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入局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7章 入局,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37章入局 荀氏諸子入扶搖山,與武庸相交,盤桓多日方才離開。 及第二日,扶搖武氏便廣召傳訊在外遊曆的諸位丹道回轉山門…… 丹道大世甲子過半,扶搖武氏至今卻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武庸深居扶搖山中,歲采火桑,同擅經義,晨讀抱樸子,夜誦度人經。 扶搖乃至東海,上有化嬰真修坐鎮東海,下有各部金丹天巡八方,諸道人者,自擔當起一方道骨,有著非凡氣象。 無需武庸再露麵,東海扶搖自能立足一方。 「丹道大世,尚有半甲子,半甲子後,天地生變,丹道隱而元神升,丹道所需靈材緣法卻是再不會再如此的旺盛。」 「諸位丹道未證者丶丹道恰成者,可得好生抓住這一線機會了!」 武庸英姿筆挺的正坐在主位上,左掌微托著下巴,隨意的掃視了諸修一眼。 再是右手一揮,將那地肺金燈推到了那少君武昭身前。 「丹道甲子結束前,你當證三轉。」 「東海有銀甲道兵,今後你便去銀甲道營任道主吧。」 「生於此世,你該去爭一爭元神!」 武庸天鉛自然注生,魂魄狀似流年太歲,生命層次堪稱半神,此子繼承其半分跟腳。 生來此世有黃龍作伴丶七神護持,較之尋常上族世家貴子還要高上半分,自該當去搏上一搏。 生於甲子,逐道甲子,便是他們這一輩人該曆之事。 這半數甲子,武庸調離坎,聚陰陽,壯魂強魄,不遜靈神。 砂生汞,汞生砂,砂汞相生煉五金,斡旋造化乾坤現,混元練作黃道玄,吐如三災風雷焰。 證得渾圓如一體,修出七變不朽天,鏖生三寶三才法,諸元統固似神仙。 丹法為基,道兵作骨,點化神籙驅神意,三法歸元作妙天。 神仙大道邁出坦途,隻待接下來的甲子大世機。 自如今,武庸一人獨坐上首,銀發黃衣,額生三災三花鈿,麵若金童駐世顏。 與諸修談,溫聲多言少形於色,而卻是愈發的清冷離人了。 其道軀中仙韻漸起,神性萌生,尚未渡劫卻已開始往近仙的層次,漸漸生出些許玄妙的變化。 「吾君,您這是要?」 唯二能登上主座上階的女君-萱聞言,漸知其意,眼神柔和的望了眼嫡子手中的靈寶金燈,溫顏輕詢。 其入扶搖近百載,府中諸修丶嫡妹族姬,甚至府中那於返現陰世中的老太君對其都是頗有尊重,育有嫡子,亦是少君,幾無所求。 唯歎武庸啊,愈發「清淨」了! 「我與人有約,此大世中有些大計,今時日已至,自當履約。」 「你們道行也愈發跟上來了,卻莫要被後來者居上了哦!」 武庸展顏輕笑,打趣著幾人。 如今武萱三寶將成,武氏其他幾位道行也是不淺。三州一海,機緣無數,丹道大世,對如今的武氏來說,亦是受益廣大。 但他等仍然還沒有與之共謀的資格! 此大世中,丹道不過是開胃菜,元神乃至渡劫後的近仙存在才有入局的門票。 「且好生修行,我會在前方等著你們。」 武庸頷首留下一句囑咐,又像是平日出扶搖去往東郡之北的火桑穀采桑架爐一般,慵懶的起身伸了個懶腰,立時便化作一道流光出了山門…… 又一旬。 原本丹道甲子大世,諸初時時都有天地大變,或海上靈山洞府出世,或何州郡有山海異獸丶地寶天靈降生。 但能入得天淵之頂丶諸仙山上「棋手」之眼的,並沒有多少。 然,這一日。 有三目三頭六臂的仙神法身,於並州斜戈郡,當著眾多真靈世家的麵,赤手空拳碎了虛空百裡,肩挑黑山,掌提黑水,倏忽間就兩步出了並州; 洛州之野,有人設壇做法,起香劾召太古山神虛影,其神威浩瀚無邊,與天齊高,拘崖而走; 極西荒州,有萬丈靈桃枝葉遮天,其枝如槍丶其花似刃,神木輕搖,桃花殺儘,切下方圓千裡陰鬱大地後破空而去; 北海之沿,有道人掌托玉盤,盤中顯化日月星辰丶青雲綿霧,與北海受道原始魔宗道子相攔,行至三十三回合,化天清萬氣,退之,拘走北海陰山一座… …… 幾乎同時間,九州各地相繼有神秘人出手,翻山移海,接連攝走一十三座陰山,不知往了何處去。 「是誰開始動手了。」 「玉虛瓊明麽?」 