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楊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9章 有人永遠銘記,醫色夜香,明楊天下,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夏調動了公司一半的人手參與到了這次治療中。 分彆設置兩個治療通道。 一個是已經量產藥品的治療通道。 分彆以白血病、艾滋病、抑鬱症、等特定的窗口領取藥品,以及簽署治病手冊。 另外一個是楊夏的專人專治窗口,針對的就是那些沒有進行量產藥品的疾病,比如各類癌症、心臟病、罕見病等。 八點開放治療。 劉永提前一天來踩點,讓工作人員提前找好機會,架設好機器設備,早上一大早七點就趕了過來,呆在楊夏身旁一起吃早餐。 劉永搓了搓手,緊了緊外套,拿起桌麵上的一個包子啃了一口,對著楊夏說道:“我看到通道入口已經排了很多的同胞了,人數至少在五百以上,按照這種人數下去,你一個禮拜的損失巨大啊!” “吃雞蛋。” 一旁的肖如雪剝了一個雞蛋塞到了楊夏的嘴裡,動作慢了一點的林幼微看了眼手上的水煮蛋隻能自己輕輕的咬了一口。 楊夏咬了一半,用手捏住看向劉永。 “大點就大點吧,國內虧錢,國外賺就行,反正塔克拉瑪乾那邊已經在開始種草藥,坦桑尼亞那邊土壤肥沃,也已經修整好了大部分的土地,可以展開種植,隻要藥材多起來,成本就能逐步降低,我還是虧得起的。” 說完笑了一下,一口將雞蛋塞進嘴裡,然後喝了一大口豆漿。 劉永不由自主的點點頭。 “也是,現在全世界各地的富豪都想活的久一點,花費千萬上億買一份絕症治愈藥那都很正常,全世界的人都差錢,您也不差錢,馬斯克要是有您這財力,早把火箭送上火星了。” 楊夏又吃了一個肉包,看向劉永,忽然想到了什麼,問了一句:“之前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想起來,今天看到你後,我就又想起來了,現在說出來,希望你能如實告訴我真相。” 劉永放下手中的包子,拿紙巾輕輕的擦拭了一下嘴巴,看向楊夏點點頭。 “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有什麼話我肯定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坦誠相待的。” “那我說了。” 楊夏也擦拭了一下雙手。 “有人說你是國國籍,這是真的嗎?” 劉永聽到後不由的笑了起來,他隻是覺得有些滑稽,總有無良的媒體和博主為了吸引流量而捏造事實。 “可能是因為我有些流量吧,所以給您造成了這樣的誤會。你要知道,國家電視主持人,是在編崗位,不可能聘請一個外國人的。我這樣說,您應該能理解吧?” 楊夏點點頭,心中的疑惑也瞬間解開。 不過劉永還是多說了一句。 “因為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我得了癌症,哪怕是最病重的那段時間,我也隻是偷偷的去了國接受治療,我不太想占用太多的公共資源,讓支持我喜歡我的電視觀眾擔心。同樣的也是為了避免眾多的媒體網站對我病情的大肆報道。” “我這個人喜歡安靜,沒事的時候喜歡坐在陽台上泡上一杯茶,看一天的書,有的時候守在書房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我怕太多人知道了,他們都會來看我,說上一些關心我的話,給我帶慰問品,送上一個大紅包。其實這些我都是疲於應付的東西,就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索性和阿文商量好了,就不把病情對外公開,卻也沒想到,去了國待了一會兒,就傳出了這些謠言。” 劉永說完一笑置之。 楊夏拍了拍手,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行,我知道了,你吃完沒?” 劉永也站了起來。 “吃完了。” “那走吧,是時候放大招了。” 楊夏不僅對這一批絕症患者大方,對員工也大方,七天的免費治療期間,所有從公司選送過來幫忙的員工,給予三倍的工資獎勵。 第一天。 因為病人人數實在太多,肖愛民沒有辦法,隻能召集村民,統一打招呼,統一歸納整理,把村民家有閒置多餘的房間騰挪出來,給這些絕症患者居住,而且要求不能收受一分錢。 後麵將由村委和神藥公司共同出資補助一天一房兩百塊。 負責運送病人的車輛是由金陵公交總公司提供,一天來往山嶺村超過五十次。 因為國家下令,所以這些費用也全部都由財政支出。 就像廈門一號和羅貫中通話時說的一樣。 “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神藥公司和楊夏已經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閩省也想為這件事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上方也都打過招呼了,這件事不是楊夏一個人的事,是我們全國人民共同的事,我們隻有攜手共創,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所以,對岸絕症患者來華治療,衣食住行,全麵安排,一分錢都沒花。 從夏門到金陵的飛機也是夏門這邊一力承擔。 每天超過十趟航班預計前往金陵的絕症患者和家屬超過五千人。 兩市之間,都在為楊夏鼎力相助。 這讓所有的絕症患者們都無比動容,感激涕零。 “這才是我們理想中的祖國。” 當一個白血病小女孩過了海關口岸看到出口掛著一條巨大橫幅時候,不由的喊了出來——“歡迎回家!” 於是她抬起小腦袋問母親道:“為什麼這裡也在用我們那裡的文字?” 母親身後的爺爺感歎了一句。 “因為我們就是從這裡過去的,我們的根在這裡。” 小女孩又問。 “所以我們這裡也有家是嗎爺爺?” 爺爺點點頭。 “再不回來恐怕再也找不到嘍。” 小女孩摸著爺爺的手說:“不會的爺爺,我和你一起去找。” 大巴車行駛在金陵城區。 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不停的看著車窗外。 他瞪大眼睛,興奮的喊了起來。 “爸爸,爸爸,這裡比北市還要發達耶!” “那棟樓好高好高……” “咦,那邊的牆壁上怎麼刻滿了名字啊?” 身旁的父親朝著窗外看了過去,再看了一眼牆壁旁邊的幾個大字——金陵紀念園,表情忽然一陣肅穆,緩緩才開口道。 “這裡是為了紀念那些永遠留在屈辱史中的三十萬人民。” 少年徐徐問道。 “為什麼你知道,我不知道?” 父親一臉凝重的說: “因為爸爸以前的書上有,而你的沒有了。” “為什麼啊?”少年問。 父親回:“因為有人謹記,有人遺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