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盔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正文 第1176章 拓北團,滅明,藍盔十九,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自成品了口茶水,道:“李愛卿,城中的財物,可曾清查完畢?”
李信的雙目立即放出光來,“回皇上,到目前為止,臣才搜查了滿清的皇宮、戶部的國庫、多爾袞的睿親王府,所得的財物駭人……”
“多少?”
“滿清的皇宮,金銀倒是不多,也就價值百萬兩,但古玩、玉器、珠寶驚人,價值連城,”李信吐了口吐沫,道:“國庫和睿親王府,一共搜出價值九百六十萬兩的金銀……”
“這麼多?”李自成也是驚訝不已,不知道這些銀兩,是不是從漢地搶奪過來的,如果將這些銀兩的效率充分釋放出來,滿清的國力,必然會大大提升,假以時日,說不定具備和華夏分庭抗禮的能力,幸好及時扼殺了這個怪物。
“皇上,這些銀兩怎麼辦?”
“暫時封存在睿親王府,”李自成道:“還有其他的王府、重要大臣的府邸,隻要是無主的府邸,或者主人要被懲處的,都要儘快查抄!”
“是,皇上!”李信道:“臣估計,全部查抄結束,金銀類財物,恐怕不下一千五百萬兩……”
李自成心中暗歎,這是一個巨大的數目,放在整個亞洲,也就次於華夏吧?
李信又道:“城中還搜出羊百萬隻,牛十萬頭,馬十萬匹,其中成年戰馬不少於三萬!”
“三萬?”李自成心中一動,加上在二道坡的斬獲,至少有五萬戰馬了,這些戰馬如何處置?
第一營已經有五個團兩萬五千騎兵,第二團將來增加至五個團兩萬五千騎兵,基本上就是極限了,隻需要一萬至一萬兩千匹戰馬。
重新組建第五師,至少需要兩萬匹戰馬。
還剩不到兩萬匹戰馬……足夠裝備一個師……
“將牛羊的一部分分配給鷹騎兵,讓他們自己放牧,剩餘的牛馬羊,暫時讓滿人女子去城外放牧,”李自成思索片刻,又道:“先將第五師的戰馬補足了,再給第二營留下一萬兩千匹戰馬,剩餘的戰馬,朕將組建一支單獨的騎兵,人數不用太多,三千至五千……就叫拓北團吧,等這邊的戰事結束,先組建起來!”
“拓北團?”李信一驚,“皇上是要向北推進?”
“滿清餘孽,尚未全滅,華夏不能鬆懈,”李自成緩緩地道:“今日打敗了滿清,收回盛京,不過,盛京以北,還是遊牧之地,若不加以根除,遲早還會成為華夏的國患。”
李信思索片刻,道:“皇上,如此下去,何日才是頭呀?”
李自成笑道:“怎麼,大名鼎鼎的李將軍怕了?”
李信急道:“皇上,臣不是這個意思……”頓了一頓,麵色一凜,道:“皇上,臣願意親率第三營,將北方的土地打下來……”
李自成笑著搖頭,“愛卿錯了,北方苦寒之地,暫時沒有像滿清這樣的國度,百姓多半遊牧、漁獵,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肅清,大軍去了,不但供給困難,根本就找不到當地的土著,所以,朕才要組建拓北團,專門招募能適應嚴寒的將士,並給每人配備四匹戰馬,用於攜帶營帳、糧食等物。”
“……”
“這個拓北團,不但要熟悉戰馬,還要會使用步槍,就像朕的親兵這樣,”李自成道:“李愛卿,你將整個遼寧省
,以及他們的征服之地,一步步占領了,在當地建立漢人的官府,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
李信忙道:“臣明白,臣一定會掌控遼東,接應拓北團的兄弟。”
“還要準備相應的物資,他們隨時可能回來領取。”
“臣遵旨!”
李自成這才笑道:“剛才李愛卿問朕,向北拓展,何日才是頭,朕現在就告訴愛卿,”他頓了一頓,方道:“愛卿可曾聽說過華夏的奴兒乾都司?”
“皇上是要恢複奴兒乾都司?”
“不僅如此,”李自成笑著取出一份圖紙,展開放在案桌上。
李信一看,原來是大明時代的奴兒乾都司地圖,用目光掃了一遍,皺眉道:“皇上,奴兒乾之北,尚有什麼,為何圖上隻有一條直線?”
“看到北山女真了嗎?”李自成笑道,“此處有一橫臥的山脈,謂之北山(外興安嶺),北山以北,還有好大一片陸地,穿過這片陸地,才是大海,如果華夏的疆域到達大海,北方再無遊牧部落作亂了!”
李信驚訝不已,如果說奴兒乾都司的地圖,是從京師尋找出來的,那北山以北,皇上為何如此熟悉?無論是大明,還是華夏,應該都沒有當地的行軍地圖吧?
李自成自然看出了李信的疑慮,淡淡笑道:“大明的疆域,止於北山,可蒙元是遊牧部落,疆域曾到達北麵的那個大海。”
原來如此!
