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笑笑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04 步軍統領衙門,奉旨彈壓京旗!,大清話事人,憂鬱笑笑生,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05章步軍統領衙門,奉旨彈壓京旗! 這一份彈劾奏折,石破天驚。 給籠罩紫禁城的陰霾再增一層迷霧。 就連乾隆原本準備將主要過錯攬下,隻是象征性的懲罰一下阿桂的心思都變的詭譎起來。 折子裡寫的太具體了。 “浮梁縣士紳王三鬆,曾以書信形式投遞撫遠大將軍行轅,提醒賊軍有出徽州突襲饒州之可能。 然而,阿桂卻傲慢自大,置天大的紕漏於不顧! 以致湖口官兵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數萬人絕望的在饒河北岸死戰,最終全軍覆沒!” …… 都察院禦史的工作就是彈劾同僚。 縱然沒有實打實的證據,也是可以“風聞言事”的。 尤其是那幾位軍機大臣,堪比戲班子最牛嗶的川劇變臉大師。 綜上, 秦駟進宮20年,早摸透了這紫禁城看不見的邏輯。 然後,彈劾首席軍機大臣容不得一絲“風聞言事”。若無實據,此禦史定然要被清算。 欽天監夜觀天象發現了極其罕見的一幕。 乾隆更是私下表示: “快,召進來。” 直覺告訴他,這不是編出來的。 人人的臉上,都戴著麵具。 同時說了一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醫囑,惹的秦駟當麵一陣冷笑,眼神裡全是譏諷。 “。” “用心熬。照規矩辦。” 見一群臣子喜滋滋的賀喜,乾隆的心情也莫名的好了起來。年齡大了,就愛聽點吉利話。 見周圍無人,他突然輕聲感歎道: “主子,可要召禦醫?” 乾隆龍顏大悅,坐起身: “哼,瞧出來了。院使、院判都是世襲太醫世家,把這太醫院變成他們的自留地了。” …… 乾隆在病榻躺了2天,突然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咱萬歲爺可憐呐。” “英明神武了一輩子,可也被這群庸醫糊弄了一輩子。” 老皇帝的心悸,越發嚴重。 這一聲吆喝, 養心殿內的大臣都一激靈。表情十分精彩,有震驚的,有驚喜的,有若有所思的。 “皇上洪福,天佑大清。” 然而, 院使卻是絲毫不以為恥,依舊鎮定自若將那番他說了幾十年的醫囑又背誦了一遍。之後,磕頭離開了養心殿。 經過4輪磋商,拿出了一張方子:調理! “左輔星耀眼,拱護紫微星!祥雲環繞,破軍星黯淡。” 然而, 今日這位新晉禦史的彈劾折子太具體了! 具體的讓老皇帝一陣心悸。 “除涉軍國大事,結黨營私,貪墨抗旨,其餘不必呈送於朕。” 總管太監秦駟瞧著乾隆臉色越來越差,忍不住上前兩步: 也許真的是老天爺開眼,殿外突然傳來侍衛的喊聲: “海外蠻夷,撒克遜帝國國王派全權使團,不遠萬裡,為我大清皇上賀壽。” 首先,浮梁士紳王三鬆到底有沒有這個人,一查便清楚。 太醫院的杏林高手,集結養心殿西暖閣。 “那這藥方?” 有時候折子寫的堪比通俗小說,想象力極為豐富。禦史一支筆,言事全靠編。所以即使折子遞上去,也很少有人當回事。 這也體現了乾隆用人的一貫標準:不問私德,隻看公行。 這個篩選標準過濾了大部分彈劾折子。例如什麼娶了幾房小妾,夜宿八大胡同,胡吃海塞,子弟紈絝之類的。 秦駟望著這群背著藥箱的太醫,冷笑道: “這幫庸醫要擱在我老家給人看病,連黑饃饃都吃不上。” …… 徒弟趙泗低聲說道: “師傅,宮裡的人都說太醫院共用一張嘴。” 一名藍翎侍衛喜滋滋的跑進來,叭叭打了下馬蹄袖: “廣東急報,撒克遜國王恭賀皇上聖壽,使團前隊已抵達廣州港。這是兩廣總督並廣州將軍的折子。” “使團到廣州了?