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去除勢力
青田1213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6章 去除勢力,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青田12138,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雨水順著刑部衙門的青瓦屋簷串成珠簾,葉明指尖輕叩著檀木案幾,麵前攤開的官員名冊上,朱筆圈出的名字如斑斑血跡。
"工部水司郎中楊文禮,天佑七年進士,娶的是崔家庶女。"李君澤蘸了蘸朱砂墨,在名字上劃了道淩厲的紅線,"三日前他批了北運河清淤的條子,撥銀五萬兩。"
葉明從密匣中取出一份地契副本,推至太子麵前:"清淤河段恰好經過這片荒地,地契上的買家叫''德豐商行''——楊文禮小舅子開的商號。"
窗外炸響一道驚雷,照亮了兩人冷峻的麵容。
李君澤突然輕笑一聲,從袖中取出個象牙小印:"明日早朝,禦史台會參他挪用河工銀兩。"
印章底部刻著"風憲"二字——這是都察院左都禦史王煥之的私印。葉明眉梢微動,這位素來中立的清流領袖,何時成了東宮的人?
"王大人長子調任揚州通判的任命..."
"昨兒個吏部已經用印。"太子將印章按在空白的奏折上,留下個鮮紅的印痕,"說起來,工部水司郎中的繼任人選,你覺得陳瑜如何?"
葉明唇角微揚。陳瑜是青雲商會陳掌櫃的侄子,去年剛中的進士,在工部觀政期間曾揭發過漕糧摻沙案。更重要的是,他妹妹嫁給了葉家旁支的子弟。
"陳瑜資曆尚淺..."葉明故作沉吟,從案幾暗格取出一份考功司密檔,"不過若論整治河工的才乾,倒是比楊文禮強上許多。"
密檔裡詳細記載著陳瑜在黃河淩汛時的獻策——這正是李君澤需要看到的。太子指尖在"分洪引流"四字上頓了頓,突然將密函湊近燈燭。
火苗竄起的瞬間,葉明看清了紙背透出的暗紋:那是葉家獨有的桑皮紙紋樣。
次日寅時,午門外。
披著蓑衣的官員們三三兩兩聚在廊下避雨。葉明站在漢白玉欄杆旁,似在欣賞雨景,實則將眾人的竊竊私語儘收耳中。
"聽說了嗎?楊郎中昨夜被錦衣衛帶走了..."
"何止!崔侍郎的門生今早全被擋在宮門外..."
"你們看,陳瑜居然站在工部隊列裡!"
晨鐘響起時,葉明注意到兵部武選司主事鄭坤頻頻回頭——這位崔家女婿的視線,始終黏在突然出現在工部隊列的陳瑜身上。
"葉大人。"鄭坤湊過來作揖,臉上堆著笑,"聽說黑鬆林那邊..."
"鄭主事消息倒是靈通。"葉明撣了撣衣袖上並不存在的灰塵,"正巧,兵部剛送來陣亡將士撫恤名單,有幾位似乎是你經手的?"
鄭坤臉色瞬間慘白。那些吃空餉的名冊,本該隨著崔府大火化為灰燼的。
朝堂上,禦史的參奏如同精準的箭矢。
當王煥之擲地有聲地念出"楊文禮貪墨河銀"時,葉明看見站在武官隊列末尾的朔方參將握緊了拳——那是崔家安插在邊軍的最後棋子。
"臣舉薦工部主事陳瑜接任。"王煥之的嗓音在大殿回蕩,"此人曾獻策分洪,救民數萬。"
龍椅上的李雲軒微微頷首,目光卻掃向葉明。
這個細微的動作沒有逃過太子的眼睛,李君澤立即出列補充:"陳瑜之策與葉卿當年治理淮河的法子如出一轍。"
君臣默契在這一刻達成。當陳瑜跪接任命時,葉明瞥見吏部尚書悄悄展開的紙條——上麵是太子親筆寫的三個名字,都是要安插到關鍵位置的葉氏門生。
退朝時雨勢稍歇,葉明在宮門外"偶遇"了新任朔方總兵。這位滿臉風霜的老將,正是二十年前葉淩雲在邊關時的親兵。
"末將定當徹查邊軍器械賬目。"老將軍聲音壓得極低,"崔家那些勾當,保證一件都藏不住。"
葉明頷首,袖中滑出半塊虎符——正是從楊家彆院搜出的那枚。老將軍瞳孔微縮,這是調遣朔方駐軍的信物,本該在兵部封存。
"物歸原主。"葉明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畢竟...這本就是先父舊物。"
遠處廊柱後,鄭坤正對個小太監耳語什麼。葉明不動聲色地轉身,恰好讓東宮侍衛看清了鄭坤塞過去的銀票麵額——足夠買條人命的價格。
未時三刻,鄭坤在回家路上被刑部差役攔住。罪名是勾結已故崔侍郎,克扣陣亡將士撫恤銀兩。帶隊的刑部員外郎,是葉明二哥葉風同年進士的妻弟。
暮色降臨時,葉明在書房收到了七份任命文書。從工部水司到朔方軍鎮,關鍵位置都已換上可靠之人。
他拿起最後一份——這是舉薦 他們的人擔任錦衣衛百戶的奏折,批紅墨跡尚未乾透。
"少爺!"說曹操曹操到,李天寶急匆匆推門而入,"剛查到鄭坤在城南有處外宅,裡頭藏著..."
"崔家與北疆往來的密信?"葉明吹乾奏折上的墨跡,"不,應該是兵部武選司的暗賬。"
李天寶瞪大眼睛:"您怎麼知道?"
葉明笑而不答,隻將奏折遞給他:"明日去錦衣衛報到時,記得帶上你埋在桂花樹下那壇女兒紅——指揮使陸大人最好這一口。"
夜雨又至,葉明推開窗,望著被雨水洗刷的飛簷。崔楊兩家的勢力正如同這簷角殘存的蛛網,終將在暴雨中消散殆儘。而新織就的權力網絡,每一根絲線都牢牢握在掌中。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