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盔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31章 培養太子,滅明,藍盔十九,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眾臣默然,都是想著自己的心思,李自成心中暗笑,口中道:“眾愛卿,你們的事,明日再說,咱們繼續討論治貪的事,除了三院十部的從官,還有各省的地方官,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

一片寂靜,眾臣都在想著心思,李自成的話,並沒有引起他們的足夠重視。

“依朕看,還是按照自上而下的監管責任吧,”李自成對眾臣的沉默,並沒有介意,反而暗暗高興,“剛才文成說得不錯,主官監督各自的屬下,承擔連帶監管責任,也就是說,如果誰的屬下被查實有貪墨行為,主官要承擔監管不力之責。”

梁文成率先道:“臣保證,如果總理府有人被查實,犯了貪墨之罪,臣立即引咎辭職,向皇上,向華夏謝罪。”

郭世俊、湯若望也是願意用官職擔保自己的屬下。

李自成微微搖頭,“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下屬會出現一兩個敗類,愛卿們都有自己的事務,總不能整日監管屬下,這樣吧,兩人次,以兩人次為限,如果誰的屬下發生三人次貪墨行為,主官引咎辭職,三人次以上,主官與貪墨之人同罪,你們覺得如何?”

眾臣遲疑片刻,同聲道:“臣等謹遵皇命!”

李自成看了陳名夏一眼,“愛卿記錄下去,回去充實《反貪律》。”

“臣遵旨!”

“還有,”李自成神色嚴峻,“華夏未來的官員,都是來自各所高學,為了預防貪墨行為,各所高學都要對學子們進行貪墨警示教育,品行不端者,學校必須在學子的個人檔案中注明,該學子畢業之後,不得為官。”

郭世俊起身道:“臣回去之後,立即讓各所高學製定相應的警示教育製度,從源頭上斬斷貪墨之手。”

“監管責任、預防製度,加上以前已經製定的嚴懲製度、財產登記製度、宣誓製度、連坐製度、平等製度,”李自成道:“朕相信,隻要愛卿們真正心懷華夏,貪墨之風一定會等到遏製。”

沈道起身,“這段時間,臣一定會讓所有的屬下行動起來,嚴格查處各地的官員。”

“各地的官員要查,京師的官員更要查,京師是華夏的行政中心,京師的風氣,也是華夏官場的風向標,”李自成道:“查處貪墨官員,遏製貪墨之風,重點在京師。”

“臣會謹記皇上的教誨!”

“還有一個問題,”李自成沉思片刻,道:“貪墨的根源,是俸祿不夠使用,所以,這次朝會,朕就和眾卿商討一下,華夏官員們的俸祿問題。”

他心中明白,這個時代,並不適合“高薪#養廉”,由於華夏依然延續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多妾製度,俸祿再高,也抵不住妻妾、子女數量的增長,而且,高官的家庭,還會有許多傭仆,這些都不是高薪所能彌補的。

但華夏官員的俸祿,是在參考前朝大明官員俸祿的基礎上發放的,本身的確偏低,調整勢在必行。

郭世俊起身道:“皇上聖明,華夏立國雖然隻有四年,但經濟恢複、發展很快,增加官員的俸祿,讓官員們享受到經濟發展的紅利,現在正是調整提高的時機。”

“郭愛卿說得是,華夏經濟蒸蒸日上,官員們應該增加俸祿,”李自成頷首,一邊嚴打貪墨行為,一邊增加官員的俸祿,雙管齊下,是早就想好的策略,“眾位愛卿,你們說說,俸祿應該如何增加為宜?”

眾臣雖然滿心喜悅,但誰都沒有接話,增加俸祿這樣的大事,他們根本沒想到,一時之間,誰也不知道增加多少為宜,所以都在等著彆人回答。

李自成微微一笑,“既然眾卿尚未考慮成熟,那就回去再想吧,等想好了,再給朕上折子。”

“臣等遵旨。”

朝會結束,眾臣魚貫而出,直到走出宮門,腦子還是暈乎乎的,今日的皇上……

從皇極殿出來,李自成感覺到,李鬆有好幾次似乎要停下腳步,知道他有話要說,便道:“太子有什麼不明之事嗎?先隨朕去乾清宮吧!”

“兒臣遵旨!”

來到東暖閣,王廉奉上茶水,李自成擺擺手,王廉很見機出去,順手將門帶上。

李自成眉眼含笑,“太子有什麼疑問,不妨說出來。”

“是,父皇!”李鬆拱手,“父皇為何赦免他們?他們不是觸犯了華夏的律法嗎”

“太子果然眼裡揉不得啥子,哪怕他們是華夏的頂級高官,維護國家法度,太子比朕強,”李自成笑道:“現在的華夏,有幾個乾淨的官員?朕總不能將所有的官員都殺了,朕赦免了這些官員,他們才能輕裝上陣,華夏的官員,才能一個個乾淨起來,隻有赦免了官員的原罪,才能建立一個乾淨的華夏。”

“父皇的意思,赦免了他們的罪過,他們就能為華夏效命?”

