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洛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61章 鳳翔於天(6),四合院:一人縱橫,姒洛天,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蔥嶺的融雪順著峽穀蜿蜒而下,在礫石間撞出細碎的銀花。粟特商隊的駝鈴穿透晨霧,驚起一群岩羊,它們攀著陡峭的山壁,轉眼便消失在灰褐色的岩層後。領頭的老粟特人哈米德勒住韁繩,從懷中掏出羊皮地圖,手指在"疏勒"與"龜茲"之間摩挲——這張地圖已被他翻得卷了邊,邊角處用粟特文、漢文、鮮卑文三種文字標注著水源地,最新添的一行小字是"阿蠻的新稻種試驗田",墨跡尚新。

"孩子們,抓緊韁繩!"哈米德回頭喊道。三十多個西域孩童擠在駝背上,最小的阿依莎正用手指摳著駝鞍上的花紋——那是中原工匠雕刻的忍冬花,花瓣的弧度被她摸得光滑。女孩懷裡揣著半塊麥芽糖,糖紙是江南產的桑皮紙,上麵印著簡易的水車圖案,是念安親手給她的。

"哈米德爺爺,長安的糖真的會甜到心裡嗎?"阿依莎的聲音帶著奶氣。她的父親是於闐的玉石匠,三年前在戰亂中被嚈噠人所殺,母親帶著她投奔疏勒的親戚,恰逢念安的使者團招募西域孩童去長安求學,便含淚將她送上了路。

哈米德笑著從行囊裡掏出塊胡麻餅:"比這餅還甜。當年白先生給我第一塊麥芽糖時,我以為是天上的雲掉下來了。"他年輕時曾在鄴城遇見過白鳳翎,那時他還是個跟著商隊蹭飯的孤兒,是白鳳翎給了他第一份正經差事,教他辨認中原的草藥與西域的礦石。

駝隊行至疏勒河支流時,河麵的冰剛融了一半,露出下麵青綠色的水流。阿蠻帶著十幾個農夫正在河邊搭建臨時碼頭,見到商隊便笑著揮手:"哈米德大叔,可把你們盼來了!"他比去年又高了些,身上的漢服袖口沾著泥點,腰間卻係著西域的彎刀,那是疏勒王賜給他的成年禮。

孩子們歡呼著跳下駱駝,圍著阿蠻帶來的新稻種嘰嘰喳喳。稻種裝在中原的陶罐裡,罐身上貼著紙條,用漢文和西域文寫著"三月下種,五月除草"。阿蠻蹲下身,給每個孩子手裡放了一把稻種:"這是白先生留下的稻種改良的,你們摸摸,比普通的穀粒飽滿。"

阿依莎捏著稻種,忽然指著遠處的引水渠:"阿蠻哥哥,那水車轉得好慢呀。"

渠邊的水車確實轉得緩,幾個中原老農正圍著西域青年比劃,時不時蹲在地上畫圖。阿蠻解釋道:"他們在試新的齒輪,想讓水車轉得更快些。中原的李師傅說,白先生當年教過他,齒輪的齒距要像忍冬花的花瓣一樣均勻,才能省力。"

哈米德看著這一幕,忽然對阿蠻道:"去年我去平城,鮮卑的貴族子弟都在學中原的《九章算術》,說要算出最好的馬具尺寸。"

"那是自然。"阿蠻從懷裡掏出一本手抄的《水經注》,書頁間夾著幾片稻葉,"白先生說,學問不分民族,有用的就是好的。"他給商隊補充了新的淡水和乾糧,特意往阿依莎的行囊裡塞了個小小的木雕水車,"到了長安,把這個給範先生,他一看就知道是我送的。"

離開疏勒時,天已擦黑。哈米德讓駝隊在河邊紮營,升起篝火。農夫們圍過來,給孩子們講白鳳翎教他們在鹽堿地種稻子的故事——"先生說,土地就像人,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他用真氣把鹽堿吸出來,自己卻咳了血,第二天照樣笑著教我們堆田埂。"

阿依莎聽得眼睛發亮,偷偷把阿蠻給的木雕水車放進河裡,看著它在水流中慢慢轉動。哈米德坐在她身邊,望著遠處疏勒城的燈火:"等你們從長安回來,就能幫阿蠻哥哥造更大的水車了。"

穿過塔裡木河時,周楚帶著士兵正在架設新的橋梁。橋墩已立起,用的是中原的夯土技藝,卻在表層鑲嵌了西域的青石,石上雕刻著商隊穿越沙漠的圖案。幾個鮮卑士兵正幫著西域工匠抬石板,嘴裡哼著中原的小調,調子卻帶著鮮卑的豪放。

"哈米德大叔,孩子們,快來歇歇!"周楚捧著個大陶罐走來,裡麵是熱騰騰的羊肉湯,"剛從北魏換來的羊,燉了西域的香料,嘗嘗!"

孩子們捧著陶碗,看著士兵們用榫卯結構拚接橋麵——中原的木匠負責搭建框架,西域的石匠則在欄杆上雕刻花紋,鮮卑的鐵匠在給鉚釘淬火,三種不同的技藝在陽光下交融,竟有種奇異的和諧。

"周將軍,這橋為什麼不用釘子呀?"阿依莎咬著羊肉,含糊不清地問。

周楚拿起一塊榫卯構件:"你看,這凸出來的部分叫榫,凹進去的叫卯,就像......就像你和長安的小朋友手拉手,不用繩子也能站得穩。"他指了指欄杆上的忍冬花,"這花紋是白先生教我們刻的,他說花要成對才好看,就像漢人、鮮卑人、西域人,湊在一起才熱鬨。"

橋麵上的最後一塊木板鋪好時,哈米德讓孩子們站成一排,用粟特語、漢文、鮮卑語三種語言喊"通車"。聲浪驚起水鳥,掠過河麵飛向遠處的佛塔,塔尖的金頂在陽光下閃著光,仿佛在回應這跨越民族的呼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四合院:一人縱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四合院:一人縱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