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珍珠蛋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186 章,綁定內娛嫂子係統後,草莓珍珠蛋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抽了幾個片段之後,淩穗歲還是婉拒了應年。 “其實你的演技一直在提高,隻是很不巧,這個角色確實不適合你。” 除了行活式的表演外,演員和角色的氣質也不貼。 應年從小生活優渥,隻需要沿著長輩鋪好的康莊大道往前走。即使路上想歇一歇,或者拐個彎,多繞點路,也不影響他繼續堆資曆,等年齡上去自然就“德高望重”了。 陳海不一樣,他的身上除了一種破罐破摔的心態外,還有特定時代背景下,年輕人對未來的迷茫。 當時的華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關於市場經濟的討論還很保守,誰也不知道未來會走向何方。 所以,黎想是勇敢邁出第一步的創業者,她的對照組不僅有觀念守舊、一心進廠的閻學軍,還有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怎樣,逃避思考未來的陳海。 陳海為什麼要當街溜子,本質原因還是找不到工作。數萬知青回到城市,當地騰不出那麼多就業崗位。 黎想、陳海、閻學軍都是回城知青,三人在麵對現實困境的不同選擇,其實是整個時代的縮影。 演員外放出的氣質當然是可以通過演技改變的,但應年的演技顯然還沒精進到這種程度。 淩穗歲和他說完之後,心有不甘的應年也服氣了。 他以為自己對角色的分析已經很到位,卻沒往更深的層次去想。影視鑒賞是表演的基礎課,他也寫過高大上的論文,輪到自己實操時就忘記了。 淩穗歲安慰他:“沒事,畢竟你看的是小說嘛,小說裡隻寫女主怎麼賺錢了。而且主視角外的人物分析比較難。” 對主角而言,小說會詳細描寫ta的心理變化,配角很少有這種待遇。所以能把配角演好的演員,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常都很強,這樣才能補全主線敘事外的角色信息。 她還給他提了建議,讓他有機會多去小縣城走走,去體會最真實的人間煙火。 和現實脫節、對普通人生活完全沒概念的明星,很難成為一個好演員。 在淩穗歲的閱片清單裡,除了各個國家每年的優秀影視作品,還包括反映社會現實的紀錄片。不管多忙,她都會抽出時間上網衝浪,了解最新的社會熱點。 有些演員會給自己立“2g網”、“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設,好像這樣就顯得比較高級。但在互聯網席卷全球的時代,這種閉門造車真的會有好效果嗎?不見得吧。 應年接受了她的提議,但還是很失望。 就算能理解淩穗歲為什麼不選他,他仍不死心地問:“我現在按照你說的方法去感受,還有機會嗎?” “……時間來不及。”淩穗歲如實說,“現在十月了,陳海的演員這幾天就要定下來,我不可能拖到開機前一天再選人。” 應年最後的希望破碎,他都不記得自己之後說了什麼,又是怎麼掛斷電話的。 他很難過,感覺之前為陳海做的 努力全都白費了。因為太難受了,他甚至沒心情吃晚飯。 保姆把這事告訴了他家的長輩,了解過此事後,他父親本來想找童曉曼談談,被裴學海攔住了。 裴學海質問他:“你讓他以後怎麼和淩穗歲相處,業內又怎麼看他?你不要臉我還要臉呢。” “您想哪去了,我隻是想和豐收談點合作,肯定能開出大家都高興的條件……” 他又不傻,強按劇組低頭,人家能好好拍嗎? “那也不行。”裴學海冷哼,“就是你們夫妻倆太慣著他了,才把他養成這樣!他今年都多大了,想爭取個角色還需要爸媽保駕護航,我看他從入行起,就沒體驗過什麼叫試鏡吧。” 應年父親不敢吭聲了,流程肯定是走過,但要說正兒八經去爭取,那在《浪潮之下》劇組還真是第一次。 而且——應年本人都不知道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試鏡。 讓裴學海來說,應年這次被拒絕反而是好事。他不許家裡任何人去找浪潮劇組溝通,畢竟這個機會太難得了。 畢竟在內娛,除了淩穗歲,還有誰能忽視他身上的背景光環呢。 淩穗歲不清楚裴學海的打算,但她能感受到應年的心情。