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章和氏璧之謎,始皇帝,迦太基的失落,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聯姻有用嗎? 真的無用。 秦楚曆代聯姻,秦女多為楚後,楚女多為秦後,彼此關係可謂親近。 可秦楚開戰的時刻,秦國直接水淹郢城,直接攻占楚國漢中,巴軍,南郡等等,又是囚禁楚懷王,楚懷王憂鬱而死。 在國家大事麵前,所謂聯姻是無用的。 可在某種程度上,聯姻又是有用的,枕頭風可吹某人,某人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即便日後,局勢壞到了極致,趙國滅亡了,也能亡國而保存宗廟,祖宗不絕祀。 平陽君說道:“趙政容貌偉岸,又類似秦武王。若是回到鹹陽,秦昭王見到趙政之後,必然心中驚歎,以為這是兄長秦武王複生。父以子貴,秦異人可能因為兒子,直接被冊封為太子。” “等到秦異人成為太子,日後成為秦王。那時趙政就是太子,未來可能成為秦王。你若是成為秦夫人,或是秦王後,日後我趙國為秦國所滅,可設法保存趙國宗廟,讓祖宗不絕嗣,祖宗之鬼神在地下不會餓著!” 阿房說道:“女兒明白。” 平原君歎息道:“阿房,你若是不願意,為父也不勉強你!隻能讓你姐姐前去聯姻,隻是你姐姐不如你聰明,未必能行!” 阿房說道:“女兒明白,女兒要成為西施。昔時吳國強大,越國弱小,西施入吳國後,直接蠱惑吳王夫差變得昏庸,殺戮伍子胥,殺戮忠臣,導致吳國越發的弱小,最後吳國被越國滅亡!” “我要學西施,進入秦宮後,蠱惑趙政殺戮忠臣賢良,讓趙政變得昏庸,秦國越發的弱小,最後秦國為趙國所滅!” 平原君聽著,卻是笑了起來:“吳國滅亡,與西施關係不大。西施也沒有那麼多本事。吳王夫差也不昏庸,他隻是窮兵黷武而已,導致被越國趁虛而入,最後滅亡。可秦國卻是不一樣!” “秦楚多聯姻,楚女多入秦人後宮。宣太後,魏冉等皆是楚人,權傾朝野,可等到白起攻楚國,水淹楚國都城郢城,導致幾十萬楚人被淹的時刻,宣太後也好,魏冉也好,卻是無法開口說什麼!” “華陽夫人為楚人,為安國君的寵妾,可秦軍逼的楚國遷都的時刻,她卻無法開口為楚人說什麼。若是美人真的能君王變得昏庸,秦國早就亡國多次!” “讓你嫁給趙政,不是讓你成為西施,而是要成為秦夫人,為趙政生下兒子。以色侍人,終有年老色衰時刻,還是生下兒子才有依靠。趙姬,隻是趙國宗室遠支,本來不起眼,可為秦異人生下兒子的時刻,地位卻是變得尊貴起來。” 阿房點頭道:“女兒明白!” 平原君歎息一聲,若是有可能,他怎麼會讓女兒嫁給秦人。 隻是為了趙國,隻能犧牲女兒。 …… 打開盒子,趙政取出和氏璧,開始把玩著,好似玩著一個玩具。 和氏璧,晶瑩明亮,散發著淡淡的綠色,呈現著圓環類型,中間有一個大孔,沒有仔細的雕琢,隻是一個玉璞而已。 這股純天然,閃現出無儘的美好。 看著趙政把玩著和氏璧,趙姬也沒有勸阻。 再好的美玉,也是為玩耍而已,真以為和氏璧價值連城,價值十五個城池,真以為秦王是傻子。也隻有愚蠢的趙惠文王,才把和氏璧當成寶。 在趙姬眼中,兒子即便把和氏璧跌落在地上摔碎,也隻是小事情而已。 趙政把玩這和氏璧,開口問道:“阿母,好大的一塊璞玉,好重的璞玉!” 趙姬說道:“和氏璧,重量為十五斤。昔日,楚國人卞(biàn)和荊山砍柴時發現一塊璞玉,於是獻寶於楚厲王,厲王讓人鑒彆,得出一塊普通石頭的結論。厲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蓋骨(臏骨)。時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攜玉獻寶,武王再次找人鑒彆依然給出同樣結論,便怒而削其右膝蓋骨(臏骨)。