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效率低那就招標吧
墨色江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三章 效率低那就招標吧,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墨色江南,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正文卷第三百九十三章效率低那就招標吧“劉申弘,你先安排學生們安頓下來。” 雖然這些人都已經畢業,可在朱瀚的眼裡,這些人永遠都是他的學生。 有的時候他甚至都感覺。 這些孩子,依舊是以前那些毛躁的小子。 “是,王爺!” 劉申弘下去安排學生們。 朱瀚顧不得旅途勞累,帶上幾個侍衛,直奔燕京城而去。 這一路之所以走的這麼慢,除了鍛煉這些學生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趁著他們還沒到燕京,他想先查清楚燕京的狀況。 畢竟有些東西。 如果他以王爺的身份去看,那是絕對看不到的。 李善長暫時坐鎮應天府,進行前期的統籌工作。燕京這邊,現在主要是劉基在負責。 他的能力絕對是有,隻不過劉基畢竟隻有一個人。他能管得了自己,卻未必能製衡得了燕京的文官集團。 錦衣衛彙報給朱瀚的結果,他其實非常不滿意。 他也不會相信錦衣衛的一麵之詞。現在,朱瀚就要親自看看,錦衣衛彙報上來的東西,究竟是真是假。 剛剛進入燕京,朱瀚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對於燕京的建設,不論是朱元章還是朱瀚,都有一個相當宏大的規劃。 按照他們的想法,是要把整個燕京推倒重建的。 原本現在整個燕京城,幾乎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工地。 可是現在…… 燕京城固然是繁華熱鬨,街道上行人車馬穿梭如織,街道邊也能看到許多的小商販。 可朱瀚從這些人的臉上,卻看不到絲毫的希望。 這些人給他的感覺,就像是他拉著自家大哥造反之前,麻木的生活在蒙元統治下的普通百姓。 最近幾年,大明一直在極速擴張。 百姓的日子雖然越來越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疆域太過廣闊,有些地方難免照顧不到。 這一點,朱瀚也不是不能理解,不論什麼事,都要一步一步做嘛。 但是這種情況發生在燕京,那就比較嚴重了。 現在整個朝廷都在支援燕京的建設,大把大把的銀子,不計其數的物資,都在往燕京送。 許許多多的工程,都正在籌備著準備開工。 這些工程能帶來的工作,至少能養活上百萬人。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現在的燕京城,應該是一個遍地是機會,到處都能賺錢的黃金之城。 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一潭死水。 朱瀚隨便挑了個小攤,拿起一個做工比較粗糙的瓷瓶:“這個瓷瓶多少錢?” 雖然是微服私訪,不過朱瀚這一身穿著,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 小販雙眼放光,立刻賣力的推銷起來:“這位老爺您一看就是有眼光的人,小人這裡的瓷器,可都是景德鎮的上品。” 朱瀚聽的是哭笑不得,他手裡這個瓷瓶,如果真是景德鎮出來的,他們的牌子就該砸了。 “你就直接說多少錢吧。” “五……”小販一邊說,一邊觀察朱瀚的神色。見他一挑眉,立刻改口道:“四百一十文,您看怎麼樣,這個價格絕對優惠。” “行吧。”朱瀚忍俊不禁。 這個價格彆說景德鎮的瓷器,就連景德鎮的瓷器的碎片都買不來。 老板找盒子包瓷瓶的時候,朱瀚假裝選購其它商品,有一搭沒一搭的跟小販閒聊。 “老板貴姓?” “可不敢當,笑的免貴姓趙。” “原來是趙老板,您今年貴庚啊。” “小的四十有六了。” “方便打聽一下,你這樣一個小攤一個月收入幾何?” 提起這個,攤販就長長歎了一口氣:“也不瞞您說,我這一年到頭下來,也就勉強混個溫飽罷了。” “老爺您還彆不相信,就說我這些貨吧。從德化縣那邊進貨的價格……” 小販突然意識到自己說漏嘴,慌忙捂住嘴巴。 朱瀚哈哈一笑:“無妨,老板你接著說,就當我花錢買你的消息。” 見這位貴氣的老爺,似乎真沒有追究的意思,攤販老板也徹底放開:“我這些瓷器進回來,首先要交入城稅,然後就是商稅,到這裡擺攤還要交地稅。總之,幾乎一大半的收入,全都要交稅。” “就這,還是因為咱們大明立國之後,減免了不少的苛捐雜稅呢。要是換蒙元那個時候,咱們這種普通老百姓,就彆想著能做生意養活自己了。” 朱瀚裝作意外的道:“以前的確是挺難的,不過老板你以後肯定能發大財。當今的聖上,不是已經準備遷都燕京嘛。” “我聽說不隻是皇宮,很多地方都要拆除重建。到了那個時候,朝廷肯定要雇傭很多人,人多了你們的生意也就好做了。” “話是這麼說。”小販對朱瀚的話不以為然:“那些國家大事,跟我們這些小人物可沒有什麼關係。” “最近一個月,燕京的人到是多了不少。可是生意……”歎了一口氣,小販將包好的瓷瓶遞給朱瀚:“老爺您收好,還有什麼中意的沒?” 朱瀚逛了一路,也買了一路的東西。 同時,也在這些小商販的口中,把自己想要的消息,大堂的差不多了。 整體來說,跟錦衣衛彙報的情況大差不差。 之後,又去了幾個已經開始建設的工程那邊,看了一下。為了不打草驚蛇,朱瀚也隻是在遠處看了幾眼。 哪怕距離很遠,他也能清楚的看到,那些工人根本就是在磨洋工。 比如搬運水泥。 其中一個工人,把水泥從馬車上搬下來,放到地上,之後就站在這裡等著。 這邊兩個人,其中一個幫忙,將水泥抗到另外一個人肩上,再慢慢走到正在建造的屋子門口放下,裡麵再出來一個人,將水泥扛進屋子。 如果這是進行流水線作業,朱瀚也就不說什麼了。 正在關鍵的是,這一整套流程之中。隻要有一個人在動,剩下的人就會全部停下來,四個人最多隻乾了一個人的活。 不! 哪怕是一個人,效率都要比他們四個人高。 如果所有的工程全部都是這個效率,恐怕就是花上一百年,燕京這個首都都建設不好。 “劉基這個家夥,究竟在乾什麼!” 朱瀚這下真是徹底怒了,朝廷為了支援燕京的建設,幾乎掏出了大半個家底。 結果,他們這些混蛋,就是這麼給朝廷乾活的? 這一刻,朱瀚忽然有點理解自家大哥了。 他現在都想跟朱元章一樣,把負責這些工程的官員們,全都給砍了。 不過…… 朱瀚的怒火,在見到劉基的時候,直接消散了一大半。 這才多少日子沒見? 劉基就好像直接換了個人。 眼窩深陷,帶著濃濃的黑眼圈,整個人都瘦脫相了。哪怕是熟人,如果不仔細看的話,恐怕都認不出他來。 “下官劉基,見過英王殿下。” 看著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幾歲的劉基,朱瀚也有點於心不忍,語氣生硬的道:“起來吧。” 等劉基站起來,朱瀚沉著臉問:“說說吧,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燕京的建設進度如此緩慢?” 劉基垂下頭:“回英王殿下,是下官能力有限。沒想到,建設燕京的事物竟然如此繁複。” “自從來到燕京以來,下官每日三更才睡,五更便早早起床處理公務。可燕京的建造進度,依舊緩慢。” “下官無能,還請王爺責罰。” “你啊,真是太讓本王失望了。”朱瀚恨鐵不成鋼。 劉基對於建設燕京的事,的確是非常用心。 根據錦衣衛的奏報,他說自己三更睡五更起,那都是謙虛的說法。很多時候,劉基都是差不多四更一刻才睡,每天不到三更就起床。 他已經連續半個多月,每天隻睡兩個時辰。 要是朱瀚他們,再在路上拖延半個月。等他們抵達燕京,劉基說不定能減肥到,隻剩下十來斤。 之所以變成這樣,其實也算是劉基自找的。 劉基他們這些人,畢竟是傳統的士大夫出身。他們雖然也忠誠於大明。 