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丹道半甲子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章 丹道半甲子,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36章丹道半甲子 在那瓊明洞天參加了一場回想起來都有些恍惚的頂級會談之後。 武庸的心頭當即便安定了下來。 他曾見識過五品世家五火周氏的五火七禽扇丶也瞻仰過玉京之頂的昆侖鏡,那五火七禽扇不過法寶級彆,昆侖鏡或許是重名? 但當武庸親眼見識到那氣機通天丶靈光巍然的玉虛諸靈寶之後,便可以斷定: 上一紀元的那些頂尖存在,居然真的留下來了嫡傳道統? 這卻是讓他又喜又驚。 喜的是站對了隊,驚的是此世的狠角色還有不知多少隱藏在水麵之下。 隻希望不要中途遇到那些個隱藏起來的道統後人吧…… 回歸東海後,武庸第一時間便是將那李代桃僵-寄杖替死之術重新精修了數遍,這才有了些許底氣。 大世已啟,這第一個甲子,乃是丹道大世,真人之境! 武庸將扶搖武氏丶五火周氏丶丹陽何氏丶東海道場等等的嫡係修士聚至一處,耳提麵命道: 「此世,為丹道大世,九州諸域,丹道機緣大興,三十六天罡清氣丶七十二地煞濁氣在諸域頻頻生臨,又有諸多古修洞府丶靈材寶料顯世。」 「這是你等最大的機緣,成者,還有機會再博下一個甲子-元神大世;若不成,也就這樣了。」 「十萬載難出一次這般的機緣,仙人垂憐,悉分四部甲子,從入道之初到積年老修皆有仙緣。」 「諸位,可莫要錯過了!」 武庸與各脈修士以道音醍醐貫腦,再散出他等,以東海為中心,東州丶青州丶交州丶蓬萊諸域皆由他等去闖。 金丹大世,金丹法師的機緣亦是不差,諸部法師亦乘雲馭風,縱橫千裡之外,在這片大世闖下了不小的名聲。 扶搖武氏的護持四尊,持國琵琶丶增長青劍丶混元寶傘丶廣目赤龍四件法寶一出,比扶搖武氏的風修亮族紋還要明了。 黃天道兵更是自此野蠻發育,一甲子的丹道大世,諸道辟竅壯魂所需的靈材如井噴式的出現,且每逢有機緣異寶現世,不用多久那黃衣道兵便聞風而來,或乘龍馬丶或駕慶雲,往來無單行,皆是一隊隊甚至一營營的黃天道兵。 東海附近的修士在被那諸道兵雷火符術轟過幾輪後,離那長環仙島太近的異像連去都懶得去了。 趁著丹道大世,凝罡煉煞的罡氣與煞氣也愈發的常見,諸多缺乏資糧一輩子隻能困獸紫府道基的術士也有了前進一步的機會,罡煞之氣價格持續走低,諸般稀有的例如壯魂草丶紫星晶丶結金靈芝靈材也不至於萬金難求,讓許多久求未得之人圓了夢。 而基礎的修行靈丹等,尤其是東海的服餌靈丹傾銷了四五個大州,幾乎供不應求。 整座大界蓬勃發展之際,扶搖山卻在大世開啟的第二年,武氏女君誕下了東海道場的少主,傳聞其降生之日有鳳鳴於山,被武庸親命名為武昭。 其子降生眉心生得一縷炎紋,似是繼承了武庸的炎道天資。 昭者,顯也,與其父之庸字,卻是兩個極端。 其降生之日,庸言:此子,嫡以長,當為少君,以天靈黃龍為伴,若有天資,當繼其誌,扶搖九州之上,若庸才,亦無妨,吾亦庸者也…… 於是此子受訓,十歲煉神,十四辟氣海;隨母修金烏帝經,為真靈道;十七歲者築基,兼修上品黃天道兵法;二十歲證黃天力士 期間丹陽何氏,當代族子何嫣受證金丹,何氏老祖入扶搖山,受武氏敕令三災黃道真君所贈,練得外丹,再由東海所舉,丹陽何氏定品六品,邁入世家門第。 周氏伯約,證就炎道金丹,自續五火周氏道統。 黃天道營,證力士者,逾百人,稱護法者,再有三人。 銀甲道營大統領,於丹道甲子當日,自成護法,因其兢兢業業,恪守東海甲子餘,有大功,武庸賜其法寶,再賞日遊神將籙,撥陰兵三百予其統禦。 傀師仆軍營中,多有原仙傀門中菁英,歸附尚久,脫仆籍,入東海自立一脈,仍以其道主為首。 扶搖山中,諸修變化亦是極為不俗,武庸接手時,沒落數代,積弱嚴重,前景難望;而今金丹二手之數,術士如雲,力士如雨。 內外修士,俱如一體,上有宗子-武庸威服四方,下有少君-武昭資質不俗,可承大業,又是陰府酆都續一世陰壽,武氏諸修,無不拜服。 