畢竟他對她的好感度這幾天波動起伏很大,係統又經常播報,讓她想忽視都難。 不過吧……應年對她的好感度雖然有起伏,但要不了多久就會回到一百。彆說淩穗歲了,就連起初著急提醒她的係統,到後麵都不當回事了。 等應年的好感度穩定下來,不再反複橫跳,淩穗歲就知道他想開了,也接受現實了。 聽夏天說,他最近有個很神秘的旅行計劃,神秘到目的地連經紀人都瞞著,不讓任何人知道他要去哪裡。等過了幾天,大家才知道他背著行李去火車站,隨便買了張即將出發的票,中途也是看心情下車。 家裡人對他的任性頗有微詞,卻還是放任了。反正以國內的治安情況,他還不至於遇到什麼危險。 說實話,淩穗歲還有點羨慕這種說走就走的自由,她甚至有一瞬間產生了也想這麼乾的衝動。 但她很快又冷靜下來——這種事應年能做,她不行。因為他這幾年非常低調,而她是正當紅的明星。 淩穗歲並沒有憂傷什麼“成名的代價”,作為享受過頂流紅利的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就有點矯情了。 陳海這個角色最後定了黃睿,他是中戲表演係畢業,95生裡形象、演技最好的前幾名。雖然流量不算第一梯隊,但這部劇有淩穗歲,本身就不需要彆人引流,這點可以忽略不計。 對於黃睿,淩穗歲還算是比較滿意。雖然他有點自視甚高,但隻要彆在淩穗歲麵前犯二,她才不管他平時怎樣。 其實她還考慮過邊元洲,但最後還是放棄了。他這兩年上綜藝太多了,觀眾看到他的臉就想笑。 作為喜劇演員,邊元洲的選擇也沒毛病。可惜淩穗歲沒打算深耕喜劇行業,以後兩人再合作的機會不多,除非是在 劇宣綜藝裡。 四位主演定好後,配角的名單也出來了。淩穗歲掃過一眼,裡麵都是上星劇常客,年代劇的黃金配角。 這裡麵有導演談的,有童曉曼找的,還有演員主動自薦的。 無論走不走流量路線,娛樂圈內都是紅了才有更多機會。誰說老演員就不需要人氣了?又不是年齡到了,就會自動變成令人尊重的前輩,紅了才有這個待遇。 十月中旬,《浪潮之下》劇組舉行線下劇本研讀會。 四位主演中,李元慶到的最早,黃睿比他晚一點。淩穗歲和宋靈珊結伴而來,進去後先和師兄打招呼,再給他們倆互相介紹。 再次見到淩穗歲,李元慶內心還是很感慨的。 其實他這些年和淩穗歲也有來往,不過他記憶裡印象最深的畫麵,還是他們初見麵時。 八年過去,當初還需要他照顧一下的小師妹,已經成為能組局造餅,反過來關照他的大明星了。 年底才滿二十五歲的淩穗歲顯然還不到喜歡憶往昔的階段,幾位主演中她接觸最少、最關注的也是黃睿。 她和黃睿並非第一次見麵,隻是之前的相遇都發生在頒獎典禮或平台年會,頂多簡單聊兩句。 淩穗歲心想,這還是她第一次拍電視劇時,戲中感情線對象裡不是係統認定的“男主”。 她試探地問了係統,係統說因為他長得一般。 淩穗歲:…… 這次劇本研討會大家都是素顏,淩穗歲瞄了眼黃睿的長相。 以她的標準來看,能從中戲畢業的肯定不醜。但要說帥,確實有些違心了。 ……換個角度去想,黃睿能走到今天這步,靠的全是實力。 反正浪潮又不是偶像劇,問題不大。 雖然大家都看過劇本,唐編還是領著他們先過一遍劇情。 故事開場時,淩穗歲扮演的黎想、黃睿扮演的陳海、李元慶扮演的閻學軍都是回到城市的知識青年。 其中,黎想和閻學軍當初被分到了同一個村子,兩人在農村結為夫妻,也一起回到城市。在下鄉期間,陳海和他們沒有關係,要到第五集才會出場。 畢竟大女主戲嘛,劇情都圍繞著黎想展開,陳海就算是男一號,也不會著墨太多。 前四集,是黎想和閻學軍回城後的困境。在鄉下共患難的兩人以為終於雨過天晴,但現實又給了他們沉重一擊。 人是回來了,但城市卻沒有崗位能提供給知青。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黎想和閻學軍的家庭本來也不富裕,都不願意多養兩張要吃飯的嘴。 在黎想和閻學軍身上,深刻印證了“貧賤夫妻百事哀”。丈夫不能掙錢,還要家裡人養著他備戰高考,黎想在閻家沒少挨白眼,閻學軍卻隻會叫她忍,總是說“等我考上大學後就好了”。 可是真的能考上嗎?黎想和他之前參加過高考,夫妻雙雙落榜。 當黎想回到黎家時,哥哥和嫂子也不會給她好臉色,隻 有妹妹黎麗悄悄將自己攢的零用錢塞給她。黎想很感動,但這點錢不能真正解決她的困境。 她決定去擺攤,有了錢要做任何事才有底氣,這件事卻遭到了閻家人的強烈反對。 ?