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蝦大騎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卡梅隆的災難,穿越後,我的兼職是電影明星,皮皮蝦大騎士,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開拍攝開始前,卡梅隆對拍一部給小孩子們看的電影信心十足。在他的想法裡,這無非是童話故事加上魔法故事的組合,麻煩的部分應該是魔法道具的做自拍和視覺特效的呈現,但如今這些也不是問題,他擁有一個強大的團隊,蘇菲亞不但調來了斯坦·溫斯頓工作室,還將起死回生的工業光魔也弄了過來,這兩家在《人工智能》智能的合作非常成功,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大導演在正式開始拍攝後發現自己實在是太天真了,那些小演員們在第一天的良好表現完全就是假象。
最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處於興奮狀態,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拍攝上,也非常聽話。但隨著拍攝的進行,熊孩子的本性就逐漸暴露了出來,他們把這裡當成了一場露營,上百號孩子隨意地跑來跑去,然後一堆成年人跟在他們屁股後麵追,這雞飛狗跳的場麵讓卡梅隆的頭都快炸了。
——也許自己應該請一堆學校老師來現場工作,而不是一群不怎麼懂帶孩子的攝影師、收音師和化妝師。
卡梅隆有些沮喪地想著。
過於活潑的孩子簡直就是一場噩夢,這對素來被稱為“片場暴君”的卡車司機來說根本就是災難,他總不能對著一群孩子發火,但又惹不起瑪吉·史密斯夫人……
卡梅隆發誓拍攝下一部的時候無論如何得找個倒黴鬼來看住這幫孩子,否則自己遲早能被他們逼瘋。
除此之外,小演員們參差不齊的表演天賦和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也是個大問題。
當卡梅隆福第一次喊“action”的時候,隻有一半孩子按照要求開始表演起來,還有一半孩子愣在原地,他們完全不知道這位看有些狼狽的導演在說什麼。
幸好這次隻是一次排練,否則拍攝的時候來這一出,卡梅隆覺得自己晚上就能因為高血壓被送進醫院。
如果神眷騎士有高血壓的話。
孩子們的演技完全不在一條線上也是個難題,也許這條艾瑪表現得很好,但魯伯特就拉胯了;那條魯伯特還湊合,這時候馬修念錯了台詞,於是整個片場全都是卡車司機的接近崩潰的吼聲:
“羅恩,不要笑!”
“赫敏,不要念彆人的台詞!”
“哈利,收著點!”
羅修倒是沒犯錯,他也是唯一沒有在表演上出問題的小演員,他的演技甚至超過了很多成年演員。
有過在《人工智能》的演出經曆,羅修已經變得更加自信,在靈魂模擬上的技巧也更加嫻熟。在開學晚宴上有這樣一段描述,斯內普教授看向哈利,接著後者額頭上的閃電傷疤突然一疼。他在利用靈魂的能力給所有看到這一幕的人下了暗示,每個人看到哈利縮脖子皺眉的動作時也會下意識地把手捂向額頭。
不過這好像已經和演技無關,純粹就是開掛了……
卡梅隆可不管這些,他對羅修非常滿意,唯一的問題是有時候男孩的表現太突出了,這會讓身邊的小演員們黯然失色。
儘管哈利作為主角,在鏡頭前本來就應該是最亮眼的存在,但也要考慮到平衡的問題,因此卡梅隆不得不多次提醒羅修注意控製自己的演技。
拍攝過程磕磕絆絆,一場戲份隻要有兩個以上的小演員,就會陷入無限ng的循環,不是誰念錯了台詞,就是誰表情不夠到位,或者誰看了一眼鏡頭。而ng的次數越多,孩子們的表現就越差,這導致拍攝進度一拖再拖。
最後還是攝影師想了一個辦法,他建議用拍紀錄片的方式用多台攝像機拍下每個孩子的反應,然後在後期剪輯中挑出每個人最好的鏡頭合在一起。這個辦法雖然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卡梅隆可以想象《魔法石》成片的效果會是非常的支離破碎,因為鏡頭不停地在切演員的特寫,隻是這已經是他們能找到最好的辦法。
唯一能夠安慰大導演的是這裡的小演員都是《哈利·羅》的書迷,這保證了參演的孩子們都很了解自己的角色,他們甚至比導演都懂自己的角色,這也讓他省下了不少功夫。
除了演員,場景也是個問題。
開學晚宴的那場戲其實不是真的在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食堂拍攝,因為搭建布景會對建築造成損害,這是牛津大學所不允許的,何況在那裡也無法完全按照導演的想法對光線進行布置。
劇組最後在利維斯頓片場裡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大禮堂供拍攝,但製片人和導演對大禮堂的規模產生了分歧。按照原作描述的話,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大禮堂應該能容納900多名孩子共同進餐,但如果要弄出那麼大一個地方的話會浪費很多預算,而且完全沒有必要。最後妥協的結果是搭建一個能夠容納400人的大禮堂,這樣會讓霍格沃茨的學生在電影裡少了整整一半,不過這已經是製片人最後的妥協。
好在布景師還是很能乾的,大禮堂空中漂浮的蠟燭原計劃是用特效解決,但布景主管想出了更好的辦法,他用滑軌和細繩把幾百根蠟燭掛在半空中製造出漂浮的效果。
當孩子們第一次進入大禮堂時都被驚呆了,無數的蠟燭懸浮在空中起起落落,點點的燭光簡直就是魔法的奇跡!