“並非人人都會感恩,”李自成道:“朕也是迫不得已,依朕的本意,貪墨之人一個也不能饒過,可罷免了貪墨的官員,朝廷和地方官府怎麼辦,朕一時半會哪來這麼多官員?太子,法不責眾呀!”

“父皇,前朝大明,就是因為貪墨的官員太多……”

“不是貪墨之人太多,而是官員人人貪墨,隨便罷免、懲處一名官員,並不會冤枉他們,”李自成笑道:“崇禎亦是心知肚明,可他有什麼辦法呢,換上一批官員,還是貪。”

“父皇……”

“太子應該明白,”李自成正色道:“既然不能查處所有的官員,那隻有兩種法子,一是隨便懲處一批官員,以儆效尤;二是感化一批,處罰一批,震懾一批。太子說說,那種法子更好?”

李鬆沉默片刻,道:“兒臣懂了!父皇赦免了官員,這些官員中,必有一部分被感化,以後不會再犯,朝廷多了一批意誌堅定的中流砥柱;泯頑不化者,再行懲處,便是漏網之魚,在國法的震懾之下,隻能躲在陰暗處,華夏官員的主流,自然是那一批中流砥柱。”

“太子說得不錯,”李自成點頭,“自大明以來,貪墨之風盛行,從來都不曾收斂,便是忠貞之士,在貪墨的大環境裡,個人很難潔身自好,朕的法子,乃是大浪淘沙,將這批忠貞之士篩選出來,不能揪住他們的汙點不放,否則,換上一批官員,法度是維護了,但問題卻永遠得不到解決。”

“父皇是說,法度重要,解決問題更重要?”

“非也,此為權宜之計,也是為了解決曆史遺留問題,”李自成道:“這次過後,自然是維護法度重要,哪怕是功臣、老臣,一旦觸發法度,朕也不會赦免他的罪過,而是交給法院審判,否則,國人還以為法度隻能約束庶民,權貴之家,就會想著擁有超越法度的特權。”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如果真能做到,法度才能震懾所有的人,包括各級官員,”李自成笑道:“這是朕想的法子,太子可有自己的想法?”

李鬆略一思索,“父皇的法子,是兒臣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今日在朝會之上,兒臣第一次聽到貪墨問題竟然延續了數千年……”

李自成估計,李鬆畢竟是第一次參加朝會,這等複雜的問題,一時恐怕很難找出答案,遂道:“太子還有什麼疑問?”

李鬆拱手道:“兒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戰爭,父皇,開春之後,天命軍會擴大西南的戰事嗎?”

“朕知道太子不喜歡戰爭,”李自成道:“所以朕才要親征,將數十年後的戰爭一並完成了,將來太子登基,可以少些戰爭。”

李鬆誠惶誠恐,“父皇……”

李自成笑道:“太子不必緊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使然,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

“兒臣慚愧!”

“守成亦不錯,至少能鞏固華夏的疆域,”李自成道:“不過,太子不喜歡戰爭,但必須了解戰爭,了解華夏的戰略利益,就像科學、法度之事,太子無論是否喜歡,都必須了解它,但不必追求成為科學家、法學家。”

李鬆思索片刻,道:“那兒臣還要不要上清華?”

“要,為什麼不上?能不能成為科學家並不重要,但不能沒有科學素質,朕的意思,太子不能為了成為科學上的大家,而耽誤了國家政事,皇上不必是專才,但一定是通才,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朕上午似乎已經說過了。”

“兒臣明白了!”

“再回到戰爭上,”李自成道:“太子認為,華夏要不要發起西南的戰爭?”

“兒臣……兒臣不知道。”

“太子年幼,對戰爭關注不夠,”李自成思索片刻,道:“開春之後,華夏會在雲南發起大規模的戰爭,太子隨軍去西南看看吧!”

“西南?”

“太子代替朕去西南監軍,朕就不用親征了,”李自成有心讓李鬆去戰場曆練一番,無論李鬆將來是否喜歡戰爭,至少他要了解戰爭,了解華夏的軍事布局,“太子年輕,到了前線,多看多聽,少說少管,儘量不要乾涉你舅父用兵。”

“兒臣明白!”

李鬆告辭回去,李自成在乾清宮用過晚膳,按照昨晚的約定,去了翊坤宮,陳秋蝶迎入宮內,“皇上,奴婢昨晚趕了兩篇稿子,都是關於東北的,皇上要不要查驗?”

“朕是要查驗,”李自成擰著她的臉蛋,“不過,朕今晚過來,不是查驗稿子,而是查驗你的身子!”

“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