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2,家祭無忘告乃翁,芒鞋女,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以防譚振興揪著這個話題沒完沒了,譚盛禮沒有告訴他們此事,而是說道,“龔探花在徽州名氣不小,定然有他的過人之處,有機會和他交流算學心得也好。” 譚振興虛心應下,暗想真有那天非讓龔蘇安見識見識他的厲害。 當然,被龔蘇安在算數上吊打是後話了。 夜幕低垂,他們沿著街道往家去,進巷後,兩側平日輕掩的門大敞著,男女老少站在門口像看稀世珍寶似的眼神看著他們,譚振興渾身不自在地瞅瞅身後,空蕩蕩的沒有其他人,他不安地湊到譚盛禮身後,“父親,街坊鄰裡好像有些奇怪哪” 巷裡寂靜,街坊們聽到這話,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來,熱絡地問,“大公子,聽說你們中了?” 喜樂街住的多是普通百姓,家裡孩子雖在私塾念書,卻不是為走科舉,而是為將來能謀個輕鬆點的差事而已,養家糊口,不識字的隻能做苦力,會認字算賬的則不同,比如上邊小管事大管事賬房先生,哪個不是會讀書識字的,在他們眼裡,不敢指望孩子科舉成材,做個管事就算光宗耀祖了,而譚家四人參加殿試,三人兩榜進士 也就說至少三人能做官。 街坊們住在喜樂街幾十年,生平頭次遇到大官,之前住的老先生子孫也是官,但麵相冷,排場大,他們心生敬畏而不敢靠近,譚家人就不同了,譚老爺平易近人,隨時路上碰到都彬彬有禮的問候他們,心生親近,倒是不害怕身份懸殊。 問話的是個杵著拐杖的老嫗,駝著背,眼神渾濁,譚盛禮恭敬地見禮,“是啊,中了。” 身側的譚振興他們齊齊拱手,鄰裡忙有模有樣的還禮,“中了就好,中了就好啊。”京裡讀書人比比皆是,想考上兩榜進士何等困難,譚家中了三人,真是祖墳冒青煙了啊。 巷子裡的街坊鄰裡都出來了,嘴裡說著吉祥的話,諂媚巴結恭維恭賀者皆有,譚盛禮禮貌地還禮,快到門口時,隔壁走出個盛裝打扮的老婆子,發髻高挽,蝴蝶簪花隨她動作輕輕晃著,她走到譚盛禮跟前,掩嘴說悄悄話的神態道,“譚老爺,下午你家來了客人,看那兩人賊眉鼠眼的,不像什麼好人,你要小心啊,不是我說,那盧老頭性格怪得很,你們將來是要做大事的,莫受了他拖累” 譚盛禮望了眼自家緊閉的大門,沒有作聲。 老婆子扶了扶發髻上的簪花,抹了胭脂的臉頓時換上了笑顏,退後兩步,緩緩施禮,“忘了恭賀譚老爺高中狀元了,還望見怪。” “哪兒的話。”譚盛禮客氣道。 老婆子彎唇笑得更為燦爛,望著譚盛禮的眼神怎麼看怎麼都像彆有用心的樣子,偏偏周圍還有人低頭竊竊私語,譚振興料到情形不對,輕扯了扯譚盛禮衣角,“父親,小妹她們還在家等著,咱們先回吧。” 彆以為他不知道,會試放榜,報喜的官差上門,這老婆子以為他們犯了事,落井下石的嘴臉令人作嘔,如今又在譚盛禮麵前亂嚼舌根,和長舌婦有什麼兩樣,他心頭不喜,麵上卻不敢表現出來,待進了自家門後才和譚盛禮說,“我看那人麵相尖酸刻薄,父親心善,與她客套兩句便是,何須” 後邊的話沒說完,被譚盛禮不愉的眼神嚇得閉上了嘴。 “街坊鄰裡,人前撕破臉就好看了?”譚盛禮道,“如果覺得她說得不對,你聽著不予理會便是。” 譚振興訕訕,“是。” 到家後,他們因高中而喜悅的心情淡了很多,而是聊接下來的事兒,朝廷有規定,新科兩榜進士直接列入翰林庶吉士,無須再考,而殿試落榜的進士還得參加館選,根據成績高低來授予不同的職位,不過那些職位都不高,活兒還多,譚盛禮問譚生隱的意思,是想等三年後再考殿試還是參加館選。 如果參加館選,朝廷授予職位後就得任職,而庶吉士能在翰林繼續讀書學習,待三年後再參加兩榜進士的館選入仕為官,官職普遍高些。 譚盛禮讓譚生隱自己選。 “我想再讀幾年書,我太年輕了,真任職做個官旁人也不會信服,不如趁著年輕多讀點書” 譚盛禮點頭,旁邊的譚振興大力拍譚生隱的肩,“生隱弟,你也看出來了是不是”皇帝喜歡年紀大的,就說兩榜進士,年齡普遍偏大,他和譚振學就算小的了,“繼續讀書,等你歲數夠了就能考上兩榜進士了” 譚盛禮:“” “用功讀書,下次肯定沒問題的,到時候三弟來,你們彼此也算有個伴兒了。”譚振興不讚同譚生隱參加館選,同進士參加館選的官職多是些吃力不討好的活兒,皇帝心裡篤定年輕人行事衝動,有意磨磨他們的性子,怎麼可能將輕鬆的職位留給他們呢? 兩相比較,自然是入翰林院比較好,再學習三年,參加館選的職位好,升職快,就拿六部尚書們說,哪個不是兩榜進士出身啊,四品官員裡同進士出身的都鳳毛麟角,譚振興道,“哪怕多花六年時間都是值得的。” 以譚生隱的實力,六年後出來少說是個六品官,而這次參加館選的話,六年時間不見得能升個一官半職。 “振興哥給你算過了,不會錯的。” 譚盛禮:“” 明明大喜的日子,譚盛禮就是遏製不住想揍譚振興的衝動,為官升職靠的是政績而非算計,譚振興這性子是沒挨打就飄了啊,所謂眼不見心不煩,譚盛禮罰他抄書,譚振興自知做錯事,耷拉著耳走了。 “大公子怎麼了?”從自己屋裡出來的盧老頭看譚振興扁著嘴滿臉委屈的模樣,不禁好奇,“大公子不是榜眼嗎?怎麼悶悶不樂的?” “莫管他。”譚盛禮平靜地看了眼背影落寞的譚振興,“他這性子,不好好約束,將來隻怕還會出事。” 入仕為官,心思該放在黎民百姓身上,若人人鑽研升官發財,置百姓於何故,置朝廷於何故,他不求譚振興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人物,但求他無愧於心,無愧於民,無愧於朝廷,譚盛禮收回目光,側目掃過容色帶喜的盧老頭,盧老頭換了身簇新的祥雲紋圖案的長袍,腳上的鞋子也是新的,譚盛禮笑了笑,“讓你看笑話了。” “哪兒的話。”盧老頭知道譚盛禮教子極嚴,不是他能比的,“大公子心思玲瓏剔透,大是大非上從不含糊,也是譚老爺嚴苛,換作旁人有大公子這樣的兒子,高興還來不及呢。” 想到譚振興唧唧歪歪的性子,譚盛禮不知怎麼和外人說,隻道,“或許吧。” 類似的話趙鐵生也說過,可譚盛禮沒法寬容待之,無論是祖宗還是父親的角色,對他們若不嚴格,出去闖下禍事想嚴格都來不及了,況且君子行事,豈能如同偽君子般虛情假意? 