本作者草莓珍珠蛋糕提醒您最全的《綁定內娛嫂子係統後》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雖然國家決定改革開放了,但社會上的觀念並沒有那麼快扭轉過來,各地關於“個體戶”的政策亦是搖擺不定。 擺攤是需要進貨成本的,先不說能否將東西賣出去,上頭還沒有關於能否擺攤的明確說法呢。萬一被公家抓了,貨物被沒收就是血本無歸,甚至還要坐牢怎麼辦? 黎想和他講道理,講政策,閻學軍還是猶豫。他擔心哪天又變回去了,還是端公家飯碗更穩妥。 講到這裡,唐編還給演員們詳細地講了什麼是“投機倒把罪”。這個詞帶有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要到1997年才會徹底取消。所以,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對個體買賣抱有疑慮,是很正常的事情。 閻學軍性格保守,黎想的膽子卻很大。她受夠了貧窮拮據的生活,堅持說要試試,還說如果閻學軍擔心她會坐牢,影響到他考大學,那他們可以先離婚,等以後確定沒事再複婚。 這句話成了他們兩人矛盾大爆發的導火索,也讓他們兩個真離婚時也帶著賭氣成分。不過,後麵隻有閻學軍一個人後悔,黎想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以上是基於原著的內容,還原度特彆高。在改編時,唐編猶豫過要不要改掉一些細節,讓黎想決定去擺攤的心路曆程顯得更“被生活所迫”? 淩穗歲否決了她的想法,並告訴她這段按照原著來。 她理解唐編的意思,畢竟黎想決定去擺攤的主觀能動性太強,就會顯得她“拜金”,也肯定會有部分觀眾把婚姻破裂的鍋丟給她,夫妻之間為什麼要鬨這麼僵呢?閻學軍已經在努力考大學了,她就不能再等等嗎? 沒辦法,女性角色在影視作品中就是更容易被審判,淩穗歲卻不怕這個。 她就是要塑造這樣的黎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她有什麼錯?難道她就非要過窮日子嗎?從小疼愛她的哥哥在娶了嫂子後也會變,誰能保證丈夫考上大學後,對她的感情始終如一? 和他們一同下鄉的男知青,為了回城可以拋妻棄子。現成的案例擺在眼前,黎想沒辦法不多想。 李元慶邊聽邊記:“閻學軍應該察覺到了黎想的這種心思,所以兩人之間的矛盾更大了。他觀念比較舊,覺得結婚以後彼此就是對方最重要的人,但黎想先是提假離婚,又是對他設防,他感覺自己被看輕了。” “這是你的視角。”淩穗歲點頭說,“但在黎想看來,閻學軍每天隻需要看書學習,她卻要做閻家所有的家務,照顧家裡的侄子侄女,討好公婆、哥嫂和小姑,不然他們就沒有住的地方了。” “儘管這樣,他們也隻能睡在很擠的地鋪上,飯桌上多吃一口都會被翻白眼。兩人都沒有工作,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糊火柴盒,黎想又要賺錢又要伺候全家,完全累到崩潰,閻學軍還隻會給她畫餅,一點心疼她的 實際行動都沒有。” 雖然她說的是角色,產生代入感的李元慶還是不禁感到臉紅。 ?本作者草莓珍珠蛋糕提醒您最全的《綁定內娛嫂子係統後》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他解釋道:“閻學軍這方麵確實太渣了,但他是覺得多複習更要緊,考上大學之後才能讓夫妻倆脫離現狀……” 在淩穗歲的微笑注視下,李元慶咳了咳: “當然,他的行為還是很利己的,相當於是搶先做了選擇。” 如果現實條件隻能讓一個人專心備考,那這個人為什麼不能是黎想呢?人的本性會趨利避害,閻學軍就算沒想過,潛意識裡也知道,考上大學的人才是掌握主動權的一方。 閻學軍確實在心裡發誓,以後一定要讓黎想過上好日子,但黎想又沒開上帝視角,她怎麼知道“好日子”什麼時候才會來? 不過,淩穗歲也讚同李元慶剛才說的,閻學軍確實有千萬個缺點,卻從沒想過當負心漢。在離婚後,他把所有積蓄都給了黎想,真的考上大學後也從補貼裡省出一部分寄給她,隻是黎想沒要。 不管是原著還是劇本,對他的角色塑造都難以用一個標簽概括。李元慶表示,黎想和閻學軍分開不是誰的錯,就是性格不合造成的婚姻悲劇。 淩穗歲其實不這樣想——適配閻學軍的妻子需要什麼性格呢,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任勞任怨,願意為丈夫無條件付出的“賢妻”嗎? 