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朱元璋,朱瀚,兄弟相殘?永不存在!【求全訂】
墨色江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朱元璋,朱瀚,兄弟相殘?永不存在!【求全訂】,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墨色江南,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此行事做派,自然隻會讓朱元章和朱瀚真正的親密無間,不會出現曆史上為了權力相互傾壓的爭鬥。 這也就意味著大明最少在幾十年內都會擁有朱瀚這個天縱奇才的助力。 對於所有人的誇獎,老哥朱元章聽的非常的高興。 對於朱元章來說,有人誇讚朱瀚,簡直比誇他本人還要令他開心。 “諸位已經聽明白了,那咱也就放心了,所有這些新政,你們全都聽七五的安排,讓大明全天下的子民都從新生活當中受益!”朱元章信心滿滿的說道。 李善長劉伯溫等人表示,他們自己一定全心全意支持英王殿下推行新政。 他們這些人都是在青史上留名的能臣,對於朱瀚來製定的大概,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更加詳細可行的細化條例。 在李善長、劉伯溫、施耐庵等人的幫助下,大明的新生活運動,從洪武六年正式開始推廣。 首先推廣的地方便是應天府、蘇州府、杭州府、廣州府等幾個人口密集的政治經濟重地。 大城市的帶頭效應非常的顯著。 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大明新生活運動的衣食住行各個政策,就是在這些大城市當中全麵鋪開。 特彆是華夏人最為關心的吃,在推廣的時候更是能夠深入人心。 經過基層官吏們一遍又一遍的宣講,生水生肉的危害讓所有人都徹底明白。 這些大城市基本都在南方,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吃生魚生水而患上嚴重的疾病,甚至於還有許多人為此喪命。 大明新生活運動帶來的最大的一個顯著結果,那就是應天府生產的玻璃水壺賣脫銷。 這種玻璃水壺采用雙層玻璃,用一個水車連接的抽氣機,除掉夾層裡的空氣,然後就形成了一個初級版的暖水瓶。 因為大明的官員在演示生水危害的時候,做對比的開水就裝在這種暖水瓶當中,許多百姓都把這個神奇的物件給記了下來。 “喝開水包治百病!” 不知不覺當中,這一條後世的名言,以前出現在了大明朝的市井百姓中。 大明王朝的新生活運動搞得如火如荼,對於四處的征戰討伐,自然也不能停止。 畢竟大明開國以來,幾乎每年都在開疆拓土,洪武六年自然也不能例外。 大明西南的主將徐達已經彙報,四川全境被明軍儘數占領,雲南一帶的陳友諒軍隊已經逃竄的無影無蹤。 當地留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土司,各自占山為王,他們對於明軍的到來,有的是抗拒,有的是順從,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反抗力量。 整個西南的重大戰事基本不會再發生。 遼陽一帶的白山黑水,當地的女真各個部落在明軍一次又一次的招募後,青壯年基本被大明朝廷招攬一空,在西北和草原上對抗蒙古人去了。 東北留下的大批土地成了明軍官方的屯田基地。 在大連朝廷不遺餘力的資助之下,去往遼陽行省開墾的北方農民,已經高達10餘萬人。 按照朱瀚的估算,再過上30年這10多萬墾荒的農民就將變成100萬。 在西北方向的蘭州行都司,當地駐守的明軍輕而易舉就挫敗了王保保的大規模入侵,周邊的蒙古部落對大明已經是徹底服氣,甚至於這些蒙古部落還主動把王保保派去的使者綁送給了明軍邀功請賞。 在穩定了蘭州一帶的形勢之後,中原地區源源不斷的糧食物資和商品湧入到了這個傳統的商業走廊,當地的民生行政一片大好。 盤踞在天山地帶的王保保勢力,估計再也不敢去觸碰蘭州行都司這頭猛虎。 隻不過蘭州行都司距離,中原實在是遙遠,各種物資的囤積都需要一段時間,還不能對處在天山一帶的王保保展開戰略進攻,暫時隻能處於穩固防守的態勢。 