規模幾何?使節為何官職?” 藍翎侍衛尷尬,沒法回答。 …… 和接過來,拆開閱覽。 勉強笑著說道: “不是使團,就是替使團打前鋒的一艘商船,提前通知咱大清做好準備。” “嗯,雖為蠻夷,還是知禮的。傳旨,廣州官府需好生招待朝貢使團之報信使者,按照2品官的待遇安置在當地驛館。待使團抵達,著廣州派兵護送直至京城。” 於敏中表麵欣喜,內心卻是極為困惑。 而和也一樣,內心除了困惑,還有些不安。他總覺得這裡麵有事! “和,你在瞎琢磨什麼呢?” “回皇上,奴才在琢磨這撒克遜帝國突然訪問咱大清,是不是有什麼目的?” “嗯,朕先給這件事定個基調。大清富有四海,自給自足。他若是來朝貢、賀壽,朕當以王侯之禮待之。其他的事,一概免談。” “。” 突然,乾隆的笑容逐漸收斂。 殿內所有大臣也跟著嚴肅起來,緊跟形勢。 …… “朕,有一顧慮。江南盜匪雖是疥癬之患,可夷使來訪,若是因此低估了我大清” 和連忙搶過話頭: “奴才鬥膽,求皇上昭告全城,九江大捷!” 乾隆一咕嚕坐直了: “你,你說什麼?” “新年在即,為京城民心,為天下安定,為大清顏麵,九江必須大捷!如此一來,民心振奮,四夷敬畏,士紳安心,待一年半載,舉全國之兵徹底掃平江南。” 見乾隆還在沉吟,和又急切補充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聖人教誨,不可不聽。小民何其蠢,他們聽風就是雨。” 於敏中也慢悠悠開口: “老臣附議。” “臣附議。”“臣也附議。” 見眾人紛紛讚同,已然形成了集體的智慧。 乾隆這才一錘定音: “就依眾臣工,照辦吧。” “皇上聖明。” …… 軍機處擬文,六部並各旗都統衙門、順天府衙門都在“封印日”前2天收到。 以坐堂官的智慧,立馬就悟了。 於是,一層層往下傳達。 順天府的差役敲著鑼,沿途喊叫: “江西大捷,殲賊10萬。” “江南光複,海晏河清。” 恰逢臘月,四九城本來就是閒人滿地走,這一下可找到高端話題了。 街頭巷尾茶館酒樓,都是民間分析家,從軍事、地理、道德、甚至是風水各方麵來剖析朝廷贏的必然性。 裕泰茶館, 一群下五旗的爺們討論的正歡時,外麵傳來了吵鬨聲。 “掌櫃的,這外麵是怎麼回事?” “害,您快彆提了。這白米漲到了37文一斤!諸位聽聽,高碑店劫道的也不過如此吧?” 這一句抱怨,引來了極大反響。 下五旗的這幫旗人,最近哪在家裡不是窩著一肚子火。天天被婆娘念叨:銀子不夠用,市麵上東西太貴! …… 砰,臉喝的像豬肝色的那三爺突然一拍桌子: “老子就搞不懂了。既然朝廷已經擊敗了江南偽吳王,官兵都從江西一路殺到蘇州府了。那這米價,怎麼還居高不下?” 眾旗人一哆嗦,驚恐的望著老那。 那三爺也意識到自己這話僭越了,甚至有“江南分子”的嫌疑。 一咬牙,趕緊換個靶子: “皇上聖明,撫遠大將軍英明。肯定是那幫奸商在故意炒高糧價!” “那爺,這話怎麼說?” “哼,朝廷大兵殺入江南。那漕糧馬上就如山呼海嘯一般湧入京城,米價嗖一下就跌到穀底。可是這幫米業掌櫃的心踏馬全黑了。他們就抓著這吭節,想狠狠的賺一把。” 旁邊立馬有人響應: “這幫孫子夠缺德!這是抓住了咱們旗人的軟肋,過年大於天!” “媽的,那咱就這麼由著他們欺負?” …… 砰,那三爺又拍了一下桌子。 “不能夠!四九城的爺們聯合起來,去評評理。” “走!” 寒冬臘月,可是沒下雪。 所以一路上這隊伍越來越壯大,逐漸彙聚了上千旗人。 人來瘋,是京旗的特征之一。 平時有點慫,可同伴一多,這膽子就能大到天上去!灶王爺都敢拉下來抽倆脆的。 順天府巡街的差役一看,就嚇的趕緊鑽胡同。 “快,回去稟告府尹大人。” 很快,這幫人就瞧見了一家正在營業的米鋪子。 氣勢洶洶的走過去,指著米鋪掛著的價格牌子: “白米,賣38文一斤?” 夥計也有點缺心眼,強硬的回了一句: “上午賣37文,下午賣38。