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靜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章 農民的另外一條路,致富1981,千年靜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雖說掛靠的公章還沒刻好,但既然村裡已經同意了李建國的掛靠請求,接下來的收據就好開了,這幾天來,林建國給各個工廠和單位開的抬頭為“青羊莊村運輸隊”的收據,這些收據提前加蓋了印有“地方公社青羊莊大隊管理委員會”的公章,隻是沒填收款單位和收款金額,等到了時候按照實際的運費填上去就行——這麼做肯定是不符合規定的,但作為一個臨時湊合的措施,隻要村裡不計較,誰也不在乎這個。 林建軍自然也知道這件事,隻是他沒想到林建國竟然會讓自己去開收據,頓時有些吃驚,連忙問道:“你讓我開收據,老三你呢?” “家裡過兩天不是要蓋房子了麼,咱爸上班,我得和咱娘一起盯著點,另外我尋思著趁著現在天氣還算暖和,起個蔬菜大棚,”說到這,林建國解釋道:“你放心,我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每隔個兩三天我肯定也得跟著出一趟車。” “哦哦……那是應該盯著點兒,”林建軍連忙點頭,自己差點兒把要蓋房子這件事給忘記了:“蔬菜大棚是什麼東西?” “蔬菜大棚是一種在冬天裡種菜的技術,我在報紙上看的。” 之所以打算搞冬暖式蔬菜大棚,是因為林建國發現隻有搞這個玩意兒,才能夠迅速幫周圍的人賺到錢,也給自己積攢足夠的積分。 這些天來,他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在80年代初,到底有什麼產品是農民可以觸碰、同時又能夠讓農民們合法的獲得暴利的東西? 最後的答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 這一時期,國內的蔬菜大棚技術還處於摸索階段,隻有零星個彆地區才有,完全稱不上產業,“大棚蔬菜之鄉”的那位王書記更是要到8年後的1989年才開始摸索蔬菜大棚技術,此刻的反季節蔬菜可謂是蔬菜中的奢侈品,自己現在進入這一塊,一定能夠帶領鄉親們大賺一筆,同時快速給自己積攢積分。 此外,自己還有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魂穿前的自己的家裡就是種蔬菜大棚的,而且一種就是二十多年,林建國從小就在自家的大棚裡幫忙,經曆了從簡易大棚到後來的半永久大棚的整個發展曆程,對於蔬菜大棚的各種控溫、保溫措施可謂是門清,否則他也不敢打蔬菜大棚的主意。 但這話聽在林建軍的耳朵裡就有些嚇人了,他情不自禁的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的道:“冬天能種菜?!” 林建國道:“能,不過要有一些技術手段才行,蔬菜大棚這個東西的技術原理其實和咱們春天時候弄的那個地瓜育秧棚差不多,也是在上麵蓋上一層塑料膜,不過蔬菜大棚下麵栽的不是地瓜,而是各種蔬菜。 另外地瓜育秧棚是在春天快收麥子的時候弄,等收了麥子、起了地瓜壟之後正好趕上地瓜秧成熟;蔬菜大棚這玩意兒是在秋天弄,等冬天的時候就可以采摘了。” 林建軍聽了林建國的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魯省作為北方省份,地瓜的儲藏和種植有自己的特點,秋天的時候,農民會在收地瓜的時候將大多數的地瓜用擦板擦成大約兩毫米左右的薄片,將薄片直接在地瓜田裡曬乾,之後再將便於儲藏的乾地瓜片運回去。 到了需要食用的時候,就用石碾將乾地瓜片碾壓成小顆粒煮成地瓜飯,此外也可以到村裡的磨坊裡磨成地瓜麵,用來攤煎餅、蒸窩窩頭——一直到80年代末期之前,在魯南的很多地方,地瓜麵煎餅還是農民的主食,一直到小麥的高產品種逐漸推廣和普及開了,農民的主食才逐漸變成各類麵粉製品,也包括以麵粉為原料製作的煎餅。 大多數的地瓜被做成了便於長期儲存的地瓜乾,但大家也會預留一部分新鮮的地瓜放在地瓜窖裡,這些儲藏在深入地下七八米乃至十多米的地瓜窖的地瓜,除了一部分作為食用之外,還有一部分就是作為來年育秧的薯種。 從小就乾農活的林建軍對於地瓜育秧自然不陌生,育秧的時候,農民會起一個前低後高的育秧棚,育秧棚上麵要覆蓋塑料薄膜來提高棚內的溫度,讓秧苗在原本不適合的溫度開始發育和生長。 那麼給地瓜育秧是什麼時候? 麥收之前。 那個時候的氣溫都到了十幾度乃至20多度了,再加上塑料薄膜的保溫作用,可以讓育秧棚內的溫度達到30多度,如此高的溫度可以讓秧苗快速生長。 等收了麥子之後,將麥田起壟做成用於種地瓜的地瓜壟,此時正好秧苗長成,就可以栽種地瓜秧苗了。 這些東西對於種了多年地的林建軍來說自然是熟的不能再熟,隻是老三竟然準備在這個時候育苗、等冬天的時候出菜,能行嗎? 他覺得林建國是在瞎折騰,想了想,他還是勸說道:“老三,咱們春天育秧的事後,氣溫可都已經十幾二十度了,可從現在往後,氣溫越來越低,你搞這個蔬菜大棚能行嗎?” 林建國知道自己的二哥是一片好心,也就耐心的給他解釋:“二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冬季蔬菜大棚隻是在原理上和咱們的地瓜育秧有些類似,實際上區彆還是挺大的,此外也有專門的保溫措施,和咱們春季的時候給地瓜育秧不是一回事。” 見老三堅持,他也不好再說什麼,歎了口氣道:“行吧,不過這麼一個蔬菜大棚應該不便宜吧?為了吃那兩口菜,至於麼?” 林建國笑著搖頭:“二哥,這可不隻是兩口菜的問題,我之前看的報紙,到了年前那會兒,咱們京城、滬城等大城市會有少量的新鮮反季節蔬菜供應,這些大棚裡種出來的青菜,價格比肉都還要貴的多,我就尋思著,如果這玩意兒搞成了,咱家裡也能多一點收入。” 青菜怎麼可能比肉貴呢? 林建國的話給林建軍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他瞪大了眼睛,臉上滿是難以置信:“啥?青菜比肉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