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萬壽山五莊觀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1章 萬壽山五莊觀,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11章萬壽山五莊觀 「哦?那覆海蛟魔王如今怎樣了?」 「還是托仙官洪福,六司七元星君將臨,自是粉碎了那蛟丶鵬二魔王之勢,將其齊齊打出北海,遠逃北俱蘆洲去了!」 雙方入得北海龍宮彆苑,在那岸上宮殿中對坐,帝君高臨,武庸與龍王時不時的談論著四大部洲之變。 那鵬魔王丶蛟魔王乃是五百年前反天的七大聖之二,在海外花果山福地廝鬨數載後,回得北海,又作亂數百年,舉起了好大的勢力。 好在南鬥六司驅令丶北鬥七元執旗,一戰便粉碎了那二魔班底,逼得二魔倉皇而逃,入了那窮山惡水避禍。 也終是還了北海清淨! 四海龍王本也不差,個個都是上境靈仙,又加龍種之能,隻苦於那七大聖皆為上境極致,威猛非凡。 老大平天大聖-大力牛魔王,一杆镔鐵棍舞的天崩地裂,上真難進,天官避走,本相凶猛,難有人敵; 老二覆海大聖-蛟魔王,老三混天大聖-鵬魔王亦是凶悍,惡蛟扭一扭,四海皆震,老鵬晃一晃,黑炎焚天; 老四老五…… 老麼齊天大聖-美猴王更是一手變化之術大羅難分,筋鬥雲一起須臾間便是遠遁十萬八千裡,法天象地,至仙難擋,五百年前大鬨天宮,一人掀起了好大的動靜! 這般的拿手,若是那統管諸界的天庭或且能容,但在四大部洲,那就是個頂個的棘手人物,擾的下界仙神是心神不寧。 這一問倒是問到了老龍的痛點,嘩啦啦的就往外倒著苦水,武庸都經不住,隻得連連製止住其模樣來。 北海龍王止住行頭,稽首相拜,話鋒再是一轉: 「兩位天官不知從何處來?臨駕北海可有需小王代勞之事乎……」 轉瞬之間悲愴之色消失殆儘,變臉也是極快。 北海彆苑中,武庸一行與北海龍王宴,知曉二人或是天上來的,見那天尊無甚興致,龍宮中也未多擾,禮敬一番便不多做糾纏,恭送兩位天官離去…… 待得武庸陪侍天一神再度騰雲而起,辭了北海時,心中對此世已是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 此時正是大乘佛法當興,取經西行之紀。 聽北海龍王言,前不久西海龍王的外甥-小鼉龍便是頑劣作難,初生牛犢不怕虎,占在黑水河中,拘了取經人,還要給拿來給西海龍王暖壽,也是給四海鬨出了好大風波。 按那老龍所說,此時便應該是處於西遊大劫的前中期! 武庸駕雲而動,隨著那龍宮之眾所指,離了北海,先行往東勝神洲而去,天一神在雲頭前負手而立。 「四海水龍統管諸海,隻見了不知名的天官尚須如此相迎?」 也不知是天宮這般高上?還是他等不思修行,將心思都用到了阿諛逢迎之上。 天一神見那龍王威風凜凜,饒有王威,這才願入那北海彆苑,哪知其身為堂堂的上境靈仙,海龍真靈,淨作些伏低做小之事,平白讓人厭煩,帝君更是宴中全程閉目一言不發。 他看那龍王,遠不如星界中的南鬥丶北鬥丶太一多矣! 可這卻是真真誤會那老龍了,那天上高有天庭統管宇宙萬方,下麵四大部洲,分臨四海,四海這好大的家業在此,雖老龍王也容得四方道友稱得上一聲上仙,但要維持這偌大家業可不容易,見了天官天然就低上了一頭。 他還敢在諸部天使麵前擺譜麽? 這卻是沒轍。 武庸聞得帝君不喜,也未擅自出聲解釋,隻是將那一道道寶玉珊瑚丶丹砂明珠往芥子囊中裝。 這可是四海龍宮中的珍材寶物,可非凡品,帝君沒心思要這些俗物,但單這裡的珍材,可比扶搖山中數甲子的積累還要深厚啊! 「方才那老龍所言,東勝神洲人傑地靈,多有仙人出世,有諸神靈廟丶諸脈道觀丶仙宗道派;南瞻部洲,號稱大唐,地界中皇帝治世,萬國來朝……」 「然東勝神洲多是天庭諸神傳下的道統,南瞻部洲以凡人為多。」 