見他直歎氣,盧老頭露出羨慕的目光,想起什麼,拱手道,“譚老爺,還沒恭賀你們呢,你們你們真是太厲害了,報喜的官差上門,我還以為耳朵聽岔了呢。”譚盛禮狀元,譚振興榜眼,譚振學兩榜進士,史無前例的榮譽,天下大儒都比不及譚老爺會教。 譚盛禮還禮,答謝,“近日多虧你幫忙照顧家裡了。” 大丫頭姐妹兩讀書,盧老頭時常接送,平時清掃院子也是盧老頭在忙,譚盛禮發自心底的感激他。 “哪能啊。”盧老頭不好意思的紅了臉,他做的微不足道,老先生去世後,他住著宅子就是好幾年,得虧譚盛禮不嫌棄他,允許他繼續住,若譚盛禮不願,他可能不知道在哪間破廟住著呢,想到幾年前自己窩在屋簷下躲雨的落魄樣,盧老頭鼻尖酸澀難忍,“譚老爺莫謙虛,我我是沾了你們的光啊” 落魄時得老先生收留,如今又得譚盛禮敬重,他何德何能啊。 “譚老爺”盧老頭舔了舔乾裂的唇,雙手忐忑地捏著衣角,“能否借幾步說話?” 譚盛禮抬手,“請。” 譚振學和譚生隱提著食盒去灶房找汪氏和譚佩珠,準備吃飯事宜,而盧老頭領著譚盛禮去了他屋裡,屋子不大,但家具應有儘有,譚盛禮被桌上的食盒吸引,食盒上貼著酒樓的名字,他記得不錯的話,這酒樓就在喜樂街岔口位置,生意好,整天都能瞧見客人進進出出。 “譚老爺,有件事我沒與你說過罷。”看著食盒,盧老頭陷入了沉思,“老先生在時,他可憐我沒有容身之處而收留我,其實我無家可歸,而是不受家裡人待見,我無處可去罷了”家醜不可外揚,若是可以,盧老頭永遠不會說起以前的那些事,“我膝下有兩子兩女,女兒早年就嫁人了,兒子們住在安樂街的後巷裡,離這四刻鐘的路程吧” 盧家是普通人家,住在離京城幾十裡外的小村子裡,他和妻子養育了四個孩子,女兒出嫁,兒子成親,本以為該子孫繞膝頤養天年,事實孫子剛出生那幾年還算和睦其樂融融,但隨著兒子在城裡掙了錢,接他們來城裡享福就變了,兒媳婦貪慕虛榮,日日與鄰裡媳婦攀比衣衫首飾,嫌他和老伴兒穿著破舊,出門丟人現眼,天天甩臉色。 他和老伴兒識趣,平時不怎麼出門,但在村裡乾慣了農活,進城後閒不住,和兒子兒媳商量回村種地算了,但兒媳婦不讓,說當時接他們進城是想讓村裡人瞧瞧他們的孝心,他和老伴兒如果回村定會害他們被村裡人戳著脊梁骨罵。 為了兒子兒媳名聲著想,隻能繼續在城裡住著,住了沒兩年,老伴兒就生病了,離不開湯藥伺候,古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沒多久兒媳婦就嫌他們老兩口事多麻煩,抓藥花錢,為此兒媳婦臉色更是難堪,他心裡不舒坦,想著去碼頭扛麻袋貼補家用,留兒媳婦在家照顧老伴,誰知兒媳婦天天冷嘲熱諷,罵他們掙得少吃得多,沒少指桑罵槐罵他們怎麼還不去死 然後老伴沒熬多久就去世了,他帶著老伴回村安葬再不想進城,村裡人嘴碎,起了不少閒言碎語,傳到兒子耳朵裡,兒子不得已又接他來城裡,他還記得長子和次子站在院子裡哀怨的臉色,“爹,我們兄弟兩在城裡辛苦掙錢,你就不能體諒我們的難處?明知村裡人最愛背後說人長短,你悶聲不吭,不是任由他們抹黑我們名聲嗎?” 