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3章 茶道表演,讓人耳目一新,升官證道,鮑爾日,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淡縣長話音剛落,會場燈光再一次熄滅,大銀幕上映出一行大字:
何拾遺與他的茶藝。
首先是這個名字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因為畫麵上映出一個老農正在采茶。
一個農民,取了這麼一個很有文化含意的名字,證明他家父親或者祖父是個文化人。
那麼,到了他一代怎麼衰落了呢?
畫麵上:何拾遺采茶,製茶。
畫外音:在之縣近代曆史上,有一對鼎鼎鼎大名的父子,他們是譚四海,譚如鬆。父子倆把之縣的茶葉遠銷到東西亞與俄羅斯。
在當時著名的中俄邊境貿易關卡——恰克圖,有一半的茶棧是譚家的。
後來,西方偷學了中國種茶技術和製茶工藝,中國茶一落千丈。
西方,特彆是英國以及俄羅斯茶葉,不僅滿足其國內市場,還向中國出口。
有東方威尼斯美名的武漢茶市,成了英俄茶葉的天下。
他,叫何拾遺。祖祖輩輩給茶葉巨商譚氏茶坊當大管事。
如今,譚氏後人飄零四海,隻有何氏家族繼承了譚家的“古法製茶。”
儘管沒人欣賞“古法製茶”了,何氏家族也要把這種古老的製茶工藝傳承下去,於是,何拾遺的父親給兩個兒子取名:何拾遺,何補缺。
台下的人才恍然大悟。
畫麵映出:何拾遺站在自家門口,對著鏡頭說:“讓之縣重新成為茶鄉,這是我們何氏家族的一個夢。”
大家熱烈鼓掌。
短片放完,會議室的燈光並沒有打亮。
隻見台上工作人員穿梭,正在搬一些東西入場。
突然,燈光大亮,一個穿著宋代右衽寬袖長袍的老人站在主席台中央,抱拳彎腰向台下一揖。退到已經擺好的茶台後坐好。
縣電視台女主持人陳雁大大方方地走到茶台右側:
“尊敬的各位領導,何拾遺老人將為各位沏上一壺茶,稍後,你就可以品味到之縣的味道,與眾不同。”
大家一看,原來主席台是以何拾遺為主,後麵還擺了兩個茶台。
三個茶台呈“品”字形擺放。眼尖的人發現後麵茶台上,竟然坐著陸書記的秘書何明歌。
何拾遺,何明歌,他們是父子?大家交頭接耳。越猜越對,難怪何明歌年年政協開會,都寫提案要發展茶葉經濟,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
有懂內情的就說,何明歌是何拾遺的侄兒。
陳雁說:“我們可以看到,台上有三個人在煮茶,後排左邊一位是何補缺,右邊一位大家熟悉,就是陸書記的秘書何明歌。
讓我們為何氏兩代人為我們煮茶鼓掌吧。”
台下掌聲大作。
陳雁繼續解說:“今天參會的人數比較多,所以要三個人同時煮。這道茶的特色是要加入桔皮,薄荷、紅棗。大家稍等,馬上就可以吃茶了。
傳統的吃法是夾子夾著茶葉吃,但今天沒有這麼多夾子,就換成衝泡。”
說罷,工作人員給用托盤端著茶,走到台來,請大家自己端。
不斷地端,一排一排。
不斷地發出嘖嘖的稱讚聲。
不繼地嚼茶葉,嚼出滿口香甜。有幾個大膽的鄉鎮書記喊著,還有沒有,給我再添一杯。
大家都笑,淡縣長站起來說:“添一杯就添一杯,給大家加茶水。”
滿場喝茶,一片讚揚。大家邊喝邊說:這個茶真好喝。這個茶值得發掘,值得推廣。
每人都喝了第二杯之時,何氏兩代人站起來,一齊走到台子中央,向大家行揖禮。
掌聲雷動。
這時,工作人員上台搬東西。又把桌子搬上主席台。
淡縣長站起:“下麵請頂上鄉黨委書記蘇奕同誌上台發言。”
蘇奕走上主席台,向台下鞠躬,然後大聲說:
“曾經,我們坐在茶山,茶就是茶。隻是每家每戶自己采摘,製成綠茶自己用,最多上縣城賣。
曾經,我們坐在井底,天就如井口那麼大,不管何家怎麼申請,怎麼提案,我們對茶葉產業視而不見。
現在,陸書記來了,慧眼識茶,作為頂上鄉的書記,我無比激動,在這裡代表5萬頂上鄉人民表態:漫山遍野種茶樹,五湖四海喝我茶。”
台下掌聲,笑聲混成一片,氣氛非常熱烈。
淡縣長與餘力、封毅耳語幾句。四大家領導走上主席台,大家坐好後。談家坤說:
“下麵,請陸書記給我們作動員報告。”
台下鼓掌。
陸皓明喝了一口茶,說道:
“這種吃吃喝喝的會,你們想開吧?”
台下大笑。
“這個不犯錯誤。放心吃吃喝喝,吃了我還會發給你們一袋,讓你們的家人也吃吃。”
台下鼓掌。
“放心吃,沒有人告狀。這是縣政府為了支持沈春城的事業,出錢購買的。我們決不白拿群眾一針一線。”
台下又笑。他們發現陸皓明這個人,你不和他對著乾,其實挺好打交道的。不像劉吉,開會總是板著臉。也不像佟英,三句話不耐煩就罵人。
陸皓明喜歡開玩笑,親和力強,叫政研室劉主任為劉大師,叫陳惠玲為陳大師。說不定以後他還會給彆人取個什麼名號。
“大家看了短片,應該受啟發,你那個鄉鎮適合做什麼,請你們回去多思考,多調研。
為什麼要調研呢?你們看郭三開當了那麼久的頂上鄉書記,頂上鄉住著兩位大師,他視而不見。
他不讀書,不學習,就打點牌,與老板們吃吃喝喝,從不把群眾利益掛在心上。
這不是進去了嗎?
他們的名字好取得非常好,叫拾遺補缺,大師般的人物,非常謙虛,郭三開偏偏連‘拾遺補缺’都做不到,支持彆人開鞭炮廠,那叫一不小心就‘血雨腥風’。
所以啊,我也不開長會,你們回去先做特色農業的發展文章,讓老百姓有事做,讓乾部有奔頭。讓你們有提拔有資本。
有人說,都乾得好怎麼辦,哪裡有這麼多位子?
你腦袋要開竅一點,你們乾得好,我們台上的這些人就全被提拔了嘛,位子就有了嘛。”
台下哄笑。
“你們不乾事,或者還出事。我不能提拔,台上的人都不能提拔,我們就沒辦法,拿你們出氣。
撤的撤,關的關。沒意思。所以,我們是同坐一條船,齊心劃槳。”
陸皓明在台上講話的時候,工作人員開始發放一袋袋梨子。
陸皓明說:“開完這次會,我希望大家都動起手來。一麵發展特色農業,一麵招商引資。
縣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資的文件。我的重心也放在招商引資這一塊。話不說多,散會。”
陸皓明一說完,掌聲經久不絕。
寧桂生走過來說:“書記,中餐安排好了,按你的意見,四大家領導和兩位何老,沈春城一樣吃飯,陶淑貞、蘇奕兩位作陪。”
陸皓明說:“行,梨子不能隻發給開會的領導,為會議服務的工作人員你也要發。”
寧桂生說:“考慮到了,作了安排。”
陸皓明滿意地點點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