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平定倭國,設立四郡
老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89章 平定倭國,設立四郡,三國:蜀漢敗家子,開局火燒臥龍崗,老刑,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了狗奴國的前車之鑒,卑彌呼與其麾下邪馬台子民,對漢軍的實力終於有所了解。 跟那些身經百戰的漢軍士兵相比,邪馬台國的士兵,就像是木頭一樣,會被摧枯拉朽般折磨。 太史慈並不知曉劉芒與卑彌呼的關係,好在甘寧及時提醒。 “子義將軍,雖說殿下隻讓她做洗腳婢,可終歸是名分。” “興霸放心,我心中有數,多虧你提醒。” 太史慈帶領著麾下士兵來到城門前,隻覺得這跟漢家城池相比,實在是相差太大! 若是五短身材,從此路過,勉強稱得上是城門。 可若是個子高一點的人,像是他與甘寧這樣身長八尺的猛將,很容易碰到頭。 “速速開城門,迎接漢軍入城!” 卑彌呼趕緊招呼一聲,城中士兵醒過神來,隨即大開城門。 在漢軍入城的一瞬間,邪馬台國的百姓們,儘數跪拜在左右,那是天生對強者的崇拜。 “在下太史子義,見過倭女王。” 太史慈不卑不亢道:“我等奉殿下之名前來救援,然曹魏野心昭然若揭,女王恐難以保全邪馬台國。” “我大漢天恩浩蕩,打算將倭國納入漢土,設立四郡!” 甘寧仔細觀察著倭人的表情,如果對方有一絲不滿,他隨時準備翻臉。 他跟太史慈早就商量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 當國家不複存在,甚至要被兼並的時候,甘興沒有看到邪馬台國子民有半點傷心,反而人人麵露喜色。 卑彌呼心中的悲愴一閃而過,與其這樣半死不活,將來被其他人推翻她的政權。 還不如現在並入漢土,讓她的子民有一處安身之地。 “臣,卑彌呼領旨!” “殿下所賜三神器,儘數供奉在神祠內。” “以後邪馬台國不複存在,我等同樣是大漢子民!” 太史慈沒有想到,事情竟然能夠如此順利。 殊不知,正是漢軍強大的戰力,徹底斷絕了邪馬台國說“不”的勇氣。 與漢軍作對,是何等下場? 那些狗奴人,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善!女王可保持名諱,繼續行之前禮儀,傳承一代又一代。” “我等會稟報朝廷,讓人派遣四郡郡守過來治理倭地。” “在此期間,為確保四郡安全,我與甘寧將軍會駐守此地。” 太史慈說得清清楚楚,以後倭女王可以傳承,但隻是表麵功夫,不會再有乾涉朝政的權力。 而郡守,也都會由大漢官員來擔任,畢竟大漢先進,玩轉倭國四島,還是輕而易舉。 卑彌呼已經聽明白,以後女王一族就是花瓶。 做個精致的花瓶,總比被滅國要強。 “臣,領旨,多謝太子殿下恩典!” “善!” 太史慈曾經腦補了不少,如果對方拒絕自己,他該用何等話術來辯駁。 誰知事情進行的太過順利,他就隻能說一個字——“善”。 沒辦法,擁有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是漢軍所有人最大的底氣。 “興霸,你說咱們遠渡重洋,東吳那邊是否會發現?” 太史慈明顯有些不放心,他與甘興是從東萊會和,再一同前往倭國。 “這倒是說不準,隻要他們猜不到,我來自哪裡,一切都好說。” “子義將軍放心,尋常東吳水師,根本不是我等對手。” 甘寧說出這句話,有絕對的本錢,畢竟在荊州他就負責水師操練。 如今去了夷洲,更是魚入大海,徹底發揮了自己的優勢。 …… 蒼茫大海之上。 全琮率領東吳水師,正往倭國方向而去。 “此地若能被我東吳占據,向西可威脅徐州,向東可進犯遼東。” “大都督果然神機妙算,趁此機會開辟第二戰場。” “我等若能奪取倭國,定會青史留名。” 全琮看向身旁的留讚,後者平日最喜歡高歌一曲,隻是如今有些暈船,不得已閉口不言。 “聽聞,魏賊已經與狗奴建交……嘔!” 留讚一邊吐,一邊說道:“邪馬台國女王更是號稱,已經成為了劉芒的女人。” “陛下讓咱們去進攻倭國,分明是兩邊不討好。” 聽聞此言,全琮有些不耐煩,如今他可是春風得意。 孫權剛剛答應,要將女兒孫魯班嫁給他為妻。 能迎娶長公主,以後他便是東吳駙馬,這個時候定要做出些成績才是,豈能任由留讚唱衰? “哦?那不知將軍有何指教?” 留讚有些頭暈目眩,並未聽到全琮言語中的不耐煩。 “要俺說啊,就該做做樣子,直言倭人水軍不弱,我們中了埋伏,即便如此還能保全士兵,安全回到東吳。” “撤軍之功,怎麼就不叫功勞了?” 全琮臉已經有些綠,顯然被留讚氣得不輕。 他若是這般沒誌氣,以後還怎麼著蜀賊報仇雪恨? 劉芒給他全家部曲的羞辱,他何年何月能夠償還? “不可!如今尚未交手,你豈能說出如此萎靡士氣之言?” “倭人不過是區區蠻夷,我等定能勢如破竹!” 見全琮決意如此,留讚也不多勸。 “哼!當年陛下讓咱們去探查夷洲,結果呢兩千多人死於疫病,還有當地土著的反抗!” “正當倭人好欺負不成?” “老子不管了,看這碧海藍天,不如想想新歌,嘔!” 留讚又是一陣狂嘔不止,全琮滿臉嫌棄,乾脆離開此地。 …… 邪馬台國如今已經被改名為邪馬台郡。 太史慈在朝廷委派官員沒來之前,隻得暫且擔任郡守。 即便是他這樣的武人,也赫然發現,這裡的百姓生產效率實在是太過低下! 連最基本的農具,還處於木製階段,殊不知中原早已經進入了鐵農具的時代。 當然,這些事情太史慈隻會告訴後來的繼任者,應當如何去改進,而不是由他這個武人負責。 “子義將軍,海上尋訪的弟兄,似乎發現了東吳船隻!” “若是子義將軍不方便動手,交給甘某人便是!” “都說東吳水師天下無敵,甘某正好想見識一番!” 太史亨見狀,不禁笑道:“甘將軍,何不裝作倭人模樣,給那孫權一個驚喜?” “倭人有所反抗,東吳戰將必卷土重來,我軍可依靠倭島四郡,不斷消耗敵軍兵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