不孝乃大罪,兄弟兩害怕被人捅到官府,很是抱怨他不出麵為他們說兩句好話,可老伴離世對他打擊大,他根本無心與人多說,聽兒子抱怨,自覺又做錯了事,問他們,“那如何是好?” 除了跟著他們進城還能作甚?進城那日,兒媳婦特意給自己買了身簇新的長袍,像城裡老爺的打扮,挨家挨戶告知接他進城合家團聚的事兒,人前父慈子孝,進城後又變了樣子最後,他離家出走了,路上碰到老先生,老先生收留了他。 盧老頭揭開食盒,裡邊是他愛吃的菜,兒子和孫子拎過來的,說以前是他們不懂事,求他原諒,讓他想回去何時都能回去,盧老頭不記得自己跟著老先生多少年了,但今天兒子和孫子是第一次來探望他,他雖老眼昏花,但心裡還敞亮著,他們能來看自己,無非是譚老爺父子高中,他們想借自己攀上譚家這座靠山而已。 低頭看著身上的新衣,盧老頭心裡五味雜陳,“好幾年沒看到我孫子了,他站在我麵前我都認不出來,聽說他在私塾讀書,已經是秀才了,再努努力,中舉不是問題”盧老頭慢慢拿出盛肉的盤子,臉上的表情是譚盛禮曾在陳山臉上看到過的,譚盛禮安慰他,“子孫成材是家族喜事,你該高興才是。” “是啊”盧老頭放下盤子,盤裡的的梅菜扣肉已經涼了,但在盧老頭眼裡還熱和著,他道,“我心裡自是盼著他出息的,像他爹,幼時沒讀過書,幾歲就跟著村裡的人進城做幫工,靠看人臉色過日子,運氣好得東家器重,然而因他不會識字再是器重他也難以被重用,他時常感慨幼時不該不讀書的,孫子周歲那天,他興奮的說要供孫子讀書,他這輩子目不識丁,不能讓孫子像他那樣” 說著,他揭開另外個食盒,突然抬眸,視線落在譚盛禮臉上,“譚老爺,我真的感謝你,要不是你,我到現在都” 後邊的話他沒說完,譚盛禮心下歎氣,正欲勸他彆沉浸在過去的悲傷裡,卻見盧老頭屈膝跪了下去,譚盛禮忙彎腰扶他,皺眉道,“這是作甚” “譚老爺,我知道你品行高潔,正直善良,可我實在沒辦法啊”孫子說譚盛禮滿腹經綸飽讀詩書,過不久就要入國子監做祭酒,自己能在譚盛禮跟前求求情的話,他就能入國子監讀書,他日走科舉入仕完全不是問題,盧老頭知道自己此舉不合時宜,可他沒辦法不顧孫子的前程,他對兒子失望透頂了,可孫子不是啊 他離家時孫子還小,那時候的他什麼都不懂,盧老頭仰著頭,眼裡淚光閃爍,悲慟道,“譚老爺,我真的沒辦法啊。” “什麼事起來再說吧。”譚盛禮扶起他,“我能為你做什麼呢?” 盧老頭哽住,望著這張慈祥樸實的臉,他目光閃了閃,結舌道,“我孫子勤奮,就是天賦不好,你要是能指點他幾句,我下輩子給你做牛做馬來報答你。” “言重了。”譚盛禮扶著他,看了眼桌上冷冰冰的食物,又看向盧老頭帶著希冀的眼神,實在無法讓他難過,逢外邊大丫頭喊吃飯,譚盛禮應了聲,道,“先吃飯罷,我們待會再說。” 盧老頭知曉譚盛禮為人,若是拒絕的話立刻就表態了,既說飯後再聊就是還有希望,他老淚縱橫道,“譚老爺我下輩子當牛做馬也會報答你的。” “言重了,小酌兩杯如何?” 譚振興兩杯酒下肚就滿嘴胡言亂語,他有自知之明,因此不敢飲酒,譚振學不勝酒力不敢多喝,而譚生隱晚上要寫功課也不敢喝,於是飯桌上就剩下譚盛禮和盧老頭,譚盛禮能飲酒,但不常喝,盧老頭閒來無事就愛喝兩杯,但不愛說話,許是今晚興致高,拉著譚盛禮喋喋不休說了很多,旁邊譚振興專心吃菜,不時抬頭看他,想說盧老頭平時看著沉默寡言,話多起來還真是恐怖,歪頭和譚振學耳語,“我怎麼看盧叔比父親還高興呢?” 