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天鉛自然大道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7章 天鉛自然大道,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27章天鉛自然大道 武庸坐居長環道府,與蓬萊道官-袁仲坐而對視,二人相隔案幾,默然良久。 「道兄若隻借三方神君,自當是可以。」 「萬幻巧變丶混元剛穩丶星鬥最是擅鬥,或能幫的上道兄。」 聞袁仲借人,武庸也不為難,右手一指,三神君當即現身一禮。 這太陰袁氏如今棋差一招,滿盤皆輸,主脈損於博弈中,卻是兩支脈尚存。 那冀州元初真君,太陰煉神,度了三九大劫,進大真君,代太陰宗子。 蓬萊道官一脈,還竟有此心去奪嫡,倒是氣魄不俗! 二人對坐,見武庸如此大方,將七神君中最強的的三尊借出,再得先前武庸兵發蓬萊也是為其解圍,袁仲心中亦是一暖。 思索片刻,右手一招,如攬寒月,將那太陰玄儀幡往案上一壓。 「我知曉你有星鬥丶大日神通,隻怕多半也會行得日月星三光道。」 「這太陰玄儀幡雖說不擅征伐,但也是最最純正的太陰靈寶,今日,我便以此為贈,借你三神君以用半年。」 「也還你先前的恩情了!」 袁仲心中一歎,對這東海道官他亦是又愛又恨。 愛其有理有義,關鍵時刻能成助;恨的是此人太過有主見,聯姻不成,盟約後其又縱橫於各上族之間,實難交心! 但他仍舊感武庸之恩。 二人對飲數杯,袁仲便領著青沅道將和那剛剛歸族的長女,連帶三尊神君,齊出東海,直往玉京而去…… 徒留武庸獨坐亭中,望著這案幾上的寒月長幡沉吟不語。 這袁仲的性子,真是有些不知如何言說。 武庸稍稍拉他一把,一是還人情,二也是覺得東海近鄰是個稍稍能預測的熟人倒也安穩。 未知那袁仲翻臉的時候是真的兵發東海,心懷歉意的時候也是真的就實打實的出手。 他還真是未曾見過這隨手將一尊靈寶用於還人情的手筆! 無奈輕笑一番,武庸將這寒月幡收入袖中,轉身再朝道府而去。 天有三光日月星! 這卻不是他此時該考慮的,他如今隻一心栽在那三災道果,天鉛自然大道之上。 與左右交代一番,武庸再坐於長環之上洗煉丹砂丶采攝靈機丶調虛空之精氣。 東海上,墨玉石王與武烈丶武楓禦鯤靈法艦出混沌,血神子隱於暗處護航,回慶雲界收取那數千裡方圓的靈莊靈地! 大半個甲子未曾再入雲土大荒,期間變化亦不小,扶搖武氏在此處布道已曆三代,服餌之術風靡南瞻雲州,二代中已經開始出現了築基術士。 而服餌靈丹所必須的靈草,亦在此處廣布種植。 那大風嶺上,鬆柏竹梅桃五友為武庸將這幾千裡靈地打理的算是不錯,積攢的餌丹丶靈藥價值幾以億計。 墨玉山脈中,那位墨玉石王之女玉姬曾隨武庸入九州數年,頗有超凡之見解。 通雲土諸山脈,繾兵將開鑿,取靈玉以作符丶掘丹砂以水洗,亦是堆積了海量的資糧。 隻是雲土諸王久久未歸,倒是有些人心思異,況東部雲土的慶雲仙道統開始湧入南州,慶雲界之主-雲夢景氏集權也愈發嚴重,不少靈材寶料出界便定要繳稅…… 好在,雲土諸王回歸,武氏的風道術士們也再度登上了改變他等命運的地方! 「呼,我真想起來了當年在那寒峰之頂捕慶雲妖的日子,在那鬣狗原上焚荒,在那青眉山澗絞殺猴妖,在那海角崖側蕩清靈山……」 「是啊,小慶雲神通~咦,這些年府中小慶雲妖可沒多少了,一朵剛剛祭煉完丶還未蘊養的一轉慶雲都炒到了六十萬道銖,不若我等再為府中捕上一輪?」 諸修感慨間,突然靈光一現。 府中有規矩,任務之中的某些額外得物,進府中後可與獲得者分成。 話說著,諸修便分兵而行,入大風嶺木仙觀的;遊走雲上高峰之頂,結風道法陣拘捕慶雲妖的…… 諸修在雲土忙活了許久,近月之後,那鯤靈法艦才滿滿當當的運著無數資糧寶材回返九州靈界! 而此時的大風嶺木仙觀鬆柏竹三友丶石王之女丶甚至大荒人族中數名服餌術士也隨軍齊齊上了鯤靈法艦。 畢竟這是扶搖武氏的第一塊混沌飛地,對於武氏來說,其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而此刻的東海道府亦在重整,長環仙道上諸修主力回歸,又與先前掌控鬆懈了幾分的海域秋後算帳。 