「唯有西牛賀洲,有一處地界名為萬壽山,山中有一座五莊觀,觀內祖師為地仙之祖,名鎮元子,常號與世同君』,三清為朋,四帝為故,九曜元辰為晚輩下賓,觀中正殿唯供天地』二字。」 聽得此道如此之傲,天一神眉頭一挑,當即來了興趣。 「西牛賀洲再往西,號西天極樂,為靈山婆娑淨土,世尊如來坐居靈山,文殊普賢菩薩協侍左右,諸般佛陀丶菩薩丶羅漢聆聽佛法。」 「唔……再就是南瞻部洲之南,南海之中有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所處。」 武庸深慮琢磨,將四大部洲中唯適宜天一神所訪的三處緩緩道出。 「不過,庸以為婆娑淨土,應當不會是帝君所想。」 自然是如此,天一神要尋大羅前路,唯天神丶諸仙矣,除非他想去受度化…… 說白了,一切不還得是應在天上麽? 但帝君之格,也不好就拉下麵皮似那美猴王般擅自行上天宮,不妨且拜訪地界大能,想來一尊陌生的帝君行走地界,傳了出去,天庭會有請柬來的。 「嗯,那便依你之言,見見這位地仙之祖?」 天一神見得武庸將此界情況緩緩梳理清晰,頷首點頭,便全權交給了武庸。 這個臨時找來的協侍,還是機靈的。 於是金雲過東勝神洲而不入,轉道西牛賀洲,上有一尊大羅得道圓滿的帝君過境,普天星象丶值宿仙官紛紛側目,那般氣機威嚴,浩瀚無比,還是未錄仙籍道身的頂尖天神,這可嚇壞了地界諸神。 莫不是又是哪一方洞天福地誕生的神明? 這可是一尊堪比東華丶文始的帝君神明啊,若事有不察,就不僅僅是五百年的大鬨天宮了,而是與那靈山一般,無量地界劃一治世了…… 普天星相此時紛紛上告天庭,此話不談。 武庸陪侍天一神西行,途中曆經山河風光,海峰奇美,此四洲地界中倒是有著不少的洞天福地,也有群真隱於其中修行,但堪達上境的實屬不多。 金雲西進,一路無阻,武庸顯化七方神君,時時尋得四方山民尋路,倒也未花多少長時間便至了萬壽山。 萬壽山居西牛賀洲與南瞻部洲的交界處,五莊觀之名響徹諸方數萬裡大地,各方國中修士無不禮敬有加,若尋聲萬壽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西牛賀洲之側,有仙山聳立,山高極峻,地勢大昌,主脈直通霄漢,山中白鶴居鬆,青猿跳澗,鸞鳥棲壽柏而啼,麒麟坐崖頂小憩,李桃翠柳,林掛彩藤,主峰之外三峰張揚,千年峰丶五福峰丶芙蓉峰,層巒迭翠,雲霧遮霞,萬壽山也,真仙山之相。 武庸陪侍天一神在千裡雲空之外,萬幻神君手捧一卷度人經,混元神君持一支玉磬,二君一左一右足踏萬壽山,沿著幽深小徑,圈入那方寬敞大途,一近得那山門,便見刻得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的石碑,二方神君更是立得德行樣,叩門五莊觀而去。 雖說武庸的仙籙未成,半金半玉,七方神君尚處半仙層次,但做叩門使者,也應是足以。 果真。 萬幻丶混元二君剛剛三叩觀門,觀內就有兩名絕小的童子應聲,開門來見。 這萬壽山五莊觀,也算得地仙祖庭了,其中出得散仙玄真無數,便如今,鎮元大仙座下也還有四十八名弟子,儘是證得了仙境的仙人。 「有客遠來,失禮了。」 那前庭後有身道服羽衣,結丫髻短發鬅的清風丶明月二童子走了出來,隻見兩位童子清爽顏真丶豐采異常,非同凡俗。 萬幻神君上前一步遞出拜帖,與童子拜山,稍許,待得山中推開殿門丶洞開閣觀,作大迎賓客狀。 武庸這才與天一神相訴,金雲高舉,雲頭上生出道道靈芝,芳香四溢,那天一星主在前,神仙道人陪在左行,九頭獅子匐右麵雲頭,望之便是有天官臨塵。 自雲頭上望去,那觀中大仙上戴紫金冠,披鶴氅,足登履,束絲帶,拈拂塵,頷下三寸飄須,麵若仙玉金顏,親自迎到了宮觀之外,身後童子道人擁擁趕趕,卻著實是一番祖師做派。 