中狀元的人冷靜如常,盧老頭卻喜極而泣,還真是個善良的人哪。 譚振學看看盧老頭,有看看像有心事的譚盛禮,搖搖頭,提醒譚振興彆亂說。 盧老頭酒力好,幾杯酒下肚,除了臉頰泛起紅暈,其他沒有任何醉酒的神態,譚盛禮喝了兩杯則麵不改色,食不言寢不語,譚盛禮吃飯不愛說話,顧及有話和盧老頭說,早早就下了桌,請盧老頭去書房說話。 天兒已經黑透了,走廊亮著燈籠,譚盛禮走在左側,半邊臉頰隱藏在光影中,他偏頭,看著和子孫久彆重逢而喜不自勝的盧老頭,“令孫離開前可有留下文章詩詞?” 盧老頭頓住腳步,臉上的笑悉數收斂,眸子垂了下去,小聲回,“他說譚老爺若是同意收他為學生,讓我給他去個口信,過幾日再正式登門拜訪。” 拜師要有正式的儀式,孫子說行事唐突落在外人眼裡有冒昧之嫌,待雙方商量好,找個黃道吉日隆重的上門拜師,盧老頭隱隱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但說不上來,小聲問道,“可是有什麼問題?” 他知道譚盛禮為人寬厚,無論誰請他看文章都不會扭扭捏捏的推讓,他讓孫子回家把平日寫的文章帶過來讓譚盛禮看看再說,孫子堅持不肯,他也不好多說。 “沒事,譚某”譚盛禮頓了頓,盧老頭會意,“譚老爺但說無妨。” 譚盛禮想了想,輕聲道,“你在這兒住了多少年了?” “不記得了。”老先生在時他還記得清楚,老先生走了後,宅子裡就剩下他,孤零零的,時間於他而言就是春暖冬寒,其他沒什麼感覺,“很多年了罷。” “你想念他們嗎?” 盧老頭身形微僵,想自然是想的,以前他還偷偷回去看他們過得好不好,被兒媳婦撞見兩次,埋怨他儘給他們惹事,幾十歲的人了做事自私自利,隻想自己怎麼過得輕鬆而不考慮他們的處境,他離家出走的事兒被其他人知道盧家的名聲是彆想要了。 擔心連累他們,之後就再沒去過。 “以前想,後來想的時候少了很多,現在隻是偶爾會想起。”直至今日孫子來,思念好像又重了很多,盧老頭隱隱知道譚盛禮想說什麼,百行孝為先,兒子孫子對他不聞不問,德行有損,天下沒人瞧得起這種人,盧老頭喉嚨滾了滾,為孫子說話,“孫子自幼聽話懂事,許是盧家長孫,我和老伴對他寄予厚望,我們老兩口進城後,早晚接送他去私塾,哪怕他娘說他找得著回來的路,不必多此一舉,我不放心,就怕人販子將其拐跑了。”孫子長得白白胖胖的,村裡人都說他是少爺命,因此自然看得緊點。 至於兒子,盧老頭說,“他們兄弟兩耳根軟,凡事聽媳婦的,雖然孝順我和老伴,終究不像兒時粘乎” 言語間仍有偏袒的意思,譚盛禮又問了幾件事,盧老頭回答得事無巨細,隱隱察覺到譚盛禮的用意,布滿褶子的臉忽然變得蒼白如紙,即使暈黃的光也蓋不住臉上的白,見狀,譚盛禮又問了句,“若是老先生還在,你說他會答應收令孫為學生嗎?” 