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富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3章 陸大人拐人,女縣令,佟富貴,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書生臉色有些漲紅,他張了張嘴,說道:“在下確實考慮不周,但這場仗自是該打的。請大人恕罪,是在下淺見了。” 陸晨陽搖了搖頭,他道:“幾位兄台都是讀書人,以後也是要入朝為官的。我比幾位兄台早入仕幾年,說幾句經驗之談。為官者,你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千千萬萬的人。哪怕隻是一縣縣令,你的每一個命令,都會影響到無數的家庭。你或許隻是一個地方的過客,就算在做錯了事,也可以換下一任地方。但百姓們不是,他們隻能留在那裡。所以我希望,你們在當官之後要深思熟慮,我相信,幾位兄台都想報效朝廷、為百姓謀福。就是因為如此,才更要慎之又慎。” “我為官不過六年,每一日都是如履薄冰,膽戰心驚。我生怕我做錯的某一個決定,就回害了百姓。”陸晨陽正色地說道。 陸晨陽這番話可謂是發自肺腑,幾人也都聽出了陸晨陽的真心實意,也都聽了進去。 尤其是剛才說話的宋書生,更是滿臉羞愧難當。 他深深地作了一揖,“大人深謀遠慮,是學生之過。學生給大人道歉,學生日後定會謹慎小心,不辜負大人今日教誨。” 陸晨陽看著麵前的五個讀書人,眼神裡閃過了一抹精光。 他的治下最缺什麼?缺讀書人,現在嶺南和蜀地教書的夫子還不夠呢,他時不時就收到消息,說是學堂的夫子來抱怨,說是教課太累,生病了都不敢休息,生怕耽誤了學生們的進度。 這五個人,可都是舉人出身啊!要知道嶺南可是連秀才都不好找。 陸晨陽眼神變得格外熱切,他沉吟著說道:“所謂隻來得來終覺淺,我與幾位兄台一同讀書,以前的目光總是向上看的,卻從未低下頭去看看百姓們需要的是什麼。”他循循善誘道:“若是幾位兄台願意,可以隨我一起去嶺南看看,或者寧州也行。現在寧州也在建學堂,等過段時間就要開始招生了。若是幾位兄台願意,可以去寧州教書,也可以去衙門裡做事。現在寧州百廢待興,正是需要幾位兄台這樣的人才啊。” 幾個人對視了一眼,都有些意動。 想去。陸晨陽的名聲傳遍整個大乾,他們欽佩的同時也想親眼見見陸晨陽親手打造的世外桃源。 是否真的如傳言那般,百姓都過得那樣好? 陸晨陽多精明的人,一看幾人這神色,就知道有戲。 他的態度更加熱切了一些:“以前總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出去遊學也是增長學識的一種辦法。”他說著,熱情地看著幾人:“你們若是願意,可以去寧州、也可以去蜀地、嶺南。現在嶺南的路已經好走了,我已經修了路,不像以前那樣艱難險阻,你們可以放心。是不是擔心安全問題?這個你們也放心,到時候我派人護送你們過去,有陸家軍的軍旗,一路上無人敢冒犯。” 陸晨陽如此熱情,若是再拒絕,倒顯得他們不識好歹了。 於是張懷仁便點了點頭:“大人如此盛情相邀,我等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陸晨陽滿意頷首,張懷仁是個識時務的,這稱呼立刻就變了。 多幾個乾活的人可太好了,都是有功名的讀書人,隻要去了,他就能用得上。 他連沈安都能用上了,更何況他們呢? 陸晨陽想了想,又道:“幾位回去之後不防問問家中的好友、同窗,若是還有人願意去,也可以一同前往。” 張懷仁大喜過望,連忙拱手道謝:“多謝大人寬厚,倒是我等麻煩大人了。” 陸晨陽笑容可掬地說道:“不麻煩,不麻煩。時間不早了,就留下來用個便飯吧。” 他還得謝謝你們,可幫他找了不少人才。 見個舊友同窗,就招攬了一群讀書人,陸晨陽表示很滿意。所以中午請客吃飯的時候十分大方,雞鴨魚肉都上了一遍。 幾人吃飯的時候,陸晨陽還特意說道:“如今國庫不豐,到處都是用銀子的地方。就連我進宮參加宮宴,也不過是這些菜色,還請幾位兄台莫要嫌棄。” 看看吧,他的宴請一點都不寒酸,跟宮宴一個級彆的。 幾個書生聽完,吃得更香了。朝廷都沒銀子了,宴請陸晨陽都是這個標準了。 至於那位宋書生,更是羞愧不已。他還是想當然了,越來越覺得陸晨陽的話有道理,決定好好的去寧州,最好是去嶺南,好好的曆練一番。 嶺南好,那是陸晨陽一手打造的地方,一定能學到他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 吃過了飯,陸晨陽送走了幾人,轉過頭就對著譚峰道:“去查查今天來的那個書生。” 譚峰知道他的意思,是查查他跟陸晨陽之間到底有什麼過節,他點頭應下,轉身離開。 陸晨陽皺起眉頭,總覺得這事是個隱患。而這樣的隱患還不知道有多少。 譚峰出去的時候恰好碰到燕行來找陸晨陽,燕行看著譚峰低聲吩咐侍衛,他隱約聽到了一句:“盯著今天那個的書生。” 燕行心頭閃過了一絲疑慮,譚峰盯著一個書生乾什麼?那肯定是陸晨陽的命令了,這書生有什麼值得陸晨陽注意的? 他沒多想,譚峰就看到了他。 “世子爺,您來的正好,大人正找您呢。”譚峰說道,“大人現下應該在書房。” 燕行點了點頭,“多謝。” 他徑直向書房走去,陸晨陽在此。 燕行推開門,“聽說你今日與好友相聚,可還開心?” 陸晨陽笑著頷首,一雙眼睛都眯在一起,笑得像隻小老鼠:“開心,可太開心了。他們還答應我,回去要說服同窗好友跟我一起走,如此一來,寧州的教書先生可不缺了。” 陸晨陽手下一直缺人才,哪怕學堂一直在培養,但依舊有些供不應求。陸晨陽急需受過正統教育的人才。 很多人會覺得,科舉出身的進士都隻會死讀書,不通庶務。這個觀點確實是有道理的,但陸晨陽認為,能通過科舉出身之人,都是極聰明的。 那是真正的從千千萬萬聰明人中選拔出來的聰明人,這樣的人隻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去做事,他們定會比旁人都做得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