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家的太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6章 宛城,三國:季漢劉璋,花花家的太歲,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706章宛城第12頁 “大勝?” 袁譚有些不敢確信,但顏良所遣使者口中所言,確是大勝二字無疑。 使者見袁譚有所疑慮,他通稟起了詳情:“稟公子,顏將軍輕騎突至下,秦軍猝然遇襲,無法整軍備戰,是故為顏將軍大破,輜重糧草遍地,儘為我軍所獲。” 不言所得斬首,隻言所掠軍需,使者撿著能顯露功勞的部份闡述。 袁譚這個時候信了下來,即是顏良使者信誓旦旦,看來的確是獲取到了一場大勝,他麵上露出開懷之意,不由暢想了起來。 作為父親的長子,又是最能乾的兒子,在父親日益衰老的當下,魏公的位置,不傳給他袁譚,還能傳給誰呢?總不至於傳給袁尚那個乳臭未乾的小子,袁尚一無戰功,二無治名,河北交到袁尚手裡,隻會是斷送了局麵。 沉浸在暢想中的袁譚,通體舒暢,心下極是開懷。 “公子,即是顏將軍取得大勝,我等當趕赴上去,一來以免秦軍去而複返,二來早早的打掃戰場,好收兵還師才是。”文醜見著袁譚久久不下命令,他提醒了一句。 袁譚為文醜的話所驚醒,從美好的願景中脫身,他鄭重的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傳令全軍,速速上前,同顏將軍合軍在一起。” 陽光真美好,風兒也清爽,行軍中的袁譚,一掃往日因為失卻上黨,為袁紹所棄置的鬱鬱寡歡,臉上持續著洋溢的笑色,這一次出擊,他成功的證明了自己,想來能夠重新奪得父親袁紹的歡心。 然而行不過數裡,袁譚就見到一夥子袁軍輕騎向他們奔赴而來。 “顏將軍這是?”袁譚不明所以,在隻看清對方服裝,簡單判定是自家人的情況下,他納悶的搖了搖頭道:“迎接我們的話,何必派遣這麼多人?未免有些隆重了。” 隻當是顏良派來迎接的人馬,袁譚和文醜談笑了一聲。 但很快,袁譚卻是笑不起來了,隻見迎來的袁軍輕騎愈發接近,他一雙亮堂的眸子,看清了輕騎的裝扮和精神狀態。 輕騎身上的盔甲東倒西歪,手上的兵械或有或無,一張張麵孔上帶著惶恐之色,奔馳之間,不時的回頭看去,似是後方有什麼洪荒猛獸在追趕。 不是大勝嗎?怎麼形貌像是大敗了一樣?袁譚不解,方才顏良使者口中所言確乎是大勝二字,可勝利的一方怎麼會這般狼狽不堪,像極了潰散的敗卒。 文醜麵沉如水,他揮手發出號令:“截住他們,不要讓他們衝擊了隊伍。”他指派出麾下親衛,讓親衛上前截住好似敗軍的袁軍輕騎,同時囑咐親衛提留幾名輕騎用來問話。 作為文醜麾下的親衛,戰鬥力自是勝於尋常的人馬,是故親衛很好的完成了他們的任務,先是阻截住了袁軍輕騎的步伐,然後遞了幾人到了袁譚和文醜的跟前。 “說,爾等為何回頭奔竄?”文醜沉聲問道,他一雙濃眉擰起好似麻花一般,積年的戰爭經驗,讓他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隻是他需要先得到一個明白的回話,才好下定結論。 奔赴回來的袁軍輕騎還沒來得及答話,袁譚那邊就插了一句嘴:“可是顏將軍派你們來迎接我們的?”雖是這夥輕騎一副徹頭徹尾的敗犬模樣,但袁譚心中還抱有一絲希冀,或者說他不願去麵對顏良大敗的消息。 文醜聞言掃了一眼袁譚,目光中有著難以言喻的輕薄色彩,不過隻一閃而過,旋即他將目光放到了幾名奔赴回來的輕騎身上,等著輕騎給一個明確答複。 其中一名輕騎麵色惶恐,支支吾吾的說道:“將軍,敗了…敗了……” 袁譚聞言霎時間愣住了,方才還是捷報,怎麼突然就是大敗,他微微目瞪口呆了起來。 