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求道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兩百八十九章、道門聖地,鬥破諸天:吾乃蕭玄,鴻蒙求道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言外之意,就是你這個長子繼承了皇位也是妥妥的昏君。 李仲易沒反駁,也沒生氣,知子莫若父,他那個長子什麼德行,他清楚得很,繼續如此下去,不知長進,他也沒打算將來傳位給其。 “哈哈,老夫對你小子是越來越好奇了,你還精通治國之道?” 書房之內,一道聲音響起,隨後一個老頭子憑空出現。 “仲易拜見夫子!” “夫子!” 正是夫子,夫子笑道:“陛下不用多禮!” 李仲易手中的兩已經出現在了夫子手中,隨著翻看,夫子也連連點頭。 “很好的養生功法,這製度,也的確開創了曆史的先河!” 蕭玄笑道:“夫子過獎,談不上精通,隻是紙上談兵罷了,究竟如何,是否有效果,都是未知的。” “哈哈,你小子啊,有時候老夫都覺得,你才是活了千年的老怪物。 這養生功法不錯,有空陛下可多練習練習,強身健體。” “是,夫子!” 迅速看了兩一遍,夫子再次消失,來無影去無蹤,神鬼莫測。 在皇宮悠了一圈,蕭玄再次回到書院繼續自己教習的生涯,偶爾也會跑去滿世界遊曆,身邊還總是跟著一貓一狗。 隨著在書院安家,見識廣博士,還能拒絕夫子收徒,能自由出入後山,他也成為了書院之內極為特殊的存在。 …… 世間有四大不可知之地,代表了世間四大修行宗門的最高道統。 唐國書院二層樓,昊天道背後的知守觀,佛門聖地懸空寺,以及在世間隱匿多年的魔宗山門。 懸空寺,蕭玄曾去過,雖然手段不是那麼光明正大,但也進入逛了一圈。 魔宗山門還未出世,他也沒去過。 不過,這個世界的道門,尤其是道門的天書,他還是比較有興趣的。 多年前,僧人蓮生三十二曾入觀翻看天書,之後他成了昊天道有史以來最受人尊敬的裁決大神官; 柳白也曾入觀看書,而後,他成了人世間第一強者…… 然而這座讓無數修行者神往的道觀,卻隻是一座身在西陵神國群山深處的一座破觀。 山上有路,自山頂而始,石階環繞而下,沒有破壞山體本身所具有的山勢,反而讓那座山多出了幾許惹人深思的道韻。 一座青山在後,幾座古舊道院,七座草屋。 道院修繕並不秀麗,其中布置極是簡單,青簷之下三間房屋,院子中央也有著一樹桃花,再彆無他物。 這一天,蕭玄來到這裡,靜靜看著。 看著道觀門庭中懸掛著的牌匾,知守觀三字以著簡單的壁畫勾勒而出,卻仿佛包含了天下萬道。 順著那些筆畫看去,竟是將整座知守觀的氣機都囊括在了一起,整座觀宇上下形成了一座極強大的神陣。 以天為蓋,以地為鋪,此時觀前木門緊閉,便像是一座牢籠,任何人都隻能從觀門出入。 突然,木門打開,一中年男人帶著一個紅衣小女孩,一個青衣小胖子走了出來。 中年男子出來後,目光平淡地看著蕭玄,他也很疑惑,眼前這個看似十六七歲的白衣男子,在他眼中,竟看不出絲毫修煉的軌跡。 可小道消息得知,眼前之人或許修為不高深,但一定是個修士。 “見過醫聖,不知醫聖大駕光臨,所為何事?” 蕭玄溫和笑道:“見過道長! 貧道自小,喜讀百家經典,為此,甚至去書院賴著不走,畢竟那裡的收藏,著實不少。 知守觀,乃是道門聖地,在下自然也是心向往之。 所以,特來拜見拜見,瞻仰瞻仰。” 中年道人聞言,眉頭一皺,隨即舒展。 “醫聖臨門,知守觀歡迎,不過研讀典籍,這恐怕要讓醫聖閣下失望了,畢竟是道門傳承。” 蕭玄:“說來,貧道也是道士出生,所以對於道門的典籍,不說精通,但也了解不少。 道家講究道法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師法天地。 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 所以,用佛門那一套來說,道長著相了! 貧道其實,也好奇得很啊,天書傳得神乎其神,所以想看看,有何神秘之處。” 中年道人這時重新審視了蕭玄,目光深邃。 “不愧是師兄都說看不透的人,竟然還出身道門。 不過,天書之事,貧道做不了主。” “可以,貧道也想看看,異數,終將會如何!” 突然,虛空傳來一道聲音。 “見過師兄!” “拜見師傅!” “拜見父親!” 蕭玄也行了個禮,“觀主不愧是觀主,多謝!” 中年道人聞言,對著蕭玄道:“既然觀主發話,那醫聖閣下可入觀內。 紅魚,你引領醫聖先生去吧。” “是,師叔!” 紅衣小女孩聞言回應道,隨後轉身,蕭玄也沒在意,對中年道人點頭,跟著小女孩步伐。 不過經過小胖子身邊時,惡作劇捏了一下那肉嘟嘟的臉。 “好資質,好一個肉身無暇,心思純淨的小胖子。 隻要不夭折,未來知守觀可能又要誕生一位五境之上的超級強者。” 小胖子一臉不忿,不過聽到評論後,頭揚得高高的。 “那是,我可是道門第一天才! 哎喲,你打我乾啥?” 原來是額頭被某人彈了下,哎喲一聲叫了出來。 …… 山上常時無雲,這與此山不高有關係,更因為有雲,會阻擋人們看向昊天的視線,故每當有雨時,山上才會有雲,但無雲並不影響這座山的神秘。 走入木門之內,繼續跟著小姑娘。 山野間的地形漸漸消失,迎麵是一平坦的湖泊,湖泊靠東,湖畔有一小路,小路儘頭有幾座道院,路上不見行人,不過也是,知守觀這等不可知之地,又能有多少人在內,湖泊東邊是道院所在。 湖泊北畔,實則已經深入道觀,七座草屋錯落有致,此時,在日光的沐浴下,七座草屋顯得異常金碧莊嚴。 草屋既是草屋,用的大多數材料還是草,本不應該有華貴莊嚴的氣息,然而草屋上的茅草,卻是色金如玉,無視歲月風吹雨打的侵襲。 草屋前很少有人,因為在這世間能有資格來這裡的人很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