擁有大蒙古和元朝雙料旗幟的王保保,都已經如此狼狽,位於草原上的其他蒙古部落自然更是老老實實。 大明在草原上實行了嚴格的草場劃分,重點打擊那些敢冒頭的蒙古部落,對於肯向大明積極合作的部落,主動給予他們互市優惠。 王保保帶領蒙元勢力逃亡的時候,帶走了草原上大批的人口,現在草原上人少地多,短時間之內並不會形成什麼有威脅的勢力。 而且朱瀚已經對草原各個部落製定了其他的管理政策,將來就算草原上的人口增加,那也可以利用佛教和招募,大量消化草原上的青壯勞動力,讓這些遊牧部落生不出反抗大明的力量。 所以洪武六年的主要軍事進攻,集中在了倭國那裡。 倭國南朝已經徹底成為了大明的附庸,對於倭國北朝軍事進攻並沒有什麼難度。 所以負責大明在倭國展開進攻的將領,依靠毛貴和郭子興就足夠了。 倭國,京都。 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將軍足利義全眉頭緊鎖,正在與一群倭國大名商議著一場生死存亡的危機。 “明國的大軍,已經是開始向我們進攻了!” “天照大神的榮耀,我們必須去扞衛!” “所有人明天都跟我出兵,去抵抗明國的軍隊,隻要能夠把明國軍隊擊敗,我們就可以拿下石見,金山銀山都是我們的了!” 倭國的北朝在實力上,遠遠超過了南朝。 倭國南朝的小天皇,在大明的控製下,已經是放棄了所謂的天皇名號,成了大明的一個外封王爵,跟安南、高麗等屬國一樣。 北朝的室町幕府卻是不肯屈服。 現在明軍大軍壓境,足利義全決定要拚死一搏。 “天照大神保佑,我們一定可以擊敗明國!” “布武天下,天照大神,是不可抗拒的!” “將軍,我們都會追隨你!” 。 。 。 這些倭國的地方大名,全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 他們都知道,一旦明軍取勝,就會失去所有的一切權力。 所以,這一戰,不僅是代表室町幕府將軍,更是代表他們自己。 “好!那我們就動員十萬大軍,不擊敗明國,那就去見天照大神!” 足利義全猛然站起,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掉了一塊桌角,目視眾人繼續說道。 “誰要是敢臨陣畏縮,下場如這個桌子!” 下麵的倭國大名們一個個都是認真的跪在地上,用下跪表示了自己跟著幕府將軍一起出戰的決心。 倭國北朝的室町幕府動員十萬大軍,在倭國曆史上,可以是空前的巨大規模。 雖然,這十萬大軍大多都是不值錢的農民足輕,但是他們都相信,明軍就算是再厲害,也不能擊敗他們! 倭國北朝的備戰情報,也很快傳到了郭子興和毛貴的耳中。 不過,郭子興和毛貴根本沒有被什麼十萬大軍給嚇住。 “哈哈哈,這些倭國小鬼子,竟然以為十萬大軍就能夠抵擋我們!”郭子興得到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笑了起來。 郭子興是大明皇後的義父,算是半個國丈,地位是相當的尊崇。 他來到倭國之後,既有大權在手,可以對倭國官員百姓生殺予奪,實在是爽快的很,而且石見銀礦他也參了不少股份,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 郭子興手下的兵馬,雖然不過一萬多人,但是都是兵強馬壯,其中的騎兵全都是騎高大健壯的河西戰馬,根本就不是倭國騎兵那些驢子似的騎兵可以比的。 除了騎兵之外,郭子興手下的步兵,也人人都有一身從應天采購的新式板甲,基本可以免疫所有輕武器的傷害。 “除陽王說的有道理,我看這些倭國人就是紮堆送死,倒是省了我們一個個去收拾他們!” 一旁的毛貴笑嗬嗬的說道。 作為紅巾軍的早期大將,毛貴在戰場上的本領,早就得到了印證。 他連驕橫的蒙古騎兵都不怕,更何況是什麼倭國矮子。 大明在倭國的軍隊,主要是有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就是除陽王郭子興的衛隊,因為郭子興是大明的藩王,可以擁有屬於自己軍隊。 隻不過,郭子興的軍隊一切開銷,都是需要他自己承擔。 而另外一部分軍隊,則是屬於大明朝廷,直屬於大明海東都護府,由毛貴這大都護統領。 