文醜不為所動,上陣久了,勝負多了,也就習慣了,贏也好,敗也罷,他都能直麵。 文醜接著再沉聲問了一句:“怎麼敗了,前麵顏將軍不是說勝了嗎?” 先前回話的輕騎口舌顫動,卻是不能發一言回複,文醜皺起眉頭,將目光看向其他幾人,剩下的幾名輕騎中有個膽子略大些的,這人一五一十的回答了起來。 “將軍,先前是秦軍詐敗,丟下了一地的輜重軍需,我等上去收攏這些輜重的時候,秦軍早就埋伏好的伏兵趁我們不備殺了出來,我軍因故落得大敗。” “顏將軍呢?”這個時候袁譚從噩夢中驚覺了出來,他仿佛嘶吼般問起了顏良的情況,作為一軍的主將,在大軍遇襲的時候,顏良當收攏部曲,奮力呼戰用以振奮人心,將大敗更易為小敗才是。 麵對袁譚的問題,幾名輕騎紛紛搖起了頭,他們隻言大軍猝然遇襲,顏將軍都統親衛迎了上去,而後不知發生了什麼,突然間前軍大震,四散潰逃,他們這些後軍也隻好跟著逃跑。 聽到顏良向著來襲的秦軍迎了上去,為混亂的大軍爭取齊整的時間,袁譚神色間稍稍好了些,對於顏良不慎中伏一事也沒有那般怪罪,念著後麵不必太過責怪顏良。 隻是聽敗卒的話,顏良迎了上去後似乎是不敵秦軍,以至於前軍大潰,連帶著後方的人馬一起潰敗,這裡出現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即是顏良現在何在,去向成謎。 “文將軍,勞你督輕騎上前,一麵收攏敗卒,一麵接應顏將軍,萬不可令顏將軍有失。”袁譚向著文醜拜托道,他放下了長公子架子,和文醜平等相待。 文醜不敢托大,他於馬背上微微彎腰,拱手言道:“諾。” 得令之後,文醜督輕騎先行,一路是不斷遇到潰兵南下,卻是不見顏良的身影,此中文醜心中有些不妙的感覺,他從前麵輕騎的答話中,敏銳的察覺到了什麼,但他不敢置信,隻眉間籠罩起了一層陰影。 向前行了數裡,文醜撞見了一人,那人他有些熟悉,此人乃是顏良親衛中的一員,他連忙上前,盤問這人道:“你身為親衛,不去護衛顏將軍,反倒從顏將軍身邊脫身而去,卻是為何?”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706章宛城第22頁 “你家顏將軍在何處?”不待這名麵色惶恐的顏良親衛答複,文醜語氣急促的追問了一句。 “顏將軍,顏將軍……”這名親衛口舌打顫,連道了兩句顏將軍,方才稍稍安定了些,接著回複起了顏良的問話:“我軍中了秦軍的埋伏,顏將軍都統我等上前阻擊,卻是為秦軍中一員驍將刺於馬下,臨陣遇難了。” “嗯?”文醜怒發衝冠,睚眥欲裂,他上前扣住這名親衛的脖子,咆哮道:“你說什麼?” 顏良親衛的脖子為文醜的大手扣住,頓感呼吸不暢,他情不自禁的掙紮了起來,伸出手指向自己的脖頸處,示意文醜稍稍鬆開些力道,他才好回複問話。 文醜按捺下心中的怒氣,他手上的力道放緩了些,顏良親衛喘息了一兩口,平複了劇烈的心境,向著文醜回複道:“顏將軍臨陣遇難,連屍體都被秦軍奪了去,小人雖是有心上前奪回顏將軍的屍體,可局勢崩壞,卻是不得上前,被潰兵卷著逃離至此。” 文醜默默的聽著,在確信這員親衛的話後,他目光冰冷,好似數九寒冬般掃過這名親衛,讓這名親衛不由的打了個冷顫。 “爾為顏將軍親衛,顏將軍臨陣遇難,你難辭其咎,此其一也,顏將軍屍體在前,將為秦軍淩辱,你不思奪回顏將軍的屍體,反倒潰逃至此,苟且偷生,此其二也。” “有此二罪,汝還敢望生乎?” “將軍,將軍,不是小人不奮戰,實在是秦軍太過……”顏良親衛察覺到了文醜言語中的殺意,他連忙為自己辯解了起來,可話說到一半,他的頭顱就為文醜所擰斷,一雙眸子頓時失去了色彩。 