明兒說不準就40文。” “喲嗬,你踏馬的敢這麼和旗大爺講話?老少爺們,揍他個兔崽子。” 一群旗人揪著夥計,推到大街上一頓暴淬。 那三爺擠不進去就在人群外麵直跳,興奮的直喊: “砸,砸這個黑心鋪子。” …… 一頓稀裡嘩啦,招牌被摘下來了。 各類大米被潑的滿地都是。 掌櫃的被打的躺在地上直叫喚,滿臉是血,嘴裡念叨著: “你們等著,這可是戶部司官王大人的鋪子。” 誰料,旗大爺是出了名的吃軟不吃硬,嘴上不饒人。直接把戶部王大人祖宗十八代都給罵了。 “走,下一家。” “不行,咱們還是去都統衙門抗議。這事得從根子上解決。” 於是,烏泱泱的旗人又湧入了距離最近的正藍旗都統衙門。 揮舞著拳頭大喊: “懲治黑心米商。” “旗人才是大清根本。” 都統衙門大門緊閉,內部慌成一團。 兵丁們忙著拿木杠子頂住大門,拿梯子趴在圍牆上觀望。 那三爺中午的酒勁還沒下去,瞅見旁邊有個雞蛋白菜的攤子,就走過去抓起2個雞蛋。 “大爺,您還沒給錢呢。” “我去你大爺的,爺們挺身而出為民請命,拿你2個臭雞蛋,你還想要錢?” 說著,嗖嗖。 兩枚雞蛋砸進了正藍旗都統衙門。緊接著,無數雞蛋白菜葉飛進去。 這還不算,有幾個年輕的愣頭青居然把餛飩鋪子的炭火給扔在了門上,把朱漆鉚釘大門給燒黑了 …… 一陣冷風吹過, 那三爺酒意瞬解,他望著亂哄哄起火的現場,猛地一激靈: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做什麼? 嚓嚓嚓,兩邊的巷子口傳來了整齊的步伐,步軍統領衙門的兵奉命彈壓。至少有數百人舉著長矛整齊的壓了過來。 壞了! 深諳衙門行事邏輯的那三爺,一秒鐘都沒有耽擱就衝進了旁邊的小胡同,以從未有過的迅猛身手翻過了圍牆,逃脫了被逮捕的命運。 回到家裡,他愣是3天沒敢出門。 生怕被抓進大牢裡過年。正如他所料,足足100多號旗人在都統衙門的大獄裡過的年。 朝廷震怒, 流放了5人,杖責了31人,其餘被逮捕之人皆停發一年的鐵杆莊稼以示懲戒。 在理藩院當差的那三爺,雖然愛吹牛,可對於大事很清醒。 凡事不看損失,得看性質! 一旦動手燒了砸了都統衙門,哪怕僅僅是熏黑了大門,那性質就變了! …… 裕泰茶館的生意冷清了許多。 京旗的爺們被嚇的不敢出門喝茶吹水了。 據說,紫禁城的老皇上對此十分震怒,痛罵參與鬨事的京旗都是不識大體的混賬東西。 在這關鍵時刻,然給朝廷臉上抹黑。 不過,罵歸罵。 米價確實下降了,又回到了30文。 而且這件事,引起了朝野的極大關注。 一個早已存在,但大家都不願正視的隱患,終於被擺到了台麵上――京師缺糧! 六部堂官,會同軍機處大臣坐到了一起,商議此事。 “和大人您兼著戶部,請問沒了南方的漕米,京師的糧食供應該怎麼辦?” “北方各省田稅每畝加1錢,以補缺口。另外戶部已經向福建省大員府行文,要求大員知府組織糧船入京。” “可行否?” “大員地多,人少。當地米價賤,運到京城是雙贏。大員農夫多得銀錢,京城米價也會下降。” 禮部尚書點點頭,姑且認可了這個解釋。 增收,那也是大員的官紳。 但隻要京城能增加糧食輸入,其他都不重要。 …… 於敏中突然慢悠悠說道: “老夫擔心還是不夠。” “於大人請講?” “湖北,江西兩省曆來都是產糧省。可湖北被教匪折騰的夠嗆,估計一兩年內恢複不了元氣。江西嘛,暫時也指望不上。” 眾人默然,這都是事實。 九江失陷恐怕隻是時間問題。吳軍即使一時無法占據江西全省,隻要扼住九江城,就封死了糧食北上最便捷的通道。 除非先運到湖北襄陽,再進入南陽平原走陸路一直運到京城。 這樣的運糧路線,100斤糧到京城還剩下多少? 至多20斤! 其餘的都在路中被消耗掉了,民夫要吃,騾子也要吃。 有人摘下暖帽,默默的歎了一口氣。 難呐! …… 半晌,和開口: “再苦一苦豫、蘇兩省的百姓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