邁出大殿,飛身上了頂樓。
放眼望去,成都繁盛之景,曆曆在目。
“可惜,這大好山河,過不多久,便要落入他人手中。”承影道人喃喃自語。
大王性子仁弱,若在太平盛世,或可為一方守成之主。
然而,偏偏生在這大爭之世,稍有不慎便國破家亡,身死族滅。
我隻能設法保全大王,至於蜀國文武,心有不甘,便叫他們自作自受。
想到這,他拔開葫蘆嘴,飲一口酒,笑道:“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梁州,南鄭城。
“主上,劍州傳來軍情,元刺史困於劍門關外,一籌莫展。”唐檢稟報道。
高楷微微點頭,這在他意料之中。
“劍門關守將是何人?”
唐檢回言:“此人名為嚴光遠,久經沙場,曾是蜀國先王愛將。”
“為人謹慎,率領三萬大軍,一心據守劍門關。”
“元刺史三次佯攻,皆無功而返。”
高楷若有所思,蜀國雖然人口繁盛,卻至多十萬兵卒。
張常遜卻委任老將領三萬人,駐守劍門關,可見重視。
以劍門關之險峻,縱然十萬大軍強攻,也難以拿下。
想了想,高楷問道:“米倉道、水道這兩路兵馬,情形如何?”
“米倉道一路,哥舒將軍,徐司馬,正分兵攻打梓州鹽亭、永泰兩縣。”唐檢一五一十道。
“水道一路,段刺史、馬將軍正沿長江逆流而上,預備奪取瀘州瀘川城。”
高楷頷首,這都在計劃之中。
“梓州、瀘州守將為何人?”
唐檢回言:“梓州守將為裴行基,麾下兩萬兵卒。”
“瀘州由刺史韋適、領兩萬兵卒鎮守,此人出身京兆韋氏,曾是蜀國先王長史。”
“裴行基?”高楷眸光一閃,“倒是老熟人了。”
“梓州、瀘州,再加上劍門關,攏共七萬兵馬,張常遜此次著實應對迅速。”
唐檢點了點頭:“據聞,蜀王並無進取天下之心,麾下長史孟之祥、司馬崔鴻漸等一眾文武大臣,卻心有不甘。”
高楷笑了笑:“孟之祥出身成都大族,崔鴻漸、韋適出身博陵崔氏、京兆韋氏,嚴光遠出身劍州、裴行基來自京畿道。”
“這蜀國群臣,著實有趣。”
唐檢附和道:“據奉宸司探知,蜀國群臣分為三係。”
“一係為先王老臣,一係為成都大族,一係為蜀國以外降臣。”
“彼此頗有不和,時常互相攻訐,張常遜卻無力約束。”
“另外,蜀州青城山上,有一道門大派,名為通明派,掌門承影道人,頗受先王禮遇,輔佐張常遜。”
“哦?”高楷好奇道,“這承影道人為人如何?”
“此人法力深厚,神通不凡,卻不喜俗物,不參政事,瀟灑不羈。”唐檢頗為稱讚,“為人處世,淡泊名利,實有得道真人風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