但是對於自己那層士大夫的身份,同樣看重。 所以大部分的時候,他們還是會以士大夫的方式來做事。 就比如這次建設燕京城。 先由由財部撥款,工部再用這些銀子去雇傭民夫。 雖然有了鐵路之後,雇傭民夫去其它地方乾活,已經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不過為了節省銀子,他們當然還是更加傾向於,在本地雇傭民夫。 而這,也就給了本地官僚們,上下其手的機會。 哪怕朱元章殺起貪官來從不手軟,可是一旦利益大到一定程度,總會有人冒險的。 銀子過一個衙門,就被扒一層皮。幾經轉手之後,省下的銀子,能有十之一二到民夫工匠的手裡就不錯了。 這種情況下,工匠們的效率能夠快的起來,那才叫有鬼。 工匠拿不到太多的錢,自然也就不會在當地消費。 沒有消費那些心來的人口,非但不能給燕京帶來活力,反而會成為燕京的負擔。 “劉基,你給本王聽好了。” “請王爺吩咐。”劉基趕緊豎起耳朵。 這樣的朱瀚,劉基曾經見過好幾次。每一次,朱瀚提出的方案,都能讓整個大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現在開始,順天所有的撥款,全部暫停!” 朱瀚的第一句話,就讓劉基如遭雷擊。 “王爺,萬萬不可啊!為了建設燕京,工部雇傭的第二批工匠馬上就要到了。如果現在停止撥款,讓他們原路返回,說不定會引起民變啊!” 朱瀚惡狠狠的瞪了劉基一眼:“你以為這都是誰的錯?” “所有征集而來的民夫,補發他們一個月的餉銀。同時告訴他們,讓他們耐心等待就好,最多半個月,就會有人繼續雇傭他們乾活。” 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就跟工匠還有民夫們說,這是本王親自說的。” 英王在民間的聲望,可不是一般的高。 甚至說句犯忌諱的。 全天下的大明百姓,可能有不知道朱元章姓名的,但是絕對沒有不知道英王的。 朱瀚搞出來的每一件東西,都對大明天下有著無比深遠的影響。 “下官明白了。”劉基鬆了一口氣之後又問:“那王爺,朝廷撥發的物資。” “這些東西先放著,本王另有他用。” “下麵跟你說第二件事。除了皇宮之外,其它所有工程,全部麵相華夏疆域內的大明商人招標。” “招標?這是什麼東西?”劉基迷茫的看著朱瀚。 明明就隻有兩個字組成的詞,拆開來每個字都認識,可組合在一起,就完全聽不懂了呢。 “我們把每一個需要建設的工程,用途規模大小,以及需要完成的時間等等,公告天下。” “由有能力的人競價,把個項目轉交給報價低的。” “至於他們如何建造,我們統統不管,隻要他們能夠按照時間交工,並且完成我們的驗收就行。”朱瀚耐心的解釋道。 劉基畢竟也是宰輔之才,一下子就明白了朱瀚的意思。 “王爺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妙了。這樣一來,我們隻要盯著那些商人就行。至於怎麼征集民夫,如何安排工期之類的問題,完全可以讓那些商人自己解決,不需要朝廷再費心費力。” 最初的興奮過後,劉基又苦惱的道:“可是王爺,這樣也有問題。即便我們給出了要求,我們又怎麼能保證,商人的工匠,能夠完全按照我們的標準來建設呢?” 朱瀚既然提出這個方法,自然早有準備:“當然不能任由他們自己隨便去做。在他們施工的時候,我們需要派人全程盯著他們。” “一旦出現了什麼問題,立刻及時糾正,避免出現更大的損失。” “可是王爺,我們同樣也找不出這麼多,能夠監督商人們施工的工匠啊。” 朱瀚哈哈一笑:“這個問題,本王給你解決。” 他從順天府,帶來了那麼多學生。 這些人一直以來,接受的都是新式教育。 他們雖然比不了那些經驗豐富的匠人,但是他們都能夠看得懂圖紙。 直接讓他們按照圖紙建設,這有點為難人。但是按照建築圖紙挑毛病,絕對沒有問題。 在他們真正獨立去做事之前,這也未嘗不是個很好的磨煉機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