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烏戈國,藤甲兵
老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6章 烏戈國,藤甲兵,三國:蜀漢敗家子,開局火燒臥龍崗,老刑,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道榮速退!” 刑道榮一斧砸去,眼前士兵被砸得七葷八素,卻並未傷及性命。 再看其身著甲胄,乃是以藤製造而成。 軍陣之中,一名嘴裡叼著毒蛇的壯漢,騎乘猛虎,輕蔑地看向刑道榮與鄂煥。 “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 鄂煥已經認出了來人,低聲提醒道:“道榮,此人乃烏戈國主兀突骨!” 刑道榮如今正值手癢之際,豈會輕易放過如此良機? “怕他不成?” 刑道榮大喝一聲,手中開山斧直取兀突骨人頭。 卻見烏戈國主吐出口中尚未斷氣的毒蛇,隨後以一把骨刀對敵。 亢! 刑道榮的第一擊,向來被漢軍眾人稱讚。 隻是這一次,刑道榮雙手顫抖,顯然吃了大虧! 兀突骨顯然未將刑道榮放在眼裡,身下猛虎一聲大吼,手中骨刀橫舞,瞬間衝散了刑道榮和鄂煥,直衝木鹿大王而去。 眼見援軍前來,木鹿大王目露喜色。 烏戈國手下士兵衝殺而來,他們戰鬥力本就蠻勇,漢軍本想以諸葛連弩對敵。 誰知箭矢射殺而去,竟然不能洞穿眾人鎧甲! 諸葛亮趕緊示意士兵鳴金收兵,以免手下損失過大。 木鹿大王僥幸逃得性命,衝著張郃、龐德等人不斷嘲諷。 “汝等四人,殺我白象!我定要取爾等性命!” “諸葛亮以假獸敗我又能如何?” “今日得烏戈國主相助,藤甲兵天下無敵!” 龐德聞言大怒,正欲上前再戰,卻被張郃一把拉住。 “太傅已經鳴金收兵,我等不可違抗軍令!” 四人接應刑道榮與鄂煥後,趁機解救了軍陣之中被關押的孟獲等人,這才緩緩退兵。 好在木鹿大王也要收攏殘兵,沒有繼續與漢軍糾纏。 劉芒看得清楚,祝融在旁邊低聲道:“木鹿大王向來與化外之國交好。” “這烏戈國主驍勇善戰,跟野獸無異!” “他手下藤甲兵,即便是我們南蠻第一洞遇到,也要頭疼不已。” 劉芒知道,諸葛亮心中已經有破敵之策。 “藤甲兵再強,也敵不過我家先生。” 劉芒歎氣道:“隻是,我不想讓先生用這等折損陽壽的辦法退敵。” 祝融心中不知,隻得攙扶劉芒回營休息。 …… 漢軍大營之中。 鄂煥手中拿著一件藤甲,擺在了眾將麵前。 “此等藤甲,看似極為易燃。” 張郃給出了建議,隨即將那藤甲立於箭靶之上,以火矢射之! 誰知火矢射中,那藤甲卻沒有想象中易燃。 “太傅,張將軍!烏戈國的藤甲,並不是那麼易燃。” “他們為了解決藤甲易燃,通常在打仗之前給身上澆點水或抹點稀泥就可以了。” “這藤甲浸水抹稀泥後,防禦力更強。” 鄂煥之言,令漢軍眾將臉色不善。 除非漢軍士兵全都能一刀摸了對方脖子,或者都是大力士,將對方五臟六腑震碎! 否則這藤甲刀槍不入,弓箭不能射穿,簡直是居家旅行,殺人越貨的利器。 “此地不遠處,乃盤蛇穀。” “亮已有破敵之法!” 聽聞此言,眾將麵露喜色,唯有諸葛亮眉頭深鎖。 臥龍之才,通天緯地。 他自然知道火燒盤蛇穀的後果。 烏戈國恐怕要被這一把火所滅! 可諸葛亮卻並不後悔,若能平定南中,漢中王便可直取涼州,切斷隴右,威脅長安! “為了複興漢室,為了主公與公子,亮折損陽壽又如何?” 諸葛亮緊閉雙眸,已經做出了決定。 “眾將聽令!” “馬岱!與汝黑油櫃車十輛,須用竹竿千條,櫃內之物,如此如此。可將本部兵去把住盤蛇穀兩頭,依法而行。” “張郃!可引本部兵去桃花渡口下寨。如蠻兵渡水來敵,汝便棄了寨,望白旗處而走。限半個月內,須要連輸十五陣,棄七個寨柵。若輸十四陣,也休來見我。” 眾將正欲領命而卻,卻看到劉芒在祝融的攙扶下,走進了軍營之中。 “世子!” 劉芒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無事。 “先生,可是要火燒盤蛇穀,將烏戈國團滅?” 諸葛亮默然不語,顯然被劉芒猜中了心思。 “先生,生命誠可貴,複興漢室固然重要,卻也不能折損您的陽壽。” 劉芒艱難地坐在主坐之上,歎氣道:“對付兀突骨的辦法,我已經想到了!” “之前先生所說,全都不作數!你們按照我的命令做事,可聽清楚了?” 張郃第一個舉雙手讚成,讓他連輸十五陣,簡直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令軍中工匠,儘數打造鐵線漁網!” “雋乂,你倒不用輸十五陣那麼多,但也不能贏!” “令明,坦之,伯瞻!你三人如此行事,隻待雋乂敗退……” “給你們五日時間準備,遲則生變,不可拖延!” 劉芒一應吩咐下去,眾人紛紛點頭。 “世子……我們也想儘一份力。” 孟獲撓了撓頭,羞愧地看向劉芒。 若非他執迷不悟,請出了木鹿大王,劉芒也不至於如此虛弱。 “無妨!” 劉芒看了眼身邊的祝融,自己算是ntr了孟獲…… 這等美嬌娘,給孟獲這野豬拱了,還不如跟著他來一出蠻漢通婚。 “你與孟優去督造鐵絲漁網。” “孟獲,你可是真心投靠?” 劉芒見狀,笑問對方。 “服了!心服口服!” 孟獲跪地叩首道:“世子多次饒恕我等性命,更將我兄弟二人從木鹿手中救出!” “我等若再行叛亂之事,豈不是連豬狗都不如!” 孟節見弟弟迷途知返,也是欣慰不已。 “世子心善仁義,隻望烏戈國主,能夠領會公子苦心。” 諸葛亮此時如釋重負,心中更是寬慰不已。 他身為師父,無時無刻在為劉芒考慮。 劉芒身為弟子,同樣在為他擔憂。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徒二人相視一笑。 “先生,平定南中之後,我可要好生歇息一下!” “世子所言甚是!” 諸葛亮笑道:“隻要再奪取涼州,我等便有資本與曹操正麵對敵,而不落下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