老先生學問高,但性子倔,就說收留他,府裡幾位少爺說他來路不正,不太樂意他留在府上,然而老先生堅持己見,固執地留下他,要老先生收孫子為學生想都彆想,老先生嫉惡如仇,知道自家那些事兒後差點沒去衙門告發兒子的惡行,怎麼會收孫子為學生呢 想到此,他明白譚盛禮的欲言又止是為何了,掙紮道,“孫子和兒子不同,他是孝順我的,哪怕我離家多年,他仍記得我的口味” 梅菜扣肉,他最愛吃的菜。 血脈親情是割不斷的,無論兒子做出怎麼過分的事兒,父親心裡總會為其找到開脫的借口,譚盛禮不忍說些殘忍的話,歎氣道,“過兩日我隨你去看看吧。” 卻不是讓其登門拜訪,盧老頭心裡有些失落,轉而想想譚盛禮為人便不好多說什麼了,譚盛禮目下無塵,要求極高,孫子要是個不好的拜入譚盛禮門下隻會抹黑譚盛禮的名聲,譚盛禮是要進國子監做祭酒的人,身上留不得汙點,行事謹慎些總沒錯。 “好。” 書房裡,譚盛禮和盧老頭秉燭夜談了許久,聊的多是些家長裡短的事兒,譚盛禮聊譚家的落敗,聊陳山尋子的事兒,聽得盧老頭眼角泛熱,後悔當年不發一言就離了家,兒子兒媳應該急得到處找人罷,“可惜有生之年見不到陳山,否則真想和他做個朋友,和他相比,我是個不稱職的父親。” “怎麼會呢,你怕拖累他們,連村都不敢回,離家就是這麼多年,愛子之心不比陳兄淺”譚盛禮敬佩陳山,也敬佩盧老頭的離家的果敢和堅持,隻是透過盧老頭,他不讚賞其兒子的品行,父親為顧全子女名聲而流落在外,做兒子的如何能心安理得而幾年不聞不問,為人子不孝者,又怎麼能相信他教得出好兒子? 兩日後,他隨盧老頭去安樂街的後巷,還未進巷,便聽到裡邊傳來道嘹亮的聲音,“我家老大不日就會拜入新科狀元門下,前程似錦” 聽到聲音,盧老頭腳步頓住,臉比昨晚還顯蒼白,“譚譚老爺我們我們回去吧。” 此刻他意識到,譚盛禮如果收孫子為學生恐怕耳根不得清靜了,譚盛禮這樣光風霽月的人,不該與這樣的人牽扯上,是他自不量力給他添麻煩了。 望了眼狹窄的巷子,譚盛禮問,“來都來了,不去瞧瞧嗎?” “不不用了。” 見他氣色不好,譚盛禮不好強求,“那改日如何?” 簡單的四個字,聽得盧老頭熱淚盈眶,“再…再說吧。” 語畢,他掖了掖濕潤的眼角,有些難以啟齒地開口,“譚…譚老爺…其實你將大公子管教得很好。”即使有諸多缺點,但骨子裡孝順善良,從不起過壞心思。 再不想承認都得承認,兒子兒媳德行不好,他也有責任的吧。 “譚老爺,你…若是我會怎麼做啊…” 譚盛禮歎氣,想寬慰他兩句,就看廖府的人匆匆跑來,說廖遜的身體不太好,請他過府瞧瞧,廖謙這次高中,排名第八,昨日遊街時人卻不在,當時他就想問了,因給其他人講題給忘了,這會兒看小廝形色慌張,眉頭緊蹙。 廖家的馬車在不遠處候著,廖謙站在車旁,臉色憔悴,“父親父親身體不太行了。” ※※※※※※※※※※※※※※※※※※※※ 媽呀終於過審了。 感謝在2020-02-0821:59:522020-02-0923:59:5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一個胡蘿卜醬16瓶;阿戚戚10瓶;風雪夜歸人、37990860、懶惰小獅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