天一與其第一印象,竟也是望不清其根腳? 正驚異間,那鎮元大仙笑顏接來了。 「失迎!帝君從何處來?且入觀中一敘。」 地仙之祖-鎮元子,年前方才自上清天上丶彌羅宮中聽完元始天尊講那混元道果,觀中後經了一場鬨劇,方才平息未久,日早清晨便有所感,對這名莫名而來的天神有些疑惑。 然來這位天神位列帝君,終歸不似他人,也隻備好齋果,親身迎接。 鎮元行左,天一行右,二人同進觀內,武庸再慢一步,與諸道人互道稽首後才跟了上去。 入得觀中相接,遍觀宮閣與那觀首供奉的天地二字,天一神便知此人道行高上了自己一頭。 自家才剛升星主帝君之位,但這鎮元大仙在道途中顯然是已經摘得那大羅道果,遙望混元了! 不過天一心中自有一杆秤砣,天神一道貴極,即使道行矮上半頭,鬥起法來,倒也未必就差了。 鎮元對坐而論,觀中諸道陪侍奉茶,便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開來…… 「這麽說,道友是來論道的?」 天一神的直言讓鎮元子微微一怔,也未料到此人……如此的簡單。 「四方道友閒來論道,貧道自是歡迎之至。」 「且與貧道入後觀中,便與道友演道果之行……」 玄門真修時時如此,若元始天尊講混元道果時時邀各路天尊丶地仙之祖等見; 昔亞聖遇隘,不明其意,奉問李老君矣。鎮元子也不藏私,邀那莫名的天神帝君入得後觀,於人參果樹下論道。 於是便喚觀中道人且閉山門,令清風明月童子好生安置武庸二人,與天一帝君在觀中演道。 好嘛,兩位祖君於先天之靈根-人參果樹下論道,武庸二人就被引入了一間側殿,奉上一壺清茶,權當靜修。 畢竟,初入仙境的道人丶真靈,也隻有這童子待遇了! 武庸一禮,謝過道童,便坐於殿中,輕舉起茶杯,又望向桌麵上的黃庭內經下卷。 事至如此,武庸還是有點恍惚的,真就一下子便來了玉皇紀,西遊大劫之期,操弄歲月,總歸是有些不可思議。 若按那老龍所說,此時的取經人剛剛走完黑水河一難,也便是才進入西牛賀洲不久。 武庸右手輕輕在茶杯上滑動! 既然來了此世,該做些什麽呢? 天一帝君欲求大羅道果,探究前路,此紀天尊演法,世尊宏道,光是大帝就不下十位,算是來對了,但凡是封神紀元,那就…… 可他自己呢? 仙籙未成,七方化身之神君仍處半仙之境,黃天道兵,走上了靈官一道的幾尊道將…… 他勢必得去拜訪那靈官廟一趟,與那都天靈官見上一麵,武庸本行神仙大道,前途無量極,但七方化身與麾下的班底是脫不得這靈官道了。 既來了此世,也並非隻能從頭到尾做一道侍從吧?各部天尊的童子還能下界混一番功德圓滿呢,這般大劫,哪怕隻需得來一道機緣,也夠他受用無窮了。 隻是須得帝君首肯,方能無懼那般因果! 待得閒暇之時,且看能否旁敲側擊的試探一番天一帝君,溜出去奪一份機緣。 仙籙難成,若不在這巔峰紀元的古史中得來機緣,怕是就更多波折了。 「何況,神仙天成,道果顯化,混元錘,九節杖,青丹葫,陷仙旗,金烏輪……」 庸也就未必差了那金角銀角呢? 大的且不說,那些命定該死的妖精,失落大劫的法寶,收來一兩個,扶搖一脈萬載昌盛也非笑談,出了無生壁後兵臨混沌,也多了一分助力。 武庸坐居五莊觀中,手捧茶盞,坐觀黃庭,心頭卻是早就千轉百折,做極了打算。 而殿外,觀內道人又是如常行課,隻叮囑了那清風明月童子不可慢待了客人…… 亦是此時。 此紀收束的命運長河泛起了波瀾,似是闖入了一尊巨物,三十六天中,天尊輕咦;五方淨土,世尊分神;兜率天內院,有寬宏溫笑之聲響起,一尊高冠菩薩持法器,掃儘迷塵,喚醒靠窗偷懶的黃眉童兒,後者銜旨,在那佛台上胡亂攏拿了三件法器,金鈸丶布袋丶敲磬的槌兒…… 「貴客來了,童兒,你代我東天去迎接一番客人可好?」 「黃眉,尊師令!」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