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盔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5章 總設計師,滅明,藍盔十九,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好,好,”朱由檢大喜,一拳捶在禦案上,“文燦果然不負朕之所托,文弱亦是慧眼識珠,如果不是文弱,朕一時還想不到將文燦調入湖廣!”

他接過張彝憲遞上的茶水,猛灌一口,不管茶水灑在龍袍上,大叫道:“文弱,傳旨,嘉獎文燦!”

按理說嘉獎前線的統帥,除了嘉獎令,還需要有銀子獎勵士兵,可是話一出口,朱由檢就發現了不對,國庫內幾乎沒有存銀,除了一張嘉獎令……沒辦法,他將嘉獎熊文燦的事,甩給了楊嗣昌。

楊嗣昌心中暗暗叫苦,他輕鎖眉頭,遲疑片刻,終於道:“臣遵旨!”見朱由檢沒了下文,他也不敢說話,賞銀的事,千萬彆弄到自己頭上。

朱由檢目視楊嗣昌,心中那個急呀,可楊嗣昌就是不開言,曹化淳忽地道:“皇上、揚大人,這嘉獎前方將士的事……就交給老奴吧!”

朱由檢長舒了一口氣,他點點頭,關鍵時刻,還是自己人靠得住!

楊嗣昌見曹化淳離開了,方道:“皇上,臣尚有一事啟奏!”

“說吧,還有什麼事!”朱由檢板著臉,目光不知覺掃了眼禦案上的奏章。

楊嗣昌掃了張彝憲一眼,卻不說話,朱由檢心中不樂,道:“彝憲是自己人,楊愛卿有什麼話,就直說吧,朕還要批閱奏章呢!”

“臣遵旨,”楊嗣昌拱起雙手,身子微微前傾,低著腦袋道:“皇上,眼下國庫空虛,山東、河南大旱,朝廷再難向各地征收‘遼餉’、‘練餉’,不如暫時罷兵,修生養息,以待來年……”

“文弱說得是,”朱由檢點頭,“所以朕才詔令文燦,讓他招撫流寇,儘快結束烽火!”

楊嗣昌心中冷笑,他太清楚流寇了,他的父親楊鶴,當年就是主張招撫流寇,結果落得罷官、流放,最後客死他鄉!

用招撫的方式對付流寇,猶如“抱薪救火”,薪不儘,火不滅!

但皇上正在興頭上,誰也阻止不了,他除了替熊文燦擔憂外,哪敢觸皇上的黴頭?

他的心中,乃是要下一盤大棋!

“皇上,與流寇相比,朝廷每年的銀子,六成以上都是用於‘遼餉’,如果適當減少遼餉,剿匪的銀子也便有了!”

朱由檢目視著楊嗣昌,“文弱的意思……”

“皇上,現在大明麵臨兩線作戰的風險,”楊嗣昌小心地道:“遼東,牽製了朝廷絕對多數的銀子和兵力,而流寇,流竄於北方數省,一時難以根絕,不如……”

“不如什麼?文弱究竟想說什麼?”朱由檢不悅,“朕招撫流寇,就是為了結束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麵,然後集中力量,恢複遼東,從韃子手中恢複故土!”

“皇上,”楊嗣昌豁出去了,“韃子雖然侵占了遼東的土地,但韃子氣候已成,自身有著廣漠的土地,依仗騎兵的優勢,急切之間,根本無法恢複遼東,依臣看,若是與韃子議和,雙方罷兵,省下遼東的部分糧餉,才是正道,否則,國庫空虛,剿匪、賑災……朝廷什麼也做不了。”

“與韃子議和?”朱由檢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韃子屢次來犯,還有議和的餘地嗎?“文弱,祖上有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這是陷朕於不義!”

“皇上,昔年漢高祖白登山敗於匈奴,始認識道匈奴的強大,外與匈奴議和,內積攢實力,方有漢武帝大破匈奴王庭;東漢光武帝立國之初,同樣與匈奴議和,後有匈奴滅國;大唐太宗,與突厥人簽訂城下之盟,然而數十年後,突厥人還不是亡國西遷……”

“……”

“皇上,無論漢唐,立國之初國勢衰弱,都明智地選擇了議和,然後積攢實力,終有一日,回頭來收拾這些異族,”楊嗣昌侃侃而談,“皇上雖非開國之君,但勤於政事,乃是中興之君,現在大明需要修生養息,一旦積攢了足夠了實力,區區韃子,自然如匈奴、突厥一般,不日便被驅逐荒漠,遼東土地,自然回歸大明,皇上也會成為萬民敬仰的聖君……”

朱由檢仔細思之,或許楊嗣昌說得有理,大明和韃子在關外戰鬥了數十年,韃子不滅,也許是時機未到,如果大明修生養息十數年,那時國庫充盈,兵精糧足,韃子何愁不滅?而自己,就是那漢武、唐宗般聖明之君……

這樣想著,朱由檢頓時熱血沸騰起來,不過,他還有些擔憂,“文弱,韃子畢竟是異族,皇太極真的願意和談嗎?”

“皇上,正因為韃子是化外之人,才不會威脅大明的根本,”楊嗣昌見朱由檢出現鬆動,心中暗喜,“韃子所求,不過是互市,如果在遼東邊境選擇一城,做為雙方互市的地點,韃子得了糧食,絕對不會再叩邊牆!”

朱由檢思之,韃子每次入塞,都是俘獲大量的財物,如果互市,讓韃子能交換到這些財物,或許他們就不會大老遠來叩邊牆了,同樣是給,如果選擇交易,朝廷也會體麵些……

也許文弱是對的,一眼便能看透本質!

可是,朝廷的眾臣們會同意嗎?