像是扔掉一條死狗般,將顏良親衛的屍體從手中甩脫,文醜眸子中泛起了淚水,神色悲涼萬分,他舉起雙手向蒼天呐喊道:“顏將軍啊顏將軍,你我雖非親兄弟,可你我的情誼比親兄弟還要親,如何今日教某喪一兄弟。” “蒼天啊,你豈不知我和顏將軍早有約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今日死,你如何今天送走了顏將軍,讓某失信於皇天後土。” 一頓悲戚過後,文醜收起了哀容,他眸子中堆滿了冰冷的殺意,這殺意,是向著殺害顏良的凶手,作為顏良的好兄弟,顏良的仇自然是他來報。 不過雖是胸膛中怒氣翻騰,眸子殺意鼎沸,但文醜還保持著一名將領該有的基本素質,將不因怒而興師,況且秦軍方才大勝一場,臨陣斬將,士氣想必正盛,他現在撞上去恐是沒有一個好果子吃。 稍稍平複心境,文醜停駐了下來不再上前,他一麵派人通知袁譚這條悲訊,一麵著斥候向前去打探消息,刺探秦軍的人數、統兵的將領,戰場的情況。 不多時,袁譚領著大隊人馬趕赴了上來,一來到文醜近前,他就語氣急促的問道:“文將軍,顏將軍當真……”袁譚話說到一半,就因心悸停頓了下來。 文醜神色悲傷,肯定的點了點頭,他向袁譚回道:“公子,某盤問過多名敗卒,皆是眾口同聲,顏將軍確乎是遇難於陣前,為萬惡的秦軍所害。” 袁譚眸子變的空茫,神色於瞬間冰結,前失上黨,今失大將,他的罪責深矣,原望著立下大功奪得父親袁紹的壞心,然大功未立,反倒犯下大錯,嗣君之位,離他是愈來愈遠了。 身在陣前,容不得袁譚悲戚,他穩了穩心神,朝文醜寬慰了一句道:“將軍節哀。”知曉顏良和文醜二人關係親近,好似異姓兄弟,袁譚補了一句道:“秦軍,今番定要秦軍付出代價,為顏將軍報仇雪恨。” “多謝公子。”文醜致謝了一句。 在不明秦軍人數的情況下,袁譚和文醜不敢上前,二人就地屯駐,等待斥候探聽清楚秦軍的情況。 日頭漸向西斜,覓食了一日的鳥獸踏上了歸林的道路,袁譚和文醜也從漸次返回的斥候口中,得知了秦軍的情況。 秦軍於懷縣在沁水東岸的渡口背水立寨,瞧著營寨的規模和大小,人數約計有七八千人,其中多有騎卒,約計兩三千餘,目下營寨已成規模,不可強攻。 在秦軍已經在沁水東岸立足的情況下,袁譚和文醜沒有近前相逼的想法,二人於所在位置安營紮寨,和沁水東岸背水立寨的秦軍相持了起來。 …… 宛城。 夏侯惇騎著高頭大馬,在徐晃和曹休的陪同下領軍五千入駐了宛城,入駐之日,夏侯惇分遣士卒,把守宛城各個緊要所在,將宛城打造成鐵桶一座。 雖是對於曹操著令他南下屯駐宛城防備劉表的命令,夏侯惇心下不以為意,畢竟劉表這個人很少有出擊的行為,更多的是防守,用以保住荊州這一片基業。 所故夏侯惇認為風傳的劉表將北上襲取鄴城的事情,是空穴來風,無稽之談,但夏侯惇還是聽從了曹操的命令,老老實實的引軍南下入駐宛城,並對宛城的守禦進行升級。 宛城,舊日為荊州所有,但在去歲袁劉相爭,同時孫策進擊江夏的時候,曹操得空趁機向南略地,奪下宛城這一處重鎮,用來作為許都的南麵屏藩,保證許都的安全。 也是從曹軍輕易奪取宛城這件事上,夏侯惇對劉表起了輕視之心,認為劉表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枉負八廚的名士頭銜,荊州實不足為懼也。 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因為一樁風傳的消息,對宛城的守禦力量進行提升,畢竟荊兵八成不會北上,而曹軍士卒奔赴宛城據守,最終多半落得白白辛苦一場。 然而出乎夏侯惇的意料的是,在入駐宛城數日後,他從斥候的口中,得知荊兵有意北上的消息,且先鋒部隊已經抵達了新野縣,與宛城隻在百裡之遙。 “怪哉。”夏侯惇驚訝了一聲,守戶之犬的劉表竟是改了性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