時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懷抱寶玉而泣於荊山腳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淚乾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詢問,卞和說,“我不是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傷,而是悲傷寶玉無人能識彆”,於是文王讓人打開玉石,發現裡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並取名“和氏璧”。” try{ggauto} catchex{} 趙政懷疑道:“阿母,為何卞和不自己刨開石皮,然後獻給楚王!” 趙姬說道:“那個時代,隻有君王才擁有治玉的工具,從玉字的寫法上不難知道,玉,就是王者懷中之物啊。卞和,沒有工具打開美玉,或是怕自己技術不高,破損美玉,於是獻給楚王,讓楚王打開!” 趙政又是懷疑道:“為何楚王,不直接刨開石頭。若是裡麵有美玉,那就獎賞卞和;若是沒有美玉,那就懲罰卞和。可一邊不打開玉璞,卻又是砍掉卞和的腿,這似乎不地道!” 趙姬說道:“所以那個楚王,名為楚厲王。厲,這是惡諡!” 趙政歎息道:“卞和,好可憐!” 趙姬說道:“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400餘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遊赤山時,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後,和氏璧不翼而飛。” “50餘年後,趙國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玉工鑒彆,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出現,遂據為己有。秦王獲悉此事後,致信趙王說,願以秦國十五座城池換取玉璧。趙王懾於秦國威力,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機智過人的藺相如不辱使命,設計取回玉璧,送回趙國。” “藺相如,因此而聞名,趙國也因此惡於秦國!” 趙政說道:“阿母,我感覺故事有些假。楚王將和氏璧愛若珍寶,怎麼會舍得賜予朝陽,這是第一個不合理之處;同樣昭陽接受大王的賞賜,必然珍惜之,怎麼可能丟了,這是第二個不合理之處。” “假設有人盜走和氏璧,無非是自己留下欣賞,或是獻給權貴。可結果卻是詭異的出現在趙國的鬨市上,被繆賢用五百金買下,這是第三個不合理之處。” “秦王乃是一代英主,豈會為了一塊和氏璧,放棄十五個城池。若是要走和氏璧,卻是不給趙國十五個城池,顯得秦國無信用。秦國一向是小事情講信用,大事情不講信用。 “比如,商鞅徒木立信,這是講信用,這是小事情講信用。可商鞅欺騙魏國太子,奪取河西之地,卻是大事情不講信用。秦王會在這樣的小事情上,不講信用嗎?這是第四處不合理之處!” 趙政放下和氏璧,好似化身為【趙·福爾摩斯·政】。 趙姬點頭道:“政兒,你怎麼看?” 趙政思索道:“孩兒以為,楚王將和氏璧賜予昭陽之後,事後後悔了,向昭陽索要和氏璧。昭陽隻能演戲,說和氏璧丟失,然後又是回到楚王手中。到了後期,秦國與楚國聯姻,楚弱秦強大,為了討好秦國,在嫁女的陪嫁中可能有和氏璧。和氏璧,落在秦王手中。秦王為了試探趙惠文王,直接派出售和氏璧,以五百金的代價賣給繆iào賢,最後落在趙王手中,接下來就是用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用來試探趙王!” “藺相如耍著小聰明,完璧歸趙沒,看似趙國沒有吃虧,其實展現出趙國外強中乾,內裡虛弱。藺相戲耍秦王,秦王沒有殺死藺相如,沒有進攻,隻是因為秦軍主力在南方,與楚國大戰,無力北上。” “可等到楚國削弱之後,秦國能聚集兵力,進攻趙國,於是有了長平之戰!” …… :求追讀,在評論區打1,或是加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