想到這裡,朱由檢不僅緊鎖眉頭,違背大明祖訓的事,從來隻會招來他們的抵製和彈劾……

思索良久,朱由檢方道:“文弱,即便朕同意議和,眾卿家恐怕也是不同意!”

“皇上聖明,”楊嗣昌拱起雙手道:“所以,臣下以為,暫時不宜公開,先著人去談,等有了準信,那時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飯,臣民們即便反對,亦是晚了……”

朱由檢默默點頭,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楊嗣昌卻是明白了皇上的信心,他匆匆告辭,回到兵部,立刻給遼東巡撫方一藻寫了一封私信,著他派人試探皇太極的口風,為免留下口舌,使者不能是文武官員。

方一藻正為韃子的事頭疼,接到楊嗣昌的書信,立即焚燒了,然後找來算命先生周元忠,口授一番,讓他出使沈陽,無論結果如何,儘快回信。

…………………………………………………………………………

李自成抽空去了一趟蘭州高學,上次在他的指引下,王徵終於弄清了打磨機的一切原理,不知道打磨機造出了沒有。

打磨機的產生,最初是為了加快自行車的生產速度,降低成本,但打磨機也可以應用於其它領域,在眼下的蘭州,至少可以應用於火器局,用來打磨槍管炮管,加快槍炮的生產速度。

王徵正在研究李自成交給他的圖紙,聽說李自成來訪,忙迎出研究室,叩拜在地,“大都督!”

“王先生不用多禮,”李自成伸手將王徵攙扶起來,“怎麼樣,打磨機研製成功了?”

“成功了,成功了,”王徵的麵上終於露出一絲喜悅,“生產的打磨機的事,屬下已經交給永春了,總要讓他曆練曆練,否則屬下死後,他何以安身立命……”

“哈哈,研製成功就好,”李自成大喜,“王先生,等到打磨機真正投入使用,給火器局送去幾套,火器局和自行車廠一樣,需要大量的打磨機。”

“屬下遵命,”王徵拱了拱手,將李自成引入內室,指著方桌上的圖紙,苦著臉道:“大都督,這蒸汽機的圖紙,實在太過複雜……”

“王先生莫急,”李自成知道,蒸汽機是一項很複雜的綜合技術,需要相關的配套技術,以及合格的材料,王徵想要閉門造車,難度實在太大,遂笑道:“我相信,蒸汽機一定會成功,但可能是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後,我將圖紙放在這兒,並非是讓王先生造出蒸汽機!”

“大都督的意思,圖紙隻是擺設……”王徵不解,既然短時間內造不出,那樣何必浪費時間?

“不,我是給王先生提供研究的方向,”李自成笑道:“蒸汽機與打磨機不同,不是一項單純的技術,而是有若乾項先進的技術組成……”

“大都督,屬下明白了,”王徵搶著道:“大都督是讓屬下將這些技術整理出來,然後分類,讓不同的人去研究?”

“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李自成道:“不過,不是若乾個人,而是若乾個組,每組若乾人,許多技術,需要合作,博采眾家之長,必要的時候,我會讓湯先生加入進來,參與某一個小組。”

在李自成的心目中,湯若望與王徵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科研人員,教育方式、文化習慣、研究方向等等,基本上就是兩個極端,這樣的人研究同一樣機械,可能爭論比較多,但越是爭論,越能促進科技府發展。

中央之國在很多方麵已經落後與歐洲,必須奮力追趕!

王徵沉默片刻,終是點點頭,道:“大都督英明,屬下明白了,許多複雜的技術,依靠個人,即便是畢生之力,恐怕也難完成……”

“王先生明白就好,”李自成道:“譬如這蒸汽機,可以拆分為優質鋼材、動力、機械合成等無數項技術,每個小組分工負責其中的一項,什麼時間所有的技術都解決了,蒸汽機也就完成了。”

“大都督說得是,”王徵搖著頭苦笑著搖頭,道:“一時半會,哪有許多人員來進行研究……”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王先生現在應該明白,我早就開辦了西寧高學和蘭州高學!”

“啊……”王徵大驚,難道大都督早就設計了蒸汽機的圖紙?否則為何要花費大量的銀子開辦這兩所高學?大都督真是……

李自成笑道:“我的建議,王先生認為如何?”

王徵忙拱手為禮,“大都督真是金玉良言,不,大都督比屬下等看得深遠……”他的雙目中,不知不覺生出一樣的情愫!

“哪裡那裡……”李自成還是比較謙遜的,“在緊張的戰鬥之餘,我隻是愛琢磨!”

“大都督的神智,屬下等萬萬不及,不愧是與天主直接溝通的人,”王徵道:“屬下還有一點疑問,這蒸汽機實在太過精巧,若是在屬下有生之年,它難見天日,那這些研究,豈不白白浪費人力物力……”

李自成搖搖頭,“即便王先生無法研製出完整的蒸汽機,每但一項技術,也是有用的,比如優質鋼材,可以製造高質量的槍炮,很多技術都是相通的,就像打磨機,不僅應用與自行車的生產,也可以幫助生產槍炮……”

“屬下茅舍頓開……”王徵對著李自成,長揖而起,“屬下研究了大半輩子機械,沒想到比大都督差得遠了,屬下實在是佩服佩服……”頓了一頓,又道:“從明日起,屬下便會將分解出來的技術分組,分彆交給不同的學子,屬下也會分管其中的一項。”

“不,”李自成斷然拒絕,“各項技術,儘管分配給學習們,王先生若是有時間,可以參與其中的某些技術,但王先生必須留下,做為總管,否則即便所有的技術都突破了,也難組裝為蒸汽機!”

“總管?”

“對,技術上的總管,將所有的技術合而為一,才是蒸汽機,”李自成道:“這種技術總管,也叫總設計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