李信釋然,卻是皺起眉頭,“皇上,彆說北山以北了,便是北山,與盛京也是隔著數千裡,有沒有大道相通尚不知曉……北方氣候嚴寒,入秋之後,隨時可能一場大雪……”
“所以,朕才會組建專門的拓北團,”李自成道:“朕不會心急,向北發展,朕會一步步來,穩步推進,每至一處,土地、人口,必須掌控於華夏……”
李信呆了半響,方道:“皇上,臣聽說,大明時代,雖然設立奴兒乾都司,在當地留下了大量的衛所,但衛所的軍官,都是當地人擔任,平日並未入住漢人……”
“這種管理方式,的確能用最快的方式獲得地方百姓、官員的認可,”李自成道:“可是,一旦國家稍稍衰弱,當地衛所的官員,必會脫離國家而獨立,就像大明的奴兒乾都司,當年的數百衛所,如今可曾留下一個?”
“皇上說得是!”
李自成又道:“北方暫時沒有軍事上威脅,華夏的軍隊向北發展,將這些苦寒之地納入漢地,最終還是依靠經濟動力。”
“北方可有物產?”李信問過之後,方才知道錯了,北山之北,一年當中,或許有半年下著大雪,能有什麼出產?
“李愛卿還真是問對了,”李自成笑道:“北方既然嚴寒天氣居多,當地的土著,為何能生存下去?”
“衣服……不,他們絕對不會有漢人的這種衣物,再說,漢人的這些衣物,到了北方,恐怕不能禦寒,”李信思索片刻,忽地目光閃閃發亮,道:“毛皮,北方嚴寒,動物身上的毛皮就會厚實,穿在身上就會暖和……”
“哈哈,愛卿的想象力實在豐富,”李自成大笑:“愛卿還真說對了,北方出產的這些毛皮,一定會優於蒙古人的牛羊毛皮,如果購買回來,再通過福建的金凱公司銷往海外,利潤一定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
料……”
“皇上是說,讓商家參與進來?”
“隻要有利潤,商家恐怕趨之若蝥吧?”
李信思索片刻,忽地道:“皇上要向北修路?”
“必要的時候,至少要向北修築一條直道,方便士兵、官員、商人行走,直道兩旁,栽植兩排樹木,不但能遮擋寒風和雨雪,大雪天氣,還能指路,”李自成道:“除此之外,北海艦隊,也會在開凍季節,沿著海岸線向北航行,接應拓北團!”
原來皇帝一切都算計好了!李信一時心潮澎湃,又道:“臣願意率軍向北,為華夏開疆拓土……”
李自成還是搖頭,“李愛卿還是做好分內的事,儘快協助遼寧省的官員,將整個遼寧省,儘快納入漢地,遼寧省因為位於邊牆之內,土地上都是漢人,消化起來,應該不是難事!”頓了一頓,又道:“鞏固遼寧省,使之徹底成為漢地,比向北拓展重要得多,而且,向北拓展疆土之事,現在隻是規劃,至於何日成行,現在尚未定論。”
“臣遵旨!”李信還是心有不甘,“皇上,那拓北團……由何人出任主將?”
“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這……”李信思索片刻,道:“拓北團遠離華夏現有的土地,朝廷難以約束,主將必為忠貞之人……”
“愛卿的意思,主將一旦脫離朝廷的掌控,極有可能擁兵自重?”
“皇上,不能不防!”
“愛卿多慮了,”李自成道:“華夏國力強盛,憑著區區數千人,就想獨立於華夏之外?如此一來,朕的大軍,遲早會北上;其次,北方畢竟是苦寒之地,物產遠不如漢地富庶,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習慣了富庶生活的漢人,誰願意留在北方?”
“皇上,雖然如此,不得不防……”
“朕用人不疑,”李自成笑道:“朕心目中已經有了人選。”
“誰?”
“祖大壽!”
“他?他可是投靠了滿清……”李信忽地醒悟過來,“皇上是要給他立功贖罪的機會!”
“愛卿認為,祖大壽是否會背叛華夏?”
“皇上英明!”李信忙拱手道:“臣遠遠不及!”
“不用給朕高帽,”李自成笑看著李信,道:“既然盛京城內的戰鬥基本結束了,說說看,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在哪兒?”
說到軍事上的事,李信頓時雙目放光,“皇上,盛京城內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文官們可以就職了,但邊牆之外的軍事行動,才是剛剛開始!”
“愛卿請道其詳!”
“三個進攻的方向,”李信道:“其一,西北方向的蒙古科爾沁部;其二,北方原先的海西女真各部;其三,東方的新京,這是滿人的老巢。”
“愛卿是說,朕要三路大軍同時出擊?”
“非也,”李信道:“這三部並非屬於同一個政權,沒有必要三路大軍同時出擊,應該逐個收拾,依臣看,應該從撫順出兵,自南向北,先攻陷滿人的老巢,將殘餘的滿人徹底趕往北方!”
“第一步自然是要攻打新京,將滿清餘孽徹底消滅,”李自成笑道:“不過,不是從撫順出關,自南向北平推過去,將滿人驅趕往北方,而是從鐵嶺出邊牆,自北向南,將滿人徹底剿滅。”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