至如今,東海之上有太玄丶青玄兩脈蓬萊宗派道統丶有真靈鮫族世家…… 此三處最大的道場,已經久不受製,諸方道吏,武靈秀丶何嫣丶周伯約丶金風子丶趙伶等人與兩方道營丶一部傀軍道主同出長環,與三方道統開始了逐層相談! 而此時的長環仙道。 那萬裡澄澈的穹空之上,突有青雲密布,青雲外是無邊白氣綿延萬裡! 正當東海生靈驚歎於天象變化之時,自長環仙道之上,忽生一道恐怖的裂響,仿佛這麵天地中,裂開了一道大口。 隻見那東海之上聚水脈而築的長環仙島突像是墜落了一片幽暗之中,其周圍的空間猛然碎裂,四周海水翻覆,沉入那破碎的空間之內。 就在此時,那墜入空間大裂丶宛若一葉孤舟的長環仙島上突有一道神光閃耀,貫穿天際。 隻見那神光之外,有一片天清地濁的世界虛影,其中有扶桑神木開天辟地。 天者,愈發輕而清,其色為玄,地者,愈發固而堅,其色為黃。 天色交彙,有玄黃之氣天然而生,纏扶桑神木,宛若神藤。 其中又有大日金烏伏於扶桑樹冠,地肺金燈掛於枝節之上,寒月神幡插在樹乾夾縫之中。 這般玄黃天地虛影還未完全顯化,神光便陡然收攝,最終化作一枚金丹,此丹上,有花草魚蟲丶鳥獸走禽,有山川大地,海嶽星辰;紋天地大道,現三才大劫…… 此丹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一回聞! 金丹四階,丹砂天符照耀四千三百二十年才得一丹,化作天鉛自然還丹。 何為天符,天符曰日月,曰陰陽,曰天地之精,曰五行之始。 故知與一,天地至精。 此丹獨含世界,曆丶四九,等諸變,儘得斡旋造化之理。 武庸唇齒一吸,這完美之丹,便如潮流歸海,瞬息之間入了其腹,重歸祖氣丹田。 此丹服之,以返虛身合天鉛自然大道,是為煉虛合道,取一方世界儘歸一身,破碎虛空,固性不朽。 斡旋造化之理,儘銘於金丹。 至此刻,天穹中變化還未停止,武庸周身無量神光照耀,頭頂天靈中蒙蒙一片無垠幽境,中有一道恐怖的氣機在其中孕育不止;氣海丹田中有大界雛形,世界樹開天,儘顯世界真諦;下丹田萬精之源以輪脈經絡遍布全身,周身四萬八千大竅齊齊點亮,似極了遠古神明! 天穹之上。 三昧神風呼嘯萬裡,摧倒靈山三十六,擊毀島礁四十五,行不意之災,得天災-神風道果。 一輪大日突現,焚江煮海,破滅生靈,墜落東海,炙烤不休,帝炎滅世,得天災-大日道果 驀聞鼓丶鑼丶缶丶磬等聲,直至天穹中有雷公法相與天齊高,雷羽雙雙振開,遮蔽天日;其麵如藍靛,喙首豎瞳,雙手緊握仙錘仙杵,二者一擊,立刻便是天雷生發,地雷翻湧,目之所及,儘化雷海。 再得天災-雷公道果。 三枚天災道果相融,號為三災風火雷,化三災大劫,若三色神紋,顯化於武庸眉心,又似三葉花鈿,與披肩銀發相映,平添了幾分神異…… 「精氣神永定,性命源交修,天籙靈神不朽身,修得四萬八千竅。」 「這是遠古天神之資啊!」 酆都南極注死判官不由得驚歎,腦海中突然冒出了與之相關的記憶。 其中天香荀氏老真君所化的北城隍,西城隍周恒等齊齊顯化在長環仙島,與荀老太君一同觀望。 「九州當代天驕,他當能入前三了!」 天香荀氏的老真君輕撫頷下長須,以此微微掩蓋住那顫抖的雙手。 至於荀老太君與身後兩位老總管,望著穹空中抬手擺弄著整片天地的武庸,已是再說不出話來。 而場中,武庸終如願以償,證就三災道果,三道道行幾乎已在真人境走到了極致,開始自然的緩緩交彙。 而靈官寶誥此時才從無形中跳出,其上道符一個個重新打亂排列,組合,最終,化作了一篇真正的仙經。 一元始炁妙道神仙經! 此經通篇三千字,不講拜神,不論求仙,不分上中下,不擇性命源,此乃最古時期,先天生靈所修,道體有大藏,一氣便通玄,修教什麽神丶仙,其證的是先天之極,驅道則,行權柄…… 整篇仙經傳度片刻,化入武庸心頭,那靈官寶誥便悄然消散,隻剩一縷金光遁入天靈七神天,落入酆都腹心的仙籙之中,與那先天不滅靈光交織,生出仙籙真名: 「仙君「 其上的神位之名不斷顯化,在靈官之號丶大靈官之號間不斷閃爍,最終停留在仙君號上。 似是武庸的未來的成就超出了命運長河的預期,命定威靈顯化天尊?敕令三災黃道大靈官?這些神仙名號一一被擠了下去! 他的道途已經無法再被命運長河所預測,但其成就似乎將不僅僅止步於真仙……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