他們兩個最終會分開,根本原因是經濟矛盾。要是他們有房子,不用在閻家“寄人籬下”,黎想也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就不會有上述問題。 同理,淩穗歲認為,無論是閻家人或黎家人對他們的刻薄,根本原因也是沒錢。那個年代大家太窮了,多一個人的口糧都成了奢侈。否則血脈親人,何至於此。 劇本的改編也沿襲著這個思路,沒有角色是天生的“極品”或“反派”,必須要和主角作對。親人錙銖必較、寸步不讓的背後,是貧窮盤旋在兩個家庭上空,難以揮散的陰影。 淩穗歲和李元慶討論前期劇情時,宋靈珊偶爾會插兩句,黃睿則是保持沉默,畢竟還沒到陳海出場。 不過淩穗歲注意到,他雖然沒開口說話,記筆記的動作卻沒停下過,而且是邊記邊點頭,好像對他們的發言特彆滿意的樣子。 黃睿的內心os確實是:終於遇到靠譜的、真的在研讀劇本的劇組了! 要知道,他上一個剛拍完的戲,女主角都沒怎麼看過劇本,背台詞和背課文差不多;上上個雙男主戲更誇張,那個男演員看劇本時,還需要助理給他把某些字標上拚音!不然他不認識! 問題他們拍的又不是古裝劇,他印象裡也沒有特彆深奧的用詞遣句,那個男演員怎麼能文盲到這種程度! 蒼天有眼,終於讓他碰上好項目了。黃睿打起精神,決定這部戲一定要好好拍。 這部劇雖然不是偶像劇,但以淩穗歲的劇粉盤和號召力,《浪潮之下》怎麼也有熱播打底,運氣好說不定能小爆。看演員和班底,衝獎也很有希望。 所以,他必須把握住 這個機會,隻要能飛升,就再也不要和那些流量明星合作了!他們簡直拉低了他的格調! 淩穗歲雖然不知道黃睿在想什麼,但看他這個精神亢奮、鬥誌昂揚的狀態,她就放心了。 宋靈珊之前聯係上了浙江省委宣傳部,浪潮拍攝工作獲得了當地的大力支持,所以,原著的劇情在劇本裡稍有變動。 小說中,女主是在h省擺攤賺到了第一桶金,這個情節在影視化改編中落地到浙江義烏,正好對應義烏1982年關於小商品市場的討論。編劇把女主的事業和當地經濟發展相連,更符合“時代浪潮之下”的作品主題。 導演:“演員老師們請注意,因為取得了當地政府的幫助,所以唐編查到了更詳細的資料,比如說工資水平、物價信息這些,有一點小調整,以最新版的劇本為準。” “因為我們是同期聲,為了之後不麻煩各位老師多補音,就儘量不要錯吧。” 幾位演員點頭,同期聲就是邊拍邊錄,聽起來很方便,但麻煩程度未必比直接配音簡單。 劇本講到黎想創業部分,終於到陳海出場,黃睿該發言的時候了。 淩穗歲重點聽了他對角色的分析理解,可以說是詳略得當,非常全麵。有些應年提到到,但沒深入的部分,黃睿也抽絲剝繭,分析到了更深的層次。 而且,淩穗歲還聽到了她之前從未設想過的角度。 黃睿:“陳海——或者說我們三個回城知青,心裡應該還會有點怨氣。” “我們畢竟是讀過中學的知識青年嘛,但在鄉下那幾年幾乎是浪費光陰,回到城裡也好像和原來的生活脫節了。看到之前的朋友夥伴在城裡升了職,結了婚,不像自己這樣整天待業,內心肯定會有想法吧?” 黃睿想了想:“怨氣好像不太適合直接在劇裡表達出來……這樣就不夠正能量了。但既然我們這部劇是包容角色缺點,展現複雜人性的,少了陰暗麵總是不夠真實。” 淩穗歲扶額:“我懂你的意思,但我們還是要考慮到影視作品的正向引導作用,而且這部劇的側重點也不是這個。” 《浪潮之下》的主題是艱苦奮鬥、創造美好生活,這是有政府部門背書的項目,可千萬彆去試探審核的底線啊! 好在,黃睿是聽勸的。這個話題很快被跳過,他們說起黎想和陳海對彼此的態度變化。 淩穗歲:“黎想對陳海最開始是表麵客氣,她真的不想和這個街溜子沾上關係。後來他死皮賴臉黏上來,至少在第十集之前,黎想對他都是討厭情緒占比更大,畢竟她是來做生意賺錢的嘛,隻想讓陳海離她遠一點。” 黃睿則表示:“黎想的疏離被陳海看出來了,他這個時期就是頭鐵,越不理他越要湊上來,結果鬥智鬥勇上癮了,那時他太閒了啊。後來我感覺陳海也想擺攤了,而且他心裡有種暗暗的攀比。” “攀比?”淩穗歲挑眉。 “是的。”黃睿接著說,“他應該是想,黎想一個女人擺攤都能賺錢,他肯定也可以。” 淩穗歲表情有點微妙。 多開劇本研讀會果然是有好處的,像這種男性視角……她平時還真的想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