九州各處之中,私下或守或占了陰山陰土雛形的不少,但九州一共二十七座陰山冥土,這麽大規模所占的,隻有瓊明與天香! 此二者所占恰好便是各合四九,一十三座。 此時,九州諸族之間的目光紛紛投向了那兩家! 隻是諸族卻沒有料到這九州大世第一個動的會是這陰世相關,而說到陰世,東海那位道官…… 又入了九州諸君的視線中心。 瓊明丶天清丶天香丶金玉……還有玉京數個四品大族,糾合一十三位元神,移山拘海,將那十三座還未完全出世的陰山陰土拘到了麵前這座青野山脈之下。 這便是-蒿裡! 萬靈歸葬之處,終結之所。 常言道,身死神滅,魂歸蒿裡矣。 「吾鍾氏曆來為三千裡蒿裡青山護持,諸尊若要開地下之裡丶幽天陰界於此倒未曾不可。」 「蒿裡冤魂茫茫不絕,生有所憾,天不絕此,卻又無所依憑,良善之靈,凶靈之魄,無言而廝鬥,可謂是淒淒難言。」 「陰陽難免有隔,生死者相遇,輕則大病,重則一命嗚呼,若有一收留萬魂之所,亦當是大功德矣!」 豢鬼鍾氏的老祖迎諸君之蒿裡山間,此君貌若鄰家老叟,麵若桃花,渾身上下皆是清氣透頂,沒有絲毫的幽冥之氣。 鍾氏居青州,修行《幽天祭稿文》,雖說為人所號豢鬼丶豢靈,他等也的確頗擅豢靈之法。 但鍾氏卻是實實在在的煉神道統,為幽天煉神一脈! 鍾氏老祖長袖善舞,聞瓊明有意借用蒿裡,甚至屢屢許諾,可為其取青靈仙山丶甚至那洛水仙城。 這鐘家老叟哪裡有那麽大的膽子,君不見強如太陰袁氏,伸手過界,都被人齊腰斬斷了嗎? 於是便豪爽挽拒,大笑道: 「蒿裡上下四方各三千裡,除北山仙城,餘者生人勿近。」 「君若願,可往蒿裡之南開陰界丶立幽天,地上者為蒿裡仙山-九州仙城,地下者,當作幽天陰世。」 「我幽天鍾氏可作這陰界守門,也是想乘一乘這陰世的東風呢!」 幽天之氣可是極難修得,若開陰世,幽天降生陰界西北,於他鍾氏也不虧。 若那開陰世之舉生了變故,瓊明諸修退走,蒿裡也還是青州的蒿裡…… 也算是為瓊明的陰界大計輕押上了一注。 而武庸此時,則是一人獨立在那蒿裡山脈上,七神顯化,眺望著整座蒿裡的走勢。 在其七神法眼丶道將金瞳中,整座山脈呈鬥狀,四周高而中間為穀,北為峰卻不甚高,而餘者三方為脈。 整座蒿裡恰似一座天然道寶,鬥接九州兵戈怨濁氣,也難怪為萬魂歸斂之處了。 隻是這七方神君陡然現世,霎時間就驚得諸君心頭一顫。 身化化身之法自古有之,也端的算是上等法門,可這一身分化七元神,整片九州可都是聞所未聞。 「蒿裡仙山往南兩千七百裡,為鬥中勢最低者,將陰山置此,外以千丈古株桃木接天,其桃枝葉兩分,垂落東西……」 「餘者,便由吾等來了。」 萬幻神君左袖中龍靈纏繞,右掌捧著一本度人經,眸光往南一瞥,頷首囑咐道。 「道官所需,水下萬載陰沉木三百六十五截,重水十萬八千鬥,黑淵鎮底石……皆在此列。」 諸真君聞言,將那一十三座陰山立於所指之處,瓊明彩冠道人率先邁出步伐,將一座戒子鄭重交予武庸。 此為瓊明千年大計,若陰世成,以此為界,以瓊明王氏為首的世家圈子千年內將屹立在高峰,串聯諸家,背靠陰陽兩世,當是可比氏族。 若是不成,真為人做了嫁霓裳,瓊明便投身至氏族門下,再不多想。 隻是便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為此陪葬了…… 武庸與其對視一眼,接過此戒,右手一揮便是酆都天城現,那接天巨城宛若蜃樓虛像,有種不真實的美感。 酆都城外,陰世虛影占地百裡,期間似乎隱隱能見到各類幽青異果丶陰世靈根,陰土之中,宛若人世,有影影綽綽在其中往來種作,有陰兵虛影披堅執銳巡防都裡。 陰世異像顯,六天故氣似陰氣彌漫,不過數息便覆蓋了麵前的一切,其中目視不得丶神識難入丶天機混沌,再與外界隔絕。 是以蒿裡山南,自此便陷入極夜,漫山遍野的鬼靈自那日起也越來越少,蒿裡之外有元神十三,候立不休。 九州諸族至此也未再輕動,隻是這一十三座陰山,傳聞萬魂歸斂的蒿裡山,辟開陰世大道的東海道官,四家上族丶五門四品…… 這種種加在一處,可謂是完全牽動了整個九州的心緒。 暗地裡,還不知多少上君屏氣凝神,死死盯著此處。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