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章信陵君的預言,始皇帝,迦太基的失落,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馬車在繼續前進著,信陵君問道:“政,你可知秦國為何能屢敗六國!” 趙政思索起來,說道:“地利上,秦國占據函穀關之險;人和上,秦國君臣和睦;兵器上,秦人兵戈鋒利……” 扳著手指頭,說了起來。 信陵君聽著,卻笑了起來。 趙政問道:“君上,為何發笑?” 信陵君說道:“秦人兵戈鋒利嗎,一點也不鋒利!” 趙政說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秦人多有能工巧匠,又是有相裡氏之墨,入秦為匠,秦人武器先進!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 “秦人以青銅為兵,銅錫完美配置,打造的兵器不僅堅韌有餘,更是硬度強大。這樣鑄造出的青銅兵器比鐵的武器更加鋒利、輕便、省力,出劍速度也更快,提高殺敵效率。” “又是設計製造規範化,從造型、尺寸、樣式、工藝、材質均采用製式化大規模生產、檢驗和管理,秦弩射程遠,力道凶猛,破甲無雙,敵人為之喪膽!” 說到這裡,下意識的想到穿越者記憶當中,秦軍攻城的時刻,萬弩其發,敵人為之畏懼。 那個電影,叫《英雄》。 信陵君聽著,卻是笑起來。 趙政雖然聰慧,卻終究是年幼,容易不分是非,容易被糊弄。 信陵君笑道:“天下七國,韓國兵家最為鋒利,韓國的鐵甲防禦強大,遠勝過皮甲,銅甲;韓國的寶劍鋒利,可輕易的劈開戰甲;韓國的強弩為天下稱雄,可射程為七百步,可洞穿敵人戰甲!” “就連魏國、燕國、齊國、楚國等,皆是鍛造鐵兵,裝備軍中,隻有秦國卻是裝備落後,依舊使用著青銅兵器。戰場交鋒之上,秦人兵器損耗巨大,因為兵戈不行,縱然擊敗敵人,也是自身損失巨大!” “長平之戰,白起擊殺趙括,覆滅趙人四十五萬,可秦人也損失二十萬之多,為何傷亡如此之大,隻因為秦人兵器兵戈不鋒利,依舊使用著青銅兵器。” 趙政不服氣道:“可秦國還是擊敗六國,六國為之恐懼!” 信陵君笑道:“軍爭之道,在於人心、訓練、法度、將領、地利、粟米等等,而不隻是武器。若是武器先進,那就是無敵天下,韓國早就無敵天下,早就稱霸天下了!” 趙政道:“……” 信陵君說道:“至於秦人,以秦弩稱霸天下,更是可笑至極。天下各國當中,趙軍騎兵最多,秦軍戰甲最多,韓軍弓弩最多。昔日秦與韓對決在成皋。韓軍十萬,有霸王弓弩,八萬弓弩齊射,好似下雨一般,秦軍前幾排的士兵皆是被射死,然後秦軍脫下裙甲,臂甲,隻留下胸甲護衛自身,然後舉著打盾向前衝鋒,到了百步的時刻,丟掉盾牌,衝殺向韓軍!” “可韓軍弓弩手皆是在前,戟戈手等老不及支援,就是被秦軍衝垮,韓軍潰敗,十萬大軍覆滅。至於秦人傷亡不到一萬。” “若弓弩無敵,列國當以韓國為霸,可現實卻是七國當中,韓國最弱。但凡強軍,皆不以弓弩為榮,反以弓弩為恥,魏之武卒,齊之技擊、秦之銳士、趙之鐵甲,皆近戰破陣之士。你問問你身邊的秦卒,秦人可以弓弩為榮?” 趙政看向趙鈹,問道:“鈹,秦人可以弓弩為榮?弓弩配備數量多嗎?” 趙鈹說道:“秦軍中,弓弩隻占據一層而已。我秦人與敵交戰,射完弩上的那隻箭,就是上前衝殺,若是速度慢了,會耽誤斬獲首級!我秦人強在銳士(重甲步兵),而非闕張弩!” try{ggauto} catchex{} 趙政無言。 那個穿越者記憶當中,也有很多虛假,錯誤的記憶。 所謂秦軍的“箭陣”是騙人的。 秦人,也非靠著秦弩無敵天下。 趙政恭敬拜見道:“多謝君上,教導之恩!” 信陵君說道:“秦王稷已年過七十,又是多病,不是今年,便是明年,將入地下見太一。安國君又是年紀過大,已經五十多歲,隨時可能去世。未來執掌秦國的,可能是你父親秦異人!” “安國君為周文王,你父親秦異人為周武王,呂不韋為太公,未來三十年必然席卷天下,東方六國必滅,如武王滅紂。” 趙政好奇道:“為何是三十年?” 信陵君說道:“昔日長平之戰,秦軍折損二十萬,又是邯鄲之戰,秦軍戰敗,折損三十萬。秦軍共計折損五十萬。秦國戶為二百五十萬戶,按照一戶出一丁,秦國折損了五分之一的成年壯丁。” “這些折損的士卒當中,又是老兵占據多數,大約有一半的老兵。二十年為一代,等到二十年後,秦軍必然興兵滅東方六國。十年時間,足以平定天下。” 趙政聽著,呼吸急促起來。 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秦軍損失如此之大。 趙政說道:“二十年後,趙國新的一代也成長起來,必然不畏懼秦人!” 信陵君說道:“秦國占據函穀關之險,可休養生息;可趙國卻沒有函穀險要,無法休養生息,秦軍三年一伐,趙國不僅無法恢複,反而會越發的弱小。此消彼長之下,秦人越發強大,趙人越發弱小。” 趙政說道:“父親是周武王,那我是周成王,誰又是周公旦,誰又是紂王?” 信陵君沒有回答,而是問道:“趙政,我要考較一下你。春秋之時,為何王不殺王,貴人不殺貴人,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趙政說道:“王殺王,終究不詳!貴族不殺貴族,亦是此理!” 信陵君說道:“春秋之時,士卒皆貴人,國人,戰死者少矣。何以?殺貴人不詳,時入戰國,諸國不爭霸而爭地,滅國屠城,殺人盈野,招募野人庶民入伍,多庶人殺貴人!商鞅變法,律法下移,秦國不再是嬴趙之秦國,而是庶民之秦國!” 趙政不解道:“那又如何?若要庶人,野人為秦而死戰,必然賜予爵位,賜予其錢帛,有何不可!貴人、庶民,皆秦王之民。” 信陵君說道:“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春秋之時,貴人庶民不相和,春秋之時非士卿,不得從軍為伍為何如此,因為野人庶民有了兵戈,必然有了權力,那時該會甘心當庶民嗎。當庶民掌控的兵戈越來越多,庶民會崛起,貴族會沒落!” “可今之秦國,秦王以貴人之尊,率領天下庶民,殺六國貴人。等到一天下,隻剩下秦王一個貴人,四周皆是庶民!” 趙政迷糊道:“這樣不好嗎?秦王之下,皆是庶民,庶民人人平等!” 信陵君冷笑道:“秦國一天下,依仗的不是王族,公族,而是的無窮無儘的庶民。不是秦不能統一天下,也不是庶民不能統一天下,而是一名貴族率領一群庶民消滅了列國貴族,即自己的所有同類。這不叫自尋死路,那什麼才叫自尋死路?” “作法自斃的,不隻是商鞅,更是秦國!” “秦王一天下,就是滅掉六國,然後再滅掉秦國,那時天下再無貴族,天下皆是庶民的天下,我已看到秦國之亡!” …… :第三更,求追讀,評論區打1,或是加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