丹道大世,眨眼便是半個甲子過去,這半個甲子,武庸寸步不離扶搖山。 一為護持扶搖少君成長,完成對扶搖武氏的最後一步,傳承! 二是精擅諸法,開始邁入神仙大道,道也好丶法也罷;神通則行丶大術亦然……鉛汞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泄,諸道聚爐蘊大藏。 諸道爐養一體,斡旋造化正逆互行,煉出先天黃道一氣。 三十載精擅修行,扶搖山外的落葉已積攢三十層。 「父尊,外太祖家來人了!」 一名與武庸有著六分相似的青年,深吸一氣,立在東閣小院之前,呼喚道。 此便是武昭,十四入道,修行十五載,如今已然是道基圓滿,罡煞彙聚,兼修真靈金烏法丶黃天道兵術,有極大的希望在金丹大世結束之前,雙道同證三轉,真正作為承道少君。 然其望著院中銀絲披肩,眉心生的三災花鈿,甚至容貌看起來比自身還要年輕上一絲的男子,不自覺的就有些敬服。 從小耳濡目染,聽著這位父尊崛起之路,他是有些恍惚的,究竟是什麽樣的人能一個甲子便走過一位真君一生才能走完的路? 就在武昭恍惚之際,頭頂突然被一把摺扇輕敲一擊。 「怎麽這般容易失神,專注,是稀缺的美德。」 那銀發青年溫聲責怪一句,再將那把剛剛煉製好的摺扇塞入了武昭懷中。 「新煉的法寶,上麵是金烏啼海圖,到時候試試順不順手。」 「隨我同去吧,天香荀氏是我扶搖最值得信賴的的親族,起碼在你我這兩代不會生變。」 銀發青年輕聲一句,邁著腳步便往正殿而去。 武昭緊跟在其後,心中暗自腹誹道: 【父尊道行通天,怕是一代就得萬年不止,那還用得著操心這個……】 心中暗懟兩句,還是快步跟上了武庸。 仙道修行難記年,一道閉關百年也不過等閒。 但當荀婧丶荀悠丶荀白當代三序列道子入得扶搖正殿時,依舊是齊齊驚掉了下巴。 「武……武庸?幾年沒見啊,你怎麽……」 武庸在前,銀發披肩丶玄黃外袖隨意搭在雲錦法衣上,也不知修行了什麽,氣機與之前渾然不同了。 但更讓荀婧懵逼的是武庸後麵又出現了一個武庸? 後麵那青年與他第一次見到武庸時極為相似,且二人血脈氣息相近,這? 「你都有這麽大兒子了?」 姑奶奶還沒道侶呢…… 荀婧雙眼瞪的若銅鈴般,真真是難以置信。 「這位叫姑祖奶奶!」 武庸嘴角一勾,調侃武昭道,一時間逗得場中眾人捧懷大笑。 看她還自稱姑奶奶不! 眾人相互調笑後,落座對談,荀婧兜頭便得意笑道: 「武庸,我和你說,族裡年輕一輩序列大比,最後就我和荀悠勝出。」 「嘿嘿,我現在也是有四階神籙的天香嫡傳了。」 天香荀氏的當代卻是並無太驚豔之才,荀氏三序列,隻能說是夠用。 幾位荀氏老真君也是難評,倒是荀啟在混沌之外有些機緣,其餘皆為香祖一人所撐…… 家族興衰傳承,一人之力也是難為啊! 武庸少有的奉承了荀婧幾句,再才轉入主題。 「老祖讓我傳信:上麵一切已經準備好了。問問道官什麽時候可以開始?」 荀白拱手一禮,問道。 「一切都準備好了?」 武庸眉頭一挑。 卻不知天香丶瓊明丶天清三上族的準備如何,或許其中還有金玉賈氏之類的助臂? 但可以肯定的是香祖如今應當已經得證了半仙尊位,眾人能動用的實力應當是壓過了那整個北海,諸族才能放心的開始行動。 酆都天城武庸是定然不會用來給那陰界作錨點的,這座天城要成為他的一方道府丶伐罪天宮。 枉死酆都最大的能力是宇道丶魂道,所謂掌中鬼國,是一座驅使千百萬陰兵丶能絞殺虛空丶可鎮困天地的伐天之城,陰世權柄不過是為其錦上添花,鍍上了一層金邊而已。 卻是不知諸位半仙到底是如何準備的,是像袁氏丶獨孤氏般謀了一座仙山仙城?還是如何? 稍加思慮,武庸便點了點頭,言稱扶搖諸事已畢,酆都萬畝陰土中魂道丶北陰一道的寶材資糧早已堆積無數,自是可以開始。 隻需諸尊回去陳明,瓊明定下時間丶位置,為武庸準備充足的發揮空間,大不了從酆都陰土中切割搬下幾片陰土,築下一座陰界,也並非沒有希望。 隻是想要築出一座能承載半仙存在的陰界,隻恨人力有時儘,那般的陰界,卻得需要看看這九州的陰世大道究竟有沒有那般位格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