除了大禮堂之外,很多場景能夠通過建模和綠幕特效大法解決,但惟獨對角巷不行。
對角巷在電影中的出鏡很多,有些還是非常重要的戲份,用綠幕替代不僅是成本問題,而且很容易出錯,於是卡梅隆帶著副導演跑遍英國尋找能讓他滿意的古老街巷。最後劇組在勒頓豪集市取了景,這是倫敦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早在14世紀就在賣肉類和魚類食品,卡梅隆很喜歡集市的彩繪玻璃屋頂和鵝卵石地板。
美術部奮戰了整整半年的時間,才終於按照大導演的想法搭建出了整條對角巷。卡梅隆對此非常滿意,然後要求順便把翻倒巷也給弄出來,可惜被製片人以死相逼給製止了。
場景的問題解決後,《哈利·羅》裡的那些神奇生物又變成了麻煩。
劇組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訓練幾十隻貓頭鷹,但這種在整部電影裡分量頗重的動物並不能完全按照導演的想法來參加演出。即使能讓這些猛禽老實站在架子上不動,它們的頭也是一直盯著鏡頭而非導演希望它們看的目標。最後有人想出一個辦法,在目標上掛上了死老鼠才解決這個問題,飾演佩妮姨媽的菲奧娜·肖就不得不在圍裙上掛滿死老鼠,以便讓周圍數十隻貓頭鷹都能盯著她看。
“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成了卡梅隆的口頭禪,每天都有成堆成堆的問題砸過來,他一直在“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出現新的問題”的循環中度過。大導演發誓今後一定要拍一部不需要任何場地和道具的電影,全部都用視覺特效!
不僅是場景,所有花草、樹木、動物,就連演員也是!
在電影拍攝進入到後半程時,卡梅隆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羅恩的聲線發生了變化!
不知道是不是平時吃太多的關係,羅伯特提前進入了發育期,這導致他前後變化明顯。特彆是在聲音上,早先的鏡頭裡還是孩子特有的童音,但後麵都成了粗嗓子。這就導致這個紅發男孩在霍格沃茨特快列車上的嗓音像十幾歲的大男孩,但在分院時又變成了八九歲孩子的童音,這快把負責後期的調音師給逼瘋了。
造成這個窘境的罪魁禍首是保護兒童權益的相關法律。正常的電影拍攝一般不會超過10到12周,但《哈利·羅》裡的大部分演員都是未成年兒童。根據英國的《童工法》的規定,13歲以下的兒童每天隻能工作12小時,而且這12個小時中還包含了3個小時的上課時間、兩次各1個小時的用餐時間、以及每小時15分鐘的休息時間,實際每天的拍攝時間差不多隻有5小時,還要算進周末必需保證的雙休。
這樣算下來的話,每周小演員們隻有25小時的拍攝時間,再加上無數次的ng,拍攝效率慢得嚇人。這樣慢慢拖下來,卡梅隆眼看著一群孩子開始發育,幾乎每個季度都能變個樣子。
還好男女主角的變化不大,但第二部的時候就不一定了,卡梅隆不得不開始考慮順排的可能。蘇菲亞倒是同意了這個方案,迪士尼不在乎這點錢,不過她要求把第二部的拍攝日期繼續往前提,以保證每年都能出一部係列電影,這又給卡梅隆增加了額外的負擔,因為他很可能得把第一部的後期製作和第二部的前期準備放在一塊做。
一想到這裡,可憐的工具人導演有掀桌子走人的衝動,最後隻能用心心念了快十年的大船給自己打氣。
卡梅隆每天晚上都是在疲憊中入睡,哪怕睡著前滿腦子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赫敏的假牙太明顯,後麵也要檢討……”
被蘇菲亞騙來當苦力的可憐男人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類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