毛貴雖然資曆老名氣大,但是他後期在遼陽蒙古人打擊下損失慘重,要不是朱瀚派人收編搭救,隻怕早就戰死在高麗了。 所以,跟郭子興相比,毛貴就是一個普通的勳貴。 毛貴對於這一次滅亡倭國的行動非常的在意,因為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立大功勞的機會了。 毛貴現在僅僅是一個三千戶的侯爵,如果這一次能夠滅亡倭國,順風順水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務,應該就可以再往前進一步封為國公了。 明軍這一次集結的兵力有一萬五千人,其中五千人是毛貴率領,另外五千人則是郭子興的衛兵,剩下的五千人則是在倭國招募的當地人。 倭國人雖然身材矮小,但生性凶殘,用來當走狗鷹犬是最合適不過的。 相對於高麗人組成的高麗八旗,毛貴手下的這些倭國皇協軍可就要戰鬥力高多了。 很快明軍與倭國軍隊就在京都地區展開了決戰。 暮夏,七月。 倭島,中部的京都。 所有的倭國領主和貴族們都知道,大明在倭國實行的是直接統治,一旦明軍獲勝,他們將喪失所有的土地和特權,所以這一戰也是關係他們家族生死存亡的決戰。 室町幕府的足利義詮,此時穿著一身紅色甲胃,威風凜凜的站在大軍麵前。 倭寇這一次動員了貨真價實的十五萬大軍。 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毫無戰鬥力的農民,但是漫山遍野的旗幟還是讓這支軍隊看起來很是威武。 倭國地形崎區,隻有京都這一帶屬於較為廣闊的平原,為了發揮自己兵力上的人數優勢。 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詮,主動放棄了京都西麵一帶的丘陵地形,讓明軍深入到了京都這一帶。 “將軍下令吧,明國的軍隊已經出現了!”小倉真武郎作為室町幕府的第一猛將,主動向足利義詮請戰。 “真武郎,帶好你的軍隊,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能率先進攻!”足利義詮一臉嚴肅的說道。 “嗨!” 小倉真武郎不得不趕緊聽從命令。 倭寇的軍隊主要是步兵為主,這些步兵大多沒有什麼像樣的盔甲,擁有一套用竹子和獸皮製作的盔甲就已經算是相當體麵。 隻有像小倉真武郎這樣的高級將領,才有一套傳家寶一般的鐵質盔甲。 隻不過說實話,小倉真武郎身上的這種鐵質盔甲,其實防護效果也是非常低下,按照現在明軍的裝備標準,已經屬於劣質品。 至於其他大多數的步兵,隻有一支裝著鐵頭的長矛,身上穿著一套破破爛爛的麻布衣服而已。 倭寇的騎兵在軍隊當中屬於最為珍貴的存在,全部都是由高級武士組成。 隻不過這些倭寇騎兵裝備同樣是非常的落後,而且倭寇的弓箭製作技術嚴重不足,使用的弓箭又長又笨重,威力又小,騎兵根本沒有什麼騎射的能力。 不過所有這一切的不足,在十倍的人數差距麵前,大大小小的倭寇們依舊是信心滿滿。 倭寇十五萬大軍在京都平原上嚴陣以待的消息,很快傳入郭子興和毛貴軍中。 “這些倭寇能夠把十五萬人齊齊整整的擺出來,倒也算是有一些本事!”郭子興不慌不忙的說道。 郭子興多年之前在濠州舉兵起義,手下最多兵力也不過達到兩萬人。 這倒不是說,他不願意讓手下的兵馬多多益善,而是郭子清清楚的知道人數越多,指揮的難度也越大,十多萬人光是每日的行軍紮營就能夠讓主將陷入非常的忙碌當中。 現在對麵的倭寇不僅能夠真的動員起來十多萬人,而且還能把這十多萬兵馬擺放在戰場上,這就讓郭子興頗感意外。 “十幾萬倭寇那也是一群矮子,根本沒什麼用!爹,我們直接上吧!”一旁的郭天賜說道。 在郭子興的幾個兒子當中,隻有這個郭天賜最有能力,而且還曾經在大明陰天的軍校學習過。 這一次對倭寇的進攻,郭天賜其實是郭子興軍隊的實際指揮。 “天賜說的對,咱們不用怕,這些倭寇他們能把十萬多人擺出來,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這時候一旁的毛貴也是笑著說道。 明確利用自己騎兵優勢,很快把倭寇的所有行軍布陣掌握得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